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厢记
- (元)王实甫著 张燕瑾校注
- 8字
- 2024-11-04 09:13:37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1]
(外扮老夫人上开[2])老身姓郑[3],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4],不幸因病告殂[5]。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6],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7],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8],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9],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10],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11]。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12],况兼法本长老[13],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14],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15]。一壁写书附京师去[16],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17],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18],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19]夫主京师禄命终[20],子母孤孀途路穷[21],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22]。盼不到博陵旧冢[23],血泪洒杜鹃红[24]。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25]。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旦俫扮红见科[26])(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著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27]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28],门掩重关萧寺中[29]。花落水流红[30],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31]。(并下)
第一折[32]
(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33]。先人拜礼部尚书[34],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35],功名未遂[36],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37],欲往上朝取应[38],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39],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40],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41],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著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42]。暗想小生萤窗雪案[43],刮垢磨光[44],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45],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46],脚根无线,如蓬转[47]。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48]。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49],蠹鱼似不出费钻研[50]。将棘围守暖[51],把铁砚磨穿[52]。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53],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54]。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55]。这黄河有九曲[56],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57]。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58]。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59];东西溃九州[60],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61]?却便似弩箭乍离弦[62]。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63]。渊泉、云外悬[64],入东洋不离此径穿[65]。滋洛阳千种花[66],润梁园万顷田[67],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68]。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69]?(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70],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71]。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72]。(小二云)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73]。南来北往,三教九流[74],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晌午饭,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75]。今日师父赴斋去了[76],著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著,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77],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78],聪问云)客官从何来[79]?(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80],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81]。(末云)既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82],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83]。(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84],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85]。游了洞房[86],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87],参了菩萨[88],拜了圣贤[89]。
(莺莺引红娘捻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90])呀!
正撞著五百年前风流业冤[91]。
【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92],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著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著香肩,只将花笑捻[93]。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94],休猜做了离恨天[95]。呀,谁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96]。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97],斜侵入鬓云边。
(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98],玉粳白露[99],半晌恰方言[100]。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101],行一步可人怜[102]。解舞腰肢娇又软[103],千般袅娜,万般旖旎[104],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105]?(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106]。(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107]?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108],价值百镒之金[109]。
(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著长裙儿[110],你便怎知他脚儿小?(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111],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112]。似神仙归洞天[113],空馀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著梨花深院[114],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著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115]。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116],佩环声渐远[117]。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118]。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119]。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120]。”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121]。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122]。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123],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124]。(下)
第二折
(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125],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著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著他办下东西的当了[126],来回我话者。(下)(净扮洁上[127])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内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见今崔老夫人领著家眷,扶柩回博陵,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老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128],人莫敢犯。夜来老僧赴斋[129],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唤聪问科)(聪云)夜来有一秀才[130],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洁云)山门外觑著,若再来时,报我知道。(末上云)昨日见了那小姐,到有顾盼小生之意。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131],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132]。虽不能勾窃玉偷香[133],且将这盼行云眼睛儿打当[134]。
【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135],画眉的敢是谎[136]。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著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137]。
(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望先生来哩,只此少待,小僧通报去。(洁出见末科)(末云)是好一个和尚呵!
【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138]。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139],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140]。
(洁云)请先生方丈内相见。夜来老僧不在,有失迎迓。望先生恕罪。(末云)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141]。(洁云)先生世家何郡?敢问上姓大名,因甚至此?(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
【石榴花】大师一一问行藏[142],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143],宦游在四方[144],寄居咸阳。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
(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末唱)[145]
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146]。
(洁云)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147]。(末唱)
【斗鹌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148],衠一味风清月朗[149]。
(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末唱)
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讲。
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
量著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150]。又没甚七青八黄[151],尽著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152]。
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住公用[153],略表寸心,望笑留是幸。(洁云)先生客中,何故如此?(末云)物鲜不足辞[154],但充讲下一茶耳[155]。
【上小楼】小生特来见访,大师何须谦让。
(洁云)老僧决不敢受。(末唱)
这钱也难买柴薪,不勾斋粮,且备茶汤。
(觑聪云)这一两银,未为厚礼。
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说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
(洁云)先生必有所请。(末云)小生不揣有恳[156]。因恶旅邸冗杂,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欲假一室[157],晨昏听讲,房金按月任意多少。(洁云)敝寺颇有数间,任先生拣选。(末唱)
【幺篇】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158]。远著南轩,离著东墙,靠著西厢。近主廊,过耳房,都皆停当。
(洁云)便不呵,就与老僧同处何如?(末笑云)要恁怎么[159]?
你是必休题著长老方丈[160]。
(红上云)老夫人著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看得停当回话。须索走一遭去来。(见洁科)长老万福[161]。夫人使侍妾来问[162],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著看的停当了回话。(末背云[163])好个女子也呵!
【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大师行深深拜了[164],启朱唇语言的当。
【小梁州】可喜娘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渌老不寻常[165],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166]。
【幺篇】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怏,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167]。
(洁云)二月十五日可与老相公做好事。(红云)妾与长老同去佛殿看了,却回夫人话。(洁云)先生请少坐,老僧同小娘子看一遭便来。(末云)何故却小生[168]?便同行一遭,又且何如?(洁云)便同行。(末云)著小娘子先行,俺近后些。(洁云)一个有道理的秀才。(末云)小生有一句话说,敢道么?(洁云)便道不妨。(末唱)
【快活三】崔家女艳妆,莫不是演撒你个老洁郎[169]?
(洁云)俺出家人那有此事?(末)既不沙[170],
(洁云)先生是何言语!早是那小娘子不听得哩[173],若知呵,是甚意思!(红上佛殿科)(末唱)
【朝天子】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
我与你看著门儿,你进去。(洁怒云)先生,此非先王之法言[174]!岂不得罪于圣人之门乎?老僧偌大年纪,焉肯作此等之态!(末唱)
好模好样忒莽撞。
没则罗便罢,
烦恼则么耶唐三藏[175]?
怪不得小生疑你,
偌大一个宅堂,可怎生别没个儿郎[176],使得梅香来说勾当[177]?
(洁云)老夫人治家严肃,内外并无一个男子出入。(末背云)这秃厮巧说[178]!
你在我行、口强,硬抵著头皮撞。
(洁对红云)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179],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末问云)何故?(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180],为报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公禫日[181],就脱孝服,所以做好事。(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182]。”小姐是一女子,尚然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183]。望和尚慈悲为本[184],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185],追荐俺父母咱[186]。便夫人知,也不妨,以尽人子之心。(洁云)法聪,与这先生带一分者。(末背问聪云)那小姐明日来么?
(聪云)他父母的勾当,如何不来?(末背云)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
【四边静】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187],休道是相亲傍,若能勾汤他一汤[188],到与人消灾障。
(洁云)都到方丈吃茶。(做到科)(末云)小生更衣咱[189]。(末出科云)那小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则在这里等待问他咱。(红辞洁云)我不吃茶了,恐夫人怪来迟,去回话也。(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190]?(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191]。并不曾娶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192]。”君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193]。”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94]。”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195],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196],夫人窥之,召立莺莺于庭下,责之曰:“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197]:“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何况以下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198],不干己事,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呵,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下)(末云)这相思索是害也。
【哨遍】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199]。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辄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200],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飏下教人怎飏[201]?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202]。若今生难得有情人,是前世烧了断头香[203]。我得时节手掌儿里奇擎[204],心坎儿里温存,眼皮儿上供养。
【耍孩儿】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样,听说罢又在巫山那厢[205]。业身躯虽是立在回廊[206],魂灵儿已在他行。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207],我子怕漏泄春光与乃堂。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五煞】小姐年纪小,性气刚。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才到是未得风流况,成就了会温存的娇婿,怕甚么能拘束的亲娘[208]。
【四煞】夫人忒虑过,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209]。休直待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210],小生有恭俭温良[211]。
【三煞】想著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212]。翠裙鸳绣金莲小[213],红袖鸾销玉笋长[214]。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却忘了辞长老。(见洁科)小生敢问长老:房舍何如?(洁云)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甚是潇洒[215],正可先生安下,见收拾下了,随先生早晚来[216]。(末云)小生便回店中搬去。(洁云)既然如此,老僧准备下斋,先生是必便来。(下)(末云)若在店中人闹,到好消遣;搬在寺中静处,怎么捱这凄凉也呵!
【二煞】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217]。纵然酬得今生志,著甚支吾此夜长[218]!睡不著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倒枕槌床[219]。
【尾】娇羞花解语[220],温柔玉有香[221]。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222]。(下)
第三折
(正旦上云)老夫人著红娘问长老去了,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红上云)回夫人话了,去回小姐话去。(旦云)使你问长老,几时做好事?(红云)恰回夫人话也,正待回姐姐话。二月十五日请夫人、姐姐拈香。(红笑云)姐姐,你不知,我对你说一件好笑的勾当。咱前日寺里见的那秀才,今日也在方丈里。他先出门儿外,等著红娘,深深唱个喏道[223]:“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姐姐,却是谁问他来?他又问:“那壁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乎?小姐常出来么?”被红娘抢白了一顿呵回来了[224]。姐姐,我不知他想甚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225]!(旦笑云)红娘,休对夫人说。天色晚也,安排香案[226],咱花园内烧香去来。(下)(末上云)搬至寺中,正近西厢居址。我问和尚每来[227],小姐每夜花园内烧香。这个花园,和俺寺中合著。比及小姐出来[228],我先在太湖石畔墙角儿边等待[229],饱看一会。两廊僧众都睡著了,夜深人静,月朗风清,是好天气也呵!正是:闲寻方丈高僧语,闷对西厢皓月吟。
【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230],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231]。罗袂生寒,芳心自警[232]。侧著耳朵儿听,蹑著脚步儿行[233]:悄悄冥冥[234],潜潜等等[235]。
【紫花儿序】等待那齐齐整整[236],袅袅婷婷[237],姐姐莺莺。一更之后[238],万籁无声[239],直至莺庭。若是回廊下没揣的见俺可憎[240],将他来紧紧的搂定,则问你那会少离多,有影无形[241]。
(旦引红娘上云)开了角门儿[242],将香桌出来者。(末唱)
【金蕉叶】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花香细生。踮著脚尖儿仔细定睛:比我那初见时庞儿越整。
(旦云)红娘,移香桌儿,近太湖石畔放者。(末做看科云)料想春娇厌拘束[243],等闲飞出广寒宫[244]。看他容分一捻[245],体露半襟,亸香袖以无言,垂罗裙而不语。似湘陵妃子,斜倚舜庙朱扉[246];如月殿嫦娥,微现蟾宫素影[247]。是好女子也呵!
【调笑令】我这里甫能、见娉婷[248],比著那月殿嫦娥也不恁般撑[249]。遮遮掩掩穿芳径,料应来小脚儿难行[250]。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251],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旦云)取香来。(末云)听小姐祝告甚么。(旦云)此一炷香,愿化去先人[252],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此一炷香……(做不语科)(红云)姐姐不祝这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旦再拜云)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长吁科)(末云)小姐倚栏长叹,似有动情之意。
【小桃红】夜深香霭散空庭,帘幙东风静。拜罢也斜将曲栏凭,长吁了两三声。剔团明月如悬镜[253],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则是香烟人气[254],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255]。
我虽不及司马相如[256],我则看小姐颇有文君之意。我且高吟一绝,看他则甚:月色溶溶夜[257],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258],不见月中人?(旦云)有人墙角吟诗!(红云)这声音,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傻角。(旦云)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红云)你两个是好做一首!(旦念诗云)兰闺久寂寞[259],无事度芳春[260]。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末云)好应酬得快也呵!
【秃厮儿】早是那脸儿上扑堆著可憎[261],那堪那心儿里埋没著聪明[262]。他把那新诗和得忒应声[263],一字字诉衷情,堪听。
【圣药王】那语句清,音律轻,小名儿不枉了唤做莺莺。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264],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265]。
我撞出去,看他说甚么。
【麻郎儿】我拽起罗衫欲行,(旦做见科)他陪著笑脸儿相迎。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便做道谨依来命[266]。
(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著。(莺回顾下)(末唱)
【幺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267]。
小姐你去了呵,那里发付小生[268]!
【络丝娘】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269],明皎皎花筛月影。白日凄凉枉耽病,今夜把相思再整。
【东原乐】帘垂下,户已扃。却才个悄悄相问[270],他那里低低应。月朗风清恰二更,厮徯幸[271],他无缘[272],小生薄命[273]。
【绵搭絮】恰寻归路,伫立空庭,竹梢风摆,斗柄云横[274]。呀,今夜凄凉有四星[275],他不偢人待怎生!虽然是眼角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今夜甚睡到得我眼里呵!
