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再次征兵

明末时空。

第二日清晨时分。

“王老先生,你看这钢管做铳管的话,一支燧发枪你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郑玄指着地上的十几条钢管,以及几块弹簧钢,对旁边的王铁匠问道。

王铁匠没有说话,而是蹲下去拿起一支不锈钢管看了又看。随后又拿起旁边的弹簧钢摸索了一会儿,

良久,他这才说道:“仙长,有了这些钢……钢管,还有这些板子,小老儿一天大概能做一支左右。”

“一天就一支?”

郑玄眼睛死死盯着王铁匠,开始怀疑这王铁匠是不是打算偷奸耍滑了。

毕竟,他之前在家里制作火铳的时候,哪怕没有啥经验,可也仅仅花费了三天多一点的功夫,就成功制造出了一把双管火铳。

这其中,还包括学习的过程。

可问题这王才是一名铁匠啊,还是一名拥有多年造火枪经验的铁匠。

别把这个时代的火枪想象的很复杂,很难制造。

这个时代,火绳枪的核心就是那支枪管。

有了枪管,就可以使用黑火药击发,其余外形统统都是为了方便使用的细枝末节罢了。

当然,如果是燧发枪的话,核心部件还会多一个燧发枪机。

燧发枪机,那击发簧和复位簧,必须使用拥有良好弹性的弹簧钢制造,否则弹簧片不合格就会导致无法击发打火,影响燧发枪的正常使用。

如果郑玄没有记错的话,在这个时空,燧发枪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了。

之所以没有普及,只不过受限于技术条件,想要搞出符合燧发枪使用的弹簧片太难了而已。

燧发枪比火绳枪科技含量高,制造程度难,那自然也是有其优势的。

在燧发枪时代,持拿燧发枪的士兵可以挨得很近,甚至是肩并肩,而火绳枪就不行了。

在火绳枪时代,你士兵要是挨近了一些,那身边同伴的火绳,说不定就会点燃你身上的火药,造成伤亡。

而排队枪毙,讲究是就是士兵越密集越好,那样打出的排枪造成杀伤才会最大。

这也是郑玄追求燧发枪,不使用火绳枪的原因。

现在,他几乎将半成品的材料都给王铁匠了,居然说一天造一支?

“仙长饶命啊!”

就在郑玄沉思的时候,老铁匠见郑玄脸上阴晴不定,似乎联想到了什么,立刻跪下求饶道:

“仙长,制造这燧发枪,不仅需要这铳管,而且还要那扳…扳机,那需要开模具,小老儿一天能做一只已经是极限了。”

“不是小老儿无能为力,实在是要做的东西太多了。”

“仙长饶命,仙长饶命啊!”

“你先起来吧!”

郑玄摇摇头,将王铁匠扶了起来,说道:“一天一支就一支吧,你先造一支出来看看效果。”

郑玄摆摆手,王铁匠识趣的退下了。

“基本盘太小了,造不如买啊!”

叹息一声,郑玄开始思考是不是要从现代世界,购买一批电子火柴了。

他制造的那把双管火铳的时候,因为考虑到燧发枪机制造难度太大,就使用了电子火柴来击发火药。

不过,哪怕电子火柴拥有很多优点,可也改变不了每点火一次,就要换一个电子火柴头的特点。

这不就是升级版的火绳吗?

他想要打造燧发枪,就是图一个方便快捷,使用电子火柴每次填完弹药,还要换电子火柴头,这不本末倒置了吗。

“算了,还是买一批先用着吧!”

“出现这种状况,归根到底还是人手不够,工匠不足的原因,看来得再招一批人了。”

打定主意,郑玄突然站了起来,朝破庙外面走去。

“张玉鹏,王春景你们两人所辖的队伍带上,随贫道去各村再招收一批人。”

正所谓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在现代世界,他手中握着超过百万元,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畏畏缩缩了。

这次下乡,他打算招收个百八十人回来,扩大一下自己队伍的规模。

很快,一行二十余人的队伍,就浩浩荡荡的破庙出发了。

至于剩下留守的二十余人,自然也不是无事可做。

在郑玄的安排下,他们在破庙旁边建起房子来了。

毕竟,他们四十多个人,在一间小小的破庙里面挤得,已经令人很难受了。

要是等到郑玄招收的下一批人到来,那岂不是要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因此,建造新的房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

原本福建这个地方的耕地面积就少,再加上土地兼并,绝大部分的农民连一块地都没有,只能给地主豪强当佃户,换取微薄的口粮。

如果一切风调雨顺的话,靠着福建一年两熟的水稻,勉强还是可以在官方、地主豪强的盘剥中活下去的。

可惜,他们遇到了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大旱发生了。

水稻因缺水枯焦,粮食大面积减产,但是官府的赋税却一点都没有少,甚至更多了。

底层的百姓没有粮食吃,那只能去吃草,草吃没了去吃树皮、树叶,树皮、树叶没有了,那只能等死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郑玄去各村招收青壮,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

只要郑玄一说跟着他可以吃饱饭,十有八九会加入他的麾下,连安家粮都不用发了。

等到傍晚,聚集在郑玄身边的人,以及从最初的二十余人,增加到了二百二十余人,大大超出他的预期。

这还是这个时代,农村的人口太过稀少的原因。

要是这个时代农村的人口,如同现代时空那样密集,那他的身边,聚集数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这次招收两百零三人,其中有五个是铁匠,七个是木匠,这下子人手就充裕了。”

“回去!”

随着郑玄一声令下,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缓缓朝着屏隆山行去。

刚刚回到屏隆山,郑玄就见到破庙旁边,已经多出了三十余间茅草屋。

同时,好十余口大铁锅里面,也熬煮着香喷喷的米粥,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油花呢。

这是他临走前的命令,是为了能够让新招收的青壮,一回到屏隆山,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

不过,此情此景,总让他有一种,他是到达土匪窝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