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出渤海湾:八千山东好汉的西征传奇
- 陈璞平编著
- 22588字
- 2024-11-04 15:34:45
第一章 保卫延安之“组建新军”
为粉碎蒋介石对延安发起的重点进攻,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王震奉命到人烟稠密的山东渤海区老根据地组建新军。
1946年
10月
中旬,蒋介石集中19个旅共20万兵力,对陕甘宁解放区实施包围、封锁,伺机发动进攻,而此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只有5个旅2.8万余人,敌众我寡,形势十分严峻。为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根据中央军委“扩大部队,应付内战”的要求,彭德怀指示王震在陕北尽快扩军,组建1个新旅。但是,陕北地贫人稀,兵源有限,王震于是向党中央建议,改变招兵地域,到人烟稠密的老根据地山东渤海地区组建新军。
11月
中旬,经请示党中央同意,王震从第359旅旅直和第719团第2营以及晋绥军区分别抽调283人和38人,共计321名排以上干部,组成干部大队,配齐1个旅的建制,由刚刚从北平“军调处”返回延安的第359旅第719团团长张仲瀚带陈实等少数同志从延安先行出发,经山西、河北进山东,走泰安,到临沂,拜会了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然后北上进入渤海地区。第359旅第719团政委曾涤及第359旅参谋长贺盛桂、第718团代政治委员熊晃等旅团领导率干部大队随后从延安经山西离石县,过同蒲,越太行,与张仲瀚在山东省渤海解放区会合。
下旬,新旅组建工作得到陈毅司令员和渤海地区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征兵在山东省宁津(原振华)、陵县(原匡吾)、临邑、惠民等县同时展开,具体工作由渤海军区主持,第359旅干部大队成员分散到各县配合工作。当时,渤海地区正值土改运动如火如荼,翻身农民“打老蒋,保家乡”的热情高涨。经过各县区人民政府、妇救会的深入动员,鲁北大地很快形成了母送子、妻送郎参军保家乡的热潮。
亲历者说
时任第359旅第718团代政治委员熊晃
第359旅1944年从延安出发时有5000多人,回延安时,伤亡失散,剩下两千余人。眼看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即将发动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王震预见到西北战场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拼搏,第359旅的力量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求。鉴于边区人口稀少,兵源有限,他根据任弼时的建议,向中央提出派人前往人口稠密的华东解放区去扩军,组建一支新旅,回西北作战。
经党中央同意,任弼时给陈毅写了亲笔信,第359旅立即以原第719团为主,抽调团、营、连、排各级干部300余人,配齐了1个旅的建制,前往山东渤海地区扩军,在旅长张仲瀚、政委曾涤率领下,从延安直奔山东,1946年秋末冬初进入山东根据地。
渤海军区教导旅政委曾涤将军之子、八路军研究会359旅分会会长曾豹
1946年冬,中央指示张仲瀚和我父亲曾涤到山东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关于这次扩军,有几个细节需要交代清楚:
一是为什么要去山东老区扩军。1946年10月,第359旅经过南下北返回到延安,损失惨重。为了应付内战的需要,部队急需补充兵力。当时因为西北兵源很少,所以任弼时向王震提议去山东招兵,可是彭德怀司令员觉得应该在西北扩军,到别的解放区挖人家的兵源不妥当。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家也要兵,也要打仗。”但是,中央从总体布局上考虑问题,认为还是应该去山东招兵,因为那里人口密集,又是老解放区,征兵肯定又快又好。王震向彭总汇报之后,彭总就没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是中央的决定。于是,张仲瀚和我父亲就带着任弼时写给陈毅的亲笔信去了山东。陈毅一看是中央布置的任务,自然十分重视,要求渤海区一定要招最好的兵,甚至有一部分兵是从渤海军区直接划拨过来的。陈毅对组建新旅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将莱芜战役刚刚缴获的山炮、战防炮送给教导旅。张仲瀚亲自带队去博山、淄川将武器运回来,组建了一个炮兵营。当时西北野战兵团第2纵队还没有炮兵营,教导旅归建之后,王震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炮兵营。可见陈毅对组建教导旅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二是为什么让我父亲去山东招兵。这是因为我父亲参加革命后,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党团和群众工作,具有发动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丰富经验,在苏维埃时期就做过3次县的扩红队长,共招收了4000多名红军。全国抗战初期,王震司令员派他带领工作队到晋南去扩兵,不到1个月时间,动员了3000人加入八路军,编为“侯马团”,后来这个团与张仲瀚从冀中带来的津南抗日自卫军合并成第359旅第719团。所以,王震有句话,叫“要兵找曾涤”,就是对我父亲在这方面能力的充分肯定。我父亲性格开朗、幽默,善于演讲。他往往能抓住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用简明的道理、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得淋漓尽致,立即把人紧紧吸引住。有人形象地说:“听曾涤的报告,一没溜号的,二没睡觉的。”又因为父亲博学多才,大家给他起了一个亲昵的绰号,叫“国际代表”,意思是他什么都知道。王恩茂同志说:“曾涤是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的演说语言生动、感染力强,常常在眉飞色舞的演说鼓动下,使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一个个加入了革命洪流。”所以,中央选派我父亲到山东招兵,加上当地政府的配合,招兵工作很快就见到成效。
三是为什么让我父亲和张仲瀚搭班子组建新旅。我父亲是个大局意识非常强的人。全国抗战初期,张仲瀚率领的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刚改编到第359旅第719团时,我父亲还不是政委。张仲瀚来了之后,中央将原来的老红军团长贺庆积降为副团长,而让张仲瀚当了团长,成为八路军队伍中在此之前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的主力团长。那时张仲瀚从河北过来不久,部队上下对他的能力和为人并不了解,所以要有一个信任的过程。这个时候,团政委陈文彬又在日寇飞机袭击中牺牲,急需一位新政委。王震将军便将我父亲派过去担任新719团的政委。事实证明,张仲瀚也是一个大局意识特别强的同志,并且带兵打仗很有一套。抗战时期,我父亲和张仲瀚配合默契,相互补台,在战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因为有了两位主官的密切合作,渤海军区教导旅这支新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后来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6旅,再后来转为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6师,成长为我军驰骋西北战场的一支劲旅。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第2营第2连副排长刘双全
1946年,我的家乡宁津县旧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建立。国共谈判破裂后,八路军第359旅派干部来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组织动员参军。记得当时宁津县委书记姓史,在县城广场南头文庙里做报告,实际上就是动员参军。我是独子,按政策可以不参军,父母也都不愿意我当兵,但村里的年轻人都盯着我。我心想自己是村长兼村民兵队长,我不参军怎么动员人家去?1946年12月,我便带头报名参军了,于是村里12个基干民兵只有1个民兵没来。没来的那个民兵的父母都是残废,家里离了他不行。
过完阳历年,新兵集合,共编成第1、2、3团。第1团、第2团是宁津人,占到总数的一半多。第3团是商河人。匡吾(陵县)的人来得少,但来得早。惠民来的没成建制,分配到各个连、排去了。军区有一个学校招了一些学生,也分配到各个连、排。教导旅主要由这几部分人组成。
