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 鲁肃

我是鲁肃,表字子敬,我是徐州临淮人,早年我和周公瑾关系不错,他在陪着孙策起兵的时候曾经向我借过粮草,我借给不少,让他惊讶,我们也成了生死之交。

本来我以为我会投奔一个北方诸侯呢,毕竟我没想过自己当老大,也知道从北往南比从南往北容易很多。可惜事情就是永远这样,计划没有变化快,曹操居然来攻打徐州,屠戮徐州,我往北去的路没了,被迫去了南方。

公瑾对我是非常了解的,他也佩服我的才华,于是乎,他邀请我去孙策帐下效力。在我这里,我其实不太想出仕南方诸侯的,尤其孙家还是一个寒门呢?我需要考察孙策。

孙策确实厉害,文武双全,能征惯战,这等人物也非常值得投奔,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人有些轻狂,容易在小人身上摔大跟头!他身边的兄弟孙权就是一个十足小人,这让我有些迟疑。

直到建安五年,所谓的刺客杀掉了孙权,孙策也拿下了九江郡和广陵郡,我才决定出仕孙策。孙策这人虽说是将军出身,有些粗鲁,但这人对于自己人那还是真的好。

像我这种新投奔过来之人,在谁眼中也应该是一个不可信人物吧?而他呢?就是因为那是他最信任的周瑜推荐的,我直接成为了他的心腹,这也让我生发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

我投奔过来,孙策单独见我,他对我说:“子敬,公瑾向孤推荐你,说你有留侯之能,不知道你有何妙计教孤,让孤成就一番王霸之业呢?”

我这么一听,想了一下就和他说:“方今大汉自从董卓被杀,李傕郭汜掌权之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没有兴盛之理。将军英才盖世,弱冠之年就打下了江东基业,实乃少年英才!方今北方疆土未定,这就是将军的机会,将军和荆州刘景升有世仇,刘景升与李傕郭汜沆瀣一气,将军当大起义师讨伐刘表,顺应天命。”

我这也一说,孙策很满意,他眼中,刘表是他的永远敌人,而且攻打刘表,一个名声不错的宗室,必须要有让人驳不倒的借口才行,孙策借口有了自然高兴。

我又和他说了,先一统南方,而后出师北伐,拿下中原的战略部署。孙策越听越高兴,他从那一天开始,他更加看重我了。

我们趁着河北和中原对峙的机会,西征攻打荆州。刘表确实是老了,要是当年进入荆州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那么轻松。

蔡瑁偷偷见我们,宣布投降,我就知道孙策大局已定了。果然没有多久,孙策就拿下了荆州,只有荆北的刘备跑了。当时我们对他几乎没有重视,毕竟刘备是个常败大将军!没想到他离开荆州,居然一飞冲天了,趁着我们消化荆州,攻打交州的时候,拿下了我们非常需要的益州,也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尝试过进攻益州,可是没用。刘备真是宗室中的佼佼者,我们急切间干不掉刘备,也一样拿不下益州。

河北的底蕴还是厉害,哪怕金字招牌袁绍死了。官渡败得那么惨,居然短短几年就回血成功了,几次胜仗,河北又成了优势局了!北方的战争潜力比我们强太多了!

孙策喜攻好杀,他的战斗打了不少,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南方比北方最大的优势在于粮秣,我们从来都不缺这个。

记得我第一次带兵出征的时候,我是去攻打五溪蛮,他们拒不配合,而且还经常给我们拖后腿,我去对付他们,先来文的也没有什么用。

后来我发动士兵,三次出兵干掉了几个蹦跶最厉害的,五溪蛮终于被我打服了,我的名声也打响了,孙策也更加看重我几分。

孙策这人文韬武略都不错,但这人有一点不好,他不够圆滑。在他眼中,当年的曹操坑过他,他不可能和曹家联盟。

其实在我眼中,河北和益州刘备联盟越发紧密之后,我们就应该联合曹家,西征攻打益州才是。但孙策不能接受,在他看来曹操是坑人的,不能和他联盟,必须打他,也和袁尚合伙拿下了徐州,曹家中原的基业保不住几乎就是时间问题了。

好在后来曹操死了,我和公瑾一起劝他,孙策才勉强同意放弃和袁家联盟,转而和曹冲联盟。其实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曹冲比较穷,粮草换军马,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也因为和曹冲联盟,三次交易,我们才算建立起了自己的骑兵。

当然骑兵从建立到可以使用时间真的很长,南船北马这不是胡说八道的事情,人家河北人,甚至中原人,很容易就能学会骑马,再操练就能成为不错的骑兵。南方人呢?这方面笨的要命,怎么教导也学不会,一个骑马就得学小一年时间。

孙策有时候都感觉无奈了,他和我说:“子敬啊,你看我们江东人训练骑兵这么困难,我们不练习骑兵了怎么样?我们没有骑兵,只靠步兵不也打了不少胜仗吗?”

“陛下,此举不妥。没有骑兵在南方作战还是问题不大的,可是等到以后逐鹿中原,我们太吃亏了,袁尚可以用他们骑兵的优势,让我们胜仗都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我对孙策如此劝解道。

其实孙策是能征惯战的将军,这点事情他是知道的,可是你的徒弟那么笨,而且还没有郭靖的毅力。你这做师傅的一定会灰心的,人有时候就是要吐槽,想明白了也就好了。

我们也联合曹冲进攻了一次益州和上庸,益州真是易守难攻之地,我们打永安空有兵力优势,就是拿不下来。上庸也是先赢后输,程普老将军也阵亡了。

之后我的身体不行了,缠绵病榻,孙策专程来看我了,他和我说:“子敬,朕还创业未半呢,朕的谋主就这样弃我而去了吗?”

“陛下,臣能辅佐英明睿智之主,实乃人生之幸,臣不在了,陛下凡是都要谨慎而行,我们大楚更适合先拿下南方再向北方发展才是!陛下切记不能操之过急啊!”我最后对孙策说的,我也托付孙策照顾我才三岁的儿子鲁淑,孙策这方面没问题,他对于自己人真是不错,也不行了,病故在了武昌。

在弥留之际,我好像看见了,我投奔的不是孙策而是孙权,孙权军事能力很差,而且这人还总想压倒孙策,经常亲征,几乎没打过胜仗,我帮他擦屁股也累的要死。

公瑾莫名其妙的受了箭伤,不到四十岁就死了,我也劳心劳力,死的早了几年,都没看见我唯一的儿子。看来现实比我看见的东西,还是要好了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