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 中国工程院 光明日报社
- 1838字
- 2022-08-05 11:01:52
前言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此次荣誉表彰中,中国工程院吴天一、陆元九两位院士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吴良镛、钱七虎、任继周等18位院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笃定初心、勇担使命,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本报创刊70周年贺信重要指示精神,在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做好两院院士宣传报道等方面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在新时代更加努力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历史时刻,光明日报社与中国工程院独家合作,在《光明日报》一版重要位置开设“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栏,聚焦“院士”这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群体,讲述他们与党结缘、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的故事,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
为了体现《光明日报》的文化特色,彰显院士们的精神风貌,我们特邀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计算机专家潘云鹤院士为“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栏题写栏头。当了解到专栏设置的缘起,他欣然挥毫,九个大字一气呵成,遒劲有力。我们还特邀光明日报社摄美部高级编辑郭红松为院士们精心绘制了人像素描。他妙手丹青,激情挥洒,院士神采跃然纸上。
由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推选并经党组审定的100名院士中,既有“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年轻”院士,充分体现了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他们或拥有共和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他们或忘我奉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或学术造诣深、科学视野广,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担负起科学报国的时代重任。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千字文里,为凝练院士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历尽艰险、矢志不渝的红色情缘,力求真实有据、细节生动,我们组织协调了多名擅长科技人物报道的骨干记者和编辑,组成特别报道组和编辑专班,积极践行“四力”,在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深入采访院士本人及亲朋等群体,参阅院士的传记、专著、入党志愿书等相关文献、影像资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素材。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栏推出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热烈反响,多家中央媒体致电交流策划心得,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近百家主流媒体广泛转载转发。在光明网的支持下,同步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还在科普中国、哔哩哔哩、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了二次栏目策划,收到良好效果,自该专栏上线以来,相关作品累计阅读量达1.2亿人次。
在长达近一年的采写、编发过程中,我们被感动着,也用文字、影像感动着更多的人。尤其让我们欣慰的是,该专栏受到了高校学子和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欢迎,“致敬”不断。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更是将该专栏列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材料,院士们成为年轻人心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带头人,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模范,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榜样。
让科技报国的传统薪火相传,是我们把专栏里的文章结集成册的初心。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工程院党组和光明日报社编委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从出版角度提出了诸多专业建议,让这本书能够如此感人励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本书分为“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生动地叙述了院士们是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的。
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让读者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脉络里,重温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等科学巨擘的科研报国之路,鼓励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不懈奋斗!
《光明日报》编写组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