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词集研究
- 朱惠国 余意 欧阳明亮
- 4901字
- 2022-09-09 14:32:37
第二节 《北梦》诸集:力学“二窗”,不薄苏辛
《长江词》刊刻之际,也正是周岸登任期将满,准备离开蓬溪的时候。此后周岸登辗转各地,并最终弃官从教,在此期间,每到一地他都有词作结集,但却没能像在蓬溪那样一一刊出,直到1931年赴安徽大学任教前夕,周岸登才将这些词稿和之前的《邛都词》《长江词》一同删削整理,编成《蜀雅》十二卷、《别集》二卷,由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出版。其中正集部分包含《邛都词》一卷、《长江词》一卷、《北梦词》二卷、《梦词》二卷、《南潜词》二卷、《丹石词》一卷、《退圃词》一卷、《海客词》一卷、《江南春词》一卷;别集部分包含《和庚子秋词》一卷以及《杨柳枝词》二卷。
《蜀雅》中的《邛都词》与《长江词》都是据1915年的刻本删削而成,其中《邛都词》删存30首,《长江词》删存33首,而保留的词作在文字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八声甘州·春水有寄》一词刻本为:
渐方生春水暖溶溶,流恨赤栏桥。正送君南浦,凌波尘远,蘸绿魂销。干尔东风底事,吹皱一江潮。缓缓歌桃叶,不渡兰桡。 谁破蓝光千顷,是翠禽偷下,惊散鱼苗。看流红清漾,识妒雪初消。镇相怜、那人眉黛,衬横波、飞泪溅冰绡。湔裙约,花凄唱,怨断今朝。(19)
《蜀雅》中则改词题为“感南中事赋春水”:
听涓涓暗响度冰澌,春溶赤阑桥。正销魂南浦,凌波雒步,捐佩湘皋。干尔东风底事,皱了一江潮。休遣迎桃叶,愁打兰桡。 谁破蓝光千顷,是翠禽偷下,惊散鱼苗。乍流红轻漾,知妒雪初消。误倾城、横波眉黛,定有人、飞泪湿龙绡。湔裙侣,试花唱,怨断今朝。(20)
又如《西子妆·羁滞富林倏二旬矣,前临大渡,后负邛崃,左阻阿露,右限飞越,山川穷险,眼界尤蹙,客感益深。用上彊村人韵》一词,刻本为:
汉月临关,羌歌折柳,客思兰营春晚。青天云栈系骖,渐惊心,年芳轻换。离悰缱绻。似江水,抽刀不断。掠烟波,逐陌尘别梦,依依春燕。 愁何限。路绕金潾,但雨丝花片。千山遮断彩云深,醉醒时、紫溟清浅。长途易倦。莽寥廓、关河经眼。整吟装、奇句弓衣绣满。(21)
《蜀雅》中改词题为“富林本沈边长官司旧治,前临大渡,后负邛崃,左阻阿露,右限飞越,兰家、渥洼二营为犄角,釜底蕴蒸,尤动客感。用彊村韵”:
飞岭切云,陷河折柳,倦旅兰营春晚。漏天疑雨复疑风,驻骖、雁程惊换。花边泪溅。搅别绪、危肠寸断。梦依依,绕玳梁芳垒,曾巢雏燕。 愁何限。浊浪金川,脍锦鳞雪片。一杯聊为拨离怀,醉不知、紫溟三浅。文园未倦。撰征赋、关河经眼。洗蛮熏、好句弓衣绣满。(22)
周岸登的这种改动,除了词意的打磨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声律的追求。例如,上述次韵彊村的《西子妆》词,如果我们以之与朱祖谋的原词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刻本《西子妆》与朱氏原作在四声上多有不合,而《蜀雅》中修改之后的《西子妆》则大多黏合朱氏的四声,可见周岸登严求声律的倾向较之当年更为明显。
《蜀雅》中的《北梦词》《梦词》两集在时间上紧接《长江词》,作于1915年夏至1917年秋,其间,周岸登离开蜀地,借道江淮北上入京,并在北京客居一年,而这也是周岸登词学活动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可以从这两部词集中发现许多线索:
首先,在这段时间里,周岸登借助京城购书方便的条件,接触了大量的词集文献,并为之校勘批注,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词学研究。我们可以从《北梦词》《梦词》二集中的诸多词题中略窥一二,如《庆春宫·笺校洲渔笛谱成,依鹤涧万氏圈法更订四声。因题其后,用王可竹谢草窗惠词卷韵》《玉漏迟·校读梦窗词集毕,因题其后。用草窗题梦窗霜花腴词集韵》《真珠帘·以城书室覆龚本山中白云校正四印斋本,因题其后用本集韵》《霓裳中序第一·借南雅楼所藏琴川翁氏慵庵旧本珂雪词,手录成帙,即次集中李分虎题词韵书后》。此外,四川大学图书馆存有周岸登手校《西泠词萃》一部,其中有墨笔题记云:“丙辰大雪节,用四印斋影元巾箱本《清真集》、汲古阁《片玉词》并检陈西麓、方千里、杨泽民三家和词校读一过。”(23)丙辰即1916年,也正是周岸登寓居北京,撰写《北梦词》之时。