【拙鲁速】对著盏碧荧荧短檠灯[276],倚著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另,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幺篇】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277],夜阑人静,海誓山盟[278]——恁时节风流嘉庆,锦片也似前程[279];美满恩情,咱两个画堂春自生。
【尾】一天好事从今定,一首诗分明照证[280]。再不向青琐闼梦儿中寻[281],则去那碧桃花树儿下等[282]。(下)
第四折
(洁引聪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283],众僧动法器者[284]!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怕夫人问呵,则说道贫僧亲者。(末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285],讽咒海波潮[286]。幡影飘飖[287],诸檀越尽来到[288]。
【驻马听】法鼓金铎[289],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290],半天风雨洒松梢。侯门不许老僧敲[291],纱窗外定有红娘报[292]。害相思的馋眼脑[293],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
(末见洁科)(洁云)先生先拈香,恐夫人问呵,则说是老僧的亲。
(末拈香科)
【沉醉东风】惟愿存在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遥。为曾祖父先灵[294],礼佛法僧三宝[295]。焚名香暗中祷告:则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佛啰,早成就了幽期密约。
(夫人引旦上云)长老请拈香,小姐,咱走一遭。(末做见科)(觑聪云)为你志诚呵,神仙下降也。(聪云)这生却早两遭儿也。(末唱)
【雁儿落】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元来是可意种来清醮[296]。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297]。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298],粉鼻儿倚琼瑶[299]。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300],满面儿扑堆著俏[301];苗条,一团儿衠是娇[302]。
(洁云)贫僧一句话,夫人行敢道么?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303],父母亡后,无可相报,对我说,央及带一分斋,追荐父母。贫僧一时应允了,恐夫人见责。(夫人云)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厮见咱。(末拜夫人科)(众僧见旦发科[304])
【乔牌儿】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305];举名的班首真呆[306],觑著法聪头做金磬敲[307]。
【甜水令】老的小的,村的俏的[308],没颠没倒[309],胜似闹元宵[310]。稔色人儿[311],可意冤家,怕人知道,看时节泪眼偷瞧。
【折桂令】著小生迷留没乱[312],心痒难挠。哭声儿似莺啭乔林,泪珠儿似露滴花梢。大师也难学,把一个发慈悲的脸儿来朦著。击磬的头陀懊恼[313],添香的行者心焦[314]。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贪看莺莺,烛灭香消[315]。
(洁云)风灭灯也。(末云)小生点灯烧香。(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
【锦上花】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扭捏著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红云)我猜那生——
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316],到晚来向书帏里比及睡著,千万声长吁捱不到晓。
(末云)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
【碧玉箫】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愁种心苗,情思我猜著。畅懊恼[317],响铛铛云板敲[318],行者又嚎,沙弥又哨[319],恁须不夺人之好[320]。
(洁与众僧发科)(动法器了)(洁摇铃跪宣疏了[321],烧纸科)(洁云)天明了也,请夫人小姐回宅。(末云)再做一会也好,那里发付小生也呵!
【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322]。劳攘了一宵[323],月儿沉,钟儿响,鸡儿叫。唱道是玉人归去得疾[324],好事收拾得早。道场毕诸人散了,酩子里各归家[325],葫芦提闹到晓[326]。(并下)
【络丝娘煞尾】[327]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328],少不得翦草除根大小。
题目 老夫人闭春院[329] 崔莺莺烧夜香
正名[330]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终
[1] 楔(xiē歇)子——在元代及明初,把一段戏的首曲称为“楔子”,王骥德《曲律》云:“登场首曲,北曰楔子,南曰引子。”这里使用的“楔子”,其概念是明代中期才形成的。明代中期刊刻剧本时(如臧晋叔《元曲选》等),才把正戏之外用来交待情节、介绍人物的场子,同剧本的正场戏区分出来,并名之为“楔子”。楔子本是木匠用来塞紧木制品缝隙的小木片,元杂剧中的楔子有使戏剧情节完整紧凑的作用,所以毛西河说:“‘楔子’,楔隙儿也。元剧限四折,倘情事未尽,则从隙中下一楔子。此在套数之外者,故名楔。”在楔子中只唱一两支单曲,不唱套曲;主唱人不限于戏的主脚(jué决)。
[2] 外——元人杂剧中的女主脚为正旦,男主脚为正末,在正脚之外再加上一个脚色,叫“外”。王国维《古剧脚色考》云:“曰冲,曰外,曰贴,均系一义,谓于正色之外,又加某色以充之也。”所扮不限男女,老年中年青年人物均可扮演,如外旦、外末、外净。这里指扮演老夫人的外旦。脚色,本指履历身份,如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三“入仕脚色”云:“脚色者,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岁。”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七:“今之履历,古之脚色也。”用作演员行当,则含有所扮人物性格的因素。以脚色代人物,便于剧团安排演员,指示剧中人的大体类型,也便于书写刻印。 开——戏剧开场。
[3] 老身——老年人之自称,不限男女。清·翟灏《通俗编·称谓·老身》:“按,妇人老者,每自称‘老身’……然前此男子亦尝自称矣。”
[4] 拜——授官。 前朝——指前一个皇帝在位之时。天子在位期间曰朝,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 告殂(cú)——布告死亡。《尔雅·释诂》:“殂,死也。”
[6] 针黹(zhǐ指)女工——妇女从事的针线、纺织、刺绣等活计。黹,制衣、刺绣。《说文》:“黹,箴缕所衣也。”段玉裁注:“箴,当作针;,缝也;缕,线也。以针贯缕衣曰黹。”黹,俗作指;工,亦作红(ɡōnɡ工)。
[7] 小妮子——对婢女的称呼。《通俗编·妇女·妮子》:“《五代史·晋家人传》:耶律德光遗书李太后曰:吾有梳头妮子,窃一药囊,以奔于晋,今皆在否?王通叟词有‘十三妮子绿窗中’之句。今山左目婢曰小妮子。”
[8] 小厮(sī斯)儿——宋元时称自家的小男孩儿(即儿子)为小厮。清·平步青《谚释》:“今人呼小子,古曰小厮。”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女儿……他家得了个小厮。”
[9] 柩(jiù旧)——盛殓着尸体的棺材。《礼记·问丧》:“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博陵——唐代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博陵崔氏为唐代五大高门(崔、卢、李、郑、王)之一。
[10] 河中府——北周置蒲州,隋为河东郡,唐复为蒲州,开元时改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11] 普救寺——始建年代不详,唐·释道宣《高僧传·兴福篇·蒲州普救寺释道积传》载:“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丈,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乃惟大像之未成也,且引七贵而崇树之,修建十年,雕妆都了,道俗庆赖,欣善相并。”是知普救寺隋代已有,又经唐释道积十年扩建,始成名刹。
[12] 则天——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曌(zhào照),死后谥则天皇后。 香火院——接受民间供奉的寺庙。这种寺庙往往是私人为了行善事、求护佑而出资建造的。香火,烧香和灯火,指供奉于寺庙之物。
[13] 长(zhǎnɡ掌)老——《释氏要览》引《长阿含经》云,有三长老:“耆年长老(年腊多者)、法长老(了达法性,内有智德)、作长老(假号之者)。”这里是对寺院住持僧的尊称。住持,原为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禅宗兴起后,用为寺院主管僧之职。唐·释怀海(即百丈禅师)《百丈清规·住持章》:“百丈以禅宗寖盛……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
[14] 相公——此处指妻对夫之敬称。元·无名氏《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第四折:“相公,认了丈人丈母罢!” 剃度——佛教认为剃除须发是度越生死之因,因此把佛教徒出家必须接受的剃发剃须过程称为剃度。《释氏要览》引《因果经》云:“过去诸佛,为成就无上菩提故,舍饰好,剃须发,即发愿言:‘今落发故,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及以习障。’”这里指不出家者买好度牒剃度别人为僧。度牒,是政府发放的承认僧人身份的证明书,持此可享受僧人的特权。初度牒不须金钱,安禄山叛乱后,肃宗为补军需,用裴冕计,度僧道开始收赀。见《旧唐书·裴冕传》。
[15] 安下——安置。《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安下既毕,日置歌筵,毬乐宴赏,无日不有。”
[16] 一壁——一边。壁、边,一声之转。《水浒传》第三回:“(史进)喝叫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附——寄信。《广韵》:“附,寄也。”
[17] “食前”二句——形容从前家道兴旺,上句是说肴馔之丰,食时列前者至方一丈;下句是说仆役之众,有几百人之多。《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东汉·赵岐注:“极五味之馔食,列于前方一丈;侍妾众多,至数百人也。”
[18] 则——仅,只。
[19] 仙吕——宫调名。宫调就是乐律,用以限定声调的高低缓急,表现乐曲的感情色彩。周德清《中原音韵》说:“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仙吕调清新绵邈……”在元杂剧中,实际应用起来只有五宫四调,即黄钟宫、正宫、南吕、仙吕、中吕五宫及大石调、越调、双调、商调四调,合称“九宫”。元人杂剧的唱词,在音乐上要求叶宫调、唱套曲。 赏花时——曲调名,属仙吕宫。每一宫调下都设有若干支曲子,叫曲调,仙吕宫所属曲调,《中原音韵》列有四十二支。这些不同的曲子连在一起,即成为套曲,押同一韵脚。曲调的名称,只表示曲词与曲调的格式,与内容无关,故散曲中曲牌之下,多有另标题目者。又,李昌集认为曲体之“宫调”非“调高”、“调式”,元代之宫调声情意味当是主体,同时也起标示、限定一韵的作用。(见李著《中国古代散曲史》)
[20] 禄命——宿命论者所说的天命,人生运数。禄命终,人生运数终结,即死亡。王充《论衡·命义篇》:“人有命有禄,有遭遇,有幸偶。命者,贫富贵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以命当富贵,遇当盛之禄,常安不危;以命当贫贱,遇当衰之禄,则祸殃乃至,常苦不乐。”
[21] 穷——艰难窘迫之意,凌濛初曰:“夫所谓‘穷’,只此遭丧旅榇便是穷处,宾白中‘路途有阻’是也。岂相公家赀一无所携而言穷耶?吴越语自以贫为穷耳,古人何尝以穷字训贫字?阮籍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岂亦以囊中无钱耶?”途路穷,路途中遇到了困厄。
[22] 旅榇(chèn衬)——未入祖茔前临时寄放在外的尸棺。上古贵族入葬有棺有椁(ɡuǒ果),椁为外棺,即棺的外套,用以保护棺材,多者至三四重;榇为直接放置尸体的棺材,《说文》:“榇,棺也。”段玉裁注引《玉篇》曰:“亲身棺也。”这里的所谓榇,与“柩”同义。 梵(fàn饭)王宫——梵王为大梵天王的简称。佛教把人世间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大梵天指第二色界诸天的第三天,其王称为大梵天王。梵王宫即大梵天王所居之宫殿,即佛所居之地,这里泛指佛寺。
[23] 冢(zhǒnɡ肿)——坟,坟地在家乡,故以“旧冢”代指家乡。
[24] 杜鹃——即子规鸟,相传为古代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蜀王本纪》载:“望帝(按,名杜宇)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望帝去时,子(ɡuī规)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成都纪》、《寰宇记》则以为杜鹃乃望帝所化。杜鹃鸣声哀切,叫后口常流血,《尔雅翼·释鸟》:“子嶲(xī西)出蜀中……以春分先鸣,至夏尤甚,日夜号深林中,口为流血。”子嶲即杜鹃。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杜鹃行》引《华阳风俗录》:“鸟有杜鹃者,其大如鹊而羽乌,声哀而吻有血。”杜鹃红,即杜鹃鸟口上的血。这里以杜鹃鸣声之悲,形容老夫人心情之悲,以杜鹃叫后的口血来比喻眼泪。
[25] 困人——使人疲倦。《广雅·释言》:“困,悴也。”
[26] 旦俫(lái来)——扮红娘的幼小旦脚,即小旦。俫即俫儿,戏中扮演少年儿童的脚色。焦循《剧说》卷一谓:“俫儿,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货郎旦》李春郎前称俫儿,后称小末,则前以小末扮俫儿。盖俫儿者,扮为儿童状也。春郎前幼,当扮为儿童,故称俫儿;后已作官,则称小末耳。”
[27] 幺(yāo邀)篇——幺为“後”之简写,幺篇即后篇。元杂剧中同牌的第二支曲子称幺篇。王伯良曰:“凡北词第二曲,皆谓之‘幺’,犹南词之‘前腔’也。”
[28] 值——遇上,《说文》:“值,一曰逢遇也。” 蒲郡——即蒲州,见“河中府”注。
