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论盐铁(上)

杜宇和鲁公所说盐官营,的确能够给国库带来不少的收入,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总体财富的增加,毕竟百姓还是那么多百姓,所需要的食盐并没有增多。

而是近海大夫的利益转移到了国君的手里。

这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

几位高官看向杜宇的眼神复杂,似乎是不太信,他能让国库充盈起来,毕竟他看上去是如此的年轻,甚至有两个高官感觉面前这个青年和自己孙子差不多大。

他真的能行?

“江山社稷并非儿戏,岂能交给小子?”大司徒艾平疑惑不解。

小子,是如今长者对于年轻人的称呼,并无轻谩之意。

这些都是鲁国的高官,并不会直接开口骂人,只是在质疑此人的能力。

“你有疑惑,直接问他便行了,寡人用人,自有道理。”鲁公笑着,让群臣诘问高驩,也能够看出他的才学到底有多大。

“敢问高大夫,你将盐金收归官营,具体的措施想了没有?”

杜宇早就知道,鲁公召集群臣过来,这些官员必定要和自己有一场论战,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已经思考过了,在沿海城邑都设立朝廷的盐官,取代原本售盐的中小贵族,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向民众收购盐,由各地的盐官售卖向内地,收入归国库所有。”

这些盐官来收沿海百姓煮、晒出来的盐,如果产量不够全国所用,就招募没有田种的流民。

将收购盐的价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使其他人纷纷都来晒盐,而导致荒废了耕地。

况且将来粮食增产,种田所获要高于去晒盐,没人会去做的。

很可惜这里没有井盐或者矿盐可以开采,不然的话生产盐的效率还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大司徒艾平闻言之后反驳道:“如此一来,便是以国家之力倡导百姓晒盐,这是以利驱使百姓。

不施德政,不兴教化。

以往士大夫们收购百姓的盐,都是适量为止,由国家统一规划,国家统一销售,需求的盐量必然会更多,会引起百姓变得逐利,人人都想晒盐,人人都想以此致富。

田地得不到耕种就会逐渐荒废,届时粮食减产,就算国家可以贩盐,那又有多少人能买呢?”

杜宇感觉他是没有听自己那让粮食增产的计划,有些无奈的反驳道:

“收购百姓的盐,不以暴利,以相对平缓的价格收购,晒盐的百姓并不能从中获利太多,只是将其当做一种额外赚取财货的手段。

再说,我的耕种经验如果大司徒能好好推广,必然会使鲁国的粮食翻番,种地本身就能获得许多财富,如今能够获得更多,远远多于晒盐所得,为什么要说百姓会逐渐荒废田地去煮盐呢?

如果荒废能够获得大量粮食的田地,而去晒盐,才是舍本逐末。”

“以往是士大夫售盐,如今变成盐官售盐,士大夫们尚且从中获利,你可以保证盐官不在其中获利吗?

若是盐官从中获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使得原本应该收的多的盐税减少,从士大夫的口袋中流出,并没有流向国库,而是流向了盐官,他们又偷走了国家的财富纵情声色,穷奢极欲,又该怎么办?”

杜宇也没有思考太久,这个问题早在他的设想之内:

“可以做账单,审查盐的收入,在派以监察以防止盐官做假账,如此一来,便不容易被贪腐,况且此举能让钱流向国库,难道不比仅流向士大夫,充不了国库好的更多吗?

长此以往,若是士大夫靠着晒盐富裕起来,他们的财富会流向国家吗?又或者会流向民众吗?

还不是只让他们自己享受。

况且若是盐官成了贪官,那便严惩不贷,由鲁国的司寇来审判他们,拿回他们从国家偷走的利益。”

在杜宇的认知中,贪官都是存钱罐,平时统治者对他们的敛财放纵,是能够抓住他们的把柄,让他们更好的为己所用。

而到了该用钱的时候,他们就是存钱罐,直接打碎锒铛入狱,贪官辛辛苦苦攒下一辈子的钱,就可以充国库了。

如今倒是不怕他们转移资产,毕竟想要从鲁国逃跑,总不能带着一大车金银粮食吧?

艾平听了之后感觉挺有道理,但是他还是有很多问题:

“近海的士大夫们便是赖以盐税生存,国君召集他们打仗,武器盔甲以及粮食都是自己自备,如果按照此举,那些原本就没有多少土地的士,又失去了盐这个收入的来源,到时候无法准备粮食,无法参战又该如何?这不是使鲁国军队的战力下降吗?”

杜宇应答:“莫说没有土地,士的位置大多恒定不变,理当有土地,况且若是领地上有卤地无法种田。

我也有相应的办法将卤地改造成沃土,我自己的封地章邑,便是如此,开辟出了无数良田,这才在一轮农作时间,缴纳上以往一年才可以收齐的贡。

这样的举动促使那些原本要靠延税生存的士,去开发土地,那就意味着鲁国的耕地更多了,粮食能够生产的更多,如此一来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况且盐铁专营之后,国家获得了巨量的财富,原本无法处理的自然灾害,现在可以通过引导流民去解决。

失去了土地的人就给他工作机会,受冻挨饿的人也能给他饭吃,国家也可以工代赈召集这些流民修水利,通道路,这明明是可以稳定国家、富足国家的举措。”

在官方控制盐的销售这一方面,大司徒艾平,已经被他的语言折服,并没有什么问题可问。

鲁公一直在听着,心中不由的感慨,高驩的辨术也不一般呐,能和大司徒辩的有来有回,而且还有让他哑口无言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