第19章 巴西作家
- 世界文学百科(套装共15册)
- 冯平 刘东岳 牛江涛主编
- 1387字
- 2022-05-31 16:09:08
马查多·德·阿西斯
马查多·德·阿西斯,1839年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家境穷困,父亲是黑人画家,母亲是葡萄牙血统的洗衣妇,自小刻苦自学。早年从事新闻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曾任政府机关职务,曾为巴西文学院主席。
早期的诗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1861年第一部诗集《蛹》出版,1870年《灯蛾》出版,诗的风格和谐而伤感。长篇小说《复活》(1872)、《手与手套》(1874)、《埃莱娜》(1876)和《亚亚·加西亚》(1878),均属浪漫主义的前期作品,但已显露细腻的心理描写的特色。其中《埃莱娜》反映了作家的家庭环境,写埃莱娜为了不受到上层社会的歧视,所以假扮自己是富翁私生女,出入各种交际场所。这一时明他还创作了喜剧《门路》、《条约》和《假部长》。
1880年,长篇小说《布拉兹·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开始在报刊刊载,以后《金卡斯·博尔巴》(1891)、《堂卡斯穆罗》(1899)、《埃绍和雅科》(1904)和《亚伊雷斯的回忆》(1908)相继出版,这些作品显示了现实主义倾向。他通过人物人物心理活动反映社会现象,以嘲讽的笔调描写生活中的失望和失败的情节,表现人生的艰难困苦。他把人类写成没有理性的动物,盲目行事,例如《布拉兹·库马斯的死后回忆》描写主人公与朋友的妻子和爱,把青春和精力消耗殆尽,虚度一生。《金卡斯·博尔巴》写鲁比昂接受了朋友的一笔遗产,连同一条名叫金卡斯·博尔巴的小狗,最后希望破灭,只剩下这条忠心的狗陪伴着他。《堂卡斯穆罗》中的本托逃出修道院与情人结婚,结果却在嫉妒中痛苦地生活。《埃绍和雅科》写分属于不同政党的两兄弟之争,以影射巴西现状。
阿西斯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作品以心理分析为主要特色,带有悲观色彩和嘲讽的风格,以致人物显得漫画化甚至荒诞可笑。有短篇小说集《半夜的故事》(1873)、《没有日期的故事》(1884)、《故事集》(1896)、《拾遗集》(1899)、《旧房子的遗物》(1906)。
马查多·德·阿西斯是作为巴西著名诗人、小说家,他的作品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来反映社会现象,表现人生艰辛。他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但带有一些悲观色彩,于1908年逝世。
索萨·安德拉德
索萨·安德拉德,1890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市一个富有家庭。1912年首次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欧洲未来主义派作家,并受到欧洲现代文艺思想的影响。1917年毕业于圣保罗大学法律系。以后又数度赴欧洲旅行,并在巴西传播欧洲流行的新文学理论。
1920年,索萨·安德拉德创办《纸与墨》报,倡导现代主义文学。1922年他在圣保罗市举办的“现代艺术周”活动,标志着巴西现代主义文学正式登上文坛,索萨·安德拉德是这一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不要被任何传统观念所束缚,对巴西过去的传统文学持否定态度,对高蹈派、象征派以及自然主义派也都予以抨击。他所创作的诗歌不讲究韵律,语言诙谐幽默而且通俗易懂。他的否定一切的创作主张受到不少批评家的非难,其作品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应,至今仍有争议。
索萨·安德拉德的主要作品有诗歌《巴西红木》(1925)、《奥斯瓦尔德·德·安德拉德诗歌习作第一卷》(1927)和《诗歌汇集》(1945),长篇小说《囚徒》(1922)、《若奥·米拉马尔激动人心的回忆》(1924)、《阿布辛托之星》(1927)、《红梯子》(1934)、《忧郁的革命》(1943)和《地面》(1946),剧本《人与马》(1934)和《死亡》(1937)。此外,还有论文集《矛尖》(1945)、《救世主哲学的危机》(1950)以及回忆录《一个没有职业的人》。
索萨·安德拉德于195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