那时,政府要求干部带头,一个村一个村地做动员工作。总体讲,自愿报名参军是很踊跃的。我们宁津县大曹庄一下子就拉出去1个连。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第3营营部书记王传文
1946年,宁津解放了,老百姓很高兴,希望团团圆圆、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开始进攻咱山东解放区,我们不能过好日子了,只有参军,保卫胜利果实。当时我们不知道要去保卫延安,也不知道毛主席在延安,是当兵以后才知道的。一开始只是说保卫渤海老区、保卫胜利果实。因为贫下中农都分了地主的地,国民党来了以后肯定会要咱的命,所以保卫胜利果实最有号召力。
参军主要是动员,村长、农会主任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先讲道理,然后直接到会上报名。有的村的民兵整班整排地都参军了。如果家里孩子多,自个家里有搞抓阄这个办法的,没有强迫的。不过也有的前边报了名,回去和媳妇一商量,媳妇不愿意,又不去了。还有的装病,跑到亲戚家躲起来找不到了。可那时政府发动得很好,青年、妇女、儿童都有组织,谁也不能给组织丢人,如果没有报名,儿童团都会骂你是个草包、怕死鬼。宣传攻势很厉害,不去抬不起头来。
我是替我叔伯弟弟去的。我叫传文,他叫传武,我们俩同岁,我父亲是老大。那天开动员大会,因我在地里干活,是传武去报的名。晚上我爸爸考虑了半天,说:传文,还是你去吧。我那时已经结婚了,还不到3个月。走的时候,我妈哭得厉害呀,主要是舍不得。父亲对母亲说:“传武他爹不在了,传文是哥,叫他去吧。他识俩字,心眼活泛,去了以后不一定光当兵,到了前线也不一定会被打死。”我亲兄弟3个,怎么也得走1个,这个死了还有两个呢。走1个就我去,因为我是老大。1954年我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再也没有见到我亲娘。
我当兵走后,政府给我家多分了1亩地。像我这样的情况有好几个。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机炮连文化教员王景武
1947年4月动员参军时,我17岁,在渤海一中上学,正赶上初中毕业。渤海一中是进步学校,老师都是八路军的地下党员,我们受的教育就是打日本、打倒蒋介石、保卫毛主席,还是有政治觉悟的。学校有七八百人,大概去了不到40个同学。当时我家里兄弟4个,两个哥哥、我和弟弟,两个哥哥结婚了,弟弟还小,我想我1个人去,他们就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了。也知道当兵危险,当兵就是要打仗,打仗就有死的危险,所以做好了战死在外边的思想准备。我在学校自己报了名,家里边不知道,怕家里担心,所以我走了也没跟家里讲,家里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其实我那时已经订婚了,但没有结婚。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宣传队宣传员张斌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宁津县大柳区张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日本投降后,家乡建立了人民政权,开展了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可是好景不长,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要抢夺胜利果实。那年我正15岁,在大柳镇完小上学。1947年3月的一天,宁津县青联主任时希周到我们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并且向我们讲了全国的形势,号召有志青年报名参军上前线,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保卫解放区,同时还告诉我们,他已经不在县里担任青联主任了,准备带领县上的青年到前线去。我立即请求时希周主任把我带到前线去,我要参加战斗,向浴血奋战的前线英雄们学习。时主任摇了摇头,对我说:“你年龄太小了。”后来经我再三要求,时主任终于同意了。由于时间紧迫,还没来得及告诉父母,我便跟着时主任到区上报到了。消息传得快,我还没有办好手续,我父亲就赶到区上,说什么也不叫我当兵,我说我决心已定,非去不可,最后父亲总算答应了。他说你也得回家做个准备,于是我跟着父亲回到家里。一进门,父亲的主意就改变了,母亲也坚决不让我去当兵,我被家里看管起来无法脱身。我哭哭啼啼,不吃不喝。父亲看我闹情绪,便赌气说:“算了,你走吧!不管你了。”
第二天,区上派了一辆牛车送我们,走了两天,来到阳信县小桑树村。接待我们的是教导旅第2团的赵参谋,他叫我们填了登记表,然后把我们送到宣传股。4月份,军衣发下来了,清一色的柳黄绿洋布军装,青年小伙子穿上威风极了,可对我们这些童子军就苦了,幸亏几个女同志会针线活,把我们的军衣军裤都给改小了。穿上改小了的军装还是很精神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说:这才像个当兵的。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6团宣传队宣传员王书文
那时候县里区里干部动员参军主要靠宣传。一是讲长征;一是讲蒋介石撕毁协议,进攻解放区,反攻倒算,怎么办?当兵去,保卫胜利果实。我们大曹庄是中心村、先进区,动员参军先在我们那里试点。1夜之间,大曹庄报名参军的达130多人,整编了1个连。我在连部当通讯员。第二天,也就是1946年12月23日,我们新兵披着红、戴着花、骑着马就出发了。
我是独生儿子,本来可以不去。我妈说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说死在战场上也比饿死好,走!这一连人到了信阳老王庄。不久,4个县的新兵全部集中了,有五六千人,基本上是农民,也有少数干部。不久,陈毅又把华东干部大学胶东分校的100多名学员调了过来。还有惠民1个独立团,后来又在山东几个县找了大概300名学生,算起来有1万多人。1947年2月2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成立。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6团第2营第5连司务长张守勋
我老家是宁津县长官区小曹村,大参军时我在村里当民兵队长,大家都看着我:你去不去啊?我也不敢说去,也不敢说不去。你说去,村里的老百姓不愿意啊,说你走了把我们的孩子也带走了;你说不去,违背了上级的精神。最后我只好说,你们在家里吧,我自己参军去。这么一说,我们村32个民兵一下子跟着我出来了28个。剩下几个是独生子,说什么也来不了啦。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第1营第2连战士薛光荣
我生于1930年,原名叫薛炳麟,老家在宁津县杜集镇薛庄村。我们这个村颇有革命传统。抗战时期,全村30余户人家,几乎“家家是军属,户户有烈士”。中共晋南地委书记马振华就是牺牲在我们村里。1946年冬,张仲瀚到宁津招兵,我听着大喇叭里不停喊着“参军光荣”,认为工农商学兵,当兵最光荣,于是郑重地给自己改名为“薛光荣”,参加了渤海军区教导旅,从此走上西征之路。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司令部机要科译电员李彤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在这种形势下,华北财经学校、华东新闻学校以及一个叫“渤海军区教导旅”的部队都到我们惠民中学来招兵。我们滨县的8个同学商量了一下,认为学校已经不能正常上课了,而眼下又是共产党、解放军用人之际,干脆我们就当兵去吧!于是,我们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报名参军了。惠民中学这次动员参军的学生共有40多人(其中有8个女生),由学校派出一辆大车,走了1天的路,到了山东庆云县常家庄,把我们移交给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部。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战士董德厚妻子陈桂兰
俺老伴董德厚是山东省临邑县林子街人。1946年底大参军时,俺们已经结婚了,俺比他大3岁。他是独生子,按政策可以不去当兵,但他12岁死了亲娘,后娘一直对他不好,所以一心想离开这个家。他爹不让他去,他不肯,硬是报上了名。
俺记得老伴是1947年正月十六走的。那时临邑刚解放,正在搞土地改革,参军的可能有两三百人。他走的时候俺怀孕都五六个月了,俺不愿意让他去,可他非要走。那时候封建,结了婚,俺们也没讲过多少话。他当兵走的时候,到他姥娘家和俺娘家去看了看,回家睡了一晚上,但到走的时候也没跟俺讲一句话。
那年阴历四月初八俺生了个丫头,生下来不哭。俺老伴的后娘说,先救大人,顾不了孩子。那个娃娃就这么憋死了。如果生下来拍两下肯定死不了。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熊晃、第2团团长金忠藩
