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作为类型化的报刊型旧体文社

晚清时期,报刊被用作改良和革命时制造舆论的利器,传播效应世人瞩目。降至民国,报刊蓬勃发展。深处这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纠缠于东与西、新与旧之中,一些热爱旧体文学的新知识群(3),通过聚集旧体文学创作力量,组织文学社团,发行社刊,坚持旧体文学创作,希望通过渐进方式实现东、西间与新、旧间融通性的转换。下面以眼力所及,胪列如下报刊型旧体文社及社刊的基本情况,以见此种社团之普遍性:

南社与《南社》。南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成立于1909年11月的苏州,发起人有高旭、陈去病、柳亚子等,其意欲“一洗前代结社之积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4)。后于1910年在上海刊行社刊《南社》(亦称《南社丛刻》),选编社员的稿件,每年出版二到三集,每集分文、诗、词三部分,均为旧体形式。到1923年,共刊行二十二集。

越社与《越社丛刻》。越社的发起人为宋佩紫等,“成立于一九一〇年的冬天”,“一九一二年二月,才有《越社丛刻》的出版。共出两期”(5)。创刊地为浙江绍兴,宋佩紫兼任编辑,周树人协助编辑。社刊体例仿《南社丛刻》,分设文录、诗录、词录(6)。越社乃南社地方支社之一。

墨缘吟社与《墨缘丛录》。墨缘吟社发起人为王璞山,成立于1911年的无锡,是年7月,社刊《墨缘丛录》第1期采用油印方式刊行。社刊发布社课题、通函,主体部分有文集、诗采、词选、曲栏、丛谈、隐语、小说、诗钟、诗话、传奇等传统文体形式,曾附刊《樊樊山先生唱和诗并诗钟》,社刊不定期刊行。

希社与《希社丛编》。希社成立于1912年中元,发起人是高翀、程棣华(7),社“宗旨以翊卫圣教、昌明文化为大纲”(8)。社刊《希社丛编》1913年创刊于上海,主要登载社内同人诗词文钞、杂著、小说,以及社外与社友唱和等旧体文学。1920年,社刊第7期出版后,随着高翀卒,社兴阑珊。1924年,部分社友重新集合于无锡,于1925年秋编就社刊第8期,并命名为《希社中兴续编》(9)

同南社与《同南》。同南社成立于1911年苏州同里之南,故号同南社,发起人为范烟桥、徐稚稚等。1912年创社刊《同南》,仿《南社丛刻》体例分文录、诗录、词录三部分。刊物出版至1921年第10期。郑逸梅认为同南社与“南社相辅而行”(10)

叒社与《叒社》。杜尔梅《叒社沿革志略》载:“叒社肇始于同志研究社,社员多第五中学学员,系屠君钦樾、陈君诵洛、王君殿元、尹君家骏、李君光觐等发起,而王君初主其事,寻施君宗昱、沈君继伟及梅等相继入社。至民国二年秋季,遂易今名。开成立大会于卧龙山麓强民学校,社员到者四十余人,公推施君为社长,而陈、屠、王诸君左右之,建规定约,社基遂立,佥议岁出杂志一册,以收攻错之效,有藉以求友声也。其冬,遂筹印第一册。”(11)据此可知,叒社乃绍兴第五中学学生组织的社团,正式成立于1913年秋,社刊《叒社》创刊于是年冬。社刊设有论说、学术、文艺、杂俎、小说、附录等等栏目,其中文艺为主体,分文、诗、词三部分。现存《叒社》四期,最后一期的出版年份为1917年。

东社与《东社》。公羊寿曰:“癸丑之夏,吴江金子天翮、虞山曾子泣花、周子影竹、吴县郭子佛魂、吴子冰心、海门黄子松庵等纠集名贤,建东社于江左。”(12)据此可知,东社成立于1913年夏天。金凌霄《东社宣言书》曰:“夫四海之运,始乎东而成乎西,社虽起于东海之滨,而南海之南、北海之北,安知不有闻风而起者耶?”(13)这是说东社虽成立于东海之滨的上海,但同时寄予其影响四海之义。1914年创社刊《东社》于上海,刊分文选、诗选、词选三个部分。现存社刊三期,发行至1916年。

