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品行业

药品行业不仅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世界经济领域一支重要的坚挺力量,药品行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国都非常重视医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布局,美国拥有世界上约一半的生物医药公司和专利,是国际生物医药的重要力量。我国医药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但是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转型升级走国际化道路是我国药品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行业发展现状

1. 国际药品市场规模发展概况

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0688亿美元,2011—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

药品单项的销售额可谓差异巨大。在2015年销售额最高的100种药品清单中,所有金额加起来超过2650亿美元,其中前十名分别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丙肝、非霍奇金淋巴瘤、糖尿病、肿瘤、乳腺癌、自身免疫疾病、链球菌性肺炎、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十个药品的销售额就达到800亿美元,其中居前位的两个产品单药Harvoni和Humira销售超过100亿美元。

表1-10 2015年销售额最高的前20种药品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全球药品研发方面,2001—2015年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5新药数量增幅高达8.8%,超过了2014年的7.9%。2015年在研药物数量(12300个)约为13年前(2002年)的2倍。由于目前全球在研新药仍以小分子药物开发为主,开发难度逐年增加,所以全球在研药物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出现增速下滑的情况。但是,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形势尚属理想,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增速大幅下滑。通过对比2015年和2014年同期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药物规模后不难发现,几乎所有阶段的在研药物均出现了数量上的稳定增长。据统计,处于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分别为1666个、2151个和808个,增幅分别为8.1%、7.0%和8.6%;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数量为6061个,增幅达10.5%,与2014年数据相比,处于临床前阶段的药物数量增加了577个,占2015年新增在研药物项目的比例达到了58%。处于注册阶段的药物数量已增长至107个,数量增幅最大,高达12.6%。

图1-16 2014—2015年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我国药品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药品采购及社会办医等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我国药品市场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2015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为13775亿元,同比增长8.89%左右,虽然和其他产业相比增速不低,但就我国药品市场来看,实则持续下降并创近十年来新低。对于药品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受国家医改政策的影响,随着近两年医保不断扩容、医保控费的政策调控下,药品市场的增量也成为了主要受控目标。

图1-17 2010—2016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药品种类销售方面,2015年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10个种类药品销售额合计高达935.04亿元,占国内医药市场总体规模的6.79%,同比增长8.1%。从分类来看,近年来肿瘤患病率逐年增加也是其销售规模位居前列的主要因素。从国内销售额增长情况来看,阿达木单抗(商品名:修美乐)和来那度胺(商品名:瑞复美)增长势头迅猛;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有小幅增长;而在国内上市的其他五个品牌,均出现了负增长,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销售规模更是下滑了13.1%。

表1-11 2015年全球TOP10药品国内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中康CMH。

在我国医疗体制下,药品零售业务可以根据终端渠道划分为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它们的终端服务对象均是医药消费者。但特殊之处在于,医疗机构主要以处方药消费为主,消费者选择自主权很弱,因此,医疗机构的药品消费终端实际上是手握处方权的医师群体;而零售药房目前主要以非处方药(OTC)为主,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因而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在药品企业规模上,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6546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1959家、非法人批发企业1549家;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04895家;零售单体药店243162家。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处方药的市场规模大概是8000亿元。有超过46万家药店,相当于平均每3000人就有一家药店,在大城市药店的布局相对密集。

图1-18 2011—2015年中国药品经营企业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药品研发方面,2015年共有3779个临床批件涌向药企。化学药仍是绝对主导(2852个),中药共有23个临床批件,其中19个为6.1类新药。

图1-19 2015年中国不同类型药品的临床批件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治疗领域来看,循环系统疾病药物近900个临床批件占比22.5%,居第一大治疗领域,其次为抗肿瘤药物,这与国外抗肿瘤药研发居首位有差异。

图1-20 2015年我国临床批件治疗领域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我国已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国家七大新兴产业政策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医药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将持续成为医药行业中的增长亮点。但是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这主要体现在药物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政策壁垒方面。如十几年来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开发投入明显不足。我国生物技术74%资金来自于政府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薄弱,一般只占销售额的2%~5%,而国外这一比例一般达到12%~15%。

(二)行业创新热点与趋势

药品创新是整个健康产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近年来,国际药物创新热点集中在心脑血管、抗肿瘤、免疫系统用药、罕见病药物等领域。

1. 心脑血管用药持续创新,“致命杀手”正在被逐步攻克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心脏血管和脑血管一类疾病的统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高达1500万人,而且以高血压症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已被认为是对人类的主要危害,被誉为公共卫生领域的“致命杀手”。2015年,心脏病药品和降血脂药物研发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在心脏病药物研发方面,2015年7月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慢性心衰药物Entresto在美国上市,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理衰竭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被认为是过去25年内心衰治疗领域的一个伟大突破。Entresto是一种首创的双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具有独特的作用模式,能够增强心脏保护性神经内分泌系统(NP系统,钠尿肽系统),同时抑制有害系统(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认为能够减少衰竭心脏的应变。Entresto适用人群为心功能分级为Ⅱ-Ⅳ(NYHA classⅡ-Ⅳ)的中度至重度心衰患者,该药通常与其他心衰药物联用,以取代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BB)。