宁津县有个独生子,土改后刚结婚,还是个新郎官就报名参军了。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新郎和新娘在被窝儿里说悄悄话。新娘说:“你到队伍上不要入党。”新郎问:“那为啥?”新娘说:“入了党就要带头冲锋,你要是……我怎么办?”泪水滴落在新郎的胸口上。新郎说:“那我就不去。”新娘却又生气了:“不打老蒋活不成,参军最光荣!谁拖后腿谁孬种。俺可不是孬种,俺还指望你戴朵大红花哩!”结果是妻子送郎上战场。这位新郎官参军不久就立了功、入了党。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第2营第5连机枪手尹华
我是临邑县人,1925年出生。1946年冬渤海军区教导旅来招兵,我报了名。1947年正月集合,当时我们临邑县当兵的有3个营,一两千人,光我们村就去了36个人。先是在林子集合,然后去了阳信,分配到各团。我去了第2团,就是后来的第17团,团长是金忠藩,营长是谢高忠。刘双全和我在同一个连,他当排长,我当副排长。这个团临邑人比较多,大约有1个营。大家都知道教导旅宁津人最多,其实临邑人也不少,并且出了许多战斗英雄。比如:打壶梯山牺牲的韩德荣就是我们临邑孟寺人,刘克明团长专门为他写过回忆文章。后来担任哈密农垦局书记、局长的张之柱也是临邑人。打永丰镇时,临邑兵牺牲了很多,我们村死了7个人。听说临邑烈士陵园里光是打永丰牺牲的烈士就有几十个。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炮兵连战士宋茂才
我是临邑县孟寺镇人,1947年正月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大拥参时,我兄弟两个得有一个参军。我是老二,还没结婚,干脆由我参军。当时部队学习刘华顺,打不倒蒋介石不结婚。我们村去了1个班,全乡去了1个排,宿营乡去了1个营。我开始当步兵,打下运城后缴获了炮,便被调去当炮兵了。西府战役打马家军,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当场削掉我3个手指,眼睛也瞎了一只。后来评了二等残废,立了二等功。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第2营机炮连战士靳保贵
我是临邑县宿安乡人,生于1929年,1947年正月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当时在宿安集合,去了3个连,有300多人。我们第1团大部分是宁津人,只有机炮连是临邑人。1948年8月在王庄镇打敌钟松第36师,敌人的炮弹片打到我的腿上,伤到骨头了,养了半年多才痊愈,评了二等残废。
12月
第359旅征兵工作进展顺利,仅用1个多月时间,渤海区的宁津、陵县、临邑、惠民4县参军农民即达5800多人。其中以宁津县人数最多,仅此1县即编成新兵第1、2、3团;临邑、商河、惠民3县则各编为1个大队(相当营),合编为独立团。
1947年
2月
10日,为加强对陕甘宁解放区作战的统一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主力合并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任命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
中旬,山东渤海军区招兵指挥部将参军青年农民正式移交第359旅干部大队。随后,各县新兵团陆续开赴惠民、阳信边境,以宁津县新兵第1、2、3团为基础进行整编,惠民、商河、临邑、陵县等县合编的独立团分别编入其中。每团辖3个营,每营辖4个连建制。旅直各司、政、供、卫部门相继配备建立。为提高部队素质,各县部分区、乡干部也调入部队,编插到营、连任政治干部或连、排长。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熊晃、第2团团长金忠藩
1947年春节过后不久,各区县就把参军的青年集中编队后,送到了我们所在的阳信县。我们第359旅赴山东扩军工作队只是从当地政府整建制地接收子弟兵,成了接兵工作队,这是我们历来扩军中从未有过的事。
25日,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在阳信县老官王庄(亦叫“老鹳王村”)宣告成立,下辖第1、2、3团。中央军委任命了旅、团两级干部。旅级干部:张仲瀚任旅长,曾涤任政委,贺盛桂任副旅长,熊晃任副政委,刘鹏任参谋长,叶显棠任政治部主任,李昭明任政治部副主任,刘云峰任供给部长,邝章达任供给部政委,黄升仁任卫生部长。各团干部:第1团,刘克明任团长,闫化一任政委,谭俭生任副团长,黄浴尘任副政委;第2团,金忠藩任团长,肖友明任政委,赵跃武任副团长,王汉兴任副政委;第3团(又称“商河团”),陈实任团长,于侠任政委,陈国林任副团长,阳焕生任副政委。中共渤海军区教导旅委员会同时成立,有正式委员15人、候补委员2人。旅党委常委为曾涤、熊晃、张仲瀚、贺盛桂、叶显棠,曾涤任书记,熊晃任副书记。旅党委下辖4个团级党委,营、连都建立了相应的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健全,保证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使军队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保卫科保卫干事李光铣
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时,第1团、第2团是宁津的,第3团是商河的(又称“商河团”)。后来又调来了1个惠民独立团,1000多人。还有几十个人是孟良崮战役的解放兵,主要是下级军官和老兵,像机枪教员、炮兵教员等有军事素质的,先是来当教练,后来打仗就成了骨干。全旅人员宁津的占大部分,惠民、商河的占了1/3,还有匡吾、庆云、阳信、临邑的。
现在有些人不懂历史,认为我们教导旅是新疆的起义部队,不对嘛!当时是从第359旅、晋绥军区调了几百干部来山东招的兵。第一任旅长张仲瀚是第359旅第719团的团长。第359旅最早是红二方面军的第6军团,贺龙是第6军团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贺龙是八路军第120师的师长,当时第120师只有第359旅、第358旅。所以讲历史的话,我们曾经是红6军团的一部分,也是八路军第359旅的一部分。我最早写渤海军区教导旅是第359旅分支。熊晃说,你就写是第359旅的一部分也行。
3月
上旬,蒋介石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受挫,开始采用重点进攻战略方针,集中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他任命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全权负责西北地区“剿共”事宜。胡宗南调集34个整编旅25万兵力,组成南、西、北3个集团,并亲率主力从南线主攻,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马鸿逵和晋陕绥边区总部主任邓宝珊在西线、北线钳制配合,企图一举夺取延安。
10日,胡宗南由西安抵达洛川,成立前线指挥所,由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裴昌会兼主任,负责进攻延安作战计划的实施。
13日拂晓,胡宗南以近百架飞机对延安解放区狂轰滥炸。同时,以董钊之整编第1军、刘戡之整编第29军共6个整编师15个旅14万兵力,分左、右两路从洛川、宜川一线出动,采用钳形攻势直扑延安。延安保卫战由此拉开序幕。
16日,由于陕甘宁边区部队仅有6个旅2.6万人,与敌比例为1:10,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中央军委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以张宗逊第1纵队、王震第2纵队和罗元发教导旅、张贤约新4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决定放弃延安,诱敌深入,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17日,王震奉命率第2纵队由山西渡过黄河,进抵延川。
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
19日,敌董钊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进入延安空城。
25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青化砭全歼敌整编第27师第31旅直属队及第92团2900余人,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贵昌、参谋长熊宗继等被俘,获得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之后第一场战役的胜利。