进社与《进社丛刊》。立社地和出刊地均为上海。刘哲庐于民国五年腊月题《进社丛刊序二》曰:“进社之发起,于今十阅月矣。王子乃谓余,进社将印社刊以行世,子宜为吾述之。”(14)通过这段话可知,进社成立时间大约在1916年初,十个月之后准备印行社刊。文中“王子”乃进社社长王汉彤。《进社社刊》第1期刊出的时间为1917年闰二月,社刊分文录、诗录、词录三个部分,惜只发行一期。

翼社与《翼社丛刊》。翼社发起人是倪承灿、林绍槱,社刊创办者为倪承灿,地点在上海,时间为1917年。社刊《翼社丛刊》分文录、诗录、词录三部分,仅于1917年发行两期。

文友社第二支部与《文友社第二支部月刊》;亦社与《亦社》。文友社第二支部成立于1917年10月,并于本月10日刊行《文友社第二支部月刊》第1期;至1919年10月,决定改社名文友社第二支部为“亦社”,社刊相应改为《亦社》。改名后,社友以及社团组织不变,社刊模式亦不变,栏目有文苑(文、诗、词)、笔记、小说等等,均为旧体文学形式,社址均在上海浦东高行镇清晖阁。《亦社》办至1922年,两社社刊前后统一卷数,出版至第5卷第2期。

虞社与《虞社》。程癯鹤、陆孟芙《虞社小史》载:“迨至庚申(民国九年)春月,邑人俞鸥侣、金老佛、程癯鹤等一班爱好旧学的青年,为了研究诗文,相互切磋起见,遂有结社的动机”,“并推定金病鹤为名誉社长,俞鸥侣为主任,金老佛、俞啸琴、程癯鹤、蒋瘦石等10人为评议。订立章程,规模粗具,即于是年六月开始出版了《虞社》,每月期刊一张”(15)。自后历时十七年,俞鸥侣、陆醉樵、钱南铁、朱轶尘相继任社长。《虞社》分文选、诗选、词选三个部分。社址设在常熟。

铁花吟社与《铁花》。铁花吟社成立于1920年,发起人为郑北野,随后发行社刊《铁花》,主要刊载旧体文学。社址在常熟。

慎社与《慎社》。1920年,温州梅冷生等模仿南社在温州建立旧体文社,因瑞安薛钟斗建议:“瓯江又名慎江,文社不宜标榜声气,择友尤宜谨慎”(16),故名慎社。慎社办有刊物《慎社》,“第一集于雅集后出版,内容体例完全仿照南社刊物,分文、诗、词一类”(17)。社刊发行至第4集,之后慎社无形中停办(18)

沧社与《沧海》。1922年秋天,一批晚清民初文化名流和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部分学生联署为发起人正式成立沧社,发布《沧社征求同志启》与《沧社简章》,发起人分别为:刘山农、叶楚伧、高吹万、姚伯鸿、王文濡、耿伯齐、严振声、曹尹甫、钱慈念、周心梅、邵仲辉、徐访儒、秦伯未、王一仁、许盥孚、周剑秋、严苍山、徐祖芬。1923年初,正式推出社刊《沧海》,并在本年度刊行三期,1924年刊行四期,1925年刊行三期,刊载社友文、诗、词、诗钟等传统文体作品。《沧海》的具体编辑事务由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生秦伯未、王一仁等担任。

醒旧诗文社与《射南新报》。醒旧诗文社成立于1923年,发起人、社长为郭竹书,发行社刊《射南新报》,主体部分是文、诗、词等旧体文式作品。社刊发行至1924年第30期,社址在江苏阜宁。

兢社与《兢社》。1923年12月,兢社成立于福建泉州(19),出版社刊《兢社》。立社宗旨为“保存国粹,娱乐性灵”(20)。《兢社》以发表旧体文学作品为主,社长及主编为曹文英,社址在泉州涂山街。

新社与《新社草刊》。新社是1924年由上海浦东北蔡镇地方文化精英发起并成立的旧体文社,在此基础上发行《新社草刊》。《新社草刊》创刊于1924年11月,主要刊载文、诗、词、笔记等旧体文式作品。《新社草刊》本为月刊,前八期按月出版,后不知何种原因颇有延宕,至第13期出版时已为1926年,终至社散刊停。

