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整顿

听到李邦华的命令之后,张长应不由得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校场下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爷兵。

这要是按规定,让他们出早操晚操,这些老爷兵,还不得当场死给他看啊。

回头要是因为操练再弄出几百条人命,他这五军营统领还干不干了。

所以张长应觉得,这操……出不了。

“御史大人。”

张长应硬着头皮开口说道:“士卒们平日里因为借调事务诸多,疏于操练,这直接恢复,是不是不太好啊。”

“万一……”

张长应说到这里的时候,有意无意的让开了一点身形,好让李邦华能看到后面的老爷兵,然后才继续说道:“万一要是有人因为吃不消操练,直接猝死,那我等恐怕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根本就不用张长应特意点出来,李邦华就知道张长应说的是什么人。

而他之所以要严格监管早操晚操,并提出十五日考核一次,就是为了清退这些老爷兵。

所以他面色冷峻的开口说道:“每日操练,本就是士卒应尽的义务。”

“如今,本官杜绝了战役,准时发放粮饷,让他们每日操练,这不是应有之理吗?”

李邦华先是训斥了张长应一句,然后又稍微松了一点话锋,开口道:“如今京营的状况,本官也是看在眼里,所以你无需跟本官绕圈子。”

“这些士卒,能操练的就留下,不能操练的,本官可以做主,这月给他们发双饷,让他们直接离开京营。”

“但本官丑话说在前面,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这次机会,等到考核不达标时被淘汰,本官保证他们除了原本的饷银,多一文钱都拿不到。”

“这……”

张长应有些面露难色,他感觉今天这一天,李邦华净给他出难题了,“御史大人,你若是给他们自行退出的机会,卑职担心到时候三大营的人会走干净啊。”

“走干净了,那就重新招人!”

李邦华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京师三大营,乃是我大明的立国之本,也是我大明最后的屏障。”

“就凭眼前的这些老弱病残,他们连刀都举不起来,本官还能指望他们保卫大明吗?”

“本官今日不妨与你们直说了,这次本官已经做好把命留在三大营的准备了,除非本官死了,否则从今以后,三大营就必须按照本官的标准来。”

“本官不管你们想做什么,也不管你们身后有谁撑腰,总之谁敢阻挠本官,本官就杀谁!”

说实话,三大营的饷银标准一直都不算低,李邦华就不信,自己将饷银发到位之后,还会有人想走。

李国桢虽然是京营提督,但就凭他那个只知道捞钱的酒囊饭袋,他才能影响几个士卒。

更何况,京营士卒羸弱不堪,就算退一万步来说,京营士卒全都走干净,那又能如何?

有陛下给拨的银两,他还怕召不到士卒吗?

看着神情坚决,毫无转圜余地的李邦华,张长应不由得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活像一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御史大人既然已经有了决断,那卑职就不多说了。”

“只是卑职还有一事想要请教大人。”

张长应深吸了口气,然后盯着李邦华,开口说道:“御史大人刚才说,现有的士卒登记造册,那被借调出去的士卒怎么办?还有一些‘不在此地’的士卒又应该怎么办?”

“根据兵册的记载,这上面可有十几万人呢,御史大人若是真把他们一口气全都给清退了,卑职担心会出现问题啊。”

张长应跟李邦华两人都很清楚,所谓十几万人,只有渺渺两三万真实存在而已,剩下的都只是在兵册上登记的名字。

但只要兵册上登记的有名字,那京营就得按这个名册发饷银,至于这份饷银最后落到谁的手中了,自然不言而喻。

而这吃空饷一事,牵涉的人太多,涉及的问题太大。

这后面牵扯的人和事,即使李邦华身为左都御史,也根本就扛不住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刚才杜万才会不顾李邦华的身份,直接跳出来跟李邦华对着干。

而此刻,张长应再问一遍这个事情,就是为了确定李邦华是不是真的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的。

听到张长应的问题,李邦华沉默了许久。

按照他的性格,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问,除了被借调出去的士卒之外,别的那些吃空饷的,他会毫不犹豫的直接给清退。

毕竟,他刚才已经说过了,为了整顿京营,他连自己的命都不要,还有什么可怕的。

但问题是,昨天老朱找他的时候,对他下了严令,让他只练兵,别的事情不要管,所以他若是直接清退这些人,这属于抗命。

“呼……”

李邦华深吸了口气,决定回去之后再去找皇帝,做一下最后的尝试,看能不能改变皇帝的主意,“清退他们的事,先缓缓吧。”

“此事,等本官请示了陛下之后,再作决断吧。”

“是。”

张长应听李邦华这么说,心中不由得微松,只要李邦华不强硬到底,那这事还算好解决。

至于请示陛下,对京营上下其手的人这么多,等李邦华的这个奏折递到内阁的时候,到时候肯定免不了又是一通扯皮。

以张长应对崇祯的了解,他觉得这事到最后肯定又会不了了之了。

而他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相信李邦华肯定也看的一清二楚,之所以在知道这个结果之后,还说让陛下处理,在张长应看来,这就是李邦华不想把李国桢他们逼的太急,也稍微妥协了一步。

张长应觉得这样挺好,只要大家不闹翻,不影响他当这个五军营统领拿俸禄,你们在暗地里,爱怎么斗就怎么斗,他根本就懒得管。

商议完毕士卒的事情之后,李邦华又继续开口说道:“除了士卒要操练之外,三大营所有的装备也要跟士卒一样,每月检查两次。”

“不管是兵甲、战马、还是火器,只要达不到标准,全部淘汰下去。”

军中之事,李邦华事无巨细的全都交代了一遍,并且还下令让张长应从今日起,按照他的标准招募新卒,给三大营补充兵源。

按照李邦华的设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一个月,京营就能重新聚集起五万以上的士卒。

而这些士卒,若是再训练四个月,不敢说有多强,最起码跟敌军交手是肯定不成问题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可是想想李国桢,李邦华怎么都觉得不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小。

只是这事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作为臣子,他能做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只要他问心无愧,别的也管不了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