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词用句得当,避免产生歧义

为了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且富有感染力,我们应当学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因为汉语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所以对于同样的问题,在表达和阐述时可以有众多的词语、句式供我们选择。如果我们的遣词用句得当,就会让对方听得清楚明白,也容易对我们信服;如果遣词不当,就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会影响对方的理解。有时,不当的言语还会产生歧义,造成对方的误解,进而造成很多负面效果。

在一家公司里,一位主管正因为手头上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这时上司又打来电话,要求他尽快上交个人的年度工作总结。

主管实在分身乏术,就叫来了自己的一位下属小唐。小唐是某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文笔的精彩是全部门公认的,部门的一些汇报材料也多是出自她手。见到了小唐,主管很自然地说:“小唐,我实在是忙得脱不开身,你帮我写一下个人总结吧,麻烦你了。”

小唐一听这话,不假思索道:“我怎么写?你有什么事迹可写?”其实小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太了解你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可是因为遣词用句不准确,听在主管耳中,就成了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语:“你有什么好写的?也没有什么光荣事迹!”

于是主管生气地说:“好吧,不麻烦你了,你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吧!”小唐只好稀里糊涂地离开了主管的办公室,半天也没有想明白主管为什么会突然变了脸色。

此后,小唐发现主管对自己的态度明显差了很多。小唐在部门也越来越不受重视,更不用说升职加薪了。

小唐因为一句表达不清的话语,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这个教训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其实如果小唐能够用一句听上去客气一点的话语,并注意避免使用“事迹”这样容易让主管认为小唐是在讽刺的词语,整件事的结果就会大有改变。

这个小故事也提醒了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一定要使用恰当的词句,把话说得清楚明白,避免产生歧义。

1.注意同音字词的使用

有很多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或词语,在我们书面表达使用时虽然不会造成歧义,可是在口头表达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混淆,会让对方听不懂或产生误解。比如,港口播报的通知“目前yóu lún不准进港”就会让人感到迷惑,不知道到底是“油轮”“游轮”还是“邮轮”不能进港。又如,“致癌”和“治癌”这样的词语读音完全一样,可是意义却截然相反,如果在说话时随意使用,就可能产生严重的歧义,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遣词用句,尽量少用可能引起误解的同音字词。有时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则可以简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语解释一下,如姓张的人为了让人区分开“张”与“章”,便这样自我介绍道:“我姓张,弓长张。”像这样说话就能让自己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楚了。

2.少用易产生歧义的词语

在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有多种含义的,如果在表达时不假思索地乱用,就可能让对方误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一位大学教授在谈到自己的一位得意门生时,说道:“小汤要考我的研究生。”在这句话中,由于“考”本身具有多种含义,可以理解为“报考”,也可以理解为“考查、考问”,所以听的人就容易感到迷惑,不知道小汤究竟是准备报考教授的研究生,还是要考查教授的一位研究生的学问。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说话时就要注意说清楚上下文,使对方能够更加清楚地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意义更加明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多义字词,起到减少歧义的目的。比如,“误报火警”中的“误报”既有“错误报警”的意思,也可作“耽误报警”之解,那我们为了不影响他人的理解,就可以将“误报”换成“错报”或“延报”,这样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3.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划分

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组织得当,否则也会引起歧义。比如,一位校长在开会前这样问道:“学生家长都到齐了吗?”被他询问的老师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学生家长”这两个词语,既可以理解为并列结构——“学生”和“家长”,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即“学生的家长”,所以容易引起歧义。

再如,“赞成小徐的建议”这句话也容易引起误解,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对小徐这个人表示赞成态度的建议”,提建议者是他人;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小徐提出的建议表示赞成”,提建议者是小徐。像这样的歧义就是句子层次按照不同方法来切分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自己说出的句子一定要先斟酌一番,尽量表述清楚,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歧义句。

4.不要随意省略句子成分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方便表达,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比如,我们为了让表达听上去更简洁,就会有意将有些句子的主语省略,可是这种省略也要考虑到上下句的语境,否则就会出现省略不当而造成歧义的情况。

比如,我们对一位同事说:“我看见马经理和董事长一起从办公室里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很厚的牛皮纸信封。”在这句话里,第二个分句的主语被省略了,听起来似乎更简洁了,可是同事却不明白到底是“马经理”还是“董事长”拿着“牛皮纸信封”,像这样就是因为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应当在表达时注意避免。

当然,有时在表达时出现歧义也并非我们所愿,如果我们所说的歧义语句已经造成了对方的误解,那此时我们就应当及时向对方郑重道歉,并对自己要表达的正确意思进行补充说明,这样能够让对方减少对我们的不良看法,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