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微观世界一样,这个世界看上去是单一有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滑落,走向消亡的尽头,但是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不同,这万千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它们组成了人世间,以及这人生。
高加林的结局至少不是凄惨的,他从命运的漩涡中挣扎了出来,而同样经历的徐小萍则完全改变了人生轨迹,重重的匍匐在地上。高考被顶替的一定还有更多的未知的,那些被顶替者更多的如徐小萍一样,命运的光环被扯碎,散落在尘土里。
如同高加林一样,年轻时的我们也曾经张扬不羁,在命运的弦谱上跳跃,有的人渴望成为至强的那个音符,有的人渴望成为恰如其分的那个音节,有的人渴望成为free loop(自由的音符)。
世俗的观念铺成一座座厚实的独木桥,读书、学习、考大学、孝敬父母、结婚生子,理论上踏上这座桥走下去并不困难,只需要坚持就可以了。在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循环里,当然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过大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用两个点构成一条直线,然后用两条线来确定一个平面,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平面世界里,那里有着我们熟悉的世界以及故事,我们重复着同样的故事,预知着即将到来的结果。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有规律,不会有大的乱子,不会有太意外的结果。
即使高加林在刘巧珍淳朴真挚的感情和黄亚萍热烈新鲜的回应中抉择的有些痛苦,他也只是犹豫了一瞬间,人性是有光辉的,但更多的时候人性是沙漠中那稀缺的绿洲,你看到更多的是沙子和尘土。
在世俗的道德和伦理之下,他是有错的。但是这是世俗里很多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当一种环境充满了可能性而欲罢不能的时候,置身于外是困难的。所以有的人会原谅这种错误。但是高双星顶替高佳林的事情是无法被原谅的,因为这已经超越了道德的界限,那些捆着我们的至有力的枷锁之一。这是不能被原谅的。
匍匐在尘土和黑暗的日子里,他没有选择捷径,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此刻的他竟然是最光芒照人的,因为那是在燃烧自己。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尘世间的准则和桎梏牢牢的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在这短暂的人生之路上,我们不停的前进试错,踉跄而行。于是我们看到了怪相:卑鄙者生活的更好一些,高尚者也并没有收到太多的眷顾。
然而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事情并不是单一的以非对即错的形式存在着,他们相互交替着出现,这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高明楼昧着良心扣下了高加林的通知书,在自己孩子的命运和天道之前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根深蒂固的农村传统思想让他在自我面前只是犹豫了一下,他顾及不到别人的人生,他心存侥幸的拨弄着命运的齿轮。
卑鄙、自我、目光短浅、法律意识浅薄,他僭越了道德的底线。
高双星在巨大的诱惑和渴望之下,他默认了父亲的作为,在光芒万丈的梦想之前,谁不会心动呢,失去心智呢,那些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贪欲再也控制不住了。
即使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但是只不过是在错误的问题上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刘巧珍纯真善良,热烈专一的爱上了高加林,她对生命的理解尽管浅薄,但是她从未停止努力和失去希望,即使被心爱的人抛弃的那一刻,她也没有怨恨这个世界,她坦然的接受,从自己找问题,跟这个世界和解。
她一直恪守着最基本的准则,道德的底线,她从来没有迷失过方向。抓不住的沙子就扬了吧,活在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她嫁给马栓,然后爱上马栓,在女儿的疾病之前,她义无反顾的选择给女儿治病,哪怕前路未知,倾家荡产。因为这是必须要做的,只有一种选择。上海阿婆被她的品质感动,善待了她,当然这是她人性的光辉照到了别人,在这里,我们知道人性的光辉是会感染别人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基本的准则和道德是最基本的支点,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基本。