29日,毛泽东在陕北子长县枣林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
下旬,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之后,虽然兵源充足,但武器装备极其缺乏,只有第359旅干部大队携带和渤海军区调拨的七九式步枪35支、六五步枪6支、驳壳枪31支、手枪28支,另有轻机枪3挺。为此,陈毅司令员指示将华东军区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及部分国民党技术兵配给新旅。张仲瀚旅长从3个团各抽调1个营,亲自率领赴山东博山、淄川背运武器弹药,往返千余里,运回步枪276支、轻重机枪177挺,还有山炮、战防炮、火箭炮16门,掷弹筒4具,弹药43000余发。全旅统一配穿华东军区的黄色军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李星、李曙两姐妹参军,成为渤海军区教导旅最早招收的两名女兵。此后,教导旅陆续招收了七八十名女兵。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卫生部司药李星
1947年春天,早年参加八路军的叔叔李更生回到家乡,把我带到山东阳信,参加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一起出来的还有堂姐李曙和村里的11个伙伴。此前教导旅招的全是男兵,我和堂姐便成为部队最早的两名女兵。我们在阳信大概住了3个月。5月份部队移防到庆云县。这个时候部队陆续招了几十个女兵,开始进行军事训练。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卫生部护理员薛翔
1947年初,渤海军区教导旅到我的家乡招女兵,说是到部队学习文化。那年我16岁,大字不识1个,一听说学文化,就高高兴兴地积极报名参了军。一起参军的还有同乡马素珍。刚入伍时,我们分到驻扎在阳信县张庄的第3团。当时于侠在第3团当政委。过了些日子,我们又去了阳信老鸹王庄的旅政治部,在那里认识了河北来的李星和她的堂姐李曙,还有滕林、董惠华。我们是最早参军到旅部的几个女兵。再后来旅部又搬到庆云县的常家村,这时候来参军的女兵就多了,比如常淑珍(嫁给陈实)、张芝琪(嫁给周衡)、王淑珍(嫁给张银)、田毅(嫁给刘一村)、孟梅(嫁给黄云卿)、葛辅清(嫁给林开甫)、徐赞荣(嫁给张启华)、李玉英(嫁给李文泉)、范德功(嫁给黄池生)、韩凤兰(嫁给熊晃)、马金仙(嫁给杨有才)、张秀云(嫁给谢高忠)、李宝华(嫁给史骥)、李星(嫁给贺盛桂)、董惠华(嫁给潘世征)、李曙(嫁给王逐北)等。当时我们只有十六七岁,都是穷苦家庭出身,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告别家乡父老,出来当兵,并跟随部队从山东走到了新疆。
4月
14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羊马河全歼敌整编第29军第135旅4700余人,俘敌代旅长麦宗禹等。
同日,渤海军区教导旅各团为配合稳定部队教育,相继成立文艺宣传队,其中第1团宣教股长张洪、第2团宣教股长张波、第3团宣教股长张扬都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培养的文艺骨干,被称为全旅宣传战线的“三张”。在他们带领下,教导旅宣传工作有声有色,为凝聚部队战斗力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6团宣传队宣传员王书文
为配合大练兵的宣传教育工作,熊晃副政委责成各团成立宣传队,选调理论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的张洪、张波、张扬分别调到第16、17、18团政治处任宣教股长兼宣传队长。张洪是延安鲁艺学院培养的高才生,爱好写作,能演会唱,具有导演戏剧的能力;张波也是延安鲁艺学院培养的高才生,擅长写作,导演水平较高;张扬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派往苏联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干部,会弹钢琴,喜爱唱歌,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张洪、张波、张扬在部队人称“三兄弟”,在党的宣传战线上积极工作,并在3个团的宣传工作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我那时候在第1团,教导旅一成立,就把我从连队调到团部宣传队,叫我演戏去。宣传队有将近30人,张洪是我们第16团的宣教股长兼宣传队长。那时候本来是想组织一个大的歌舞团、话剧团,但当兵的农民多,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女的,没办法,就只好先成立了一个京剧团。这个剧团是娃娃剧团,小的9岁,最大的16岁,但是演出很有水平。1947年后专门派黄铭到河北去招演员和文化干部,充实这支农民队伍,直到1948年底才回部队,一共招了500多人,我老伴就是这批招来的演员。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卫生部看护马金仙
渤海军区教导旅从阳信县迁到庆云县后,旅部设在常家的天主教堂,附近10多里的村子都住满了兵。我家在庆云县黄花马村,当时第2团第1营副营长王汝洲就住在我们家。我说要当兵时,母亲竟然没反对。我找到王汝州副营长,吞吞吐吐说出自己想当兵的想法,他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我为此兴奋得一连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1947年8月,我来到旅部所在地常家报到,被分到旅卫生部当看护,住在刘华张村(现在叫“东张村”)。一个16岁的农村女孩子,就这样告别了父母和家乡,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漫漫的西征之路。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卫生队卫生员马素珍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商河县黄家屯店子街村,原先归德州,现在划给济南了。我是1947年3月1日穿上的军装,那年不到17岁。我6岁没有了母亲,父亲不愿我去当兵,可我是村里管宣传鼓动工作的,我不当兵怎么动员别人?我们村小,只有100多户人家,当兵的不到10个人,西进时牺牲了几个,我都叫不上名字。
村里当女兵的就我1个。附近有个村叫“小张家”,由于这个村太小,人们习惯把它与我们村合起来叫“店子张家”。小张家有个叫薛翔的姑娘也当兵了,我们熟。后来我嫁给了阳焕生,他当时是教导旅第3团副政委,“文革”后恢复兵团,他是兵团政委、第一书记。薛翔嫁给了于侠,于侠当时是第3团政委,后来当过第6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调到海军潜艇学校当校长,是个少将。那时前后村当女兵的就我和薛翔,其他女兵联系不上了。
我们参军后,先去阳信县新兵站训练了几个月,又到庆云县训练了几个月。我先是在旅部宣传队工作,打运城时调到卫生队,直接上前线去了。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宣传队宣传员张秀云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盐山县常庄乡。1946年冬,张仲瀚奉命到山东渤海区招兵,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我所在的四区(现庆云县二十里铺)王书记带头报名,也动员我参军,于是我们几个女同志就来到教导旅第2团报名。部队欢迎女同志参军。我被分到第2团宣传队,那年19岁。第2团团长金忠藩是老红军,当时我丈夫谢高忠是第2团第2营营长。王书记在第2营第5连任指导员,他要给我和谢高忠介绍对象。我那时小,懵懵懂懂没吭声,金忠藩团长就找到我,半开玩笑半严肃地对我讲:“谢高忠是1937年入伍的老八路,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劳动英雄,又参加过南下北返,是战斗英雄。你不找这样的人,找什么人啊?”我无话可说,就这样成就了我跟谢高忠的姻缘。
5月
4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取得蟠龙镇大捷,全歼敌整编第167旅,俘敌旅长李昆岗以下6700余名官兵。至此,在1个多月时间内,西北野战兵团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3个战役,全歼胡宗南整编第31、135、167旅共1.4万人,打击了国民党军士气,稳定了西北战局。
上旬,根据王震司令员的指示,张仲瀚教导旅组建成立了当时西北野战兵团唯一的炮兵营。
