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理论依据

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除了遵循上述档案管理的理论之外,还需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因为高校教师档案的管理主体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健康档案的管理需要按照教育学发展特点来进行优化和整理,同时按照教育学发展规律制定适合高校教师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制度和细则。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管理也需要遵循医学档案管理原则,同时建立适合高校教师工作特征的健康档案联动管理机制。医学卫生信息管理机制的特点比较适合信息化和电子化档案资料管理,所以利用医学卫生信息管理机制与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管理的融合,能够形成适合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管理的新理论。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档案应与时俱进,满足互联网信息发展规律和遵循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依据。

高校教师的录用,与中小学教师的招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让国民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在招聘形式和管理模式上又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教师招聘和录用是根据高校专业发展情况和人员配备情况设置的。比起中小学教师招聘,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所以教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师档案的管理效率。教师人事档案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协调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时间和方式,建立统一的人事信息收集方式,按照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提供人事信息的质量和信息提交时间进行规范和要求,这样可以为高校进行全面教师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必须要与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在了解专业发展的同时,将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与专业教育改革相结合,形成适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规律。

高校教师管理要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强人文关怀和感性支持。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方面需要坚实的高校硬件实力的支持,高校教师所需要的社会关系运作和企业对接也需要学校层面进行协调与沟通,这些柔性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高校教师管理的自由化,还可以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做出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刚性管理是高校教师从业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及企业实践等工作制定制度化规范,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自主性,这对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的管理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在规范要求下保证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档案的特色和独创性,这些宝贵的资料也可以作为高校全面发展和建设的坚实基础。

地方高校一般隶属于各省教育厅管辖,高校的行政级别参考厅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地方高校执行的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党委书记负责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由校长负责协调管理全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地方高校的权利分布是自上而下的,在行政管理级别设置上,参照同级别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政级别设置。高校的行政管理直接对接二级学院,高校教师的管理与教师档案管理是同步进行的,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意义是,在权利管理的制度下,将高校教师作为主体,使教师可以最大程度上参与学校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参与化管理共同治理下的高校教师档案管理机制。在档案学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方式也要参照档案学管理的最新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校教师的行政管理工作隶属于各二级学院直接管理,所以高校教师的个人档案基本资料的收集多集中于二级学院,再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料的收集归档。这项工作建立在档案定量管理基础上,根据高校教师的个人表现进行教师档案管理的定性工作。作为高校人力资源选拔和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高校教师的档案管理的定性要建立在对教师档案数量界定和资料质量筛选的基础上,高校教师的档案在管理方面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在进行资料收集之前要对档案的数量进行明确要求,并对信息资料筛选标准进行公示,这样在档案管理的定性问题上就不会出现认定标准不一或者含糊不清之处。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目标是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印证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变化规律。同时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议通过量变容差率进行偏差纠正,最大程度保证高校教师关于个人业绩和责任认定方面定性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