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哲学通常可以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本书中所说的“新哲学”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唯物论是无神论,不讨论神;唯心论虽然讨论神,但不用科学思想来讨论。本书用科学思想来讨论神,所以是新的哲学认识论。新哲学的灵感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与老子的哲学观相似,所以又属于古哲学。按照老子的思想,哲学观点不应该以唯物或唯心来划分,而应该以“观其妙”或“观其徼”来划分——观其妙知事物之始,认识到神的存在;观其徼知事物之规律。前者就是元始信仰,后者就是科学。

与传统哲学相比,新哲学具有如下特征:①不区分唯物或唯心,认为按唯物或唯心划分世界观是不合理的;②凡是观点只需发表,不需争论,错误的观点会自生自灭;③认为对方观点错误是因为没有对方观点的灵感;④神学和科学的原理是统一的;⑤思维不能执着,因为认识可能有错误,所以要破执着。总之,新哲学不存在错误或正确的区分,所谓正确与错误都只是个人的一私之见——自己接受的观点,就认为是正确的;自己不接受的观点,就认为是错误的。而且,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不一定真正正确;多数人认为是错误的,也不一定确实错误。所以,真正的哲学是存在不同观点的哲学,而不是区分正确与错误的哲学。

“元始信仰”指的是人类最初始的认识,“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在社会最初始的阶段,人类的思维是简单的,不会有当今神学中描绘的神,如有名有姓的菩萨等;对神的信仰只是深信人的行为会受到无形的、未知的力量的制约。人类中的先知先觉者感觉到这种制约的存在,却不清楚其运行的原理,只能将这种制约归之为因果报应,并由此发展出一整套宗教思想。

本书所说的“神”,指的就是人类最初始阶段感觉到的这种制约,与今天宗教信奉的神并非同一概念。本书所谓的“信神”,也不是指信奉宗教的教主,而是指相信这种制约的存在。人类社会中有人信神,也有人不信神。二者从表面上看差别很大,本质上并无差别。换一种说法就更容易理解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正确,每个人都是怎么认识就怎么做:认为有神就信神,认为无神就不信神。无论信或不信,两种人各自都认为自己正确。所以信神的人和不信神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自认为正确的人。

元始神学,是指人类最初始的神学思想。元始神学是神学的本质,与之对应的其他所有神学观念都是衍生神学,衍生神学是元始神学的地区化、民族化、宗教化、形象化、想象化、人格化。元始神学没有神像,没有神灵保佑,无佛而自度。元始神学是笔者从《道德经》《易经》《圣经》及其他各种经书中解读出来的。笔者进一步对比原始神学和物理学中的理论,发现二者中的概念和原理是相同的。神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道德性。绝大多数人通常理解的神以及求神保佑的思维和行动,已背离了元始神学的本义。

本书旨在论述神学和科学的统一性。神学指元始神学,科学主要指理论物理,包括粒子物理、电磁场论和量子力学。分析物质的来源、特性与神学语言的对应,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神学与科学的统一性。换言之,如果懂得上述物理学概念的读者阅读本书,一定能够理解书中所说的神的含义,物理懂得越深,对神的理解就会越深。

其实,科学和神学统一的观点,历史上早就存在。哲学家康德就试图找到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结合点。本书已找到这个结合点,并称之为以太子——以太子右旋为实,显粒子;左旋为虚,显思维。本书只是把神学和科学统一这个观点系统化、深入化、具体化、全面化,即把神理数理化,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个任务很艰巨,所以本书中的观点不会轻易被接受。这并不奇怪,神学和科学统一的问题,从来只有少数先知先觉者才能意识到。这正说明了《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因为本书中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解读《道德经》才认识到的,相信看过本书的读者会有同感。

本书以科学的方法分析神的含义,论述认识神的必要性。神学的特点是只说结果,不说原理,不说过程,原理要由听众自己去思考。只有科学才去找根据,神学不需要做解释。一旦开始说过程、解释信神的道理,就已经不是神学的观点,而是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了,因为只有科学才去分析存在的道理,即老子说的观其徼。所以,本书关于神的论述,不属于神学而属于科学,是用科学的思维去理解神。严格说来,法师讲经,把经文的道理说得很清楚,已不是神学,而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释经过程中就可能因理解问题而带入与经文不同的意义,讲经是为启发而不得不为之。这正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思想所指出的道理。对神的理解,不能靠别人的讲解,只有靠自己的思考。

本书的观点,目的在于让众人思考神学与科学的统一性。思考神学与科学的关系,比探索宇宙、研究粒子的纯科学更重要。科学研究不外乎探讨物质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而道德在人类社会里是首要的问题,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事实上,科学研究规律,主张实事求是;神学宣扬善恶因果,主张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两者的本质有相通之处,都是按自然规律办事。然而,按照规律做事,不见得知道规律的本质,犹如信神者吃素,不见得真的知道为什么要吃素。吃素只“斋戒”,本质要“心斋”。

本书是用《隐藏的易经》一书的观点解读《道德经》产生的思想,内容是《隐藏的易经》论述的继续。全书仍以六行、特征数142857和五行相生相克为主线,对照物理学来展开论述。本书中尽管有素数公式,有九大行星轨道平衡新说,有哲学新观点,有第七种夸克存在的猜想,有对元素周期表的看法等,但不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仍然与前一本书《隐藏的易经》一样,仅是交流读书心得。也正因此,与前书一样,本书不重引文的出处而重观点的正确性。书中如果真有值得参考的观点,那也是在许多前人的启发下产生的,其中老子是首要的启迪者。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和《隐藏的易经》中的观点都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承认老子的话是正确的、有根据的、不能更改而只能理解。比如,老子说三生万物,那就只能是3而不能是其他数字。如果读者不同意这个前提,认为老子的话没有依据、不可信,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