其次,这两部词集(尤其是《梦词》)反映出周岸登对于“二窗”词有了更加明显的偏爱。据上文所引词题,周岸登在此时精心校笺了吴文英和周密的词集,还分别题词一首,如题周密《洲渔笛谱》:
渔笛催愁,汀摇梦,为君换谱哀玉。鹅管亲调,鹃魂曾拜,杼山挑尽黄独。弁阳清啸,带苕霅、烟波纵目。齐东野语,四水潜夫,故都乔木。 兴亡万感难平,吹动霞箫,怨歌重续。琼苑余花,国香遗韵,旧怀新恨频触。癸辛门巷,试倾想、风流顾曲。宫裁商剪,幻满丝阑,倦红颦绿。(《庆春宫·笺校洲渔笛谱成,依鹤涧万氏圈法更订四声。因题其后,用王可竹谢草窗惠词卷韵》)(24)
而题梦窗集的词作,则更是有意以周密《玉漏迟·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为次韵对象:
琐窗清梦少。仙城路远,古香声杳。甬曲句东,遥识庆湖襟抱。西麓裁云万叠,共花外、吟魂分绕。良自笑。签幐鬓影,未输年少。 浪窥七宝楼台,助故国凄凉,感秋歌啸。噀酒餐英,重写霜花腴草。丝缕玄经绣网,轻付与、寒虫羁鸟。幽恨悄。愁吟画中灵照。(《玉漏迟·校读梦窗词集毕,因题其后。用草窗题梦窗霜花腴词集韵》)(25)
这两首词作字句工稳,声律谨严,以幽邃之语写绵渺之思,典实之中有清丽之色,显示出周岸登有意将“弁阳清啸”与“七宝楼台”融为一体的创作倾向。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北梦词》《梦词》二集中可以看到周岸登对吴文英与周密的极力摹习与追次,如《北梦词》中次韵草窗的词作最多,达到14首,《梦词》中次韵梦窗的词作最多,达到9首。而从创作实绩来看,较之《邛都词》《长江词》二集,《北梦词》与《梦词》的整体风格更加绵丽精工,声律上也更为妥帖谨严,集中如《月边娇·秋夕津门,酒边感旧,和草窗》《绕佛阁·题沈太侔楸阴感旧图》《龙山会·九月初二日同克群散步南洼,寻龙树、龙泉、凫潭诸胜。纵眺江亭,煮茗窑台,露银娟娟,愁碧弥襟,天末秋高,人闲恨远,怆然有作。和梦窗》《莺啼序·和夔生赠梅郎兰芳之作》等词,皆是典型。
不过,虽然周岸登此时主要以草窗、梦窗为宗,追求典雅工丽,但这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他的词学眼光,妨碍他对其他风格词的欣赏与接受。例如,对元好问,他不但精心校勘了《遗山乐府》,还特地为此作《摸鱼子》(问南冠)一词,并撰写了一则长序:
以阳泉山庄本《遗山集》校彊村朱氏覆弘治高丽本《遗山乐府》。得增添词五十四首,据《辍耕录》录出一首,次为《补遗》一卷。又以《石莲庵九金人集》本补刊新乐府第五卷校之,除去重复,得词百十四首,什九寿人之作,次为外集一卷,合之朱刊三卷词二百十九首,共得词三百八十八首。《遗山乐府》之传于今者具是矣。遗山词张叔夏称其深于用事,精于炼句,余谓其切实发挥,抑扬顿挫,如诗家之有老杜,实开两宋词家未有境界,非第如杜善夫所谓中边皆甜已也。(26)
在这篇题序中,周岸登对遗山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切实发挥,抑扬顿挫,如诗家之有老杜,实开两宋词家未有境界”,而《梦词》中所收录的《摸鱼子·用遗山芳华怨填》《摸鱼子·用遗山后芳华怨填》,便是直接取法遗山,追求“抑扬顿挫”的作品。另外如《北梦词》中所收录的《八声甘州·临淮道中》更是纵谈古今,意境开阔,俨然苏、辛格调:
吊长淮逝水恨滔滔,清流乱黄流。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蚌埠云屯虎落,跃马喜高秋。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 千古英雄成败,几凤阳濠泗,说项归刘。问青天无语,沉醉抚吴钩。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27)
总之,《北梦词》《梦词》二集标志着周岸登在创作上趋于成熟,他将取法对象主要锁定在梦窗、草窗,追求典丽精工之美,但同时又涉猎诸家,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态度。
继《北梦词》《梦词》二集之后的《南潜词》《丹石词》以及《退圃词》作于1917年至1927年间,周岸登在这段时间由北京南下江西,在江西各地为官长达十年之久,其中《南潜词》作于1917年至1920年,《丹石词》作于1921年至1924年,《退圃词》作于1925年至1927年。
