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高考成绩的日子十分漫长,许多人都多少有些焦急,一遍遍地计算着分数,也盼着揭示的那一天快快到来,大家且都没有心情出去外面玩,也不愿太多的互相联系。
闲着太闷,冯苏亚决定去那庄一趟,去看看心里想念的一切,买了一张汽车票,一个人静静的去了。
在汽车上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司机叫醒了他,也就到了,顺着大路走了一段便是进村的路。冯苏亚从坍塌的石桥上走过去,早晨的阳光在河波中晃荡着明亮耀眼。一群鹅在桥上懒懒闲着,还有一些金色的草在微风中一摇一摇。冯苏亚一到它们身边,它们便扑腾着吵起来。于是,一阵灰飞烟冒,羽毛和尘土便在早晨的阳光中飞舞起来,冯苏亚便小跳着过了桥,看到桥下洗衣的老奶奶在用榔头捶打着衣服,还看到两三个早起担水的人。他这便是进村了,带着礼物,带着希望和即将黎明般的幸福。
村里的情景依稀没有变化,冯苏亚便顺着一段小路绕过了几个弯和几棵高大的杨树和柿树。然后便是一色的石板铺砌到头的巷子,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转了几转便见到了那永远溢着清泉的古石井。向着前面高高的石阶一台台的走上去,再一转便到了他希望的地方。月形的院落里便迎放着秋日的丁香和米白的杜桂,还有其他的一些不知名的山花。这便是那庄的格局,那庄外的田野里便是很多的荷田。
萍儿家的门是合着的,打了几声也没有人回应。院子里的一扇门开了来,冯苏亚便问那个姨。原来萍的父母都赶早去街市上卖藕去了,而他的弟弟福亦早已出外到城里打工去了。更让他失落的便是萍的出嫁,不知是什么缘故让她这么快就嫁了人。心里有一些失望,也有一些不舍,而过多的是景旧人换的遗憾。他终究还是失望了,不管这确乎是一种所谓的何样的失望。
冯苏亚便一步步下了台阶,循着水漉漉的巷子找到故友的家。幸而他还在家,见了他似乎奇迹般的高兴,他心里边暖了一暖。坐在院里的瓦檐下,阳光斜斜地挂到了身上,一阵小风吹来,刮走了他们的许多话。故友的样子依约未变,只是显老了些。他闲在家里,终日里干极有限的重复的活。谈到了萍儿,故友说是嫁了个好人家等等。冯苏亚想他便不愿再去谈,也不愿再去想。然而在这秋日的房檐下,他们终究还是谈了一日。就连在饭间及到村庄里寻访记忆时也未曾停止谈话,需要记起与谈起的东西似乎很多很多。
萍儿终究是要嫁人的,正如冯苏亚的所料。然而这种心情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多的伤叹,就像《伤逝》里的涓生一样的感情。但他们那时只是两个孩子罢了,萍儿或许过多的早已忘却。那庄的田野,那庄的草埂,那庄的荷塘……,他竟听说萍儿已有了孩子,但他最终不知是个什么样可爱的小人儿,亦不知道是个小子还是丫头。他此时想起的只有这些了,萍儿生孩子的时候只不过二十岁罢了,他似乎记得那是稻谷刚刚垂穗的时候。
冯苏亚经过了萍儿的家,看了一眼他曾经住过的那间小屋,窗是紧锁了,然而里面是一块厚厚的窗帘。在篱栏上掐了一朵莫名的小花放进胸前的衣袋里,他便轻轻的走了。站在那庄的荷田的草埂上,他看见了满满的干枯的荷叶及凌乱的躯干歪七竖八地倒在水田里,《爱莲说》里的“亭亭净植,不蔓不枝……”,也逃不过时间的催老。一阵风吹来,他闻到了清香,仿佛有看见了水红衣衫的萍儿站在碧绿的荷叶与粉红的荷花里向他招手,再也不会忘却。想来这秋阳下的一秋秋荷田里,在败叶与黑水下定是白白的粗壮的莲藕。
一个老人从木楼梯上走下来,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傍晚的阳光从木墙板的间缝中漏进来,在浮游的灰尘中一缕缕地流动。外面的秋天,静静地没有风,却有一些低吟的小草虫。破旧的竹楼深深沉默在秋天的竹林里,夕阳斜斜地铺了一地,只听见小鸡的啾啾,一切那么恬静,那么沉韵。
老人举起了手搭在眼眉上方,透过篱栏向远远的石桥上凝神地望着,似乎在寻找那个曾经走错了的记忆。
过了几天,冯苏亚意外的收到了于琳娜打来的电话。那天晚上,他正在吃饭,电话响起来的时候他以为是谁找家里人有什么事便没去接,母亲过去接的,告诉他是一个女生打来的。冯苏亚以为是表姐段玉萍打来的或者李青凤,接起来的时候喂了两声,才听到里面传来了于琳娜的声音。冯苏亚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他们互相问候了几句,聊了一会儿。
