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尼采与弗洛伊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他们都为自己的学科,创造了一扇既打不开也关不上的门。人们之所以没有像评价弗洛伊德那样定义尼采,是因为哲学不是临床,没有明确kpi.
我猜他们最后大概发生了这样的局面。他们都知道某条路错了,然而他的高度与成就将永恒。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漫长岁月中,都不会有人有能力推翻。所以莎乐美并不满意这样的结局,而尼采更不满意。
这很可能是两个善良的天才之间的悲剧。如果尼采不是为了解决她的问题,他只是诚实地做自己的事,或许不会因为错误的揣测和为了别人而付出的退让与妥协,走向一个不可控的方向。
他没有刚愎与自负,而是在以极大的同理心在付出。然而结果却发现反而不对了。所以王小波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因为他是重灾区。而这种悲剧,没人有错。这只是天才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