在由北京南下任职江西期间,周岸登结识了两位词学知交,即胡先骕和王易。周岸登与胡先骕在1916年秋相识,当时周岸登正在南下途中,经过南京时他与刚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国的胡先骕在舟中偶遇,二人定下忘年交。周岸登与王易则是在1917年秋相识于南昌,二人也是一见如故,“倾盖莫逆”(28)。《南潜词》中保留了周岸登与胡、王二人的多首唱和之作,如酬和胡先骕的词作有《大酺·金陵舟次,酬胡步曾见赠》《解连环·和忏庵甘棠湖秋泛》《惜秋华·忏庵读余近稿,有赋,依韵酬之,并示二湘》《齐天乐·得歙郑晓涵先生由熙莲漪词初刻及重刻二本,谂为忏庵外祖,举示之。他日忏庵于故箧中蒐得先生手写自辑晚翠轩词的残本一册,感而有作。余亦依韵成此,题莲漪卷后》等;酬和王易的词作有《秋霁·酬简庵用梅溪韵见赠》《高阳台·和简庵中秋倚月之作》《拜星月慢·和简庵秋斋静坐》《摸鱼儿·和简庵青云谱之作》等。此外,《南潜词》中还附有胡先骕、王易的多首和作。
王易、胡先骕之所以能与周岸登成为词学上的莫逆之友,是因为胡、王二人的词学观念和词作风格与周岸登十分接近。如王易对梦窗词就极其推崇,他在《词曲史》中就批驳过前人所谓“七宝楼台,不成片段”的说法:“比事属辞,为辞赋家正当本领。惟梦窗善于隶事,故其词蕴藉而不刻露;惟其工于修辞,故其词隽洁而不粗率,且梦窗固长于行气者,特其潜气内转,不似苏辛之显,安得遂谓其无脉络邪?”(29)而当时的胡先骕正初学作词,也醉心于南宋词的骚雅与典丽,一如他自己所言:“乙卯自美利坚归,闲与旧友王简庵、然父昆季学为倚声,于宋人夙宗梦窗,近贤则私淑彊村,与翁(周岸登)所尚不谋而合。”(30)
不过,虽然身在江西的周岸登依然以“二窗”为宗,谨于声律,追求丽雅,但通读《南潜词》《丹石词》以及《退圃词》三集,尤其是《退圃词》,我们可以发现较之以前诸集,周岸登在江西所写的词作在内容和气格上都有所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感慨哀叹之作数量增多,之前刻意埋藏于词作中的“哀情隐志”都较为显露地抒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意内言外”的词作宗旨,而偏向于以气运辞,直抒胸臆。
这种变化与当时江西一地的兵火战乱以及周岸登本人思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江西成为主要战场之一,南北双方几次大的拉锯战就发生在南昌城下,战争的残酷无情给周岸登的心理造成巨大震动,如《浪淘沙慢·南昌战后城望,用清真韵》一词:
坏云堕,灰飞万瓦,雾锁千堞。残血经霜藓发。哀笳傍水弄阕。恼客子、登临羁绪结。旧游地、阁毁亭折。似唤起、虫沙对人语,江山共凄绝。 悲切。故乡乱久离阔。叹道阻归难,青天远、未语声暗咽。嗟后死堪怜,遑问生别。向风泪竭。凭梦寻同照,家山今月。魂溯回风酸波叠。流红、旧腥未歇。乱鸦起、飞鸣城上缺。战尘黦、碧化龙沙,助暝色、同云惨淡催春雪。(31)
周岸登在该词题下注道:“自得胜门循江岸,南经章江、广润、惠民,转东至进贤门,重街复巷,绵亘十里,全付一炬。滕王阁已无寸椽,洲边战血长五六里,广称之。水地皆赤,经月未散。顺化门外衢巷亦熸焉。”(32)又如另一首《浪淘沙慢·九月下旬,西山之战,两军伤亡过当,客有述其惨状者。复次清真韵》,也是对兵燹战乱的直接喟叹。
在这种环境中,周岸登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出世之心,弃官退隐的思想在词作中表现得也越来越频繁,如《台城路·散策寻春,经澹台墓作》《塞翁吟·简庵赋赠,依韵酬之》《西河·闻党军克金陵,用美成韵》《莺啼序·留别简庵,用赵青山刘须溪唱和韵》等,无不流露出这种情绪。而在1927年为《丹石词》所作的自序中,周岸登特意解释了该集取名“丹石”的原因,即希求“偷生度世”而不可得的一种无奈:
昔葛稚川闻勾漏有丹砂,求为令,求长生也,出世法也。予在江右,三为县,一尹庐陵,非求长生,偷生而已,无出世法,度世而已。比之稚川,愧已。稚川求长生出世,不得,载郁林片石归耳。予求偷生度世,不得,载石无石,思归无归,其遇较稚川为何如也。姑亦曰:吾所求丹耳,所载石耳。噫!自诡而已。吾宁好丹,吾岂恶石,今将去赣,裒辛酉至甲子在官日所为词五十八首,命之云尔。(33)
不过,虽然周岸登无处觅得出世之法,但他最终还是选择退出官场。1927年夏秋之交,周岸登弃官从教,由江西南下,赴厦门大学讲授朴学与词曲,从此再未涉足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