中旬,因渤海军区教导旅驻地阳信县邻近敌占区,敌机袭扰频繁,张仲瀚决定部队移驻庆云县常家(今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一带,继续征兵扩军,并开展大练兵运动。庆云县党政为部队训练和生活提供了热情帮助和周到服务。
由于新兵大都为翻身农民,组织纪律性不强,农民习气和家乡观念严重,因此在练兵中,开始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教育为主,逐步转向军事课目训练。军事训练内容有队列、投弹、刺杀、土工作业、进攻、防御战术等。尤其重视射击投弹、野外拉练、夜间紧急集合、负重行军等军事课目,并在全旅开展了向新战士刘华顺学习运动,使部队明确了“为谁而战,为谁而练”,提高了部队刻苦练武和勇敢参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涌现出以张万海、吴宪君为代表的大批军事技术能手和先进模范。
亲历者说
庆云县常家镇村民张宝树
我是1936年出生的。教导旅在常家镇训练时,我已经10多岁了,所以印象很深。那时我在他们的指挥部常家教堂一墙之隔的地方读小学,放学之后就经常围着当兵的看。指挥部经常在教堂里开会,一些人坐在下面,首长在台上讲话。重要会议有战士站岗,不让我们小孩子进去。当时我家也住了七八个战士,我家有5间房,我们一家住3间,那几个战士住两间。我奶奶年纪大了,我娘身体也不太好,他们就经常给我家挑水、扫院子。我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院子总是干干净净的。我家院外有棵枣树,正是枣子结果的时候,他们1个也不摘着吃,纪律很严明。记得有个战士犯了错误,被关在屋里思过,还让他给老乡推磨。真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那时常家附近的十几个村子都住满了战士,和老百姓的关系可好了,真的和一家人一样。
庆云县常家镇村民常士聪
当年我家住在教堂南边,教导旅驻扎在这里时,我有七八岁,对这支队伍大体有印象。再大些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我们村有两个姑娘,一个叫常淑珍,一个叫张芝琪,都参加了这支部队,并且转战去了新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部队里有个杨连长,很喜欢我,晚上看戏的时候经常把我抱在怀里。教堂南面有一棵大槐树,部队经常在大槐树下搞文艺演出,宣传革命道理,有很多群众围着看。杨连长是个热心肠。我们这里有蛇,妇女看见吓得跑,他就用铁锨把蛇弄到村边大湾里。
那年秋天,部队开拔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杨连长,至今不知道杨连长叫啥名字。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第3营营部书记王传文
莱芜战役之后,国民党军从山东南部打到了黄河边,再也不能让它往北走了,结果解放军就真的把国民党军顶在了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渤海地区就成了咱们的大后方。教导旅之所以选阳信这个地方训练,是因为西面离国民党军占领的吴桥比较远,南面离黄河比较远,东面是大海,比较安全。但是,敌人经常给我们捣乱,我们正出操呢,敌人飞机就来了,呼呼地扔炸弹,我们就得隐蔽。所以,后来选庆云这个地方训练。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形势比较稳定。
在此期间,张灵甫的新编第74师被咱们华野消灭了,陈毅司令员把缴获的一批枪炮弹药给了教导旅,把我们武装了起来。到了西北,我们成了一支劲旅。
那时候练投手榴弹,都是木头疙瘩,没真的。我是11月生的,小生日,实际上不满18周岁。我臂力小,开始只能投十四五米,以后教员把怎么拉弦、怎么挂钩教得很清楚,掌握了要领,慢慢就投远了,但最多只能投35米。刘双全能投四五十米,吴宪君能投60多米。开始不敢跑独木桥,冲上去,跑过来,再斜着下去,再跑回来,吓得两腿直打哆嗦,不敢上,慢慢地就适应了,胆量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我们宁津县城关的刘华顺那时已定亲了。不结婚吧,参军一走,这亲就等于白定,结吧,将来谁知道死活?刘华顺于是对女方说:“不打倒蒋介石,我不结婚。我万一死了,不是给你找麻烦吗?”女方就说:“那样的话,我等着你回来。”从此以后,“宁津出了个刘华顺,不打倒蒋介石不结婚”就传开了。后来整个部队开展了向刘华顺学习活动。发现这个典型的是第1团第1营第2连指导员赵干卿。
那时结婚后参军的不少。我是结婚不到3个月走的。有的战士都有了孩子。个别的都有两三个孩子了。我们县小许家的徐芳元有4个孩子,参军时已30多岁,比我们大10多岁。进疆后,媳妇带着4个孩子到若羌县去找他。我离开后,徐当了副县长,晚年病故后就安葬在若羌了。开展学习刘华顺活动对这些同志安心打仗和家庭稳定起了很大作用,那时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做得不错。
我参军的时候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战争那么残酷,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很小嘛。我对妻子说:“万一我回不来,你千万别在家守着,有合适的你就找去,赶紧嫁。”妻子哭着说:“我等你回来,早晚等你回来。”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6团宣传队宣传员王书文
庆云大练兵的时候,我们根据第16团的真人真事编写了歌剧《王大成归队》和《歌唱刘华顺》,这两个人物都是我们宁津兵。刘华顺参军后,他对象三番五次来信,催他回家结婚,刘华顺说:“不打倒蒋介石,我绝不回家结婚。”另外一个新兵王大成参军后想家,开小差了。他爹把他臭骂一顿,说你忘了本,亲自把他送回部队,后来他成了练兵模范。我们在部队演出了这两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第1团第1营第2连指导员赵干卿抓住这个典型,开展了学习刘华顺大讨论活动,旅党委及时总结经验,在全旅推广学习刘华顺运动,稳定了部队情绪,把大练兵推向了高潮。我们宣传队为此还立了集体二等功。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第2营第2连副排长刘双全
山东训练期间,由翻身农民组成的新兵团政治过硬、士气高昂、训练刻苦,很快完成了从农民到革命战士的飞跃。我们连除连长外,都是新兵,虽然个个五大三粗,但毕竟是刚撂下锄头把子的农民,刚开始训练那阵,闹了不少笑话,队列训练时,连“一、二、三”也不会,不知该先迈哪条腿,“立正”和“立定”分不清,“向左转”和“向右转”常转错方向。
金忠藩团长是个热心肠的领导,对新战士很关心、很爱护。他经常用通俗形象的话语讲解革命道理,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说自己刚参加革命时的体会,鼓励我们树立信心。在训练场上,他对新兵要求很严格,一再强调只有在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从队列训练到射击、投弹、拼刺刀、爆破,一招一式,每个动作他都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一遍遍不厌烦。连喊口令都是一句一句地教,直到我们学会。
新兵团举行射击、投弹、刺杀比赛。规定以连为单位进行比赛,第一名奖励1头猪。我们连射击百发百中,得了1头猪。投弹也得了第1名。10头奖品猪我们连得了3头。个人奖是半条肥皂,我得了3块。这是我第一次在革命队伍中得奖,心里非常高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宣传队宣传员张斌
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有近万名新兵,绝大多数是从革命老区宁津县、临邑县、商河县招募的农家子弟,思想单纯,忠厚老实,参军后,经过刻苦练兵和政治思想教育,阶级觉悟提高很快。但是,由于出身农民家庭,眼光短浅,不少老百姓认为有“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条件就应该满足了,加上一些敌特在农村散布谣言说:你们参军的儿子要和国军打仗,简直是拿鸡蛋碰石头,白白送死。解放区就要变天了,快叫你们的儿子回来吧。有的老百姓一时不明真相,给部队上的儿子写信,谎称爹娘病重,或叫儿子回家结婚等等,致使部队一度思想混乱,情绪低落,开小差的与日俱增。
为了配合部队思想教育,宣传队排演了两幕共9场的话剧《小铁山》。第一场演出非常成功,有人被感动得失声痛哭,“打倒蒋介石,誓死保卫毛主席,打倒地主恶霸……”的口号不绝于耳。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熊晃、第2团团长金忠藩