冯苏亚自学校回来后,找过矣珂莉几次,但都没有见到,后来听堂妹冯紫娟说矣珂莉已经去省城打工去了,但是去了哪里,她也不知道。冯苏亚想大概是再无希望见到她了,何况他和李平在一起,只能默默祝福她们罢了!好在张子龙放假回来了,冯苏亚就和他玩了几天,谈了一些大学的丰富生活,让冯苏亚无比的向往。半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分数都下来了,学校通知大家回校填报志愿,于是大家都又仿佛活了过来。
到了学校,真是有人欢喜有人优。考的好的十分开心,考的差的垂头丧气。大家拿着分数单,看着自己的成绩,又纷纷询问别的同学考了多少,考的好的赞美几句,考的比自己差的则安慰几句。学校里排出了文理科的前三名,文科榜上冯苏亚名字赫然第一位,分数567。其实冯苏亚拿到分数时也吃了一惊,这么个顺利的数字,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第二三名则是别班的同学,冯苏亚也认识他们,平时也和他们交往过。第二名刘文海,558分,第三名张静,547分,是个女生,平时也是默默无闻的用功,冯苏亚曾和她在图书馆一起做过几次作业。其他的同学都十分羡慕冯苏亚,冯苏亚知道,自己和县里的前几名还差的远了,所以并不自满,只是安慰着朋友们。
后来组织大家在会堂里开会,讲了志愿的填报方法等注意事项,讲了一个半小时左右,于是发下志愿表及参考学校的招生信息。冯苏亚早就想好了,他的第一志愿是省军校,他要做一名高尚的军人。冯苏亚首选了省内的学校,他在志愿参考书上才看到艺术学院如表演类及美术类的招生分数都十分低,而且那些学校都是要参加过艺术考试的同学才能报名。他不禁一阵心痛,哎!班主任不准自己学习美术,不准学习位列前名的同学报考艺术类院校,如今果真成为了文科第一名,却又与梦想失去了机会。他哀伤的叹了一下,继续填报志愿表。第一志愿,省军官学院,科目侦查专业。第二志愿,省中医学院,科目是中药临床专业,因为冯苏亚家祖传中医,对此他有一些热爱,并且也熟知很多药名和药性,简单的药方自己会配制,普通毛病也难不倒他。第三志愿,省师范学院,假如自己前两个志愿没有录取到,那么做一个老师也还可以,励志教育人也不错。后面的六七个备选志愿,冯苏亚填了几个外省的艺术及技术学院,反正也大概不会去的吧!冯苏亚就不太用心去记它们到底是些什么学院。大家呜哩哇啦的乱了一阵,几乎都填好了交给了老师,冯苏亚没有自己交上去,张静过来看他填的时候,正好他也填完了,所以帮他一起交了上去。接下来大家都只能在漫长的时间中等待,等待录取情况,等待命运的安排。学校开会通知大家回家等待消息,并把行李都带回去,冯苏亚的父亲上午已经来帮他拿走了行李,坐中午的火车回家了。所以他并不忙乱于收拾,只是和大家谈论着志愿方向与梦想。有梦想,就有快乐,大家都开心的笑着,不再是刚刚拿到分数时的那个心情。
开完会,近处的同学都告别大家回家了,冯苏亚和他们道别珍重,但是却一直没有见到李慕飞,不知何时离开了,也不知道他报的是哪里的学校。后来李锐敏来找他约他去于琳娜家玩,同去的还有本班的几个男生和女生。冯苏亚给家里打了电话说是去同学家玩,晚几天回来。父亲母亲听到儿子考了文科第一,十分开心的答应了他,同意他出去玩几天。冯苏亚一向十分的听从父母的话,父母不允许的事他从来不去做。
他和大家一起到了火车站,坐上了与他的家相反的火车。一路上大家欢畅的开心的谈笑着,还不停的歌唱,把车厢里的人们逗得开心的笑。真是像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让冯苏亚想起了初中时看过的《还珠格格》里欢闹的场景,不禁感叹起生命的繁华。于琳娜自听到冯苏亚要去一直都很开心,不过座位离得稍远,只能一直看着他笑。冯苏亚和李锐敏他们谈论着,顺便问了一下大家心里的方向。
于琳娜的家是在一个古城镇,那里曾经是一个古盐城,曾经是一片繁华的制盐之地,如今早已不再,只留下了许多遗建筑,被旅游公司开发成了风景名胜之处。慕名而来的中外旅客络绎不绝。那里留下了许多古迹,包括寺庙,道观和庵都有几十个,据地方志记载,在清朝前,各种庙宇不下于500多个,慈禧太后还赐名为万佛之都,留有不少碑记,匾幅和牌坊。山势陡峻,危石耸立,建筑多立足于山腰及险要地势间,一条大江滚滚从分开的两座大山间穿过,不见首尾,流势湍急。