[29] 掩——闭门。《文选》沈约《学省秋卧》“愁人掩轩卧”,李善注:“掩,犹闭也。” 重(chónɡ虫)关——一道道的门。关,门闩,《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这里代指门。 萧寺——梁武帝萧衍信佛,建造了很多佛寺,后称佛寺为萧寺。《释氏要览》:“今多称僧居为萧寺者,必因梁武造寺,以姓为题也。唐·李约自官淮南,买得梁武寺额:萧子云飞帛大书‘萧寺’,将归洛下宅中,匣于小亭,号萧斋也。”李公垂《莺莺歌》:“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30] 红——指落花,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31] 闲愁——难以言喻的愁思。贺铸〔青玉案〕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2] 折——在元代,杂剧原不分折,以剧中人的上下场为界,分为若干场,一场一场连写下来。《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提到的“折”即是场。到钟嗣成《录鬼簿》(初稿成于元顺帝至顺元年)里,“折”才有了新的含义:以一宫调之一套曲为一折。折也是剧情发展的自然段落,相当于明清传奇的“齣”、类似现代戏剧的“幕”,但一折戏中,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包括很多场次。元人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有一本五折、六折(如张时起《赛花月秋千记》,今不存)的,也有多本戏,如《西厢记》即五本。明代中叶刊刻剧本时(如臧晋叔《元曲选》等),才正式把杂剧分折,使折的形式固定下来。
[33] 本贯——原籍。《韵会》:“贯,本贯,乡籍也。” 西洛——今河南洛阳。唐开元间以河南府为西京,治所在洛阳县,故称洛阳为西洛。
[34] 先人——已故的父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
[35] 书剑飘零——携带书籍用具四处流浪。书剑,书籍与宝剑,都是古代文人的随身物品,这里泛指文人随身携带的各种用具。
[36] 功名未遂——科举考试还没有中第。遂,成功,如愿。《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成”与“遂”互文见义。
[37] 唐德宗即位——德宗为李适(kuò括)死后在太庙奉祀时特起的庙号。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汉以后始乱,无德之君亦称“宗”。戏曲中往往对当朝皇帝使用庙号。凌濛初曰:“院本皆供应内用,故当场须称曩时庙号以为别考,剧戏中无不如此者,盖其体也。近有讥其称庙号于即位之日,其言似是,然实学究家见耳。若《高祖还乡》剧白云‘什么改姓更名唤做汉高祖’、《子陵还诏》剧云‘谁识你那中兴汉光武’,学究家不更骇倒乎?夏虫岂可与语冰!” 即位,此处为在位。德宗即位于建中元年(780),贞元十七年则已即位二十一年了。
[38] 上朝——朝廷,京城。相对于地方而言,称朝廷为上朝,犹上都、上京。 取应——朝廷开科取士,士子应选。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
[39] 蒲关——蒲津关的简称,在蒲津之上,位于黄河西岸,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
[40] 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八拜,本指相见时礼节的隆重,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载,李稷见文彦博,文身穿道服,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李稷也如数拜了八拜。这里指结拜兄弟时的隆重礼节。
[41] 武举状元——科举制度中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考试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亦间有在朝廷举行的殿试(廷试),但未成定制。宋代,殿试之制确立,礼部主持的省试第一名称“省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唐武则天时,让门下用奏状报殿试的等第名次,第一名称为状头,后来通称为状元。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自放状头”:“杜黄门第一榜,尹枢为状头。……枢援毫斯须而就。每札一人,则抗声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闻之,咨嗟叹其公道者一口,然后长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览读致谢讫,乃以状元为请,枢曰:‘状元非老夫不可。’公大奇之,因命亲笔札之。”武举要考步射、弓射、马枪、负重等,也考语言、身材。
[42] 却——再。《诗词曲语辞汇释》云:“李白《白头吟》:‘覆水却收不满杯’,集中另一首《白头吟》作‘覆水再收不满杯’。却即再也。”
[43] 萤窗——晋人车胤勤学故事。《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雪案——晋人孙康勤学故事。《文选》所收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孙康车胤两个典故,一冬一夏,也在说明张生一年四季都在刻苦攻读。
[44]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原是比喻人才一经磨炼就能放出光辉,这里是读书时用心琢磨,去芜存精的意思。
[45] “万金”句——是说自己满腹才学而功名未就,有如贵重的宝剑隐藏着四射的光芒。秋水,秋水明净清亮,用以比喻剑的光芒。《越绝书》:“太阿之剑,其色如秋水。”
[46] 游艺——语出《论语·述而》:“游于艺”,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游于艺指沉浸于六艺的研讨之中,在剧中则指负笈游学,即《董西厢》所谓“收拾琴书访先觉,区区四海游学”。
[47] 蓬转——蓬,草名,又名飞蓬,秋天断根,随风飘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闵遇五引陈长方《步里客谈》云:“古人多用蓬转,竟不知为何物。外祖林公使辽,见蓬花枝叶相属,团栾在地,遇风即转。问之,云:蓬转也。”
[48] 日近长安远——典出晋明帝司马绍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亦见《晋书·明帝纪》)后以“日近长安远”言帝都遥远难及,喻功名未遂的感叹。
[49] 诗书——本指《诗经》与《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经传(zhuàn撰)——经,指经典原文,原义是丝线。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是刻写在竹简木牒上的,用丝线贯穿起来,这便是经。官府刻原文用的竹木简长二尺四寸,民间用的竹木简较短,一尺二寸、八寸、六寸不等,备随时写记,称之为“传”,后来把对经典著作的解释或有关参考资料称为“传”。
[50] 蠹(dù杜)鱼——蛀蚀书籍、衣物等的小虫。《周礼·秋官》:“翦氏掌除蠹物。”汉·郑玄注:“蠹物,穿食人器物者,蠹鱼亦是也。”唐·贾公彦疏:“至于蠹鱼,惟见书内有白鱼及白蠹,食书,故云‘亦是’也。”这里是比喻自己像蠹鱼一样埋头在书里。
[51] 棘(jí及)围——科举考试时,为防止人们捣乱和作弊,在试院围墙上遍插荆棘,故称考场为棘院、棘围或棘闱。唐·杜佑《通典·选举》:“唐武德以来,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栫棘围之,以防假滥。”将棘围守暖,即《董西厢》所谓“平日春闱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
[52] 铁砚磨穿——用以表示刻苦攻读、不获功名不罢休的决心。《新五代史》卷二九《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53] 投至得——直等到,在……之前。至,犹到,投至即投到,今冀中口语犹用之。元·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第四折:“投至的分尸在市街,我着你一灵儿先飞在青霄外。” 云路——致身青云之路。致身青云,喻官高位显。《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诗:“同学同年又同舍,许君云路共华辀。” 鹏程九万里——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来就用“鹏程万里”表示前程远大。
[54] “空雕虫”二句——意思是说,白白地写诗作文、研究学问而一无所成。“空”字一直贯到第二句。虫,指虫书;刻,指刻符。虫与刻都是学童所习内容。许慎《说文解字序》:“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四曰虫书。”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本是把写作辞赋比喻为小技,这里泛指写诗作文。简,古代供写刻用的狭长竹片;把写刻有文字的简用丝或皮条穿连起来即成书,谓之“编”。《说文通训定声》:“简,牒也……竹谓之简,木谓之牒,亦谓之牍、亦谓之札,联之为编,编之为册。”后世以编简代指书籍,《宋史·欧阳修传》:“(修)好古耆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
[55] 蒲津——黄河渡口,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56] 九曲——河道的弯曲处很多,《河图》:“河水九曲,长九千里。”
[57] “九曲”二句——黄河的风涛何处最能显现?只在这蒲郡一带。则除是,除非是、只有。凌濛初曰:“‘何处显’,言风涛何处显得,故以‘则除是此地偏’接之,语意自明。”毛西河曰:“张至河中府,故二曲咏河。‘何处显’,只作‘何处见’解,故曰‘此地偏’,言偏见得也。董词:‘黄河那里最雄?无过河中府。’”
[58] 带齐梁——犹言穿齐梁而过,围齐梁大地如带。齐,战国时齐国之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梁,战国时魏国的别称,今河南省一带。 分秦晋——黄河把秦晋之地分割开来。秦,战国时秦国之地,今陕西省;晋,春秋时晋国之地,在今山西省大部及河北省西南地区。 隘(ài碍)幽燕(yān烟)——把幽燕之地与中原地区隔绝开来。《正字通》:“隘,隔绝之也。”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一带,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属幽州,故称幽燕。《尔雅·释地》:“燕曰幽州。”
[59] “竹索”二句——用竹索作缆绳的浮桥,像是仰卧在水上的苍龙。竹索,竹篾制的大绳。缆,系船的绳。《玉篇》:“缆,维舟索也。”这里用作动词,指连结捆缚船或筏。浮桥,把船或筏并排连结在水面,上铺木板而成的桥。《尔雅·释水》:“天子造舟”,宋·邢昺疏:“云‘天子造舟’者,《诗·大雅·大明》云‘造舟为梁’是也。言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偃(yǎn掩),仰卧,《尔雅·释言》:“偃,仰也。”《正字通》:“偃,卧也。”
[60] 溃——本指河水决堤泛滥,此指灌溉。 九州——古代中国置有九个州,九州之名,《书·禹贡》、《周礼·夏官·职方氏》、《尔雅·释地》所载各不相同。《尔雅·释地》云:“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故以九州代指中国,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1] 归舟——顺流而下的船。 紧不紧——即紧。无名氏《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第二折:“那匹马紧不紧,疾不疾,荡红尘一道。” 见——显。
[62] 弩(nǔ努)箭——用机械发射的箭。 乍——突然,猛然。《增韵》:“乍,暂也,忽也,猝也。”
[63] 九天——高天之上。《吕氏春秋·有始》、《太玄经》、《太清玉册》都记有九天之名,所记各不相同。《吕氏春秋》云:天有九野,谓中央与四正四隅: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方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方曰阳天。(《淮南子》所载同此)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4] “渊泉”句——是说黄河之源头好像是悬在云外。渊泉,水的本源。句本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如丝天际来”诗意。
[65] “入东洋”句——言黄河入海必经蒲津。
[66] 滋——灌溉繁育。《说文》:“滋,益也。”段玉裁注:“草木多益也。此字从水兹,为水益也。” 洛阳花——洛阳以种植花木闻名,尤以牡丹为最著,有洛花、洛阳花之称。宋人陶穀《清异录》列“洛阳花福”为“天下九福”之一。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67] 润——滋益之意。 梁园——即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这里以洛阳、梁园代指广大的黄河流域。
[68] “也曾”句——黄河直通天河,有海客曾乘浮槎到了天上。浮槎(chá查),木排、竹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均引《荆楚岁时记》载《博物志》,谓乘槎事属张骞;今本《荆楚岁时记》及《博物志》均无此说。汉·张骞曾寻河源(见《史记·大宛列传》),《太平御览》卷八引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几件事融合,遂有张骞乘槎之说。
[69] 店小二哥——宋元时称店主为大哥,称店里的伙计为二哥或小二哥。《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你做小二哥,我做店主人。”
[70] 官人——顾炎武《日知录》:“南人称士人为官人,《昌黎集·王适墓志铭》:‘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俗子。’是唐时有官者始得称官人也。”(卷二十四)宋代可用为对男子的尊称,《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剧中用为后者。 下——住店,住下。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第一折:“俺这店里下着个瞎大汉。”
[71] 撒和——饲喂牲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六《蒙古札记》引《山居新话》云:“凡人有远行者,至巳午时以草料饲驴马,谓之‘撒和’,欲其致远不乏也。”
[72] 福地——生有福有德之地域,用为对寺院的敬称。又,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亦称福地,《云笈七签》卷二七“洞天福地”:“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宝坊——《释氏要览》:“《韵林》云:坊,区也。苑师云:坊,区院也。”宝坊,用为寺院之美称,《大集经》卷一:“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
[73] 舍利塔——塔为梵文音译,也译为浮图、浮屠等,指用土木砖石等高积成的建筑物。塔内一般会用称为“龛(kān刊)”的房室或阁子安置佛法道场(如佛骨舍利、佛经等),象征佛教正法、觉者高风之所在,成为人们瞻仰信奉的神圣象征,犹如传统文化中为逝去先人之建坟树碑。舍利为梵语音译,意为尸体、身骨,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尸的凝结物也叫舍利。贮藏舍利的塔即舍利塔,《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庙也。”这里泛指佛塔。又,舍利子,亦作舍利弗、舍利弗多,其意为“子”,舍利为其母名。据《大智度论》卷十一、《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等。舍利子原本修习外道,为佛之驳难者,后皈依释迦牟尼,常随从佛陀,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职明才智,被誉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舍利与舍利子不可相混。曲中指前者。据明嘉靖甲子(1564)年的《再建普救寺浮图诗》碑载:“蒲东旧有普救寺浮图,创自隋唐,工制壮丽。”《董西厢》云:“七层宝塔”。原塔毁于地震,嘉靖间重建后为十三层方形砖塔,今存,俗称“莺莺塔”。 侵——《说文》:“,渐近也。”今省作“侵”。 云汉——天河。《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亨传云:“云汉,天河也。”
