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的70年:西藏经济发展研究
- 黄毅等
- 2654字
- 2022-07-26 19:01:21
0.3 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一道,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开启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经济发展起点低,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全区得到了党和全国人民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0.3.1 中央历次西藏工作会议及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西藏发展中,每次遇到重要的历史环节,党中央都对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谋划,实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1980—2015年,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座谈会——“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1980年举行了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纠正了过去“左”的偏差,重新审议了西藏经济建设规划,提出“休养生息”发展国民经济。主要依靠西藏党政军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建设西藏,同时根据西藏实际情况,组织全国各地支援西藏。
本次会议是继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后的一次历史转折会议,标志着西藏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第二次座谈会——援建西藏43项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1984年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山东、福建9省市和水电部、农牧渔业部、国家建材局等有关部门帮助西藏建设43个迫切需要的援藏工程。43项工程共投入约1.9万人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些工程。这次会议标志着全国性援藏工程的开始,为实现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开创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次座谈会——围绕发展和稳定,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
1994年召开第三次会议,指出加快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是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西藏的稳定是保证西藏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前提。会议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方针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模式,并决定由中央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区、市)分别承担62个工程援藏建设项目。
第四次座谈会——明确两大问题,实现三大任务。
2001年召开第四次座谈会,会议提出继续解决好发展和稳定两大问题,同时明确了新时期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三大任务,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保证边疆长治久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本次会议的召开推动西藏发展驶入快车道。
第五次座谈会——“两个矛盾”决定“七个注重”和“六个重要”的工作主题。
2010年召开第五次座谈会,分析了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会议提出了“七个更加注重”的新指向和“六个重要”的新定位。会议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发展提出新要求,促进其发展迈出新步伐。本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六次座谈会——明确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2015年召开第六次座谈会,会议第一次概括了党的治藏方略,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强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握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依法治藏,依法打击分裂破坏活动。本次会议的召开,开辟了我党治藏方略的新境界。
0.3.2 改革开放40年西藏经济发展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巨大突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扶贫工作成绩斐然,城镇建设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西藏地区的GDP为6.65亿元,到2018年达到1477.63亿元,40年间增长了221倍。2018年全区GDP同比增长9.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375元提升到2018年的43397元,增长了近115倍;西藏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51年西藏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97.77%,全区基本都是农牧业。1978年全区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50.68%、27.67%和21.65%,农牧业占比仍然超过一半。到2018年全区第一产业产值占比降低到8.8%,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上升到48.7%,比第二产业的42.5%高出6.2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迅猛,仅2018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68.73 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7.62万人次,该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90.14 亿元。农牧业占比下降,但其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2018年达104.4万吨,在1978年51.34万吨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率不断提升,从1978年的11.31%,提升到2018年的31.14%。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952年仅为0.004亿元,1978年为1.85亿元,到2018年达2212.51亿元,40年来年均增幅19.38%;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喜人。公路总里程1978年为1.59万千米,2017年达到8.93万千米,高等级公路、铁路、机场的建成,使西藏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一大批水、电工程建成,形成了西藏综合能源体系。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西藏改革开放40年来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由1978 年的-0.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19.42亿元。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在全国率先实施从学期教育到高中教育的15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各级医疗机构数、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以及医生人数分别增长81.05%、228.19%、281.52%和206.7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各种类型的书屋纷纷建成。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各省市的支援下,扶贫脱贫工作成绩斐然。仅2012年至2017年底,贫困人口减少55万人,减少到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下降到了12.4%。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197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6元和175元,到2018年分别提高到33797元和11450元,40年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7%和11.02%。全区人民幸福感指数不断上升。
对外开放不断推进。逐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中,推进面向南亚的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53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仅402万美元,1978年为1664万美元,2017年全区进出口总额为8.72亿美元,是1978年的52倍。2017年,西藏与6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贸易。
40年改革开放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以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的稳定,西藏社会稳定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