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自强

孙少杰的“下文”并不复杂。

前文说过。

自成立之初,供销社就被定义为“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而这个定位,从始至终,从来就没有变过。这就是机会!

供销社与城市商业的“感情纠葛”,多是源于大家长的“撮合”,而非自愿。

算是包办婚姻。

至于是家长的自我决策,还是别人的“谗言”,或者影响,这不好说。

强扭的瓜自然不甜。

虽然很有可能解渴,但到底是解了谁的“渴”,这也不好说。

反正大概率不是供销社。

所以,“合”的原因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分的原因却只有一个。

那就是供销社的那个定位——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当“合”违背了这个宗旨,自然就要分,历史就在这分分合合中前进着。

在这分分合合中,有没有不同力量、利益之间的较力,同样不好说。

章老爷子的愿望。

是实现供销社的独立自主,或者说,要自由恋爱,坚决不要包办婚姻。

若想实现,前提自然是自强。

只有自身强大,才会真正拥有自我选择权,自由之神才会真的降临人间。

宛如润叶之于少安。

之前的“合”,倒究有没有家长对供销社“失望”的原因?大概率是有的。

自已搞不成,那就换别人的办法试试呗。

这是人人都能想得到的常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问题归结起来,那就是——自强。

而自强的办法只有一种。

那就是“找到真正实现那个宗旨的途径”,把供销社办成“真正帮助农民实现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那么,途径是什么呢?

孙少杰恰好知道一点。

华夏的经济格局是城乡二元结构。

不同于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华夏的农民独一无二——他们是小有产者。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土地。

无论是以“集体”形式,还是“家庭”形式,但他们一直有。

全国各地,山里山外。

只要是农民,就有。无论贫富。

没有例外。

而且,他们的土地甚至还可以自动继承。这是城里人更加难以想象的。

最大的变化,也仅仅是随着人口增长,每个人的份额变得少些罢了。

因为村集体总量不变。

人少多分,人少少分,但都有。而且,只要国家在,大约就不会发生变化。

这是基本体制。也是新国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地方。

有这种体制存在。

广大的农村像是一个巨大的海洋。

调节着气候,输送着给养,供养着工业,也供养着城市。

同时,它也消化着“污染”。

无农不稳,一个“稳”字说明一切。

那么,怎么“稳”呢?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济活动,

搞定了经济,搞活了经济,农民安居乐业,自然就稳了。

所以,才有了供销社。

详细阐明了上述思想后,孙少杰转而开始讲述自己的办法。

“供销社若想自强,有治标与治本两法。治标最简单,应用产业链思维,整合所有决策与行动即可。”

“以产业链逻辑来讲。

农业的核心是种、养殖业。

前端是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后端是物流超市加工仓库餐饮。

现实情况是,产业链的前端与后端,都掌握在城市手里。

在巧妙的设计下,整个产业链里的利润,只有10%留给了种、养殖环节。

留在了农村。

其它的90%,全部被城市给拿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

供销社只需重塑农村产业链,就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从而盘活农业。”

老两位面面相觑,还真是一针见血,办法似乎也可行。

这竟还只是治标?

那么,“治本”应该会是什么?

“但是,供销社若想真正自强,仅靠治标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治本。”

“那么什么是本呢?

农民的基本财产是土地。

其它所有的财产,均派生于土地,也只能派生于土地。

所以,土地是生产资料。

所以,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首要的就是搞好土地生产。

或者说,围绕土地搞好各种生产。

其它如开矿、挖煤、采油……等等。

全是异端。

这就是本!”