[74] 三教九流——泛指不同职业的各色人等。三教,指儒、释、道三家(见《北史·周高祖纪》);九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九种学派(见《汉书·艺文志》)。
[75] 弟子——《释氏要览》:“《南山钞》云:‘学在我后名之弟,解从我生名之子。’即因学者以父兄事师,得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原注:司马彪曰:徒,弟子也。)”
[76] 赴斋——参加法会或受“在家人”的邀请去吃斋叫赴斋。吃斋,指午前、午中之食,《释氏要览》:“佛教以过中不食名斋。”又,素食曰斋,此为大乘佛教之本意。
[77] 山门——佛教寺庙的外门。寺庙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又称“三门”。只有一门的,往往也称山门为三门。
[78] 见聪了——与法聪见面寒暄已毕。了,表演完毕。
[79] 客官——古代对出门在外人的尊称。《水浒传》第二回,王进投奔延安府,途中住宿庄院,庄主叫道:“客官,天晓,好起了。”
[80] 刹(chà诧)——梵文音译,原指佛塔顶上的装饰(相轮),也指佛寺或寺前幡杆,《宋史·危稹传》:“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增韵》:“刹,僧寺。”上刹,对寺的尊称。
[81] 先生——儒者之通称,简称之则曰“生”,故下文称张生、那生。《管子·君臣篇》:“是以为人君者,坐(按,似为‘主’字之误)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尹知章注:“‘生’,谓知学之士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唐·司马贞索隐:“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者省字呼之耳。” 方丈——据《维摩诘经》云,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所住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寺院比附此说,称住持所居之所为方丈,《景德传灯录·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按,为维摩诘意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卷六)也称住持为方丈,此指住持所居之室。
[82] 罗汉堂——安置释迦牟尼五百个罗汉弟子塑像的佛殿。罗汉,梵语“阿罗汉”的省称。指解脱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永远进入涅槃不再受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见《智度论》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香积厨——《维摩诘经·香积品》:“上方界分……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州界。”维摩诘曾于香积如来处,化得众香钵盛满香饭,以饱众僧,故称僧家之厨房为香积厨。
[83] 敢待——也许。
[84] 随喜——佛家语,本指见人行善做功德,随之而生欢喜之心,又称随己所喜为随喜,比如布施,富者施以金帛,贫者施以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后称游览佛寺为随喜,杜甫《望兜率寺》诗:“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上方——《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曰上方,曰梵刹,总是佛场。”山寺、住持均可称上方。
[85] 法堂——宣讲佛法的殿堂。
[86] 洞房——本指深邃之室,《楚辞·招魂》:“姱容修态,洞房些。”王逸注:“洞,深也。”此即指佛殿,后折“红上佛殿”生云“引入洞房”可证。
[87] 数罗汉——旧俗,在五百罗汉塑像中,任从一个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相等的数字时,即可从该罗汉喜怒哀乐的表情中,预知自己的祸福命运,谓之数罗汉。
[88] 参——佛教仪式,众僧参见住持、坐禅说法、念诵,谓之“参”。《象器笺》:“参,趋承也,晋谒。”这里是瞻仰、拜见的意思。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省称,地位次于佛。菩提,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萨埵,众生。《翻译名义集》卷一引智释:“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引法藏释:“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就是参悟佛教真理,普救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如观世音、文殊、普贤、大势至等,皆为菩萨。
[89] 圣贤——对神佛的敬称。《俱舍光记》曰:“贤谓贤和,圣谓圣正。”如《璎珞本业经》有四十二贤圣之称、成实宗立二十七贤圣等,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今日得圣贤接引,天王相救,恩义比天高。”圣贤指佛;石子章《秦翛然竹坞听琴》第二折:“不免的唤道姑添净水,我刚刚的把圣贤来参罢。”圣贤指神。这里的圣贤指佛。
[90] 科——元杂剧中作舞台提示用的术语,也叫“介”。徐渭《南词叙录》:“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今人不知,以‘诨’为科,非也。”“‘介’……盖书坊省文,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科除指示剧中人的表情、动作之外,也用来指示舞台效果,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四折之“雁叫科”、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之“内作风科”。
[91] “正撞着”句——正碰上前世的风流冤家。五百年前,是说前生注定。业冤,前世冤家;冤家,本为佛教语,《五灯会元》卷一《东土祖师·六祖慧能大鉴禅师》:“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冤谓冤家,怨敌之家;亲谓亲爱者。佛教认为,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样慈悲,平等救度。后用指仇敌,也用为对情人的爱称,为爱极的反话。清·褚人获《坚瓠丁集·冤家》:“《苇航纪谈》:词人多用‘冤家’,不知何所出。阅《烟花记》,谓‘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也;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也;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也;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寝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也;怜新弃旧,辜恩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也;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也。”(卷二)张国宾《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第四折:“休提起俺那小业冤,他剔腾了我好家缘。” 本句“前”字,据《雍熙乐府》补。
[92] 颠不剌——用法不同则含义各异,故于其解众说纷纭。具体到《西厢记》中,颠,有可爱、风流义;不剌,语助词,有声无义。《诗词曲语辞汇释》:“《五剧笺疑》云:‘不剌,北方语助词,不音,剌音辣,去声,如怕人云怕人不剌的,唬人云唬人不剌的。’盖为衬垫语辞之用,无意义可言也。《董西厢》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颠有风流或轻薄之义,此为风流义。颠不剌的浪儿,意言风流浪子也,与上句风流相应。《西厢》一之一:‘颠不剌的看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生得风流,长得可喜,为当时习用语。此与可喜对举,亦当为风流意。”
[93] “他那里”二句——是说莺莺尽由着张生对她顾盼不止,而她却垂肩持花微笑。调戏,这里指张生因极端爱慕而情随目视、神魂颠倒。亸(duǒ朵),《广韵》:“亸,垂下貌。”唐人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汉·服虔《通俗文》:“手捏曰捻。”相传释迦牟尼于灵山会说法,捻花示众,众不解其意,惟有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五灯会元》卷一《七佛·释迦牟尼佛》),后遂以捻花微笑喻心心相印。此化用其意。
[94] 的是——确实是,《增韵》:“的,实也。” 兜率(lǜ律)宫——兜率为梵文音译,意为妙足、知足、喜足。兜率天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外院为欲界天的一部分,内院为菩萨最后身之住处。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最后住于此,后下生人间而成佛。后为弥勒菩萨之净土。《普曜经》:“其兜术(按,即兜率)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弥勒生经》:“尔时此宫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即从座起,遍礼十方佛,发弘誓愿:‘若我福德,应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令我额上自然出珠。’既发愿已,额上自然出五百亿宝珠……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
[95] 离恨天——佛教经典所载三十三天中,无离恨天。然曲中多用为男女相思烦恼的境界,如石子章《秦翛然竹坞听琴》第二折:“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96] “我见他”二句——是说莺莺美貌,正适合打扮。春风面,美丽的容貌。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偏,正、恰。花钿(diàn电)有簪于发髻者,此指贴于妇女眉间或面颊的饰物,亦称花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八:“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邓夫人也。和宠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医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视之,更益其妍也。诸嬖欲要宠者,皆以丹点颊,而后进幸焉。”又云:“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按,武则天时人)所制,以掩点迹。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点、钱点。”眉间花钿,《丹铅录》谓源于唐·韦固妻小时被刺伤眉间事(见李复言《续玄怪录·定昏店》),长成后常以花钿掩饰。或云源于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人日卧章含殿时,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宫女效为“梅花妆”、“寿阳妆”(见《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唐·王建《题花子赠渭州陈判官》描写贴花钿甚详:“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蛱蝶初飞样未传。况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元时亦然,无名氏〔中吕·喜春来〕:“花钿宜点黛眉尖,可喜脸,争忍立谦谦。”花钿以极薄之小金属片或彩纸,剪成花鸟形状,贴于面额之上。毛西河曰:“‘偏’字断作一字句,调法如此。然字断而意接。”
[97] 宫样眉——按宫中流行式样描画的眉毛。晏几道〔六幺令〕词:“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唐之画眉,其时尚细与淡,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
[98] 樱桃——蔷薇科植物,果实小,色鲜红,球形,常用来比喻美女之口。孟啓《本事诗·事感》:“白尚书(按,指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樱桃红绽,喻莺莺启唇欲言。
[99] 玉粳——光洁如玉的粳米,喻齿之光洁。
[100] 恰——犹才、刚刚。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二折:“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
[101] “呖(lì力)呖”句——以黄莺在花丛中鸣叫,喻莺莺话音之动听。语本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句意。呖呖,声音宛转流利。《集韵》:“呖,呖呖,声也。”啭(zhuàn撰),《玉篇》:“啭,鸟鸣。”
[102] 可人怜——犹让人爱。《尔雅·释诂》:“怜,爱也。”
[103] 解舞腰肢——《集韵》谓:“解,晓也。”引申为会、能、擅长诸义。解舞腰即善舞、适宜于舞之腰肢体态。
[104] 旖旎(yǐ nǐ椅你)——轻盈柔美。引申则为风流之意,凌濛初曰:“旖旎,即风流也。”(二本一折)
[105] 观音——观世音的省称,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法华经·普门品》:“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唐代避李世民讳,省称观音,为后世沿用。观音又名观自在,因为他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一说为化身),阿弥陀佛本名观自在王,观音依其师而称观自在。观音本为男性,唐宋时尚有男性观音像。女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代以后。
[106] 开府——本为古代高官设置府署自选僚属的制度。汉制,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唐宋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文散官的称号。莺父为相国,故称开府。
[107] 天姿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天姿,不加修饰的天然姿容,托名班固的《汉武帝内传》:“(西王母)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国色,一国中最美的容貌,《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108] 小脚——剧中多次描写莺莺小脚,按妇女缠足,起于南唐李后主之宫嫔窅娘,唐代无缠足风习。(见《南村辍耕录·缠足》卷十)
[109] 镒(yì亿)——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百镒,言其贵重。
