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不到一万九千

今天码来点,可惜有事走了。

上元节诗会很晚才结束,李恪和杨秀颖回府已经是丑时了。

这个时间对平常来说很晚,但对于今天——上元节,这样的一个特殊日子来说,对于游舫上众多才子佳人来说,这个点还算是早。

往年大家一般是到寅时才回去,或者是直接去青楼暂住一宿。

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冬至以来,偶尔下下大雪,李恪虽然不精于农事,但是找人问过后,都认为来年一定是个好年,能有个好收成。

这“瑞雪兆丰年”的祝福可比“年年发大财”实际多了,普通人家通常一辈子很难发财,能保住一家吃喝就是天大的喜事,但瑞雪却是每年都可能有的,入冬一下雪,便代表着明年的风调雨顺,收成颇丰。

李世民的贞观年间多灾多难,李恪看着眼前的雪景,这是贞观七年的大雪,希望不要下的太大,这样来年是个好年,百姓能过个好日子。

民间被天灾人祸折磨,李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他也不希望百姓们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

李恪对农事实在知之甚少,后世虽然是个农业大国,可是李恪从来没有真正下地干过农活,也没有系统学习关于农业的专业知识,只比不识五谷的人强上那么一点。

要是早知道自己能穿越,那李恪说什么都得把农业知识学一遍,就算学的时候是不求甚解,也比现在自己两眼一抹黑强。

农业主要是庄稼的培育和土地的改良,后世的品种比唐朝的品种好,亩产也高,不过李恪记得南方有优质的稻苗。

也曾派人去找,但是路途实在太过遥远,李恪不报太大的希望。

应该得跟那些南方国家的使节接触接触,李恪后来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思想陷入误区,大使们应该对自己国家的稻苗知之甚详。

这些南方国家大部分都是大唐的藩属国,只要好处到位,他们根本不会拒绝。

到时候只要找这些使节打听打听,要到几份样品,在和唐朝自己的稻苗对照,应该不难发现优秀品种。

之后再培育杂交,促使这些稻苗能适应大唐自己的环境。

又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啊,不过还是等自己会长安再说吧,这齐州城可没有外国的使节。

外国的使节没有,可是本国的使节还是有的。

李恪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大唐出使倭国的使节团,他们的脸上虽然充满疲倦,但是可以看出那掩抑不住的兴奋。

“诸位这么高兴,想来是有什么喜事吧。”使节团向李恪后,李恪笑着对他们表示欢迎。

“殿下,”高表仁向前迈一步,抱拳道:“幸不辱命,倭国皇帝愿意将石见一地交给我大唐治理。”

李恪听了不住点头:“这很好,诸位都是大唐的功臣,今日不醉不归。”

“来人,”李恪喊道:“设宴,为使节们接风洗尘。”

膳食房接到设宴的命令,很快忙活起来,虽然李恪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府中设宴,但是厨子们的技艺依然娴熟。

很快,一道道菜接连呈上,李恪吩咐带着使节团沐浴更衣后,宴会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