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蕉石鸣琴——香梦沉酣

作者:张凯庆

史书记载: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在杭州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乾隆还赏赐给那拉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那拉皇后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那拉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

那拉皇后的“断发”行为,不仅彻底激怒了乾隆,也着着实实的惹恼了太后,这分明是诅咒皇上和太后。乾隆怒不可遏,斥责那拉氏精神不正常。皇上和太后商量后,决定立即将那拉皇后遣送回京,并已准备废掉那拉皇后。废后事关重大,搞不好将弄得满朝风雨,帝后反目可不是什么好事,传扬出去,乾隆的一世英名岂不毁于一旦。为了不引起随行大臣和其他妃嫔的猜忌,于是,乾隆故作姿态,在十八日早膳赐予那拉皇后许多膳品,这一举动等于向所有的人表明,皇帝和皇后之间一切如常,什么事也没发生。

当时,那拉皇后会怎么想?她肯定没想到乾隆会有这一招,自她和乾隆大吵、并断发之后,她一定有了思想准备,乾隆肯定会惩罚她。可是,惩罚没有来到,却等来了乾隆对她的温情。早膳赐精美食品,多么温馨的关爱,那拉皇后飘飘然了。她一定以为,乾隆对她还是很有感情的,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一国之君的肚里则能跑火车了。夫君没有怪罪我,反是我以妇人之心去度国君之腹也。

小说中“憨湘云醉卧芍药裀”隐喻的就是这一史实。

湘云醉卧芍药裀,实指“海棠春睡”。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是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意思是春光短促、好景难留,所以诗人连夜里都要点蜡烛赏花。湘云签暗示的也是那拉皇后春光短促、好景难留。这说明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而宝玉的住处怡红院中种的恰恰是红海棠和绿芭蕉,这就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暗示湘云就是红海棠,她始终都在宝玉身边。

书中描写湘云“醉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暗喻的正是那拉皇后的痴心妄想。湘云醉卧石凳,那石凳是指杭州的“蕉石鸣琴”。蕉石鸣琴是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在丁家山。《湖山便览》卷九:“蹬道之南壁高丈许,前一巨石,卓立如屏,遂称蕉屏。屏以内庋石床、石几,冷然虚应,雅宜鼓琴,目曰‘蕉石鸣琴’。”今属西湖国宾馆(刘庄)范围内,“蕉石鸣琴”四字可寻。

第六十三回,怡红院夜饮时,湘云抽花签时骰子的点数是“十八”点,这个十八,是指闰二月十八日。这一日,正是那拉皇后被遣送回京的日子。

那拉皇后全然不知乾隆和太后的阴谋,还在那里“香梦沉酣”。这次早膳以后,她的“香梦”不再“沉酣”,终该醒了。之后,她就如那芍药花一样,纷纷落下,红香散乱。

元春在大观园里点的第三出戏是《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仙缘》是明代汤显祖传奇剧《邯郸记》的第三十出。《邯郸梦》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故事的构架缘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说八仙之一吕洞宾来到邯郸县赵州桥西一小店,听久困田间的卢生述志。卢生对贫愁潦倒的生活满腹牢骚,声言“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吕洞宾见这个穷书生有些仙气儿,便想渡卢生成仙。无奈这个卢生热衷仕途,功名心太炙,吕洞宾便赠一玉枕,通过这个有魔法的枕头引卢生入梦。梦中卢生,先是有个艳遇,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崔氏又以重金助其贿试,使卢生夺得状元功名,除授翰林编修兼知制诰,但因此也得罪了权臣宇文融。宇文融侦得卢生任上谋私之破绽,将卢生贬至陕州为知府,负责凿石开河。工程浩大,难度前所未有,谁知卢生竟能轻易化解,取得成功。皇上东巡亲见河道盛况,对卢生恩宠有加,宇文融又悔又妬。适逢吐蕃犯边,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宇文融趁机力荐卢生率兵靖边,欲置之于死地。卢生无奈挂印西征,用反间计轻取强敌,于天山勒石纪功,凯旋回朝。正当封妻荫子、春风得意之际,宇文融又罗织其“通敌”之罪,钦命立斩于云阳市。愁云惨雾,生死须臾之间,忽因崔氏死命鸣冤,权监通力说情,皇上恩赦,而免于一死,抛妻别子,远窜岭南鬼门关。不久,沉冤昭雪,卢生回朝,被尊为上相兼掌兵权,可谓位极人臣,恩宠无以复加。皇上为之建翠华楼,赐廿四女乐。暮年之卢生,沉溺于“彩战”宴乐,身体严重透支,终至一病不起。大限到来,尚汲汲于身后国史之位置,子孙之封荫,叹一声“人生到此足矣”而溘然去逝……

一场历经数十年的荣华梦醒来之时,店小二为他煮的黄梁饭尚未熟透。卢生大梦惊醒,又经吕洞宾点化,终于领悟了人生真谛,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

很多人根据“《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认为八十回后将有一回是“王熙凤扫雪拾玉”,熙凤拾到的玉正是贾家败落之后贾宝玉遗失的“通灵宝玉”,甄宝玉早就听说过贾宝玉项上的美玉,见到这块玉后认定就是贾宝玉的美玉,于是将玉送还给贾宝玉,这就是所谓“甄宝玉送玉”。

张凯庆认为,“甄宝玉送玉”是和《邯郸梦》卢生的故事相关的,要想正确理解“甄宝玉送玉”的寓意,首先必须明白甄宝玉和贾宝玉是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的寓意是什么?

前面讲过: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真假宝玉隐写的是乾隆皇帝的身世,实际上,甄宝玉和贾宝玉都是乾隆皇帝。乾隆在北京的皇宫里或圆明园时,他的身份是贾宝玉;乾隆南巡到了杭州时,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甄宝玉。而“通灵宝玉”是指那拉皇后,她就是化成“红玉”的青埂峰下的顽石,始终紧紧贴在贾宝玉——即乾隆身边。“甄宝玉送玉”的寓意是,由于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成仇,乾隆皇帝派人将那拉氏从水路送回了京城。此一送,那拉皇后《仙缘》已尽,锦绣前程就成了“一枕黄粱”。这和湘云的“香梦沉酣”的意思是一样的,所有的荣华富贵、显赫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春梦”。香梦醒来之时,就是大难临头之日。

第二十三回:(宝玉)刚至穿堂门前,[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王熙凤扫雪拾玉,暗示的是那拉皇后像卢生一样大梦惊醒,宝玉遗弃了美玉,正是乾隆抛弃了那拉皇后。王熙凤雪中拾玉,突出的是个“冷”字,寓意是:那拉皇后被乾隆遣送回京,她知道已经大祸临头,心已冰冷到极点。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拾起那块象征自己的美玉,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