[110] 系著长裙——唐宋之制,妇女裙长拖地。《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唯淮南观察使李德裕,令管内妇人衣袖四尺者,阔一尺五寸,裙曳地四五寸者,减三寸。”宋代女裙多以纱罗为之,上可销金刺绣,缀珍珠为饰,且颇长,故宋词有“行即罗裙扫落花”、“裙边微露双鸳并”之句,本剧有“翠裙鸳绣金莲小”之句。
[111] 俄延——拖延。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把死限俄延了多半霎,生各支勒杀,陈玄礼闹交加。”
[112] 风魔——本指精神错乱失常,元·无名氏有《随何赚风魔蒯通》。这里作动词用,指着魔入迷、神魂颠倒。 解元——唐制,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后遂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明史·选举志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也用作对读书人的尊称,《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便挨身入去坐地,只见茶博士上前唱喏,问道:‘解元吃什么茶?’”此指后者。
[113] 洞天——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大都在名山洞府之中,洞中与人世不同,别有天地,故名。《茅君内传》:“大地之内,有地之洞天三十六所,乃神仙所居。”
[114] “门掩”句——意本戴叔伦《春怨》“梨花春雨掩重门”诗意。
[115] 兀(wù务)的——指示词,这里兼表惊异口气。 意马心猿——指人心驰意散就像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难以控制。《参同契》:“心猿不定,意马四驰,神气散乱于外。”《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116] 兰麝——香料,这里指莺莺佩带的香物。
[117] 佩环——莺莺身带的佩玉。《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郑玄注:“环佩,佩环,佩玉也。……环取其无穷止,玉则比德焉。”
[118] “东风”三句——是张生揣想莺莺去后栊门以内的景象。游丝,在空中飘荡着的昆虫吐的丝,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掩映,遮藏,隐蔽。《说文》:“映,隐也。”关汉卿〔双调·新水令〕套:“怕别人瞧见咱,掩映在酴醿架。”芙蓉,荷花,《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119] 南海水月观音——即观音。《法华经·普门品》有观音示现三十三身之说,其一为观水中之月的姿态。又,观音所居的净土,在南印度普陀洛伽山(见《千手经》、《华严经》等),其山在印度南海岸。《西域记》云:“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伽山……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故有南海水月观音之称。
[120] 婵娟——容貌姿态美好的样子,《广韵》:“娟,婵娟,好姿态貌。”《集韵》:“婵,婵娟,美容。”常用以代指美女。 误人——指使人迷恋而耽误功名进取。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三折:“古人云:‘十年不睹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信斯言也。”
[121] 秋波——像秋水般明亮的眼睛。苏轼《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122] 铁石人——可指意志坚强的人,赵令畤《侯鲭录》:“刘器之自岭外归,与东坡遇于赣上,意气不衰,东坡称为‘铁石人’。”也指铁石心肠的无情之人,刘肃《大唐新语》卷四《持法第七》:唐太宗为大理寺卿唐临题考词曰:“行若死灰,心如铁石。”此指后者。
[123] 玉人——王嘉《拾遗记》卷八:“蜀先主甘后……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河南献玉人,高三尺,乃取玉人置后侧……后与玉人齐白齐润,观者殆相惑乱。嬖宠者非惟嫉于甘后,亦妒于玉人也。”后以玉人喻指颜美如玉之人,可指女,亦可指男。
[124] 武陵源——相传东汉人刘晨、阮肇,于永平五年(62)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求食,入桃花源,遇二仙女成其婚配,《绍兴府志》、《齐谐记》、《幽明录》等均有记载。晋·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则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进入桃花源,这里的桃花源乃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乌托邦世界。太元(376—396)为晋孝武帝年号,刘阮事与武陵渔人事相距三百馀年;武陵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之桃源与武陵溪之桃源二者本无关系,但后世常把刘阮所入之桃花源说成武陵源。唐·王之涣《惆怅诗》:“晨肇重来事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元·王子一《刘晨阮肇误入桃花源》第三折,刘晨唱道:“我和他武陵溪畔曾相识,错认陶潜作阮郎。”
[125] 将钱去——拿着钱去。将,拿,带着,《荀子·成相》:“吏谨将之无铍滑”,唐·杨倞注:“将,持也。” 好事——指佛事。《元史·顺帝纪》:“孛罗帖木儿请禁止西番僧人好事。”做好事,此指超度亡灵的法事活动。
[126] 的(dí迪)当——妥当。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127] 净——以扮演刚猛人物为主的脚色,一般由男脚扮演,也有由女脚扮演的。此指扮和尚的男脚。 洁——僧人止淫事、断酒肉,故称僧人为洁郎或杰郎,简称洁,此指法本长老。
[128] 是是非非——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能分清是非,毫不含糊的意思。《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杨倞注:“能辨是为是、非为非,谓之智也。”“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129] 夜来——唐时已有二义。一为“昨夜”,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来与晓相对;一为“昨日”,《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唐·薛涣(或作渔)《河东记·韦齐休》:“(韦齐休云)‘夜来诸事,并自劳心……’妻曰:‘何也?’齐休曰:‘昨日湖州庾七寄买口钱……’”夜来与昨日互用。剧中用为“昨日”。
[130] 秀才——本指优秀人才,汉始为举士科目,历代相沿,《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自后士人通称谓之秀才。赵翼《陔馀丛考·秀才》:“元明以来,秀才为读书者之通称,今俗犹以府县学生员为秀才,盖亦沿旧称也。”(卷二八)
[131] 周方——王伯良释为“周旋方便之意”,即成全别人,给人以方便。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第一折:“须贾奉使,多谢大夫周方,今还国,特来告辞。”
[132] 可憎才——非常可爱的人。可憎,爱极的反话,元·李治《敬斋古今黈》:“世俗以‘可爱’为‘可憎’,亦极致之词。”(卷二)《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王郎见妻端正,指手欢喜,道数声‘可曾’。”曾即憎。闵遇五曰:“不曰可爱而曰可憎,犹曰‘冤家’,爱之极也,反语见意。”
[133] 窃玉偷香——指男女私通。偷香,韩寿与陈骞之女事。《太平御览》卷九八一引《郭子》:“骞以韩寿为掾,每会,闻寿有异香气,是外国所贡,一著衣,历日不歇;骞计武帝唯赐己及贾充,他家理无此香。嫌寿与己女通,考问左右,婢具以实对。骞即以女妻寿。”《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充传》均谓与寿通者为贾充女。按充之二女,一为太子妃、一为齐王妃。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云:“《郭子》谓与韩寿通者,乃是陈骞女,即以妻寿。未婚而女亡,寿因娶贾氏,故世因传是充女。”《郭子》作者郭澄之为晋人,其说近是。窃玉,传说有郑生兰房窃玉事,详情待考。
[134] 盼行云——盼望与美人相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先王,指楚怀王。宋玉《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后世遂把与神女欢会者,误为楚襄王。 打当——闵遇五曰:“打当,犹言准备。”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三折:“要往人口里过度的茶饭,打当的干净。”
[135] 傅粉——搽粉。旧注多谓指三国时魏人何晏事。《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按,何晏字)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以何郎傅粉喻美男。但用于此则义不可通。李清照〔多丽〕词:“韩令偷香,徐娘傅粉”,刘克庄〔满江红〕词:“竟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是有以“傅粉”状女子者。这里以“傅粉的”代指美女。 委实——实在,确实。
[136] 画眉——《汉书·张敞传》:“(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后遂用为夫妇相爱的典故。
[137] “迤(tuō拖)逗”三句——是说被莺莺引逗得眼花缭乱、心神不定。迤逗、断送、引惹,都是撩拨、勾引、招惹的意思。赵令畤〔清平乐〕:“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肠荒(按,即慌)、眼乱、心忙,都是心思不定、心慌意乱的意思。
[138] 内养——指脱离尘世不争名利,清心寡欲不为七情所伤,戒持自己的身心以养其内。《庄子·达生》篇:“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
[139] 头直上——头顶上。直,表示方位之词,郑廷玉《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第一折:“头直上打一轮皂盖。” 圆光——指佛菩萨头顶上放射的光明圆轮,《观无量寿经》:“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140] 僧伽(jiā加)——梵文音译,略称为“僧”。佛教称四个以上的出家人结合在一处为僧伽,即僧团之意。后来一个出家人也可称僧伽,《僧史略》:“若单曰僧,则四人以上方得称之。今谓分称为僧,理亦无爽。如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或单己一人亦称军也,僧亦同之。”
[141] 三生有幸——有奇缘,很幸运。三生为佛教名词,亦称三世,认为人的生命可以不断迁流转化,现在的生存为今生,前世的生存为前生,命终之后的生存为来生。《增一阿含经》卷四八:“沙门瞿昙恒说三世。云何为三?所谓过去、将来、现在。”但佛教各派对此说法并不相同。《传灯录》载:“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第一生,明皇时剑南安抚巡官;第二生,宪皇时西蜀书记;第三生,即今生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142] 大师——本为对佛的尊称。师谓师范,大师为众生的模范。《瑜伽师地论》:“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其离苦寂灭,故名大师;又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后遂成为道行崇高僧人的通称,一般僧人亦可尊称大师。 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出仕;藏,家居。后以行藏指身世经历。
[143] 自来——本来。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自,‘本’的意思,语气副词。……另有‘自来’一词,不是通常‘历来’义而同样为‘本来’义。《琵琶记》剧二十九:‘我待要画他个庞儿展舒,他自来长恁面皱。’”
[144] 宦游——在外地做官或为求仕进而在外游历,都叫宦游。此指后者。《说文》:“宦,仕也。”
[145] “洁云”至“末唱”,原无,据明弘治本补。
[146]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被海包围,故以“四海”代指全国。《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空囊——囊指皮囊,又称皮袋,指人畜之身躯,《赵州录》卷下:“僧问狗子还有佛性无,州曰:‘有。’僧曰:‘既有,为什么撞入这个皮袋?’”四海一空囊,谓四海之内空馀一身,别无财产。
[147] 浑俗和光——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意思。浑,混同;和,一致。《老子》下篇:“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魏源《老子本义》:“光贵尘贱,和而同之,则不自贵而人亦不得贱之矣。”佛教也借用它以显佛菩萨和威德光,近诸恶人,又现身结缘。 本句原无,据弘治本补。
[148] 甚(shěn审)的是——不知道什么是。毛西河曰:“甚的是,言不识何者是也。”
[149] 衠(zhūn谆)——王伯良曰:“衠,正也,真也。”衠一味,犹言纯是一心一意。 风清月朗——以月明风清喻人光明磊落,清白纯洁。
[150] 人情——犹言送礼。翟灏《通俗编》:“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唐、宋、元人皆言之也。”
[151] 七青八黄——指黄金,王伯良曰:“《格古要论》谓,金品:七青八黄九紫十赤。”
[152] “一任”句——任凭你呵去较量钱物的多少。一任,听从,任凭。《敦煌变文集·舜子至孝变文》:“千重万过,一任阿爷鞭耻(笞)。”待,语助辞,无义。掂(diān颠),掂量,以手掂估量轻重。《字汇》:“掂,手量掂也。” 毛西河曰——“此四句是将馈寓金,而预为谦让未遑之意,言穷措大人情如纸,无以为馈,纵说长道短,终是琐屑。此以自谦作调笑语,妙绝。”
[153] 常住——佛家语,据《释氏要览》,僧物有四种:一为常住常住,谓众僧舍宇、什物、树木、田园等;二者十方常住,谓供僧成熟饮食等;三为现前常住;四为十方现前常住,谓亡僧轻物施,体通十方,唯得本处现前僧得分故。统称常住。常住为法无生灭变迁、佛本性常住无生无灭,故寺院可称常住,僧人亦可称常住。
[154] 物鲜(xiǎn显)——东西很少。《集韵》:“尟,《说文》:是少也。或作鲜。”
[155] 讲下一茶——聊作茶资之意。讲谓讲经说法之法座。讲下,对讲经说法僧人的尊称,犹今言左右。
[156] 不揣(chuǎi)有恳——揣为量度之意,不揣,不自量,有冒昧意。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四折:“说先生施的好药,老汉不揣,求一服儿咱。”恳,请求。
[157] 假——借也。《仪礼·少牢馈食之礼》:“假尔大筮有常”,郑玄注:“假,借也。”
[158] 枯木堂——和尚参禅打坐的房间。打坐时闭目盘腿而坐,形如枯木,万念俱寂,心如枯木,故称枯木堂。
[159] 恁——王伯良曰:“‘恁’之为‘如此’也。”(《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例三十六则》)
[160] 是必——势必,一定。无名氏《玉清庵错送鸳鸯被》楔子:“父亲,你是必早些儿回来。” 题——与“提”通。
