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工业文明:工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 汪礼俊
- 2219字
- 2022-08-16 16:57:43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合作方向
一、产能合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踩了“急刹车”的背景下,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更显得“顺势而为”,为推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包括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波兰“琥珀之路”等。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合作,推动发布《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声明》和《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在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税收、绿色投资等具体领域也开展了务实合作。例如,同20多个国家通信主管部门和国际组织签署网络空间合作协议,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与16个国家签署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文件等。这些机制对产能合作政策障碍的实质消解效果将会逐步显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使“健康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医疗健康产业也会迎来新的合作热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0.4%,而对“一带一路”同口径投资活动却逆势增长18.3%,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6.2%,较2019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更是2020年中国海外并购的亮点,逆势成为取得增长的行业。这些发展成绩正是对这些合作机制的现实回馈。
数字技术快速渗透,为提升合作效率和扩展合作空间提供了新手段。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打通了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组织与合作的方式,为开展产能合作开辟了新空间。网络互通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建成多条陆缆和海缆,系统容量超过100Tbps,直接连通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电信、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活动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充分显示了该区域对发展和利用数字技术的热情,这对于加快技术和知识传播、优化人力资本质量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二、重大装备
重大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在国家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高铁、核电、重大装备等技术能力取得长足发展,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亟需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696亿元,比2019年增长1.0%。其中,出口额为54263亿元,同比增长3.2%;进口额为39433亿元,同比下降1.8%。“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其中,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和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是最重要的两类贸易品。同时,法国、韩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也积极与中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以分享区域发展红利,充实发展动能。
进入后疫情时代,恢复经济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恢复经济,“基建”先行,国际市场对机械装备的需求大幅提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区内“三一重工”的产品凭借着出色的技术优势,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足迹,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也赢得了国际市场上买家的青睐。据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363台各型重要工程设备从上海南港运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口。这些设备将在公路、建筑工程、有色金属开采等建设中大显身手,为疫情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陆上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搞好包括公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灵活方便,具有独特的技术经济优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一带一路”陆上互联互通的关键,打通“一带一路”沿线的缺失、瓶颈路段,提升沿线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有助于改变目前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设施连通性不断提升。2019年,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瓦利尼隧道贯通,同江中俄跨江大桥贯通,中老铁路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合龙,肯尼亚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匈塞铁路、蒙内铁路及中巴、中缅经济走廊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互联互通项目的推进为产能合作提供了便利、低成本的人员与货物运输通道,中欧班列也成为促进中欧地缘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使近两年快速增长的全球基建市场有所放缓,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或再迎高潮。一方面,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为防疫物资的出口提供了宝贵的通道,2020年全年开行列数首次突破“万列”大关,同比增长50%,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助力中欧共同抗疫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再获重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为各国恢复经济、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医疗保健设施也因病例突然激增而不堪重负,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数据分析需要等事实,为以科技、医疗、教育、文体娱乐等为核心的新基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印度尼西亚提出在2021年拨付约38亿美元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制造业等,肯尼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等国也纷纷通过扩大赤字规模、增加基建投资等公共支出方式刺激本国经济发展,阿联酋、缅甸等也已着手医疗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这些基建项目既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创造了需求,又为扩大产能供给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