渤海军区教导旅一成立,就投入了紧张的练兵活动。这样一支基本上由翻身农民组成的部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基本的军事政治训练。由队形操练到射击、投弹、拼刺、爆破,每一个军事动作都要从头教练。好在各级指挥员都是来自第359旅的老干部,他们从长征到抗日战争,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新战士们又普遍具有很高的阶级觉悟,有着明确的参军目的,因此自觉地苦练军事技术,积极准备参战。全旅上自旅长,下至普通士兵,官兵同练,互教互学,展开了练兵竞赛。
时任渤海教导旅政治部保卫干事李光铣
“巩固部队,防止减员”是部队刚组建时的一项艰巨工作。新兵绝大多数出身于贫雇农家庭,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怀着打倒蒋介石、保卫胜利果实的强烈愿望参加部队,盼望着早一天打倒蒋介石,回家过他们憧憬的“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耕生活。一些青年农民认为在解放区参军,保卫后方无多大危险,且当作一件光荣的事。但是,在艰苦的大练兵中,怕苦怕累的思想就暴露出来了,组织纪律性差,农民习气和家乡观念较严重,有的甚至私自离队回家。
旅党委在建军开始,即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第359旅和晋绥军区来的老战士带领新兵整天摸爬滚打,越战壕,跳障碍,劈刺射击,训练生活十分紧张刻苦。后来,敌人出动飞机对阳信狂轰滥炸,士兵亲属纷纷跑到营区看望自己的子弟,影响了士兵的情绪。一次搞野外拉练,部队从商河出发往阳信途中遇到国民党飞机俯冲扫射,一些被打蒙的新兵趁机跑回了家。曾涤政委当即从旅部警备连抽调1个班,让我带上去惠民、商河两县做归队规劝工作。我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团体,在苦口婆心的说服动员下,离队返家的战士又归队了。这批战士归队后,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洗礼,大多成为部队骨干,不少人还当了战斗英雄。直至迁至庆云县常家村,部队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第1团第2连有名战士叫刘华顺,他的未婚妻两次三番找他回家结婚。他坚决拒绝说:“不打倒蒋介石,我绝不回家结婚!”连指导员赵干卿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扬,全连没有1个离队的。旅党委运用典型,深入进行部队的巩固工作,开展了向练兵模范刘华顺学习运动。同年8月,旅党委在常家天主教堂召开了首届党员代表大会,授予赵干卿同志“模范工作者”的称号,并让他向大会介绍了政治工作经验。
下旬,鉴于全旅党员中70%是文盲的现状,华东军区协调教导旅在惠民地区各中学招募300余名学员,山东军政大学从胶东分校调来100余名学员,为新旅壮大了骨干力量,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部保卫干事李光铣
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时,渤海地区的振华(宁津)、商河、匡吾(陵县)、临邑等县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大批青年农民踊跃参加部队。他们在抗日炮火中度过童年,失去求学机会,90%是文盲。部队初建,战士们写不了家信,司务长记不了账,许多连队开会找不到人做记录。旅党委根据毛主席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不能战胜敌人”的指示,通过当地政府动员渤海一中、二中、四中的140多名学生参军。这批新生力量被分配到旅团机关和营连当了干事、文化教员和宣传员。陈毅司令员还将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的100多名学员调配到旅团机关。我和张俊德、于基振同志就是其中的成员。
文化教员是连党政领导的助手。他们利用部队大小休整间隙上文化课,每次战斗结束,要上报实力统计和战斗总结。有些连队的文化教员在部队远距离运动时,给每个战士的背包上挂一块纸板,上面写上政治口号或生字,让战士们边行军边认读前面战友背包上的字,并互相倒换位置,一天能认不少生字。我们有些同志的文化就是从战友们的脊背上学来的。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张芝琪
1947年麦收季节,渤海军区教导旅在庆云招兵,当时我在渤海中学(后改为惠民中学)上学,原以为招兵的是山东部队,便积极踊跃地报名了,同学中报名的还有后来成为将军的李彤、吕春禾等,后来才知道是为陕北部队招的兵。我的一生由此便和大西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充实新军干部,上级从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选调了100名学员到教导旅,又动员渤海一中、二中、四中3个学校的140名青年学生参军。政委曾涤将这些学生兵视作“宝贝”,留在机关、剧团、医院,舍不得把他们分到连队去。曾政委的理由是:这些学生兵还小,哪里忍心把他们放到战场去拼杀,等他们长大后再去打仗,将来还得要他们当连长、当营长、当团长。后来这些学生兵中果真出了团长、师长、将军。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宣传科宣传员吕春禾
1947年,张仲瀚、曾涤同志奉命到山东渤海区扩建一支人民武装,名称叫“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那时我在惠民中学读书,年龄只有14岁。我们学校有18名同学参军,有男生,也有女生,年龄大都在十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七八岁。对这批学生兵,部队首长非常重视和关心,为我们开了欢迎会,把我们还有河北、山东胶东等地参军的学生组成一个学生队,主要任务是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革命道理、学革命光荣传统。第一课就是曾涤政委给我们讲的。他那时有30多岁,一副俊秀的面孔,高高的额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身体虽然清瘦,但经过长征,饱受苦难的磨炼,气宇轩昂,体魄坚强有力。他擅长演说,语言生动幽默。他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战斗历程,感动得我们声泪俱下。他教育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教育对奠定我的革命人生观起了重要作用。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我们年纪小的同学大部分分到机关、医院、剧团继续学习,我被分到旅宣传科。当时,我所在的这支部队从山东庆云出发向西北开进,战斗情绪很高。战斗动员口号是:“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行军路上,我们几个小鬼遇到曾政委,请求调我们到前线打仗。他抚摸着我们的头,亲切地说:“你们年纪太小,还是孩子。战斗是残酷的,我不忍心把你们放在部队拼杀,才把你们留在机关锻炼。当你们长大成熟了,仗有你们打的,不但让你们参加战斗,将来还要你们当连长、营长、团长,指挥打大仗呢!”当时我们还不太理解首长这些话的意思,但心中都感到无限温暖,有慈父对孩子的呵护之情。我们这些学生兵经过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和锻炼,在党的关怀下,大都活了下来,后来有的当了团长、师长,有的担任了军的领导职务。曾涤是我们的老首长,是我们革命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对他的培育之恩,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6月
5日,国民党军第1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任主任,裴昌会等任副主任,盛文任参谋长。
8日,胡宗南指挥4.5个旅的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安塞县王家湾扑来。毛泽东及时转移,有惊无险。
7月
中旬,渤海军区教导旅京剧团成立。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6团宣传队宣传员王书文
1947年2月,张仲瀚旅长回老家河北献县(今河北沧州)探亲,同县有关领导磋商达成协议——支援教导旅一个京剧团。4月,张旅长回部队后,立即派康兆林营长和京戏演员赵明山专程赴献县,办理京剧团交接事宜。7月,康营长等人将京剧团带回了部队。
这个京剧团虽是来自献县八区的儿童剧团,可“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念唱做打”一点也不含糊。京剧团首次演出的是3场折子戏——《白水滩》《辕门斩子》《三娘教子》。张旅长还亲自登台,与齐胜兰联袂演出了京戏《打渔杀家》。他们的演出鼓舞了部队,赢得了满堂喝彩,受到了欢迎。