这里的人生是真实而且残酷的,吃尽了苦,用尽了力气,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仿佛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忙碌着一生,忙着死。
他们无法感知到这是一个多维的世界,空间里会有异面直线,会有平行或者交错的空间。
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别的活法了吗?根深蒂固的观念压在高明楼这一代父母的身上,更是灌输到高加林高双星他们的思想里。
读不好书是十恶不赦的事情,考不上大学是天理难容的事情。所以高明楼会义无反顾的做出这样的事情,即使僭越了道德底线,即使万劫不复。
人们得到了那些瞬间的短暂的快乐,幻想着会永恒。
前面说过,当一个环境里充满了可能性的时候,想独善其身是很难的。陈加林无法接受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刘巧珍无法接受自己只读到小学二年级,高明楼不会接受自己的儿子低人一头的命运……
品质是如同金子一般的存在,但是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心的修行才是一生致力的地方。
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就明辨是非而言就已经穷尽了很多人的一生,有些人活到死也没能具备这个能力。
不狂喜也不大悲,不盲同也不苟合。活到老,学到老。
刘巧珍善良、勤劳、纯真,她对未来抱着美好的期望。但此时她的心浮躁,且对未来的认知茫然,没有文化。
高加林抛弃了她,她其实早就有所顾虑,但是真挚的爱情面前,她愿意放手。马栓苦苦的等待获得了她的回报,她的心态趋于平和,敢爱敢恨,可悲可喜。女儿重病,马栓意外车祸而亡,这些沉重的打击会让普通人心力交瘁,丧失心智。但是巧珍没有,她学习了知识,体验了生活,磨练了意志,她的心态更加平和了。
阿婆赠予她上海的房子,他并不是十分喜悦,她把房子捐了出去,内心也波澜不惊。此刻她的心智已经基本成熟了。
坚守道德的底线,维护最基本的原则,坚定的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刘巧珍的生命是精彩的。她也能活成上海阿婆那样,开朗豁达,活着就是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为了别人而活。
高加林本性也是善良,他有文化,有认知,但是年轻气盛,大喜大悲。她的品质没有巧珍那样的稳定,他更自我一些,他无法放下高双星考进大学给他带来的自尊扼杀,久久无法释怀,在面对唯一的一个转正名额之前,他坚决的跟周老师竞争,她第一次在刘巧珍和黄亚萍的对比中选择了黄亚萍,他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善良,但是这更符合人性。
经历过高低起伏之后,他的心性成长了,开始感恩遇见的人,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的心境变得平和了。亚萍邀请他一起去美国,他已经能够冷静的决断一切了。即使知道了自己当年被高双星顶替,他也不会那么绝望了,他也没有心软马上原谅高双星。
高加林并不完美,他的人生还需要更多的修炼,因为他追逐的是名利。名利的世界里注定是有波澜的。
高双星的人生是励志的,如果不是因为顶替高加林,他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作为,只是他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任高明楼摆布了。他的本质是好的。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高加林和高双星换位,换作高加林顶替高双星,那么高加林一定也会是同意的,但是高双星的人生也不会差。
面对落魄时的适应能力是必要的。比如对无聊的忍耐能力也是一种能力。
这里也说一下马栓,马栓的悲剧也是必然的。为什么说是悲剧呢?
马栓更像当代的社会上的大部分人,他们吃苦能干,有目标,有动力,能坚持,对自己够狠。
这些都符合成功的条件,他的心性更坚韧,紧紧的绷着,仿佛什么都打不败他。
拼尽所有的力气并不是为自己而活,这显然是高尚的,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世界。铆定了一个方向,绷紧了弦,等到弦蹦断的那一天就是万劫不复的一天。
因为正确的方向上越努力走的越快,但是当方向错了的时候,则是背道而驰。
刘巧玲的悲剧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读过书,一毕业就结了婚,缺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实践。
她的心缺乏修行和历练,她看不清事情的本质。所以有一个字伴随了她的前半生,那就是蠢。
蠢就是不懂得最基本的准则,比如道德底线,比如法律界限,比如生活常识等。蠢的人的心性更难修炼,因为心是残破的,甚至是不懂得悲和喜,分不清善和恶。
他们在生活的困苦中已经心为形役,甚至是自己把它扼杀了,只剩下了走肉。
所以人的这一生就是心的修行和成长。总以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句玩笑,是圣人。更觉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和尚所为。
用它来结尾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