[161] 万福——原为一般祝颂之词,韩愈《与孟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宋元之后,为妇女所行的一种礼节,与人相见行礼时以手敛衽,口称“万福”。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王广津(按,即王建)《宫词》云:‘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闵遇五曰:“宋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人跪,妇人不跪?礼官无有知者。王贻孙曰:古诗云‘长跪问故夫’,即妇人亦跪也。唐武后朝,欲尊妇人,以屈膝为拜,称万福。见孙甫《唐书》及张建国《渤海图记》。”
[162] 侍妾——婢女,《书·费誓》:“臣妾逋逃”,旧题孔安国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163] 背云——又叫背工、背躬,演出时假定其他剧中人听不见,而向观众讲述自己的心里话,犹今之旁白。
[164] 行(hánɡ杭)——用于自称或人称之后,如我行、他行,相当于这边、那里。大师行,即大师这边,大师跟前。
[165] 胡伶渌(lù路)老——聪明伶俐的眼睛。王伯良云:“鹘怜(原注:‘音零’,又‘大都北语,元无正音,故字多通用’),概言伶俐,而带言渌老则指眼耳。元·宋方壶词‘懵懂的怜磕睡,鹘伶的惜惺惺’。王和卿词:‘假胡伶,骋聪明’,可征其不专谓眼也。”鹘鸰,也作胡伶、鹘伶。鹘鸰为猛禽,眼睛敏锐。渌老,王伯良云:“北人调侃谓眼,见《墨娥小录》。”焦循《剧说》卷二引《知新录》云:“渌老,谓眼也,亦作睩老,‘老’是衬字,如身为躯老、手为爪老是也。”
[166] 眼挫——眼角。 抹——斜视,不正眼看。毛西河曰:“抹,目睫撩撇也。‘抹张郎’,言红之撩己,正用董词‘见人不住偷睛抹’语。” 毛西河曰——“三曲俱写红,〔脱布衫〕写红举止言词之妙;‘可喜’二句,写红妆束之雅;‘鹘伶’三句,写红俊眼。”
[167] “我将”四句——这四句承“怎舍得他叠被铺床”而来,是说与莺莺成婚之后,将央求莺莺许放红娘,如果夫人不同意,我就亲自给红娘写从良文书。毛西河曰:“此以调红为调莺语。‘央’者,央说许放耳;‘怏’,不肯也,《史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心常怏怏。’《汉书》曰:‘塞其怏怏。’心言:倘夫人不肯,不教小姐许放,我独写从良券合耳。‘许’,属莺;‘令’,属夫人,令许二字俱有着落。”央,央求;怏,不满,这里有不允许、不同意的意思。妓女赎身嫁人、男女奴婢赎身为平民,都叫从良,此指后者。
[168] 却——拒绝,推谢,《增韵》:“却,不受也。”
[169] 演撒——勾搭迷惑。撒,语尾助词。王晔〔凌波仙〕曲:“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赸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拔下毫毛,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演即演撒。毛西河曰:“演撒,调侃弄也。第十九折:‘这妮子定和酸丁演撒。’《墨娥小录》以‘演撒’训‘有’,非也。”“有”,亲爱之意;“弄”,亦勾搭戏弄之意。
[170] 既不沙——既不是这样。焦循《剧说》卷二引《知新录》云:“‘既不沙’,犹云‘若不然’。”沙,“是呵”的合音。
[171] 睃(suō梭)趁——看。《集韵》:“睃,视也。”趁,助音无义,如说寻找曰寻趁。 毫光——佛光,是说佛光像毫毛一样光芒四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如来表此专精,遂放毫光照烛,天地洞晓,犹千日之晖盈。”《识小篇》:“永乐颁佛经,至大报恩寺,当日夜,本寺塔现舍利光如珠宝,次现五色毫光。”放毫光,此为调侃语,明光锃亮之意。
[172] 特来晃——特别光彩之意。《广雅·释诂四》:“晃,明也。”王伯良曰:“特来,犹后‘别样’,出落之谓,甚之词也;晃,炫耀之意。言崔家艳妆之女,莫不有你老僧之意,不然你非佛菩萨,既非为看你能显毫光而来,何故打扮得十分炫耀如此也?董词:‘诸僧与看人惊晃’,晃字正此意。”
[173] 早是——幸亏。
[174] 法言——合于礼法之言。《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唐玄宗李隆基注:“法言,谓礼法之言;德行,谓道德之行。”
[175] 则么耶——犹怎么呀。凌濛初曰:“‘烦恼则么耶唐三藏’,旧本原自如此。盖元人‘则么’、‘子么’、‘怎么’,皆一样解。今本不知其解,而改为‘怎么’。” 唐三藏——唐僧玄奘(zànɡ葬),号三藏法师,曾往西方天竺国取经,取来经一藏、律一藏、论一藏,故名三藏。藏,佛教经典的总称。此之“唐三藏”意为老佛爷,乃调侃法本语。
[176] 怎生——《许政扬文存》云:“‘怎生’,就是‘怎么’、‘怎样’,‘生’是语助词,如‘好生’的‘生’就是同样的例子。……张先词〔迎春乐〕:‘怎生得伊来——今夜里,银蟾满?’”翟灏《通俗编·生》:“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为问青州作么生’。按,生,语辞,即今云怎生之生。”
[177] 梅香——戏曲中称丫环使女为梅香。王骥德《曲律·论部色》卷三:“元杂剧中……凡厮役皆曰‘张千’,有二人则曰‘李万’;凡婢,皆曰‘梅香’。” 勾当——事情。《通俗编》卷十二《行事·勾当》:“《北史序传》:‘事无大小,士彦一委仲举推寻勾当。’……《却扫编》:‘旧制:诸路监司属官曰勾当公事。建炎初,避上嫌名,易为干办。’按,勾当乃干事之谓,今直以事为勾当。据《元典章》,延祐三年均赋役诏有云:‘只交百姓当差,勾当也成就不得。’盖其时已如是矣。”
[178] 秃厮——犹言秃家伙。厮为对贱役的称呼,《集韵》:“厮,析薪养马者。”犹奴才、家伙。用为对人的蔑称。
[179] 斋供道场——亦称水陆道场、水陆斋,简称水陆或道场。斋供,供佛的食品;道场,乃梵文之意译,所指有多种,如佛成道之所、修行所据之佛法、供佛祭祀之所、修行学道之处、寺院等。此指为死者追福、超度亡灵所举行的佛事活动。宋·高承《事物纪原》:“今释氏中有水陆斋仪,按其事始出于梁武帝萧衍。初,帝居法云殿,一夕梦僧教设水陆斋,觉而求其仪,而世无其说,因自撰集。诠次既成,设之于金山,实天监七年也。”
[180] 至孝——大孝,极尽事亲之道。《礼记·祭义》:“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181] 禫(dàn淡)日——父、母死后二十七个月,举行祭祀,然后除去孝服之日。《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郑玄注:“禫,祭名也……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182] “哀哀”四句——哀哀,悲伤不止,是说一想到死去的父母就悲伤不止;生,养育;劬(qú渠)劳,辛苦、劳累;昊(hào浩)天,即天,昊为广大之义。《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朱熹曰:“罔,无也;极,穷也。言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
[183] 陌(mò墨)——计算钱数的单位,百钱为陌。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二》:“今之数钱,百钱谓之陌者,借陌字用之,其实只是百字,如什与伍耳。”一陌纸钱,犹言一些纸钱。
[184] 慈悲——佛家语,《大乘义章》:“爱怜名慈,恻怆曰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是说佛菩萨用爱心看待众生,使他们都得到好处为慈;以同情心看待众生,救他们出苦难为悲。佛教认为慈悲是普度众生的重要依据,把慈悲视为立身修道的根本。
[185] 怎生——这里是务必设法的意思。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第四折:“怎生地使手法,待席罢敲他一下。”
[186] 追荐——为死者求冥福而进行的法会、行善等事,包括读经写经、施斋造寺、祭祀等。唐·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上:“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 咱(zā)——语助词,无义。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例三十六则》:“咱,又与波、沙、呵……之为助语也。”
[187] 软玉温香——形容莺莺玉貌花容而又温柔妩媚。软玉,苏鹗《杜阳杂编·软玉鞭》:“(唐)德宗尝幸兴庆宫,于复壁间得宝匣,中获玉鞭,其末有文曰‘软玉鞭’,即天宝中异国所献也。端妍节文,光明可鉴,虽蓝田之美,不能过也。屈之则首尾相就,舒之则径直如绳,虽以斧锧锻研,终不伤缺,德宗叹为神物。”温香,任昉《述异记》:“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188] 汤——凌濛初曰:“汤,犹言擦着。元人多用之。”
[189] 更衣——上厕所的婉称。清·黄生《义府》:“古人入厕名更衣。”王充《论衡》:“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
[190] 动问——即“问”,“动”为发语助词,无义。
[191] 子时——十二时辰之一,夜二十三时至翌日一时。
[192] “男女”二句——语出《孟子·离娄上》,是说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说文》:“授,予也。”段玉裁注:“手付之,令其受也。”受,接受。
[193] “瓜田”二句——避嫌疑的意思。《古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纳履,即提鞋;李下,李树之下;整冠,正帽子。
[194] 道不得个——这里意为“说不得”。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我来折你这晓风春日观音柳,道不的错分付了风流画眉的手。” “非礼”四句——语出《论语·颜渊》,是说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话不去说,不合礼的事不去做。红娘认为张生违背了“四勿”,故云道不得。
[195] “内无”句——是说院内连一个幼年男子也没有。应门,照看门户;古尺短,故以五尺童泛指儿童。《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陆深《春风堂随笔》:“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古以二岁半为一尺,言五尺,是十二岁以上。……周尺准今八寸。”
[196] 潜——《说文》:“潜,一曰藏也。”《广雅·释诂四》:“潜,隐也。”意为暗地里、背地里。唐·宋若莘《女论语·立身章》:“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同上《守节章》:“有女在室,莫出闺庭。”可见莺莺受训斥之因。
[197] 立谢——立即认错。《正字通》:“谢,自以为过曰谢。”
[198] 周公之礼——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杜佑《通典》:“成王幼弱,周公摄政,六年致太平,述文武之德,制《周官》及《仪礼》以为后王法。”郑樵《通志》引孙处之言曰,周公居摄六年之后《周礼》之书成。
[199] “把一天愁”句——撮,聚合。句同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二折:“把这世间愁都撮在我眉尖上。”
[200] 比及——这里作“既然”解。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第二折:“比及你来相问,先对俺说明白。”
[201] “待飏(yánɡ扬)”句——意谓即使要丢开莺莺也丢不开。《诗词曲语辞汇释》:“飏,犹抛也;丢也。周邦彦〔南柯子〕词:‘娇羞不肯傍人行,飏下扇儿拍手引流萤。’”
[202] “赤紧”二句——是说五脏六腑都被情意牵动了。赤紧的,当真的,真个的。郑德辉《醉思乡王粲登楼》第一折:“赤紧的世途难,主人悭。那里也握发周公,下榻陈蕃!”
[203] 断头香——即半截的香。礼神敬佛须烧整支的香,烧折断或已燃过的残香,会遭贫穷、分离、无子、功名及婚姻不顺等报应。王仲文《救孝子贤母不认尸》第四折:“可着我半路里孤孀……莫不是前生烧着什么断头香?”
[204] 奇擎(qínɡ晴)——捧护。奇,助音无义。《广雅·释诂一》:“擎,举也。”这里是捧意。
[205] “当初”二句——与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及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同一机杼。
[206] 业身躯——是张生见莺之难遇而自怨自骂的话。业,梵文意译,意为造作,一般分为身业、口业、意业,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业有善恶,必得报应。《成实论》卷七有业报三种:“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无报。”但“业”一般偏指恶业。业身躯,犹言造孽之身。
[207] 幽客——幽闺客,犹言深闺女儿,指莺莺,不指张生。
[208] “五煞”一曲——王伯良曰:“‘乍相逢厌见何郎粉’,应‘年纪小性气刚’句;‘看邂逅偷将韩寿香’,应‘张郎倘得相亲傍’句。大约言莺莺年小性刚,未得风流之情况,故尚厌畏于我,看我得亲傍而一窃其香之后,彼自然爱我温存不暇,而尚肯惧夫人之拘束耶?”乍,初,刚开始,杨树达《词诠》:“乍:时间副词,始也。‘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孟子·公孙丑上》)”何郎粉,即傅粉何郎,为张生自指。邂逅(xiè hòu泄后),不期而遇,意外相逢。《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毛亨传:“邂逅,不期而会。”风流况,即风流情况,荆幹臣〔黄钟醉花阴·闺情〕套:“成就了风流情况,永远团圆昼锦堂。”成就娇婿,谓与莺莺私订终身。
[209] 合相仿——理当匹配。仿,《说文》:“仿,仿佛,相似。”仿佛即相当、彼此般配,作动词用,婚配之意。
[210] 德言工貌——封建时代要求妇女具有的四种品德。《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工,即妇功;貌,即妇容。又,班昭《女诫·妇行》:“妇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子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
[211] 恭俭温良——《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宋·邢昺疏:“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后己谓之让。”
[212] “粉香”句——形容莺莺颈项像粉玉捏成的一样。腻玉,状肌肤之光洁,唐人已有,裴铏《传奇·裴航》:“脸欺腻玉。”王伯良曰:“苏长公词(按,指苏轼〔满庭芳〕词)‘腻玉圆搓素颈’,实甫本此。……徐(按,指徐渭)云:‘言粉玉搓成一条咽项也。’”
[213] “翠裙”句——意谓绣着鸳鸯的翠裙盖住了一双小脚。金莲,女足,《南史·齐东昏侯纪》:“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214] 鸾销——即销鸾,以金色丝线绣鸾凤。销,销金,《韵会》:“销,铺金也。”器物上敷设金色以为装饰谓之销金。 玉笋——喻女子手指纤细白润,韩偓《咏手》:“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翠裙红袖,泛指美女妆束。莺莺此时孝服未除,不当穿彩色衣服。
[215] 潇洒——明亮整洁。文天祥《官籍监》诗序:“予监一室颇潇洒,明窗净壁,树影横斜,可爱也。”
[216] 早晚——随时之意。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第四折:“我讨了一个孩儿来,要早晚扶侍你。”
[217] 摇书幌——谓灯光下的孤影在书斋中摇动。状张生夜深不寐相思徘徊。书幌,书斋,书帷。
[218] 支吾——支持,应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端详了你上马娇,怎支吾蜀道难!”
