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关于本书

1 本书是一个自学的工具箱。自学者可以将本书放在手边,反复查阅其中的内容。

2 如图所示(参见第33页),我们可以从“流程”和“内容两个维度对自学进行解析,而本书的编写顺序就是按照自学的“流程”。

自学者的学习内容应该都被包含在横轴上所列出的这些学科领域之中。我从中选取了对自学来说最为关键的3个基础学科,并在本书的第4篇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3 自“学者”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既然本书自称是大全,就不能只为一部分的自学者服务。因此,本书将重点放在了普适性上,书中收录的学习方法对各个学科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并不是按照学科的内容来划分章节。

4 无论您是刚刚打算开始自学的新人,还是已经自学了许多年的老手,我都希望本书能够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本书的编写顺序是按照上图中纵轴的时间顺序(自学的流程顺序),先从立志自学(产生自学的想法)开始,再介绍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及如何收集必要的资料,最后再告诉大家如何去阅读、记忆和理解这些资料。

5书中的各个章节不必按顺序阅读。如果其中有需要参考其他章节的内容,我会标出对应的页码。

如果您在自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烦恼

6 无论是已经开始自学的人,还是读过本书后才开始自学的人,只要是遇到了烦恼,都可以查阅书后的“自学烦恼索引”,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或是信息。

本书的结构

7本书采用了“3+1”的结构模式。

第1篇中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关于自学的心理准备,以及自学所需要的非认知能力,对“Why to learn”(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第2篇中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关于自学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让自学者能够接触到外界的知识,对“What to learn”(学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第3篇中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关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对“How to learn”(如何学习)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第4篇则是介绍了几个自学的案例,将前三篇中介绍的各种方法进行组合,应用在了实际的自学中。

第1篇

8如果您正打算开始自学,那么我建议您从头开始阅读本书。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大体是按照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开始学习”和“坚持学习”才是自学的重中之重,而相关的方法都被收录在本书的第1篇中。

第2篇

9自学者不仅需要自己来决定学习的内容,还需要自己选择学习资料和教材。第2篇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方法和相关信息。

第3篇

10本书第3篇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我在编写时主要选取了一些效果比较好的方法,并且还会在解说的部分介绍一些其他的相关方法。

第4篇

11本书在第4篇中介绍了三个具体的自学案例,用来向大家展示如何在实践中组合与应用前三篇中介绍的方法。之所以选择了语文、英语(外语)和数学这三个学科,是因为这三个学科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

各章的结构

12本书在各章的开头都设有对话。如果您的时间比较紧张,或是不擅长阅读长篇大论,那么我建议您先阅读一下对话部分。只要看了对话,就能够了解这一章的大概内容。

13各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方法的介绍。在这部分中,我会对方法的实行步骤进行说明,还会加上一些使用案例以及详细的解说。



[1] 将两膝、两肘和额头按顺序贴到地面上,向地位比较尊贵的人或是佛像行礼,是尊敬程度最高的礼仪。

[2] 研究者把节食减肥起到反作用的原因归结为4点:1.减肥者为了使体重减轻而做出的努力(节食行为)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与养成运动习惯、规律性地吃早饭和彻底改变饮食结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减肥者会陷入一种名叫节食循环的恶性循环(节食→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产生强烈的空腹感→过量饮食→再次节食)。3.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容易引发去抑制效应。4.节食减肥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变成易胖体质。

[3] 代指所有披着“脑科学”外皮的伪科学理论。比较著名的有“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0%”“男性和女性的大脑构造不同”“人类可以分为右脑思维者和左脑思维者两种”“幼儿时期的学习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将与教育有关的脑科学观点全部总结在了一本书中,而书中用了整整一章来揭露“神经神话”。详细内容可以参考OECD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编,小泉英明监修,小山麻纪、德永优子译《从大脑的角度看学习:新学习科学的诞生》,明石书店,2010。

[4] 只以幸存下来的案例作为基准,导致做出错误判断的一种认知偏误。例如当我们想要判断一种药是否有效时,如果只以幸存患者的数据为样本,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将人的内心分为两个部分来思考,例如理性与感情的相克等。现在的双系统理论源自20世纪60年代后心理学的多个分支所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记忆与学习中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实验证明、演绎推理中受信念偏见影响的非逻辑性进程与逻辑性进程之间的竞争关系的发现、社会心理学中利用可控进程和自动进程来解释人们明确表示出的态度与实际的社会行为相悖的原因,还有牵涉到行为经济学的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决策研究等。这些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见解综合起来后,才形成了双系统理论。

[6] 即“进化适应环境”(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EEA),大概是指从200万年前到数万年前的这段时间(更新世、旧石器时代)。

[7] 人在第一次吃某种食物后,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就会长期记住该食物的味道,以后绝不再碰。这种现象被称为加西亚效应(Garcia effect),或是条件性味觉厌恶(taste aversion conditioning)。实验证明,这种现象是人在一次食用经历后获得的学习效果,源自味觉信息与内脏感觉信息在脑内的联合。

[8] 将知识看作认知层面的生态位构建,这是我从植原亮的著作《实在论与知识的自然化》的第7章中获得的启示。

[9] 在西方的民间信仰中,银质的子弹能够击退狼人和恶魔。后来人们就用“银弹”来比喻“一种万能的解决方式”,认为其能够“一举消灭所有靠正常手段无法解决的困难”。比较广为人知的是,弗雷德里克·P.布鲁克斯曾在其著作《人月神话》(Addison-Wesley Publishers Japan,1996)中,用“世界上不存在银弹”来比喻“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解决方式”。

[10] 罗伯特昷A.海因莱因曾在其科幻小说《严厉的月亮》中写到“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后来成为一句著名格言。但是这句话并非海因莱因本人创作,而是在1949年就已经有人使用过。

[11]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与其去背诵那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和顺序,不如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翻阅史料,提出假说,论述自己的看法,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这样才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比起死记硬背得来的表层知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在考试后也能够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且更容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