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思,老两位明白了。有些钱不能挣。

“土地生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粮食作物生产,二是经济作物生产。

这二者是主业。如果给它们起个名字,可以叫做第一产业。

副业是派生于主业的养殖、林下经济、渔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

依主业类推,得名第二产业。

再有一个,就是服务业。

服务于主、副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服务业。

比如农机农技农资水利,比如交通运输仓储贸易,比如医药卫生教育……

这类服务业,可以统称第三产业。

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副业派生于主业,也服务于主业,也即延伸产业链的意思。服务业则服务于主、副业和生产生活。

三个产业都围绕土地产出展开,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

孙少杰借鉴后世城市工业体系术语里面的一、二、三产业说法,提前拿来,用于建立农村系统的理论体系。

这种提法言简意赅,甚为形象,让两位大佬眼睛一亮。

“若把城市和农村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系统,那么,必然存在城乡系统之间的交换。这不但必须,而且必要。

我认为,供销社的定位,就是——

在做好城乡交换的基础之上,致力于支持农村主、副业和服务业生产,建立并维护农村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

应该而且必须。”

“城乡交换催生贸易、批零、交通运输、仓储、金融。

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纷繁而复杂,支持的最有效手段,不是直接干涉,而是金融与投资。

也就是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力量。

引导!

这也是在没有农村治权的情况下,供销社系统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退可以守家,进可以拓土。”

这简直是点睛之笔。

简单而明确的阐述了具体操作手法,直接拿来,马上就可以用。

“如何建立并维护农村系统,这一项说起来就复杂了一些。

说实话,我也没想清楚。

但前提应该是系统必须独立,然后就是资格问题,方法大约源于系统功能的合理拆分。能拆好,办法也就有了。

由此,供销社的自强之路,应该就一目了然了吧。就这一点浅见。”

到这里,“治本”的办法出来了。

那就是——建立一个完善而封闭的经济系统,在完成守护的同时,积极展开外部交换,富国强民也强身。

“果然‘浅见’,全是嘴上功夫,真格的一个没有。伯伯、叔叔,这人也就打仗还行,其它了了。要我看,你们也别跟我爸爸争了,权当个屁放了算了。”

“嘿嘿……小娟!”

商全应该是在喊他老伴。

“把这个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的死丫头给我牵走。麻溜的。”

“你瞧你……”

商老太太嗔怪。

“人家明明白白是吃外扒里,胳膊肘往里拐。立场清楚得很。”

“婶婶!”

监督不依了,“枉我还想多给你敲点胭脂醉呢。这下,您就别想了。”

“啊?还有?”

“说不定呢。”

“那,老商啊……”

“小娟同志,你要有立场。”

“人家也就是听一听,不要就这么赶灵丫头走嘛……”

这两位……一唱一和的。

笑闹一会儿,章老爷子长叹。

“商全啊,没想到,咱两个老家伙,竟还没有一个娃子看得清楚。

忙了这二十多年,不说产业链了,竟连城乡交换都没有做好。

‘系统’之说更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简直发前人之所未发啊!”

“是啊!”

商全也有些叹气,“怪不得总让人给‘合’了。不过,现在也不晚,总算熬到年轻人成长起来了,这比甚都强。”

孙少杰忙摆手,“这可不行,夸张了,俄自己清楚得很,确实只是嘴上的功夫。动嘴还行,动手稀松。”

“是吗?”

商全扫了少杰一眼,“又是青贮,又是农机的,还搞了一个批发站,最近又出手端了一个腐败……

我看啊,还是很有些本事的嘛。”

“您这是被蒙蔽了。

青贮是俄大哥做的,做农机的是牛大师傅,批发站是那胡德福在忙,李登云的事纯属碰巧,俄真是个动嘴的。”

章老爷子哈哈大笑。

“一推二六五,我看,派你跟商业上那帮人打擂台挺好。”

商全同意,却又揭发道:

“建国真的没说错,这小子就是个懒的。不推不动,不打不走。”

监督忙附和。

“对对,叔叔说得太对了,烂泥扶不上墙,实在难以寄予厚望。”

“边去!”

商全把记录本从老伴手里拿过来,认真看了一遍,就递给了章老爷子。

“看来,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嗯,先建立理论体系,确立话语权,然后做试点,再之后分步骤推开。我章供销的余热,就用在这上面吧。”

“也算我一份。

现在的经济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工业、城市基础之上的,没有人给咱农民说话。那么就让咱们来做。”

“对啊,这才是真的自强哩。”

Ps:这章不知能否过审,早看早知道,否则就可能加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