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3.天下刺客是一家

薛城土豪被抓,阻扰刘邦等人的因素就没有了。更何况,刘信还为抓捕刺客出了力。

他拒绝了季布要帮他请赏的好意。

城门打开,和王陵、夏侯婴等人,带着刘邦,返回沛县。

一路上,刘邦始终抱着曹阿莲的遗体,状若痴呆。

刘信当然毫不担心。刘邦肯定会走出来的。只是,他这种痴情的样子,搁在后世,谁会相信。

不过,其实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邦后来娶吕雉为正妻,对待自己和曹氏所生的大儿子刘肥非常好。刘邦有好几个儿子,但对哪个儿子好,往往不只是取决于这个儿子本身是否优秀,还取决于刘邦和这个儿子生母的感情。

例如,当了皇帝之后,刘邦迷上了戚姬,就对自己与戚姬所生的儿子刘如意特别宠爱,甚至想废掉太子、他与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从这个角度来倒推,刘邦对大儿子刘肥特别宠爱,把最大的封地给他,派最好的臣子去辅佐他,足见得刘肥的生母曹氏,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低。

当然,从史书记载来看,刘邦当了皇帝后,并没有给曹氏什么追封,这很可能就是由于曹氏已经在名义上嫁给了别人,成为别人的妻子,他再去追封就不合适了。正如刘邦的亲生母亲改嫁之后,刘邦也默认了事实,没有让她再与刘燸合葬。

前世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刘信对这些事情也曾经有过好奇。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一路无话,回到沛县。夏侯婴等人自送刘邦回他自己的住处,此后给曹阿莲下葬、照顾襁褓中的刘肥等事项,刘信当然也懒得去管。

挑选周后作为自己的帮手,果然没有选错。刘信不在的时间,周后果然把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住房和健身馆装修、器械制作等,都进展得很顺利。

周后也遵守刘信定下的规矩,没有让人去阁楼上,打扰鲁勾践兄妹。

虽然已经是晚上,刘信还是第一时间,就上了阁楼。

鲁勾践兄妹俩默默地藏身在阁楼之上。鲁勾践已经入睡,鲁英莲却蜷缩着身子,抱着腿,坐在阁楼的窗前,默默地想着心事。

看到刘信走上来,她的眼睛明显一亮,猛然起身准备相迎。但随后又强迫让自己镇定下来,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平淡从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刘信行了个礼,算是打招呼。

“这么快就回来了?”

说话的,是鲁勾践。他睡得很警醒。刘信一进宅子,他其实就已经察觉。这时便不再假寐,起身相迎。

刘信笑道:“差点就回不来了呢。想不到,在薛城也会遇到刺客,而且是三个!”

鲁英莲的面色一变,明显紧张。鲁勾践却微微一笑,道:“嬴政无道,普天下想要刺杀这狗皇帝的英雄好汉,何其之多!在薛城再遇到几个刺客,也不足为奇!”

刘信看着鲁勾践,道:“可惜啊,三个人都死了!”

鲁勾践终于没再掩饰,神情明显暴露了他其实知道那三个刺客:“怎么会?怎么会都死了?”

鲁英莲没说话,但双手扭住了自己的衣服下摆。

刘信很坦率地,说了在薛城的经历,包括那三个刺客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身亡的。

讲完之后,看到鲁勾践已经不加掩饰地露出悲愤之色,刘信便直言相问:“这三个刺客,与贤兄妹是相识的吧?或者,就是和你们一起,在兰池刺杀秦始皇的人?”

此前,鲁勾践告诉刘信,在兰池刺杀秦始皇的刺客,除了他们兄妹之外,其余的都已经被诛杀殆尽了。

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排除鲁勾践还有所隐瞒。

却见鲁勾践摇摇头,道:“他们并没有参与兰池的那次行动。不过,我们确实都相识,都是志同道合、定要杀掉嬴政、推翻这万恶的秦朝的好兄弟!”

刘信道:“我看那前来薛城捉拿他们的秦兵,与普通秦兵非常不同。”

鲁勾践咬牙道:“那自然不是普通的秦兵,而是咸阳来的禁军!”

知道刘信还有不解,鲁勾践接着道:“秦始皇嬴政在兰池差点被杀,对我们这些刺客自然是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派最精锐的军队来追杀,也不足为奇。”

刘信知道,鲁勾践还是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要么是他真的不知道,要么就是有意隐瞒。

倒也不怪他。他们这种刺客组织,本来就是非常隐秘的,自己作为外人,也不宜打探太多。

刘信可以肯定的是,这队秦兵出现在薛城,绝非寻常,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秘密。

见他没有说话,鲁勾践道:“秦兵既然追杀到了薛城,我们兄妹藏在沛县,恐怕也随时都有暴露的可能,到时只怕会连累你。不如我们就此辞别吧!”

说着,便准备起身收拾行礼。鲁英莲很感意外,但也只得服从,就要去收拾东西。

刘信道:“勾践大侠的伤还没有痊愈。这个时候出去,一旦遇到什么情况,会更危险。还是暂且继续在我这里躲藏一下吧!”

鲁勾践兄妹最终还是继续留了下来。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

那些木匠、石匠、泥匠们,都加快了进度,日夜劳作。原因是,都城咸阳那边要修建阿房宫,急需能工巧匠,这些匠人们要提前出发去咸阳了。他们只能赶工,希望能在去咸阳之前,完成刘信交办的事情。

有周后监工,刘信更加轻松,几乎不需要自己操什么心。于是,等几间居室大致装修好了,他便动身,回了一趟丰邑,回到了中阳里。

自然是打算把母亲赵氏,接到沛县去和自己一起住。如果刘燸夫妇愿意,那么,刘信也打算把他们一起接过去。

当初刘信跟着刘邦去了魏国,赵氏以为儿子丢失,伤心欲绝,几乎寻了短见。如今儿子不仅平安归来,还发了大财,她自然无比欣喜,对刘信言听计从。

不过,听说刘信考虑把刘燸夫妇、乃至刘邦的姐姐、刘信的姑母刘宣,都一起接到沛县去住,赵氏却道:“信儿,这个就不必了。”

刘信只道赵氏是小气,不愿意和公爹公婆、小姑子一起住,笑道:“祖父母和姑母平时对我很好,一起去沛县住也有个照应,母亲没有必要太在意。”

赵氏道:“信儿错怪我了。不是我在意,而是你祖父肯定不会愿意离开中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