张旅长会唱京剧由来已久,早在北平平民中学读书时,课余之暇,师事名角,对马连良等名家表演、唱腔细心揣摩,精心探讨研究,对京剧有一定的艺术造诣。1940年,时任第719团团长的张仲瀚为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首长和党中央机关干部在延安八路军礼堂登台演出了《四进士》,轰动了延安,毛主席曾赞扬张仲瀚是“文化团长”。
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更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野”),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零2个旅、1个山炮营。第1纵队司令员为张宗逊,辖独立第1、358旅;第2纵队司令员为王震,辖独立第4、359旅;第3纵队司令员为许光达,辖独立第2、3、5旅(独立第3旅尚留在山西作战);另两个旅是新编第4旅、教导旅。全野战军共计8个旅(除独立第3旅),约4.5万人。
8月
7日,蒋介石飞抵延安,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固守榆林问题。
10日,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开始攻打榆林城,后因敌整编第36师钟松部及时增援,于12日主动撤围榆林。
20日,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在沙家店地区歼灭敌整编第36师师部及第123旅、第165旅共6000余人。敌师长钟松和第165旅旅长李日基乘夜逃脱,第123旅旅长刘子奇被俘。这一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成为陕北战局的转折点,基本改变了敌我形势,从此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
9月
1日,国民党第3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起义后到达陕北,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胡宗南进犯边区的军队,必将覆灭于陕北的山地。”
下旬,西野第2纵队、第4纵队向黄龙山区进军,准备开辟黄龙山根据地。黄龙山位于洛川、黄龙、白水3县交界处,东有黄河天险禹门口,西隔洛河与亳山山脉对峙,北连陕北山地,南向关中平原,是陕北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0月
3日,西北野战军前委决定组成黄龙区行动委员会,任命王震为书记、王世泰为副书记,统一指挥第2、4纵队和黄龙山游击队的作战行动。
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在庆云县常家天主教堂召开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90名,代表全旅2081名党员。仅有的两名女代表是李宝华、王子珍。大会总结了练兵成果,表彰了练兵英模,部署对新兵继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做好部队的巩固工作,并举行了阅兵式。会议选举出由15名委员和两名候补委员组成的首届旅党委会。在首届一次全委会议上,曾涤、熊晃、张仲瀚、贺盛桂、叶显棠当选为常委,曾涤为书记,熊晃为副书记。
11日,西北野战军攻克清涧县城,歼敌整编第76师师部和第24旅共8000余人,俘敌中将师长廖昂、少将旅长张新等。
21日,王震、王世泰指挥第2、4纵队解放宜川县城,全歼守敌新第9旅第27团、第61旅第182团等3000余人,俘敌中将指挥官许用修等,随后主动撤离。
下旬,华东军区将惠民独立团1191名官兵、鲁中和华东解放军官总队的孟良崮战役解放战士593人拨归渤海军区教导旅。至此,全旅兵员总额达到8337人。
2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奉命从庆云、阳信出发。临行前,为避免渤海新兵因故土难离而造成部队减员,旅党委未将行军真实意图告知部队,而是以“长途野外大练兵”名义踏上西进征途。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熊晃、第2团团长金忠藩
部队训练了几个月,军事素质明显提高,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把教导旅带往西北。我们当时有一种后来被历史证明是多余的甚至是错误的顾虑,即认为部队是由翻身农民组成的,免不了留恋乡土,他们的参军口号就是“打倒老蒋回老家”,我们担心开往西北会引起战士们思想不安,造成部队减员,遂将这一行动秘而不宣,决定以“野外大练兵”的形式向西运动。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2团第2营第2连副排长刘双全
我们在庆云、阳信训练完了,就向西北开拔,旅领导提的口号是“野外大练兵”。从庆云到德州,必须经过宁津县,不让我们从宁津走,而是从北边转到德州,防止部队减员,怕我们从家乡过就走不了了。回来后给王震汇报,王震就批评说:你们这是对战士不相信嘛。你们就说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不比说野外大练兵好吗?熊晃当时是教导旅副政委,后来是新疆军区副政委。解放后他每次回到第2师,见面就对我们讲:我给你们检讨。
时任渤海教导旅第1团第3营营部书记王传文
开始没向我们说到陕北去保卫毛主席。我们参军的时候,提“保卫渤海老区,保卫胜利果实”就够大的了。部队从北边绕过宁津到德州,又从德州往西边走,到了河北武安还没告诉要去大西北。等运城、安邑打完了,才告诉我们。陈毅司令员说:山东出好汉,你们就是山东的好汉;你们到了陕北延安,就是去保卫毛主席。一说去保卫毛主席,真的没有一个跑的。
27日,西北野战军主力二次对榆林守敌发起进攻,受到守敌邓宝珊部第22军顽强抵抗。
30日,渤海军区教导旅西进途中,由日行军40余里逐渐加速到七八十里,经河北东光县至山东德州故城罗小营进行休整,各团召开总结会议,讲评5天来行军优缺点,评功发奖。
11月
上旬,渤海军区教导旅从德州过津浦铁路,到达目的地河北邯郸武安县文章村休整待命。一路上,部队所到之处,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持“三个不走”,即“不全部归还借群众的东西不走,不赔偿损毁群众的东西不走,不搞好房东卫生不走”。野外大练兵提高了官兵素质,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影响。行军月余,跋涉千里,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全旅非战斗减员仅有4人。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第1团第3营营部书记王传文
从庆云出发,第一站从宁津到德州故城。行李有四五十斤重,背着枪支弹药和被子,还有冬季的大衣。馒头蒸熟了,切成片,晒成干。大萝卜咸菜切成一片片的。连长说,大练兵去。开始每天40里,然后50里、60里,以后七八十里。从庆云经过东光、宁津保店,过津浦路,到了德州的故城,在这里住了3天。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德州照的。然后再走,名义上还是大练兵。但是,部队没往东拐,而是一直向西走。领导也没说往哪去,大家也没想别的,只是有点纳闷儿,怎么不往东拐,光向西走?那时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一直到了武安,没有1个开小差的。
到了武安,住了10多天,敌人的飞机不停地对着部队轰炸,白天不敢走,只能夜晚行军。到了武安就到了河北的西部,快进山西了。这个时候,王震、贺龙、陈毅出现了。部队召开大会,陈毅说:从此以后,你们就归西北野战军的王震管了。然后,他又说了山东一堆好话,什么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就是山东当今的好汉,把你们派到西北去,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这时我们还在想,武安离老家并不远,虽然往西来了,毕竟还没过黄河。但是,接下来再往西南走,就到了阎锡山占领的山西运城。这就到敌占区了。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保卫部干事李光铣
部队从庆云开往德州时,张仲瀚旅长动员说:“现阶段我们打的是运动战,没有一双铁脚板不行。我们不能满足于操场上习武、壕沟旁练兵。旅党委决定,从现在起,要开展野外大练兵。”从那时起,今天30里,明天50里,有时急行军日行百多里,走走停停到了德州。旅党委因势利导,又提出了“守住解放区的大门,让老大哥打到蒋管区去”的行动口号。随后部队到了邯郸。从小生活在渤海平原的战士,第一次看到太行山,大家欢呼雀跃,但真要爬过这些险峻的大山就够呛了。山路迂曲险窄,又陡又滑,大炮靠骡子拖不上去,要用人推;下山又要用人拖,防止滑坡。10多个人扶持一尊炮,叫着号子,呼着口号,吼吼喊喊,总算爬过了太行山。有些战士成了泥猴儿,依然乐呵呵的。直到武安,没有几个叫苦的。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宣传队宣传员张斌
