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兰童话的辑录特色与价值

20世纪20、30年代民间文学收集与民俗学学术研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民间文学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学术方面,周作人、赵景深、钟敬文、顾颉刚等人都发表了有分量的故事学论著。大众出版物方面则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写本,如林兰编民间故事集、孙佳讯编《娃娃石》、谷万川编《大黑狼的故事》、娄子匡编《巧女和呆娘的故事》、刘大白编《故事的坛子》、刘万章编《广州民间故事》,等等,大有格林兄弟为寻找德意志民族精神而收集整理童话之风。尤其是在上海,编者与学界关系密切42,编著工作可以说是学术成果的自然延伸。万建中认为这些故事集“民间故事写定的理念和水平则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即便是如今的许多民间故事记录文本与之相较,也是望尘莫及的”43。而其中编写最勤、数量最丰、最具系统成规模的当数林兰,以至于一位日本学者将林兰丛书出版完毕视为中国民间故事高潮期结束的标志性事件。44

以谨慎著称的林兰,不仅熟知记录和写定民间文学的原则方法,而且注重童话与传说的区别,从故事集中选择了八本,冠以“民间童话集”之称。这八本书分别是《换心后》(1929年)、《渔夫的情人》(1929年)、《金田鸡》(1930年)、《瓜王》(1930年)、《鬼哥哥》(1930年)、《菜花郎》(1930年)、《怪兄弟》(1932年)和《独腿孩子》(1932年)。45这些童话集一年之中多有再版,有的两三年中达到三版。据车锡伦回忆,当时在中国大中城市就读的少年儿童,大都读过这套童话。46而今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却找不到这套丛书,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只有零星几本。林兰编童话集具有中国民族童话经典的质素,但只有海外研究中国民间故事与儿童文学史的学者知道这个名字,而中国多数人提到民间童话却只知格林不知林兰。

林兰是谁?有人说是北新书局经理李小峰,又有人说是他的夫人蔡漱六,还有人说赵景深也有份。为了对林兰童话的辑录特色与价值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有必要理清北新书局经理李小峰和主编赵景深两人生平与童话有关的轨迹,以及林兰民间童话集之前(即1929年之前)的童话出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