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电子管

  • 再造汉明
  • 曲石
  • 3019字
  • 2022-09-24 19:22:19

刘云龙根据来自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再过二个月,清军在阿巴泰的率领下将翻越长城,进入山东境内,南京兵部为了防止清军进一步南下,将命令苏州巡抚辖境内的明军北上,所以他希望给苏州卫提供最新式的武器。

即使苏州卫不来定制燧发枪、大炮,明年崇祯帝就会下令各地成立团练。那时,刘云龙准备将大部分巡更转为团练的兵勇,这些兵勇就使用这种带膛线的枪支、大炮和超前的火药、炸药,碾压一切敌对者。也就是说,哪怕京城被李自成破了,清军入关了,只要保住大明东南一块,大明还有翻身之日。

刘云龙没有穿越到皇亲国戚家族,也没有穿越到勋贵家族,他只是一个转世到平民家庭的木匠,他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成就。

他现在迫切要解决的是粮食。

没有粮食,即使镇压了北方的李自成、张献忠,你拿什么去养活北方数百万的饥民?养不活那些饥民,就还会有第二个李自成、张献忠带着人揭竿而起,此起彼伏,你还得和崇祯帝一样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没有粮食,就没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灾年过冬的难题。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每次遇到冬天雪灾、冻灾,因没有足够的粮食、草料过冬,就不断地侵扰内地。如不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民生问题,即使将来统一了北方,他们还极有可能与后金一样反叛。

刘云龙安排了枪、炮的研制后,来到机电研究所,拿出电子管的图纸,让马建波试制。

马建波在读了刘云龙的培训教材后,也一直在摸索电子管,现在见到图纸后,忙问道:“这就是电子管?”

刘云龙说道:“对,这就是电子管。”

“今后可以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了?”

“你别老想着你的电力工程。今后在无线电工程中,电子管还有更多的用处。”说完,刘云龙给马建波讲解生产电子管的有关工艺要求。

在后世,电子管的放电效应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于1883年发现的,二级电子管是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于1904年发明的,三级电子管是美国发明家德弗莱斯特于1906年发明的。当时制作电子管的灯丝是用钨丝做的,但钨丝做的电子管耗电太厉害,而且使用寿命不长,后来改用钍钨做灯丝后,耗电量减少了四分之三,使用寿命提高到1000小时。

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灯丝用的还是钨丝。他的设想是将来在宁国府找到独居石后,提炼了金属钍,再使用钍钨丝。因电子管需要在真空下进行工作,玻璃管与电子脚之间总有点间隙,在生产中无法达到100%的真空度,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中加了红磷作为消气剂。

学生们在黄山游玩结束了,坐船回苏州。

在船上,学生们交谈着这几天看到的新鲜事物,也聊着在黄山看到的景致。

船进入淳安境内后,学生们看到好多渔民在用鸬鹚捕鱼。

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它嘴强而长,锥状,前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鸬鹚被渔民驯化用来捕鱼,捕鱼时在喉部系上一根绳子,这样鸬鹚捕到鱼后也无法吞咽下肚,渔民将捕到鱼的鸬鹚拖上船,让鸬鹚将捕到的鱼强行吐出来。

苏州城内也有用鸬鹚捕鱼的,但学生们没见过这么多鸬鹚,于是就拥在船边看着渔民捕鱼。

刘云龙看到渔民捕了好多鱼,这些鱼都是新鲜的鱼,就让时匡老师向渔民买几条鱼,在船上给学生们做烤鱼吃。

时匡老师就把最近的渔船喊过来,让他们把鱼杀好后,拿到客船上来。

那个渔民说道:“我可以给你们杀鱼,但不能上你们的船。”

时匡就问道:“为啥你们不能上我们的船?”

“我们是贱民,终身不得离开自己的船。”

“啥,终身不能离开你们自己的船?”

“是的。一旦我们离开自己的船,被官府知道后,就要把我们抓起来吃官司。”

“还有这种道理?”

“这是朝廷规定的呀。”

时匡没办法,待渔民杀好鱼后,就让刘云豹几个男生把鱼抬上客船。

在做烤鱼时,李必恭问刘云龙:“什么叫‘贱民’?”

“‘贱民’就是比常人要低人一等的那部分老百姓。”

“哪些人属于‘贱民’?”