这天的宿营地是住在离山东德州10多里路的一个村庄。上级通知部队在这里停留两天,叫大家好好休息休息。同志们情绪很高,特别是听说德州离此地仅有10多里路,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都想进城看一看。经领导批准,第二天我们到德州市,参观了市容,见到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摆地摊的、卖菜的,各种各样的小商店中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看到了解放区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18日,鉴于敌马鸿逵派出约3.5万人马组成“宁夏援榆兵团”,已逼近榆林,西北野战军攻城部队被迫撤离。
22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8个月后,进驻米脂县杨家沟。
下旬,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领导亲临武安县慰问渤海军区教导旅指战员,并同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王震正式举行了教导旅交接仪式。交接仪式上,陈毅高度赞誉了山东子弟兵。他说:“山东自古出好汉,现在出的好汉就更多,你们渤海军区教导旅就是当今天下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将军,由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他宣布中央军委决定: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即日起归属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建制序列。从此,这支由渤海区翻身农民组成的部队义无反顾地开赴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战场。
亲历者说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司令部机要科译电员李彤
部队从德州出发后,即加快了行军速度,由1小时8里提高到10多里,有时甚至跑步行军。不几天,部队进入河北省地界,经过故城、南宫、邯郸,到达这次行军的目的地——武安。在这里,我们这支部队被正式移交给西北野战军,番号改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为了迎接这支队伍,中央军委派陈毅、滕代远、王震专程来到武安。那天,召开全旅1万多人参加的大会,陈毅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就是当今天下的英雄好汉。现在党中央派你们去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你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旅战士以震撼山岳的欢呼声,决心完成这一光荣使命。
时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熊晃、第2团团长金忠藩
10月底,到达河北武安县,王震同志先期到达。我们欣喜地向他汇报:完成了渤海建军的任务。为了克服部队的乡土观念,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把部队带出山东,如今全旅建制完整,请司令员检阅。不料,王震听着我们的汇报,拍案而起:“乱弹琴!”他严厉地批评我们:“你们低估了人民子弟兵的阶级觉悟!翻身农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提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多么具有号召力!你们不给战士交心,怎么能带好部队!”老首长的批评,使我们自愧弗如。后来我们不止一次地向部队公开做了自我批评。
档案链接
张仲瀚(1915—1980) 河北献县(今河北沧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120师津南自卫军司令员、第120师第359旅第719团团长、第120师南下支队第3大队大队长、枣阳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高级联络员、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6师师长。解放新疆后,历任第9军政委,第22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央农垦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是渤海军区教导旅的主要创建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文革”期间受迫害,长期被关押。粉碎“四人帮”之后得以平反。1980年3月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出席并主持追悼会,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致悼词。
曾涤(1913—1971) 原名曾垂坤,湖南浏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萍乡县三区团委书记,中共分宜县委书记,江西少共省委儿童局书记,省委宣传干事,省委巡视员,红6军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宣传部干事,桑植独立团政治部主任,地方工作团、解放团,军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7团民运股股长、团长、团政治委员,中共鄂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6师政治委员,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干部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2年12月14日逝世,终年58岁。
熊晃(1913—1996) 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治委员,步兵第6师第二任政治委员,进新疆后历任步兵第6师政委和党委书记、焉耆地委书记和焉耆军分区政委等职。1953年调新疆军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10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贺盛桂(1915—1990) 江西永新人。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359旅参谋长、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2军)第6旅(第6师)副旅长(副师长)、第2军兼喀什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运城战役、瓦子街战役、西府战役、荔北战役、永丰战役、扶眉战役、兰州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2军兼喀什军区参谋长,后勤学院指挥组织系主任、训练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正兵团职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赵干卿(1922—2008) 山东博兴人。1943年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9月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大练兵活动中,推出练兵模范刘华顺,促进了全旅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历任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副主任、农2师副政委和党委副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