[219] 倒枕槌床——状失眠时急躁情状。荆幹臣〔黄钟醉花阴·闺情〕:“当初啜赚我的言词都是谎,害的人倒枕垂床。”
[220] 花解语——会说话的花,喻人美如花。解,能,善。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221] 玉有香——苏鹗《杜阳杂编·玉辟邪》:“肃宗赐李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工巧殆非人工。其玉之香,可闻数百步。虽锁之于金函石柜中,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误拂,芬馥经年,纵澣濯数四,亦不消歇。”后世多以解语花、玉生香喻美女。宋·赵彦端〔鹧鸪天·玉腕〕:“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荆幹臣〔黄钟醉花阴·闺情〕:“花解语玉生香,月户云窗。”
[222] 则索——只得。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手抵牙——即以手托腮。荆幹臣〔黄钟醉花阴·闺情〕:“手抵着牙儿自思想,意踌躇魂荡漾。”
[223] 唱喏(rě惹)——许政扬云:“‘唱喏’,就是叉手拜时口中同时呼‘喏’的声音,古时的一种礼数。……《老学庵笔记》:‘按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方其时,惟王氏子弟为之;故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项乌,但闻哑哑声。”即今喏也。故曰唱喏’。所谓‘哑哑’声,与‘喏’音相近,故知唱喏时口中即发‘喏’声。《玉篇》:‘喏,敬声也。’《蜀语》:‘作揖曰唱喏。’注:‘古者揖必称呼之,故曰:唱喏。’似误,喏非称呼,但有其声而已。《古今小说·错斩崔宁》:‘崔宁叉着手只应得喏。’大概不出声为揖,为叉手;出声即为喏。”
[224] 抢白——责备,训斥。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第二折:“娶也不曾娶的,我倒吃他抢白了这一场。”
[225] 傻角——徐渭《南词叙录》云:“傻角,痴人也,吴谓‘呆子’。”
[226] 案——《说文》:“案,几属。”香案即烧香之几案。唐宋均有拜月祝告习俗,唐·李端《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
[227] 每——是从元代俗字“懑”衍变来的。宋·周《清波杂志》卷一:“钦圣云:‘便休与他懑宰执理会,但自安排着。’”宋·叶寘《爱日斋丛钞》卷五:“懑,本音闷,俗音门,犹言辈也。”《通俗编》卷三十三“们”条:“北宋时先借‘懑’字用之,南宋则借为‘们’,而元时则又借为‘每’。”按,今冀中一带读“们”为“每(měi美)”。
[228] 比及——等到,在……之前。乔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第一折:“比及赏吴宫花草二十年,先须费翰林风月三千首。”用法与前折异。
[229] 太湖石——点缀庭院、花园用的石头,奇形异状,孔穴灵珑,以江苏太湖所产而得名。李斗《扬州画舫录》:“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卷七)
[230] 玉宇——天帝住在天上,以玉为殿宇,《云笈七签》卷八:“太微之所馆,天帝之玉宇也。”故以“玉宇”代指天空。
[231] 庭——庭园,园庭,非指庭院之庭。
[232] 芳心——美人之心,曾巩《虞美人草》:“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也用来指对他人心志的敬称。 警——警醒。
[233] 蹑(niè聂)著脚步行——犹今言蹑手蹑脚地走路,谓走路小心,怕出声响。
[234] 冥冥——暗地里。《荀子·修身篇》:“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杨倞注:“行乎冥冥,谓行事不务求人之知。”
[235] 等等——犹停停。等即等待等候,《通俗编·交际·等》:“按以俟为等,俗言也。宋人诗亦屡用之。”
[236] 齐齐整整——即齐整,指妇人容貌端庄匀称。《通俗编·状貌·齐整》:“按,凡物整顿者,古均谓之齐整,而时俗多于妇人言之,唐以来有然也。……《集韵》云,,妇人齐整貌。”
[237] 袅袅婷(tínɡ亭)婷——秀丽美好的样子。《字汇》:“袅,软美也。”同上:“婷,娉婷,美好貌。”《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约年十七八,红裙翠袖,婷婷袅袅,迤里投西而去。”
[238] 更——古人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每更次约两小时。《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更之署。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至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一更,相当于晚八时至十时。
[239] 籁(lài赖)——声音。《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万籁,指天地人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
[240] 没揣的——意外地,有侥幸意。徐士范曰:“没揣的,犹云不意中。”
[241] 有影无形——可闻声不能睹其面,本指竹林寺。《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访仙台遗址地。台后石上,书‘竹林寺’三字。竹林为匡庐幻境,可望不可即,台前风雨中,时时闻钟梵声,故以此省之。”吴念慈《庐山志》之《吴志》卷三“竹林寺”条引桑乔《庐山纪事》:“佛手岩东北有磐石突出,下临绝壑,潭色沉沉正黑,僧云故竹林寺也。有影无形,神圣所居,风雨中行者往往闻钟梵声。”
[242] 角门儿——旁门。
[243] 春娇——年轻美貌的女子,元稹《连昌宫词》:“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鬓旋妆束。”此指嫦娥。
[244] 等闲——犹言随随便便。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广寒宫——即月宫。旧题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月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
[245] “捻”,原作“脸”。“容分一捻”以下四句全据《董西厢》,兹据《董西厢》改。捻,有美丽意,《董西厢》卷七:“身分即村,衣服儿特捻。”一捻,有少意、小意,如毛滂〔粉蝶儿〕词“楚腰一捻”、刘过〔清平乐〕词“一捻儿年纪”。凌景埏曰:“‘容分一捻’,指美丽的形态显露了一小部分。”(凌注《董解元西厢记》卷一)
[246] “似湘陵”二句——是说莺莺像斜靠着舜庙红门的湘水女神一样。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妃子。舜南巡死于苍梧山,二女追至,自投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事见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及《楚辞·九歌·湘夫人》王逸注)湘陵,湘水岸边舜的陵墓。参见第五本第一折“湘江”二句注。
[247] 蟾宫——即月宫。《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灵宪》云:“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故称月宫为蟾宫。蟾宫素影,指月中嫦娥素净洁白的身影。谢庄《月赋》:“引元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唐·李周翰注:“常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素娥。”《龙城录》:明皇游月宫,“见有素娥十馀人,皆皓衣乘白鸾”。《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明皇将游月宫。“皇帝又问曰:‘着何色衣服?’净能奏曰:‘可着白锦绵衣。’皇帝曰:‘因何着白锦绵衣?’净能奏曰:‘缘彼是水晶楼殿,寒气凌人。’”可证嫦娥及月中人着白衣。莺莺孝服未除,故以蟾宫素影喻之。
[248] 甫能——方才,刚刚。《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官人直恁负恩!甫能得官,便娶了二夫人!”
[249] 撑——漂亮,美丽。汤显祖评《西厢记诸宫调》注“撑”云:“方言,谓美也。”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行的一步步娇,生的一件件撑。”
[250] 料应来——推测之词,犹大概是、料想是。来,语助词,无义。
[251] 百媚生——言有许多妩媚动人之处。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52] 化去——谓死。《淮南子·精神训》:“故形有摩而神未尝化者,以不化应化。”化,指形体变化,高诱注:“化,犹死也。”
[253] 剔——程度副词,极,很。 团(luán栾)——圆。《一切经音义》:“团,圆也。”《正字通》:“,团,圆也。”
[254] 人气——指莺莺的长吁。
[255] 氤氲(yīn yūn因晕)——又作缊。烟气蒸腾、纠结缭绕之意。《易·系辞下》:“天地缊,万物化醇。”孔颖达疏:“缊,相附著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缊,其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释文曰:“缊,本又作氤氲。”
[256] 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与卓文君相恋私奔成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257] 溶溶——水流动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月色如水。意本晏殊《无题》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58] 临——面对。 皓魄——月或月光,此指月。权德舆《酬从兄》:“清光杳无际,皓魄流清宫。”
[259] 兰闺——女子的住室。庾肩吾《咏檐燕》:“双燕集兰闺,双飞高复低。”
[260] 芳春——春天。梁元帝萧绎《纂要》:“春曰青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
[261] 早是——已经是,本来已经。《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蒙王收录,早是分外垂恩,更蒙举立,为臣死罪,终当不敢!” 扑堆——遍布,堆聚。扑,或作“”,《方言》:“,聚也。”
[262] 埋没——这里是“蕴含”、“包藏”的意思。
[263] 新诗——格律诗是唐朝出现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称为近体诗或新诗。 和(hè贺)——依另一首诗的韵律作出来的诗称为和诗。 应声——随声。《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此言莺莺才思敏捷,彼音刚落,此便出口。
[264] 厮觑定——互相看着,注目良久。厮,相,互相。《元曲释词》(三)引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四:“相,思必切,读若瑟,今北人皆呼为厮。”黎锦熙《中国近代语研究法》云:“厮字,向来无解,不知即‘相’字一声之转。”
[265] 惺(xīnɡ星)惺的自古惜惺惺——聪明人从来就喜欢聪明人,性格、才调相同的人互相爱慕、看重,或同病相怜之意。曾布《曾公遗录》八:“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言语,极惺惺。”惺惺,聪明机灵意。惜,爱怜看重。《水浒传》第二回:“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266] “不做美”二句——凌濛初曰:“生欲行,莺欲迎,而红在侧,故谓其‘浅情’、‘不做美’。‘便做道谨依来命’,言何不便依了我们意也。‘谨依来命’,是成语,故用之,所取只一‘依’字,犹‘愿随鞭镫’之类。此曲家法。”
[267] “幺篇”全曲——王伯良曰:“此与下曲,皆莺去后之景。‘忽听、一声、猛惊’,只指‘宿鸟飞腾’句。下‘花梢弄影’,因‘宿鸟飞腾’来。‘落红满径’,又因‘花梢弄影’来。首六字,本调所谓务头,连用三韵,词家以此见巧,然须韵脚俱用平声。《中原音韵》引《周公摄政》传奇〔太平令〕云:‘口来、豁开、两腮’,正此例。记中如‘本宫、始终、不同’,皆用三平韵。后‘世有、便休、罢手’,及‘讪筋、发村、使狠’,间用仄韵,盖其次也。”
[268] 发付——打发,处理。《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你看我今番自去,他怎生发付我?”
[269] 苍苔——指台阶上长的青苔。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室中无人行则生苔藓,或紫或青,名曰圆藓。”
[270] 却才——犹刚才。元剧中却、恰通用,见第一本第一折“恰”字注。个,语助词,无义。
[271] 徯幸——凌濛初曰:“徯幸,有侥幸意,有跷蹊意,有可几幸意,有无着落意,亦在可解不可解。王(按,指王伯良)解为戏弄,非也。徯落乃是欺负作弄之解耳。”凌说近是,厮徯幸,言无缘、薄命,二人都无着落,怅惘失落。
[272] 缘——缘分,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吕南公《奉答顾言见寄新句二首》:“更使襟灵憎市井,足知缘分在云山。”《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然与崔家郎君缘分未断。”无缘,即无缘分。
[273] 薄命——所谓命,《列子·力命》篇晋·张湛注谓:“命者,必然之期,素定之分也。”薄命,谓命运不好,福分低浅,《列子·力命》:“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
[274] 斗柄云横——斗谓北斗,即大熊星座的七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把它们连接起来,很像古代舀酒用的斗,故称北斗。其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为斗柄,又叫斗杓;其他四星为斗身,又叫斗魁。由于星空流转,斗柄所指的方位也不断变化。在固定的季节月份里,可以从斗柄的方位测定时间的早晚。斗柄云横,表示夜深。句本汉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275] 四星——有四种解释:一,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即“十分”(陈继儒),乃极、甚之意;二,斗柄三星没于云中,只馀斗身的四星,是冷落凄凉之意(弘治本、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三,古人钉秤,每斤处用五星,只有末稍用四星,故以四星代指下梢(王伯良、凌濛初);四,天南地北,参辰卯酉,用为阻隔、不得相见意(弘治本、凌濛初)。此取第一义,即十分凄凉之意。
[276] 短檠(qínɡ晴)灯——本指贫寒读书人读书照明的灯。韩愈《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宜光。……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这里代指读书之灯。第五本第一折中状元后仍用短檠,可证。檠,灯架,支撑灯盘的立柱,以柱之长短区分长檠与短檠。
[277] 雾障云屏——王伯良曰:“‘障’字、‘屏’字,皆作活字用,与上‘遮映’字一例看。”则是云遮雾障之意。《太和正音谱》引作“雾帐云屏”,则是轻软如雾之纱帐与云母之屏风,亦通。
[278] 海誓山盟——男女定情的誓言,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袭封表》:“汉以山河为誓,义在长久。”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279] 锦片也似前程——形容婚姻美满似锦如花。郑德辉《梅香骗翰林风月》楔子:“全凭玉带为媒证,锦片姻缘指日成。”前程,元剧中多指婚姻,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四折:“寄与他多情女艳娇,你着他别寻一个前程倒好。”宋已有此语,见《夷坚丁志》郎岩妻条。
[280] 照证——证明,证据。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四折:“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是个照证。”
[281] 青琐闼(tà踏)——宫门,这里代指朝廷。《文选》范云《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名义考》:“青琐,即今门之有亮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闼,《后汉书·张步传》:“带剑至宣德后闼”,李贤注:“闼,宫中门也。”
[282] 碧桃花下——元杂剧中男女幽会之地每称花下,如碧桃花下、牡丹花下、海棠花下,盖美其事兼美其地。
[283] 开启——僧人开始做法事叫开启。《敕修清规圣节》:“披阅金文,今辰开启。”
[284] 法器——佛教道教做法事时所用的鼓、磬、金钟、铙、钹、木鱼等响器。动法器,即动响器,奏乐。
[285] 香烟云盖结——香的烟雾在空中聚成云盖。云盖即烟盖,罩在上方的盖形香烟。《贤愚经》卷六:“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合聚,作一烟盖。”
[286] 讽咒——念诵佛经。毛西河云:“讽,诵也……犹言经诵与经咒。” 海波潮——喻诵经之声,有二义:一,声音之大、传闻之远如同海潮;二,海潮起落不违其时,表佛菩萨随人发响应时适机而说法,不待请。《法华经·普门品》曰:“梵音,海潮音。”《楞严经》二曰:“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诸善男子。”
[287] 幡——梵文意译,为旌旗的总称,有各种颜色,也有的绘有狮、龙等图像,是用来供养和装饰佛菩萨像的。《长阿含经》:“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罗童子举床四角,擎持幡盖,烧香散花,伎乐供养。”
[288] 檀越——佛教徒称向寺院施舍财物、饮食的世俗信徒为檀越,也称施主。檀,布施;越,谓有布施功德的人可超越贫穷海,来世免受贫穷。《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梵云陀那钵底,译为施主。陀那是施,钵底是主。而言檀越者,本非正译,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转名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渡贫穷。”
[289] 法鼓金铎——鼓与铎都是佛教法器。法堂设二鼓,东北角者称法鼓,西北角者称茶鼓。铎为金属制成的铃形乐器,有柄及铃舌,摇动发声。这里用为动词,意为击鼓摇铎。
[290] 佛号——佛的名号,此作动词,呼佛名号。
[291] 侯门——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襄阳杰》云,崔郊姑姑的一个婢女与崔郊相恋,婢被卖于连帅,郊为诗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以侯门指显贵之家。
[292] 纱窗——指莺莺居室。毛西河云:“‘檀越’句暗起莺未至之意,最妙;‘侯门’二句则因莺未至而急作揣度之词,言僧众固难通,梅香应报知也,此时当至也。报是报莺,故云‘纱窗’。王伯良解作红娘应报长老,误矣。”
[293] 馋眼脑——犹言贪看的眼睛。王伯良曰:“眼脑,即眼也。”毛西河曰:“北人称眼为眼脑。”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第四折:“为甚么干支剌吐着舌头,呆不腾瞪着个眼脑?”