“比如青楼女子、乞丐、奴仆就属于‘贱民’,他们的身份是世代相传的,不能穿好的衣服,不能读书,不能与良民通婚。”

“这些渔民为啥也属于‘贱民’?”

“这些渔民的祖先都是当年张士诚的部下,太祖皇帝打败张士诚后,就把他们贬为‘贱民’了,他们不仅不能离开自己家的船,连布鞋都不能穿,只能穿草鞋。”

“都过去几百年了,朝廷还不赦免他们?”

“朝廷里有哪个官员关心过他们?即使当年海瑞做淳安县县令时,也不敢解放他们。”

“这太不合理了。”

“是的,这个制度很不合理,将来我们有能力后,再动脑筋解放他们。”

船进入富春江后,刘云龙带学生在江左岸的东家坞上岸,游玩严子陵钓台。

一路上,看到山脚下路边的很多松树都被割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割开的口子下面放着一个竹筒,松树伤口上滴下的松脂就被收集在竹筒里。学生们在黄山游玩时就看到过这种情形。

妹妹刘彩梅问刘云龙:“大哥,我们不是蒸馏松木炼制松油了吗,为啥还有很多人从松树上采集松脂?”

刘云龙说道:“我们是用死的松树枝来蒸馏松节油的,尽管产量比较高,但那是一次性的。山民利用活着的松树来采集松脂,每棵松树一年可产10斤左右的松脂,而且可以重复利用。”

“一棵松树可采10斤松脂?”

“嗯,不过不是所有的松树都能利用来采集松脂的。能用来采集松脂的,树径必须在15厘米以上,树径越粗,采集到的松脂越多。”

“为啥要粗的松树才能采集松脂呢?”

“松树也是要慢慢长大的,树小的时候就采集松脂的话,不仅产量少,松树还容易死亡。”

妹妹听后,点点头。这次学生们知道了松脂是怎么采集的。

继续登高200多米,学生们看到路边很多树的树枝都被白色的东西包裹着,一些山民在用刀割开白色的东西后,把采集下来的白色东西放到箩筐里。学生们以前都没见过,不知道这些白色的东西是啥。

黄丽菊就问刘云龙:“这些白色的东西是啥?”

刘云龙告诉黄丽菊:“这是虫蜡。”

“虫蜡怎么长在树上的?”

“虫蜡本来就是长在树上的,是由一种叫白蜡虫的虫子分泌的蜡粉,我们平时做蜡烛的蜡就是用这种虫蜡做的,你们女孩子用的口红、胭脂中也用这种虫蜡,郎中用的很多治跌打损伤的药中,也含有这种虫蜡。”

“就把白蜡虫放在这种树上就行了?”

“不是。一开始,山民把白蜡虫寄养在冬青树(即女贞树)上,待白蜡虫产卵后,将虫卵采下来再挂在这种白蜡树上,白蜡虫孵化后十几天就成了二龄虫。雄性的二龄白蜡虫就会分泌这种白蜡,山民采集后就能卖钱了。”

“那虫蜡是怎么加工的?”

“每年入秋后为采蜡期,用利刀将虫蜡割开后从树枝上取下,放入沸水锅中煮,虫体下沉,蜡质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将上层的虫蜡取出后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经刘云龙解释后,学生们又长知识了,原来虫蜡是这么来的。

到了严子陵钓台后,看到有一石洞,高、宽约3米,深约4米,大洞往里延伸为一小洞,深约3米。洞前有一个庙,里面供奉着一个人。华昱生老师告诉学生们,这个被供奉的人就是严子陵,庙后的山洞就是严子陵隐居富春山时曾经住过的山洞,然后给学生们介绍严子陵的生平。

严子陵是东汉时期的文人,他的真名叫严光,子陵是他的字,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既是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想让严光出来做官,但他不慕富贵,隐姓埋名,隐居富春山,在这里以耕读垂钩为生。他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住过的石洞前建祠奉祀,以示纪念。

华昱生老师介绍完后,刘云龙对学生们说道,等你们毕业后,要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今后你们即使出名了,也要像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不图名利。

学生们听后,都点点头,表示都明白了。

在参观了严子陵洞、严子陵钓台后,几个老师带着学生原路返回,回到了停在江边的船上。

蒸汽机船再次鸣响了汽笛,离开了江岸。

这次,学生们将不再游玩别的地方,而是直接回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