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严密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地阐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经济规律也做了科学的预测和预见。在今天,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建设社会主义,都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意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革命的理论,它的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然而,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现代资本主义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也都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如何认识当代世界?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些是在新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新课题,对此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新的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回答。

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从总体上讲处于相对稳定和发展的阶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技术革命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由此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也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现成结论,应该依据新的研究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新的研究、新的认识,必须有正确的立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承认,面对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思的个别结论可能已经过时,但是,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可能过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也没有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深刻认识和科学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发展趋势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讲,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因此,应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科学分析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的关于替代资本主义之后的未来社会的规定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论断仍然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因此,当我们在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要求时,就不能教条地对待这些规定,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现实条件去研究社会主义的规定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定性。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所谓坚持,就是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特别是依靠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所谓发展,就是要依据新的经济条件做出新的研究和判断。我们今天实践中的中国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经典作家所预见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苏联式的传统社会主义,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是世界上代替了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而是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主义。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该只当批判家,更不应当用《资本论》的某些提法作为教条去批判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而应该当理论的建设者,也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经济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其一般经济理论最重要的是关于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和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阐述这些经济理论的,但它所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过时。比如,关于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关于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原理、关于实现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阐述这些经济理论的,但它所揭示的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劳动价值理论、价值增殖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集中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理论、流通费用理论、虚拟资本理论、地租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和市场经济建设实践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方法的科学性

与自然科学相比,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现实经济运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无法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4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版跋中又说明了他的科学的抽象法:“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44)可见,马克思主义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第一,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这一过程依据唯物辩证法,对普遍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撇开次要的因素,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综合它的各种发展形式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确立经济范畴,揭示经济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抽象思维能力。作为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不能只是对经济现象的描述,换言之,仅仅对经济现象的描述的理论见解不是作为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第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阐述和表达的,即依据前一过程的结果,从最简单的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循着由简单上升到复杂的思维过程建立理论体系。上述两个过程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说的:“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5)

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不只是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分析社会现实经济关系也是管用的。就分析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从而建立理论体系来说,我们认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别的任何一种方法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更科学、更深刻、更管用。如分析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分析现实的企业制度、分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等,这种方法显然优越于其他经济学分析方法。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运用的数量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但是我们认为,也不能过分地强调数量分析方法,更不能用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使用数学时,才称得上是科学。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理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现实中许多经济关系是无法量化的,如资本与货币的区别、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封建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的区别等;二是,许多经济学大师最早提出的理论和思想往往都不是数学方式的,恰恰是后人力图用数学去证明其理论的。如菲利浦斯曲线等。在理论研究上,数学作为精密的学科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性思维有时可能会成为一种束缚。

当代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在突出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试图在不做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行为,它回答所分析的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则是考察经济行为的结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于所偏好的行动路线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现实的经济学因其主要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而区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上既是规范经济学也是实证经济学,比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8章所做的大量的实证分析,正是用这些大量的实际数据证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分析特定社会经济关系要抓住该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关系的原理,如普照的光的观点,对分析当代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当然,我们绝对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6)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4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4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就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而言,现阶段也只能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而且这种认识程度也是相对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进一步深入,许多经济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7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6)《剩余价值理论》第1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Ⅰ,第366页。

(7)《剩余价值理论》第1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Ⅰ,第19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87页。

(11)《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2-4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37-138页。

(1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7页。

(16)《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7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09页。

(18)《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12页。

(19)《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23页。

(20)《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22)《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7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1页。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592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30)《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第108-10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1卷,第385页。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1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3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页。

(37)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0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32页。

(39)《〈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1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4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4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7页。

(4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3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