[294] 曾祖父——指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 先灵——道家称祖先为先灵,谓先辈之灵魂。此即指亡灵。
[295] 礼——《释氏要览》曰:“《声论》云:盘那寐,或云槃淡,华言礼。《地持论》云:五轮著地。《长阿含经》云: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轮。轮者,圆转之义也,亦云五体。……《智度论》云:礼有三品。一,口但称‘南无’,是下品礼;二,屈膝著地,头顶不著地,是中品礼;三,五轮著地,是上品礼。又云,下者揖,中者跪,上者头面著地。”这里就指拜佛。 三宝——《释氏要览》云:“三宝,谓佛、法、僧也。”佛宝,指一切佛;法宝,即佛教教义;僧宝,即依佛法修业宣扬佛法的僧众。
[296] 可意种——称心如意人,心爱之人。 清醮(jiào叫)——本指道士为消灾求福而设坛祭祷的法事活动。其法为清身洁体而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故称清醮。这里指僧人超度亡灵的法事活动。
[297] 倾国倾城貌——《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哲,智也;城,犹国也;倾,倾败。诗刺周幽王。据《史记·周本纪》,周幽王宠爱褒姒,为使其笑,乃举烽火戏诸侯,终至亡国。是说美女可以倾覆国家。又,《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是说佳人可使满城满国的人为之倾倒。后以“倾国倾城”代指姿容绝世的女子。
[298] 檀口——檀为浅绛色,常用以形容嘴唇红艳,韩偓《余作探史因而有诗》:“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299] 琼瑶——美玉。本句是说鼻如美玉琢成。
[300] 妖娆(ráo饶)——艳冶美丽。凌濛初曰:“妖娆,面庞冶丽。”
[301] 俏——用于貌则指俊俏。《集韵》:“俏,好貌。”
[302] 一团娇——犹言无处不娇好。
[303] 饱学——学问广博,满腹学问。《文心雕龙·事类》:“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304] 发科——戏曲术语,指做出各种逗笑的情态,以动观众。元·陶宗仪《辍耕录》说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卷十二)。
[305] 法座——原指佛说法时的座位,后凡僧家做佛事时的座位均称法座。
[306] 举名——做佛事时的呼令。 班首——头领,此指主持法事的和尚。 呆(láo劳)——元时口语,王伯良曰:“呆,方言也,犹言痴呆懵懂之意。古本作劳,音义并同。”闵遇五曰:“,劳去声,北方骂人多带字,如云囚、馋之类,不知何义。”按,,通“痨”,病,北方骂人加痨字,表程度之深。
[307] 磬(qìnɡ庆)——梵音犍稚、犍椎等,译为磬、钟、打木、声鸣,是可打而发声之物的通称。宋·元照释《南山行事钞》上之一:“犍椎,此名磬,亦名为钟。”《释氏要览》:“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捶,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稚也。”“瓦木铜铁,鸣者皆名犍稚。”金磬,金属制做的响器。
[308] 村——粗俗,无知,“雅”的反义词。翟灏《通俗编》卷十《品目》“村气”:“《隋唐嘉话》:‘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太宗尝谓人曰:“薛驸马有村气。”’《续演繁露》:‘古无“村”名,今之“村”,即古之鄙也。凡地在国中、邑中,则名之为“都”。都,美也,言其人物衣制皆雅丽也。凡言美曰都,“子都”、“都人士”、“车骑甚都”是也。及在郊外,则名之曰“鄙”,言其朴质无文也。隋世乃有“村”名。唐令: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二人。则村之为义著也。故世之鄙陋者,人因以“村”目之。’” 俏——用于心性,则指聪明伶俐,今冀中犹言某人很俏,即指机灵之意。
[309] 没颠没倒——即颠倒,“没”与不尴不尬之“不”用法相同。此言因贪看莺莺而神魂颠倒忙乱无措。
[310] 元宵——旧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祭神以元宵(食物)为献,俗称元宵节。唐代以来的民间风俗,在元宵节三街六市观赏灯火、表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称为闹元宵。
[311] 稔(rěn忍)色——王伯良曰:“稔色,美色也。稔色人儿,指莺莺。”闵遇五曰:“稔,音饪,谷熟也。稔色,言美得丰足。”
[312] 迷留没乱——即没撩没乱,言撩乱之甚,心神不定。用法同“没颠没倒”。
[313] 头陀——梵语,意为抖擞,淘汰、涤除烦恼之意。《青藤山人路史》:“头陀,梵语也,原是‘杜多’二字转音为头陀,华言抖擞也。言三毒之尘坌于心胸,须振迅而落之也。”三毒,指贪毒,贪婪之心;瞋毒,忿恚之心;痴毒,愚昧之心。《十二头陀经》、《大乘义章》卷十五,载有十二种修行规定,称为“头陀行”,是佛教苦行之一,故称苦行僧为头陀。这里泛指僧人。
[314] 行者——佛教对三种人的称谓:一为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依寺中住者,指在寺院服役而尚未剃度出家;二为行脚乞食僧;三为泛指一切佛教徒。《释氏要览》云:“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这里泛指僧人。
[315] 烛灭香消——句本朱淑真〔浣溪沙〕:“衾寒枕冷夜香消。”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四折:“枕冷衾寒,烛灭香消。”
[316] 镬(huò获)铎——宋元方言,王伯良曰:“喧闹之意。”是。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那门外又是什么人闹炒?我试看咱:(唱)阶垓下闹镬铎,闹火火为甚么?”
[317] 畅——程度副词,甚、很、极之意。
[318] 云板——佛教中铁铸成的云状法器,也作击以报时之用。《象器笺》:“云章曰:版形铸作云样,故云‘云版’。《俗事考》云:宋太祖以鼓多惊寝,易以铁磬,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云版也。”
[319] 沙弥——梵语,息恶行慈的意思,《翻译名义集》:“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又,《魏书·释老志》:“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沙弥本指刚出家、初受戒的出家男子,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俗称小和尚。 哨——与上文“嚎”互文,叫也。《正字通》:“哨,多言也。”用于禽则指鸣叫,马致远〔哨遍·张玉喦草书〕套曲:“爱花香哨画眉。”哨即叫。
[320] “恁须”句——恁,您。徐渭《南词叙录》:“你每二字,合呼为恁。”今冀中尚读您为“馁(něi)”。王伯良曰:“行者沙弥扰嚷其间,张生不得致其私款,故曰‘夺人之好’。”凌濛初曰:“因大家动火而喧嚷,故张曰此乃我所好也,恁须不夺人之好。因古有‘君子不夺人之好’语,故以此为谑。”毛西河曰:“法事了则速莺之去,故曰‘夺人之好’,与白中‘再做一会也好’相应。”王说近是。
[321] 宣疏——僧道做法事时,演说佛法、宣读祝告文字叫宣疏。
[322] “有心”二句——争似,怎如;无情,指僧众,僧众既闹嚷于前,使张生“畅懊恼”,佛事毕又促莺回宅,故云。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23] 劳攘——辛苦劳碌之意。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第三折:“一地里受煎熬,满海内空劳攘,兀的不慌杀了海上龙王。”
[324] 唱道是——真是、正是。用“唱道”二字是〔鸳鸯煞〕曲子的定格,第五句必以此二字开头。
[325] 酩(mǐnɡ)子里——也作瞑子里、冥子里,宋元俗语,有暗地里、昏暗糊涂、忽然、无端诸义,张耒《明道杂志》:“冥子里,俗谓昏也。”陈眉公:“酩子里,犹云昏黑。”赵长卿〔簇水〕词:“闵子里、施纤手。”万树《词律》注云:“闵子里,即酩子里,乃暗地里之谓也。”宁希元《元曲的假借和音读》:“‘冥’、‘瞑’、‘酩’都是假借,本字当作‘’,就是地室。《说文》:‘,北方为地空,因以地穴为户。从穴,皿声,读若猛。’……元曲中的‘冥子里’本是名词,‘昏暗’、‘忽然’、‘无端’,都是由‘子’给人的生活感受后起的引申义。”
[326] 葫芦提——《许政扬文存》释云:“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想起那韩元帅,葫芦提斩在法场。’《陈州粜米》第三折:‘可不先犯了个风流罪,落的价葫芦提罢俸钱。’葫芦提,犹今言糊涂,亦俗语,故无定字。宋·王陶《谈渊》:‘……当时轻薄少年改邓公诗云:“赭案当衙并命时,与君两个没操持,如今我得休官去,一任夫君鹘露蹄。”闻者无不大哂。’‘鹘露蹄’即葫芦提,所以讥其政之斁败也。张文潜《明道杂志》:‘钱文穆内相决一滞狱,苏长公誉以为霹雳手,钱曰:“仅免葫芦蹄耳。”’吴曾《能改斋漫录》引此,‘葫芦蹄’作‘葫芦提’。”
[327] 络丝娘煞尾——《西厢记》五本,前四本戏结束时,因情节未完,在套曲之外都用〔络丝娘煞尾〕二句,承上启下,剧情已完便不复用。凌濛初曰:“此有〔络丝娘尾〕者,因四折之体已完,故复为引下之词结之,见尚有第二本也。此非复扮色人口中语,乃自为众伶人打散语,犹说词家有分交以下之类,是其打院本家数。王(按,指王伯良)谓是弹引带之词而削去,太无识矣。”打散,即散戏时送客的“饶戏”。毛西河《西河词话·连厢词》云:“少时观《西厢记》,见每一剧末,必有〔络丝娘煞尾〕一曲,于扮演人下场后复唱,且复念正名四句。此是谁唱谁念?至末剧,扮演人唱〔清江引〕曲,齐下场后,复有〔随煞〕一曲、正名四句、总目四句,俱不能解唱者、念者之人。及得《连厢词》例,则司唱者在坐间,不在场上,故虽变杂剧,犹存坐间代唱之意。此种移踪换迹,以渐转变,虽词曲小数,然亦考古家所当识者。”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例三十六则》则云:“至诸本益以〔络丝娘〕一尾,语既鄙俚,复入他韵;又窃后折意提醒为之,似弹说词家所谓‘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又止第二、三、四折有之,首折复阙,明系后人增入。但古本并存,又《太和正音谱》亦收入谱中,或篡入已久,相沿莫为之正耳。今从秣陵本删去。”孰说为是,有待详考。
[328] 闭月羞花——女子容貌之美能使花月羞愧。李白《西施》:“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新五代史·唐家人传》言明宗淑妃王氏“有美色,号‘花见羞’”。戏曲小说中多用之,《宦门子弟错立身》戏文:“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329] “闭春院”,原作“闲春院”,据一九七八年发现的《新编校正西厢记》残页,改“闲”为“闭”。毛本亦作“闭”。毛西河曰:“闭,即门掩重关之意,虽出游犹闭也。”
[330] 题目正名——元杂剧有二或四句对文,用来概括该本戏的内容,叫题目正名。一般取其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能代表戏之内容的几个字作剧的简名。题目与正名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所以有的戏只标“正名”,有的则标“题目正名”。题目正名的位置,有的放在剧的开头(如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顾曲斋《古杂剧》),有的放在剧的末尾(如《元刊杂剧三十种》、臧晋叔《元曲选》等),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云:“以今思之,自当以置后者为是……然则题目正名即由众唱出,实亦打散语也。盖打散亦有诸般节目,有独舞鹧鸪,有念词,有诵诗,诵诗之后,继以唱题目正名,则唱题目正名又是一节目也。”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第六·家门》则云:“元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按,说误,参见第一本‘楔子’注),多则四句,少则二句,似为简捷。”即演出开场时用以向观众介绍剧情,如今之报幕。王季思先生云:“盖书于纸榜,悬之作场,以示观众,有似于今之海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