冯苏亚一下火车就被迷住了,这里的水真是好看,静处如行云,急处如奔马,高处飘撒,低处曲折回环。山上见不到高大的树木,只有一层小小的植被,但大多是剑麻,据说当年此地也是树木成林,但是被煮盐和建造房屋的人们给砍光了。
走进小镇,也是古朴陈旧,房屋都几经修缮,上了百年的岁数。有些店铺的招牌尤其古老,几乎从不曾变动过。这个古镇上住着许多彝族,街上许多店铺都卖着刺绣的物件,包括饰品和衣服,许多的新奇玩意儿,让人目不接睱。冯苏亚很喜欢这些高大的古老而又幽深曲折的房屋,包括那些琳琅满目的店铺及商品。冯苏亚在一家绣店里看到一种小鞋子,只有拇指那般大小,绣得十分精致,上面的色彩鲜艳,做工和大鞋子却是一样的。他十分喜爱,把玩了许久,但是店家不在,李锐敏他们又催着走,他只好放下货物走了。这街上许多的店铺店主都不常在,货物摆在门口大多只是供过往的游客玩赏,不到赶街市都很少卖出,也并不会有人偷窃这些小物件。在这种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做不干净的事,真的是污染了自己的心灵。
于琳娜的家在大山里,因为天色不早了,住在镇上的同学杨丽琼又十分热情的邀请大家一起去她家玩一晚,大家不好推辞,便都去了她家。在她家玩了大半夜,大家都十分的开心,一直到了深夜才各自睡去。
第二日一早,起来的时候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不过太阳已经从山头上探出头来了,静静的看着这个山坳里的小村。大家都起来了,欢闹着洗脸刷牙,打闹嬉戏。杨丽琼煮了一些面条,大家吃过后地上的霜已经化去了,太阳很温暖的笼罩着大地。大家辞别了杨丽琼又一起向于琳娜家走去,尽管山路崎岖,但大家玩耍着也并不觉得难走。
山上开满了一种七色的小花,叫七色堇,长着刺,像荆棘一样的狂乱的长着,十分招人喜爱,却又不敢触碰。还长着许多许多像仙人杵一样的肥厚的植物,也开着艳丽的花。山间的路弯延盘旋,可以听到河水及泉水的流响,还有各种鸟儿的鸣叫。大家都忍不住大喊大叫,声音在山谷间深远的飘荡着。于琳娜的家在山的顶上,所以大家几乎是从山脚爬上去。到山腰处,大家看到许多庙宇,于是提议去玩耍一番,全都十分乐意。大家从近处去看,到了几个道观,都是空的,没有人在,但里面的装修很工整,一看就知道定期有人来活动的痕迹。又去了几个寺院,倒是看见几个静静各行其是的僧人和尼姑。其中有一个叫飞来寺的寺庙,从山脚下到山腰上共有一千九百九十九条石台阶,中间有三个凉亭,分别有不同的名字和景观,十分的险峻,不知古人是用怎样的意志建造出来的,光是运料就是一大难题。冯苏亚和大家一起爬到寺庙门口就个个都累得坐到地上走不动了,看着山脚下那湍急的江水,那如积木般大小的房子,还能看到那如筷子般细小的河流,大家的心都突突的跳个不停。从这里往下看,就像是一只小鸟飞在天空里的感觉。坐在门外的石阶上休息了一会,大家还觉得脚步有些沉重,心还有些急促的跳着,但是这到引起了大家非得一睹圣地的神秘之心,所以便不等休息够就都争先恐后的起身往寺门里进去。这寺门上正是一个大匾,上题”飞来寺”三个大字。
门廊的构造让冯苏亚想起了观音寺,里面也是四大金刚的佛龛。飞橼画栋地十分壮观,看上去仍旧坚固无比。一进了院门,却是一个弥勒佛像,笑容可拘的看着大家,让所有人心情愉快。绕过了弥勒佛像的后身,大家豁然开朗,庭院十分的宽阔,四周种着大叶木兰及缅桂花,还有一些长青的树木及花草。中午的阳光温暖的照在瓦檐上,红色的砖瓦上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大家进门便怀着虔诚的心情,不再打闹,静静的观看着,说话声音都不敢大声。一起拜过了大雄宝殿里面的各位菩萨,上了香火,冯苏亚往功德箱里投了五元钱,他看到于琳娜也投了五元钱。住在这个寺院里的僧人的香油钱也不容易啊!山上有水缸,每天都必须由山下担水上来,刚刚冯苏亚他们领教了空手上台阶的厉害,更不用想他们每天担水的身手不凡。大家四处玩耍了一下,绕到后山的一个幽僻的茶院坐着休息。这一处的风景十分的好,老松围在四周,白石栏就在山崖边,从这里看下面万丈深渊,十分的胆战心惊。大家围坐在石桌边的石凳子上,听着风声吹响着松林,感觉十分安静,休息够了,大家又原路返回,又浏览了一遍刚才的美妙之处,之后便拾阶而下,下来倒是不费力气,十分欢快。