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长,别只满足做自己

有个读者找我诉苦,因为公司内部转岗的事情郁闷得想要离职。

她在一家外企做管培生,5年时间要把公司的几大部门轮流待遍,前几次转岗都很顺利,直到去年年初她被派去了销售部历练。

她沟通能力挺强,脑子也灵活,几个月以来一直业绩斐然,销售部的老大连连夸她天生就是做销售的人才,她每个月的薪水,也随着提成水涨船高。

她暗自下了决心要拿下公司今年的销售精英。可没承想,上个月老板一封邮件下来,让她准备准备,转岗去行政部。

这段时间她天天打怪通关,收入不菲,成就感也满满,转眼就要被打回到冰锅冷灶,做枯燥无味的行政工作,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她先是跑去找老板谈了好几次,反复请求留在销售部发展,都被老板用各种理由回绝。她愤懑地来找我聊天,先是吐槽了一通公司制度的缺乏变通,然后又感慨起来:“我明明已经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向了,再一个个部门轮下去不是浪费时间吗?我真想跳槽去别的公司干,有在这儿被折腾的工夫,估计都能混到大区经理了。行政的工作多无聊啊,女孩子的职场上升期这么宝贵,难道不该集中精力发展优势吗?为什么非得要让我在别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我听她说得义愤填膺,忽然就想到美国作家吉姆·柯林斯的那句话:优秀,才是卓越最大的敌人。

有的事情,你之所以无法做到最好,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起点低”,相反,而是因为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比上不足,但比下绰绰有余,不需要拼尽全力就能做得很好。于是对挑战不屑一顾,对未知的机会嗤之以鼻,只愿意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跳一跳,至于那条线外的大千世界,既看不见,也没有兴趣。

因为“足够好”,所以不去做的那些事,才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大的绊脚石。

是,3年时间做到大区经理或许并不难,可然后呢?

到了区域经理的级别,单打独斗的赛道也就到了头,下一段赛道拼的是领导力,你如何带团队,如何制定KPI(关键绩效指标),如何协调成员间的工作,如何优化流程,如何提升沟通效率,这些才是这个赛道里最加分的能力。

在最关键的能力奠基期你缺了席,到了那个时候,岂不是要两眼一抹黑?

我很喜欢一个人对《能力陷阱》的总结: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做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而它就像是毒品一样,我们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日复一日地给自己洗脑,亲手织就一个看不到出路的牛角尖还无知无觉、沾沾自喜。

《我和我的经纪人》里,我很喜欢一个跟春夏有关的片段。

春夏这两年拍了好几部电影都没上映,她的经纪团队内部沟通之后,希望能给她再接一些像是《奇遇人生》这一类的综艺节目,无论电影播不播,都先在屏幕上刷个存在感。

讲真的,春夏在《奇遇人生》里蛮圈粉的,她那种天真里带点孤勇的少女气质很适合这种节奏慢悠悠,但又很新奇有挑战的旅行类综艺,但她还是拒绝掉了。

“我不想在那些已经证明能做好的事情上重复自己,反复展示那个被人喜爱的形象,那既不是全部的我,也不是真实的我。”

很佩服她这种清醒的勇气。

靠着重复自己来讨喜太容易了,这样的捷径支撑着很多真人秀从第一季拍到了第五季。但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曾经再讨喜的角色,也逃不过被观众遗忘的结局。

人人对“C位”趋之若鹜,可流量虽能推舟,却也有暗藏着的无数危机,如同湖底看不见的漩涡,一旦裹挟其中,就身不由己。

找回自己很难,但弄丢自己,却总是比想象中容易。

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叫作:跳船力。

意思就是字面上的,从一艘船上跳到另一艘船上的能力。

这些“船”可能是岗位,也可能是公司,甚至可能是整个行业,当巨轮沉没的时候,你不能让自己做留在船上的最后一个人。

而保持跳船力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封锁自己的人生,永远给自己的人生中空出20%的留白。80%用于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精益求精,但永远留一点力,去不断尝试那些“看起来没用”的事儿。

那或许不是你擅长的,不是你喜欢的,甚至也不是能立刻给你带来好处的。

它无法在你攀缘而上之时做你的绳索,但当大浪来临时,它却是你跳船时最好的助力。

你要踮起脚看看远方,别只在局部环境中去做最佳选择,别怕浪费时间,人生很长,别只满足于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