南社湘集与《南社湘集》。南社解散后,1924年,在长沙南社分社的基础上,为继续发扬南社精神而成立南社湘集,发起人为傅熊湘等,社长为刘鹏年。发行社刊《南社湘集》,版式规模同《南社》,前后总共发行八期。

湘南文社与《湘南》。1923年末,湘南文社由段瑞翔、胡远尘、唐印先、何善垣发起成立于湖南湘潭(21),因“湘南为长沙属县,即今湘潭,故定名为湘南文社”(22)。1924年正月发行社刊《湘南》第1期,半月刊,全年刊行第1卷共二十四期。湘南文社设有社长、经理、总编辑等职务,唐韦山、段瑞翔、胡远尘等分司之(23),“社刊内容分十门,一诗薮,一文荟,一词林,一说海,一笔记,一杂俎,一专载,一征求,一瀛闻,一特件”(24)

胥社与《胥社丛刊》。1925年中秋节,蔡文镛、李篆卿、郁佐梅等21人在嘉善西园听涛轩成立并举行第一次雅集,因传说伍子胥曾留迹嘉善西塘,故名胥社,公举江雪塍为社长。刊行社刊《胥社丛刊》,仿《南社》体例,分文选、诗选、词选三部分。社存三年,发行社刊三辑。

棠社与《棠社月刊》。浙江塘栖棠社成立于1921年(25),1925年为棠社成立五周年,《棠社月刊》第2期载:“本年拟举行本社五周年纪念,请同社如有高见,请于本月内寄交评议部,当召评议讨论,幸勿见却。”(26)具体发起人不明,亦不知社刊《棠社月刊》创刊于哪一年,现存1925年社刊第2期至第8期,编辑者为西泠汪放庵、汪啸庐。《棠社月刊》主要刊发旧体文式作品,形式多样。

巽社与《巽社丛刊》。巽社成立1925年4月前,具体时间不详,出版有社刊《巽社丛刊》。1926年4月出版社刊第1期,载有《巽社社章》《巽社社员录》,据以可知其基本宗旨以及入社条件、社员权利与义务、社长设定等等。社址在浙江绍兴章家桥十五号,社长为高天栖。“每年出社刊两集,定名《巽社丛刊》,内容刊载小说及诗文笔记等”(27),今仅存第1期。刊载的诗、文、词、笔记等均为旧文式,小说体有新文学迹象。

梅社与《梅社》月刊。1926年初,梅社成立于江苏常熟,发起人为季辛庐,并于当年阴历二月创发社刊《梅社》月刊。社址:习礼旧第言宅;发起人:季辛庐;赞成人:陈敏叟、汪启东;编辑主任:金病鹤;编辑:言羹绪、季辛庐;校对发行:言宾日;印刷:开文社铸记;分售:于殿卿。社刊内容以旧体文、诗、词为主。

棠声酬唱社与《棠声社刊》。安徽绩溪梁安棠村学子毕业后散处各地,留乡者汪维藩、汪稼云、吴嗣铨于1927年初发起编辑《棠声酬唱社诗稿》,“棠声云者,盖以吾辈皆棠村中一学子”(28),以纪同学神交。在此基础上以油印的方式刊行社刊《棠声社刊》,内容以旧体诗词为主,编辑者为吴嗣铨、汪维藩。

萸江吟社与《萸江吟社合刊》。1940年立社,社长宗子威,社址在湖南新化。因流经新化境内的资江亦称茱萸江而将社定名为萸江吟社,社刊因此名为《萸江吟社合刊》,收录社友旧体诗文,当年“本社诗文已刊行二辑”(29)。1941年发行《萸江吟社辛巳春夏季合刊》《萸江吟社辛巳秋冬季合刊》两集,嗣出第5集拟“定名为《萸江吟社》”。

囿于笔者闻见,暂列如上26种旧体文社。这些旧体文社均先有社团之成立,然后在此基础上订立社章,申明宗旨、社员权利和义务,明确社员的准入条件等等,社刊基本登载社员作品,并且社名和社刊名基本一致,社团理念、活动以及成果基本以报刊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以上举例可以发现,以社刊的形式呈现社团成员作品,这种现象在清末民国时期并非个案,而是一类型化存在,这一类型我们将之称为报刊型旧体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