在降血脂药物方面,2015年7月,生物技术公司安进(Amgen)的PCSK9抑制Repatha(evolocumab)获欧盟批准,标志着全球首个新一代PCSK9抑制剂类降脂药成功诞生。同时,赛诺菲公司的PCSK9抑制剂也获得FDA批准,成为美国市场中首个新一代PCSK9抑制剂类降脂药。PCSK9抑制剂目前主要批准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二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在具体效用方面,PCSK9抑制剂是一类单抗药物,靶标是一种名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蛋白,该蛋白可降低肝脏从血液中清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能力,而LDL-C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风险因子。PCSK9抑制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来对抗LDL-C,被视为他汀类(如Lipitor和Zocor)之后降脂领域取得的最大进步。

2. 抗肿瘤药物市场快速扩张,精准医疗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均居高不下,抗癌药物市场扩张迅速。尽管有一些重磅药品面临专利悬崖的困境,然而由于市场的刚性需求,抗肿瘤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持续占据绝对优势。据IMS数据统计,抗肿瘤药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目前销售额已经超过了7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肿瘤市场将达到1119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精准医疗是用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目前肿瘤学科也逐渐成为了精准医疗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具精准医疗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尤其出彩。日本百时美施贵宝(BMS)抗癌免疫疗法PD-1抑制剂Opdivo(Nivolumab)于2014年7月获得日本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是全球批准的首个PD-1抑制剂。美国阿斯康的Tagriso经FDA加速批准通道在美国上市,这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或对其他EGFR抑制剂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美国安进公司被FDA批准的talimogenelaherparepvec(Imlygic)作为首次手术后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不可切除病灶的局部治疗方案,也得到了欧盟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溶瘤病毒类治疗药物,为肿瘤的免疫疗法乃至抗肿瘤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经过12年研发出来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是中国首个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创新药,目前对于肺癌和乳腺癌的联合治疗已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

3. 免疫系统药物规模剧增,诊断面临挑战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困扰全球的重大健康难题,目前已识别非科学性定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超过80多种。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被研究透彻,但一些现象表明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此外,饮食、化学物质甚至身体创伤都可能触发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伤害,而且,自身免疫性各疾病之间可共享遗传性及免疫学链接,患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同时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免疫反应会引发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血管炎、肥大细胞增多症等,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目前自身免疫系统药物开发空间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免疫系统药物从2013—2015年的增长速度在10%以上,在2015年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自身免疫疾病用药Humria、Enbrel、Remicade,在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259.4亿美元,占比全球药物规模的3%。在美国,很多生物制药研究公司致力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性药物开发,依据FDA药品信息统计,已经有311个药物及疫苗处于临床试验或上市前审查阶段。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疾病本身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区分等生物学基础知识匮乏,对药物的治疗及临床试验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时身体的相似部位可表现出相似的症状,诊断起来会增加困难。此外,由于对疾病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对治疗药物靶标的识别难度加大,药物临床试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测试中药理学终点的确定也十分困难。

4. 罕见病逐渐受到重视,药物开发稳步增长

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目前,全球共约7000种罕见病,影响人数约3.5亿人。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过去由于罕见病患病人数有限,以及对其病因、病理生理学及流行病学认识欠缺,罕见病领域一直都不是制药行业的关注重点。随着罕见病市场潜力的不断增加,罕见病药物开发趋势正在全球范围稳步增长。2015年FDA批准了21种(47%)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种类超过此前任何一年,此前,这个数据分别为:2011年11种,2012年13种,2013年9种,2014年17种。提速的原因除了市场及商业驱动外,临床开发周期缩短,批准通过率较高,独家销售权、税收抵免和用户收费豁免持续时间更长,保费定价,市场占有更快以及营销成本更低等原因也使罕见病药物开发受到重视。

5. 固定剂量组合(FDC)热度持续,用药更加方便

对治疗HCV和HIV的用药更方便的固定剂量组合(FDC)全口服治疗方案,也是制药产业的一个关键趋势。FDC产品在复杂疾病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HIV感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FDC为制药公司和患者都带来多重受益。这些产品可为患者带来生命周期的延长,并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增加疗效、减少用药负担,提高患者用药的方便性和顺应性。美国FDA允许FDC产品在监管部门批准后获得五年市场专营权,进一步刺激了FDC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