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域网与广域网(第2版)
- 刘化君 郭丽红等编著
- 1238字
- 2022-08-16 19:25:1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能够提供不同粒度的多种业务、多种协议的接入、汇聚和传输能力,是目前城域网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
MSTP技术的发展演变
到目前为止,MSTP技术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第一代MSTP技术是将以太网信号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进行点到点传送;提供以太网租线业务,业务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 Mb/s;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网业务之间的QoS区分;不提供流量控制;不提供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保护完全基于SDH,不提供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
第二代MSTP技术是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以太网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基于SDH虚容器的点到点链路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第二代MSTP可提供基于IEEE 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基于STP(生成树协议)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基于IEEE 802.1p的优先级转发。但第二代MSTP也有一些缺点: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无法很好地取代利润丰厚的租线业务;基于MSTP的业务层保护太慢;业务带宽粒度也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 Mb/s;VLAN的地址空间(只有4 096个地址)使其在主干结点的扩展能力受到限制,不适合大型城域公网应用;当结点处于环上不同位置时,其业务的接入是不公平的;MAC地址学习/维护以及MAC地址表影响系统性能;基于IEEE 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针对点到点链路;多用户/业务的带宽共享是对本地接口而言的,还不能对整个环业务进行共享。
第三代MSTP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1.5层),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支持VC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因此可支持多点到多点的连接,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支持QoS、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
基于SDH的MSTP系统结构
基于SDH的MSTP能同时实现TD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功能,并能提供统一网管的、基于SDH的平台。
以太网新业务QoS要求的不断提升,推动MSTP发展到了第三代。从第一代和第二代MSTP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看,不能很好地支持QoS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以太网技术是无连接的,尚没有足够的QoS处理能力。为了能将真正的QoS引入以太网业务,需要在以太网和SDH间引入一个中间的智能适配层来处理以太网业务的QoS要求。从技术发展来看,该中间层主要有两种,分别是MSTP(第三代)和弹性分组环(RPR)。
第三代MSTP技术以支持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为主要技术特征。GFP是一种先进的数据信号适配、映射技术,可以透明地将上层的各种数据信号封装为可以在SDH/OTN(同步数字系列/光传送网)中有效传输的信号。GFP有帧映射(GFP-F)和透明映射(GFP-T)两种类型的映射方式。GFP吸纳了ATM信元定界技术,其数据承载效率不受流量模式的影响,同时具有更高的数据封装效率,并能支持灵活的头信息扩展以适配各种传输。MSTP的系统功能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MSTP系统功能框图
MSTP的实现基础,是充分利用SDH技术对传输业务数据流提供保护恢复能力和较小的时延,并对网络业务支撑层加以改造,以适应多业务应用,实现对二层、三层的数据智能支持,即:将传送结点与各种业务结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SDH业务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