待到了山脚,他们便绕着小道回去,又接着往于琳娜家去。出了禁俗之地,大家便不再拘束,又像孙悟空出世似的欢闹追赶起来。路过几个山涧和几条小溪,冯苏亚看见一片石潭处有一大块石头十分光滑,于是便建议大家去那一看。那石头洁白无比,十分巨大,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面,却有三十多个平方米。上面还有几个深深的水滴小洞,看来这块石头在此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了!这石头的上面是一片山崖,潮湿地滴着水,但却没有流淌的痕迹,走到这里感觉十分凉爽。
时间过得真快,大家都不觉得累,下午便到了于琳娜家的山村。冯苏亚觉得仿佛在梦里见过这个村庄,一切那么熟悉和亲切,包括那些残垣断壁,那些藤条枝蔓,仿佛自己已经见过很久了,冯苏亚不禁感叹梦的神奇。进了小村,没几户人家,全都是土木结构的老瓦房,各家各院,十分宽敞。土路上只有几块碎石板,以防下雨天泥泞不堪,高高低低的并不整齐。转了几转便到了于琳娜家门口,并不是很难找到。
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进去,都挤在门口。于琳娜开了门进去,她的母亲正在院子里等着,微笑着看着大家。也不知道是谁推了冯苏亚一把,他险些跌倒,所以只好跳进了门槛,大家便哄笑着一拥而入,欢快的和她母亲打招呼。她母亲便招呼大家坐在院落里的台阶上面的桌子边嗑瓜子,喝茶。院落里拴着一只雪白的大狗,十分的威猛。大家坐着休息,冯苏亚细细看着这周围的一切。
于琳娜的家并不算富裕,她父亲是个小学教师,因为在学校不会奉迎人而被撤到后勤做烧水师傅,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要常管住家里的衣食住行。她的家和自己家比要简陋许多,没有电视,只有一台老式的旧录音机。冯苏亚不禁感叹生活的不容易,并对于琳娜起了怜爱之心。这房屋还算宽阔高大,四合院的格局,只是规模小些。从围墙看出去是一片清秀的山林,高高的蓝天白云,还有许多的鸟儿噗噜噜的飞过。风声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喧闹狂放。搅得落叶飞舞的一天一地都是。她家的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晒着一些金黄色的玉米,有敲去了核的,也有整个的,几只小鸡在啄食着碎粒及小飞虫。
冯苏亚坐在靠柱子的凳子上,阳光很温暖的照着他,他想起了在高考前尹志君的家里的感觉,不知此时他又在何方在干什么?冯苏亚轻轻的叹了一声。大家就在院子里耍闹起来,聊着天,放着音乐,那是邓丽君的《甜蜜蜜》。
大家在于琳娜家玩了三日,第二日是帮着她家去山地里的玉米地里铲了一天的玉米,虽然没怎么玩,但大家都很快乐,在劳动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说笑打闹。于琳娜总喜欢跟在冯苏亚的身边,听他讲一些新奇诡异的故事,让大家嘘嘘不于,他总也讲一些新鲜快乐的事,让大家欢乐无比。第三日便是在院子里剥玉米棒,把玉米从棒子上剥下来,剥了满满一院子的金黄的玉米。全部人都坐到玉米堆里,大家互相用玉米丢着对方,常被偷袭而不知道是谁干的,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几个调皮的还往别人衣服里倒进去,让人蹦跳着往外抖,更是引人大笑。
晚饭后,大家都表示辞别之意,第二日一早都将要走,征得于琳娜父母的同意,大家都邀请她去自家玩几日。于是一路上又去了好几家逗留,不觉时间也快去了十几日,最后才到了冯苏亚家。
在这些和于琳娜相处的日子里,冯苏亚感觉到了她的心,她是喜欢自己的,而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她。在冯苏亚家,大家都比较轻松,因为冯苏亚的父母并不像别人家那样的过于刻板,能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距离冯苏亚家不远也有几个同学,所以大家也去看望了一回。第二天去爬山玩水,大家玩的十分尽兴。晚上大家都商量着要回去了,冯苏亚感觉,这几日过得十分繁华和欢乐,生命里的青春正是这般的五彩缤纷啊!
