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老朱:这混小子,在这等着咱呢!

“有事就说!”

朱元璋冷眼观看徐达,对于他的吞吞吐吐颇有些不满,本来只是随意一问,难道说康王朱成真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去收敛土地啦?

那朱元璋,可就不能忍受了。

“回禀陛下,康王殿下收购土地的手法非常巧妙,他都是先低价收购田地,然后用政令、建设的方式,让原本偏远的田地变成市区、商铺。”

“再将商铺租售给士族门阀。”

“一来二去,几次折腾,康王殿下手中的土地,就多了起来。”

“总体来说,康王殿下的手段,也是合理的。”

徐达交代清楚。

最后还补充一句,提醒朱元璋,他女婿的行为完全合理,也是在规则中行事。

“……”

朱元璋皱眉。

心中不吐不快的情绪更胜一筹,朱成这些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即明哲保身,又大肆将土地收敛在自己手中。

偏偏从律法上。

没有任何问题!!

“呵呵,我这十三皇儿,倒是你们这些淮西武勋强得多,浙东那么大的土地,五成都是咱十三皇儿的啦。”

朱元璋阴恻恻的。

也不知道是在贬损朱成,还是敲打蓝玉和徐达,二人只能立刻跪下。

大颂‘陛下恕罪’。

“行啦,平身吧,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咱还是得想个好办法。”

“明日朝会,让大臣们替朕出谋划策一番,看看刘基、胡惟庸,能不能给咱想个好办法。”

朱元璋一摆手。

此时。

他心中的怒火已经消散不见,只要稍作思考,朱元璋就能明白。

有钱者,买卖土地。

乃是人之常情。

无论是淮西武勋,还是在浙东集团大肆收敛土地的朱成,本质上没有为恶。

但这并不作恶的行为竟然会影响国祚。

这才是正是国祚难以永恒的关键问题,处理买卖土地的人,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沧桑。”

朱元璋喃喃自语。

不知为何,他突然响起朱成在康王府后院吟唱的诗句,果然啊,促使盛者必衰的背后,是世间的常理,那么盛者必衰,也就只能令人感到沧桑了。

“切。”

“咱这么多儿子,也就朱成这小子的文学造诣还算不错。”

朱元璋哼了一声。

一辈子农民的老朱,对于儿子能有文学教养颇为自豪。

尤其这诗句,竟然能蕴含古今道理。

这比那些歌颂风花雪月、叹世间不公的无病呻吟强的多。

当夜。

凉国公府和魏国公府发生同一件大事,蓝玉和徐达分别叫停府上所有的土地、房屋买卖。

哪怕是进行至一半,随时签字画押的买卖,也必须立刻搁置!!

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如何处理土地兼并者的问题,一切等明日朝会之后,再做打算。

万事都以稳字为先呐。

伴君如伴虎。

就算是凉国公蓝玉、魏国公徐达,在朱元璋面前,也得小心翼翼。

……

很快。

第二天朝会到来。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脸色低沉,朝堂气氛格外凝重。

群臣左顾右盼,都不知道这位洪武帝为何如此郑重。

唯独蓝玉和徐达心中清楚。

朱元璋是想问。

关于破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并非那么容易得到答案。

徐达和蓝玉连夜思考。

都没有思考到可行的方案,蓝玉大老粗,想不出来很正常。

但徐达可是出将入相的能臣。

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他都觉得苦恼。

其余的文武百官,能想出好办法么?

胡惟庸?

刘基?

徐达视线隐晦的在二人身上掠过,随后又不置可否的低下头。

“诸位爱卿,咱有一事,希望诸卿解惑。”

朱元璋身体前倾,说出正题。

“咱大明逐渐变得富有,尤其是各位爱卿,想来都置办了不少田地。”

“关于士族门阀收敛田地这点,诸君怎么看待?”

“回皇爷,孙儿有话说。”

朱允炆昂首挺胸,踏前一步,器宇轩昂的要发表意见。

他信心爆棚。

正觉得上次‘忠言逆耳’在老朱那刷了一波好感,现在又遇到这种简单问题。

当然不能错过。

“……”

朱元璋脸色一黯,他知道朱允炆想要表现自己的意图,但他还小,应该多听、多学才对。

可是环顾朝堂。

再没有任何一位臣子站出来,回答他的问题,群臣又不傻。

朱元璋刚一开始,表情肃穆郑重,现在抛出一个完全没有重点的问题。

指不定哪有坑。

肯定不能回答。

“那你说说看吧。”

老朱只得让朱允炆发表看法,同时心中也有一丝丝侥幸。

——万一自己这皇孙儿,能稍微触碰到土地兼并的弊端呢??

毕竟是朱标的孩子啊。

朱标一门双薨。

朱元璋对剩下的朱允炆,喜爱、怜惜程度超过其余所有皇子。

“士族门阀收敛土地,说明咱大明足够富庶,有钱人越来越多,是件大好事!”

“土地在士族门阀手中,他们肯定会安排人照料,让农户能通过耕种赚钱。”

“咱也能收来更多的税款,进而国富民强。”

“这多亏皇爷爷您的文功武治,才能让咱大明如此昌盛,万世不朽!!”

朱允炆说完之后,微微弯腰。

只等待他皇爷的夸奖。

却没有看到,朱元璋眼中的失望越来越浓郁。

如果标儿还活着,肯定不会说出这种话。

歌功颂德的废话,妄图讨人欢心,实际没有任何意义。

“士族门阀将土地大量兼并之后,会导致‘天下有粮,而民无粮’的局面发生。”

“我想听一听诸位,到底有和见解。”

朱元璋没有理会朱允炆,而是向着群臣发问。

群臣心中暗自凛然。

——果然啊,没说话是对的,老朱对收购土地这件事,似乎有些不满。

而朱允炆却还没有缓过神来,他愣愣的抬起头,还不知道咋回事。

明明等待夸奖中,为何皇爷不理他?

还有。

‘天下有粮,民无粮’,这明明是个病句啊,为何天下有粮,而民无粮?

民没有生活在天下?

“皇爷,孙儿不解,何为‘天下有粮,民无粮’。”

朱允炆发问。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怒自威,环视群臣。

“还不是地主老财,士族门阀,将田地都收敛在自己手中,种的粮食,都囤积在自己家中,就算是烂掉,也不肯多给佣户发几个铜板?”

群臣瑟瑟发抖。

他们当然听的出,老朱这句话,是在敲打他们。

尤其是淮西武勋们。

一个个的都是最大的士族门阀,许多人家系数量已经达到近百。

所雇丫鬟、仆役上千。

田地成千上万顷。

这些人一个个的冷汗直冒,在老朱的注视下,不由得两股颤颤。

朝堂上唯一一个没有害怕的人,恐怕就是朱允炆了。

朱允炆还是很疑惑。

“皇爷,允炆不懂,大儒们教导过允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族门阀们怎么会让普通老百姓吃不上饭呢?”

听到朱允炆这句话,又看到他纯真的眼神。

老朱这才确信。

朱允炆不是在配合自己,敲打台下的群臣,他是真的不懂!

古有惠文帝何不食肉糜;今有大明皇孙,为何士族门阀不救济百姓。

老朱这时才注意到。

儒学思想和大儒们,对朱允炆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呵呵。”

朱元璋咧嘴一笑,但他的右手,却是死死的攥住龙椅扶手。

一股磅礴之怒在朝堂孕育。

所有熟悉老朱的老臣,都赶紧低眉顺耳,随时准备原地起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