夜风有些暖,月亮偷偷的扯来一片云遮住了她那弯弯细细的身体,忽隐忽现。冯苏亚走出后院的小门,来到一片土地的埂子上坐下,这里长满了厚厚的青草,坐在上面十分舒服。蟋蟀和油蛉在低声此起彼伏的召唤着同伴,就像是一片低音叠唱的海洋。大家都在看电视和冯苏亚的父亲聊天,而冯苏亚的母亲在给大家做好吃的。
冯苏亚在草埂上听着虫儿的歌声,看着天空中忽闪忽闪的星星,心想假如不要有如此多的分离该多好!那样朋友可以永远相聚,亲人永不离别。他正在看着星星发呆,一个人静静走过来,到了身边,他才看到原来是于琳娜。
“我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里啊!”她小声的说道。
“哦!我坐在这上面,很舒服的。”冯苏亚拍了拍身边的草丛。
于琳娜坐在这里,两个人静静的看着天空。
“琳娜,你知道牛郎织女星在哪里吗?”冯苏亚指着天空说。
“呵呵!我不知道啊!”
“他们真可怜,被分隔在银河的两边,你看那银河。”冯苏亚指着天空中明显的灿烂的银河。
“在那宽广的银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找到他们,你在看银河的中间有一颗星星几乎和它们一样亮,这三颗星星连成一个大三角,这样你就能很快找到它们了。”
于琳娜抬着头看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冯苏亚和她又看了许多星座,让她认识了别的星星。夜风温柔的吹着他们,他们的心是多么的甜蜜。
“娜,你是不是喜欢我?”冯苏亚终于说出来这句话。
于琳娜肯定的答应了他,让冯苏亚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
“苏亚,你喜欢我吗?”于琳娜问冯苏亚的时候没有转过头来看他,而冯苏亚是看着她的。
“娜,我不会辜负你的爱,只要你的心坚固,我宁愿舍弃今后过往的人,只爱你一个。”冯苏亚看着她坚定的说,他握住了她的手,两个人都有些颤抖。
于琳娜转过头来,月光下两个人的脸多么清晰,四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仿佛牢固得不能分离。两个人都感觉到了对方手里的温暖与坚定,就像两个走向爱情审判殿的恋人一样,坚定的不再回头。
有个人从远处的草埂上走过来,冯苏亚和于琳娜只好放开手,两个人默默的走到后门,冯苏亚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等她进去了后才进去。大家都在嗑瓜子,打牌,下象棋,好像并不注意刚刚他们两的出入。冯苏亚拿出表哥送给他的木吉他弹起了歌曲,大家边玩边欢乐的歌唱,冯苏亚和于琳娜对视的时候,心里彼此荡漾着美好甜蜜的幸福,没有人发现他们在这一刻已经成为了幸福的小恋人。
第二天中午,大家吃过了饭便辞别了冯苏亚一家各自回家,冯苏亚把他们送到了车站,好在各自都有回家的伴,并不觉得孤单。大家都走了,于琳娜也和他们一起走了,这将近一个月的串门算是结束了,冯苏亚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安静。她刚一走,自己竟有些想念她了,也许这就是爱情吧!自己要好好珍惜这份初次纯真的爱情,也要好好的付出去爱一次。矣珂莉大概再也见不到了,虽然有些犹豫该不该接受于琳娜,但这份爱是肯定的,顺其自然吧!将来还不知道如何呢!就把矣珂莉放在心里,这份青涩的爱就此道别吧!祝福他们的同时,自己该有自己的人生了,就在昨天晚上,他拥有了自己的幸福,于琳娜便是他的幸福,同样一份纯真的洁净的爱在慢慢萌芽。冯苏亚想,他的人生将迈出第一步,虽然有些未知的害怕,但也有些新鲜的冲动之劲。他的思想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黑暗里萌芽了许久,终于“啪”地从泥土里钻出,伸展在明亮的空气中,静静的等待着风雨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