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进阶版自己”迈进
在制订任何一个中期计划时,你必须首先确立一个远大目标,否则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完成了计划。不过,在动笔写下你所确立的目标之前,你还需要完成一个关键步骤,即想想有没有什么思维障碍会阻碍你对梦想职业的构想。
你是否想过创建一个播客频道,却因毫无播客创建经验而放弃?你是否想过学习驾驶直升机,最终却把它与其他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一起束之高阁?你是否想过花数月时间环游世界,最后却笑自己又做白日梦?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明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因那样的人看似遥不可及,你就降低了自己的目标?
一旦你确立了一个最终目标,那么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就不是一件难事。本章会为你提供行为科学的一些见解,它们有助于你开启远见思维之旅,确保你能一步一步迈向“进阶版自己”(ME+)。
“进阶版自己”就是完成了中期计划、实现了远大目标的你,其职业生涯就是你运用远见思维所构想的样子。你很快就能运用远见思维,在脑海中创建出“进阶版自己”的形象了。
不过,在那之前,让我们先来啃掉“硬骨头”,找出可能会阻碍你的各种自我叙事。
回忆一下,你对自己说过哪些阻碍自己走向成功的话?
当我即将开始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时,我总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会导致我迟迟无法行动。我会告诉自己,我的时间不够,无法面面俱到。在最脆弱的时候(一般是疲惫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你已经做得够多了,没必要接手新的任务。我不会审查一天24小时中有多少可用时间,因为那样会暴露一个事实,即我有大把的时间可用来了解并开始自己的新任务。我会选择放过自己,放弃这项任务。
我所说的可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比如毫无意义的会议、没完没了的电子邮件,而是真正能够改变我的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挑战。我的叙事,也就是我对自己说的话是:我现在太忙了。
面对新的挑战时,人们总会找出许多阻止自己行动的叙事。例如,你可能会说“我不够聪明”“我擅长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我不会冒那种险”。另一类常见的叙事是:“我永远也达不到那些人的水平,又何苦自找麻烦呢?”
你告诉自己,你无法控制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或者你告诉自己,你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所以宁愿放弃。这种完美主义倾向会让你只愿意做那些能够完美完成的事。完美主义的叙事会让你永远无法实现目标。这类叙事会使我们待在舒适区,避免因失败而颜面尽失。走出舒适区则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恐惧,且这样做是有风险的。这类叙事就像一张安全毯(safety blanket),将你紧紧裹住。然而,除非你的远大目标就是待在舒适区,否则你终会有不得不走出来的那一刻。
找出阻碍你的叙事
在创建“进阶版自己”的形象之前,你需要找出阻碍你的那些叙事。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你想象的要难。先花点时间问自己几个问题。你遇到过前文提及的那些叙事吗?你还能想到其他与此类似的叙事吗?当你拒绝一个机会时,你所用的借口可能就反映了你的叙事。这些叙事会悄悄潜入你的脑海,变成你对自己能否应对眼前挑战的担忧或质疑。它们甚至有可能让你夜不能寐。
尽可能将阻碍着你的叙事逐字写下来,写得越详细,你就越有可能准确地识别它们,也就越有可能找出它们最初出现的原因。例如,有人邀请你去做一场公开演讲,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我做不到”,那就问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如果答案是你不够好,那就深入探究下去,找出自己哪里不够好。你的脑海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声音,例如,“我还没准备好”“我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演说家”“我没有那么高的知识水平”“我会紧张得喘不过气”“我会非常害怕”。把这些都写下来,它们很可能并不可信,毕竟,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你怎么会受到邀请呢?
你对自己说的这些话之所以听上去这么可信,是因为存在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证实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它会使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些能证实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些观点的信息。换言之,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做不好公开演讲,你就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这一叙事。你只注意到自己缺乏专业知识,而忽略了自己对演讲主题的深入思考,以及贡献的创意。更糟的是,你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对方之所以邀请你,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你已经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了!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证实偏差。我们会忽略否定性的证据,寻找能支持我们已有观点的“证据”。同理,如果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已经做得足够好,事业理应更上一层楼,现在之所以停滞不前,都是别人的错,那么你就会去寻找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你会关注自己在周例会上的表现,而忽略周二你主动放弃的与管理层交流的机会。如果你坚称自己没有时间去拓展业务,那你就只会感觉到自己被现有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忽视你将大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或用来看电视的事实。更有甚者,你每天所做的工作可能毫无意义,它们并不能增加你的价值。
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就得找出你所构建的关于自己的虚假叙事,并采取行动改变它们。
在表1-1第一栏简要写出你认为正在阻碍着你的叙事,第二栏留给有助于你改变它们的小步骤,阅读了后文再填写。
表1-1 阻碍你的叙事及改变方法
叙事的原理
大概没有人会让你反思自己的叙事是否正在阻碍自己,毕竟若是有人指出这一点,你早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好吧,也不一定。这些叙事是你无意识创建的,心理学与个人发展领域已经认识到了这类叙事的强大影响力,并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接下来让我们快速了解一些与叙事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治疗焦虑和抑郁的手段,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本质上说,这种谈话疗法(talk therapy)关注的是患者的想法、信念和态度如何影响其情感和行为。消极的思维模式可能源于童年经历。例如,如果小时候父母对你的关注不够,你成年后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自动将其归因于“我不够好”。其实,人生总有“失败”的时刻,可能是失去一名客户,可能是未能升职,也可能是项目失败。这类叙事可能会让你很沮丧,致使你再也不想经历类似的事情,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认知行为疗法会迫使你质疑自己对情况的解读。从本质上说,它帮助你改变你的叙事,让你认识真正的自己。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写了一本富有见地的书——《终身成长》(Mindset),书中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的人,这类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你可能会从他们口中听到“我就是对数字不敏感”,或者“我不敢公开演讲”。这类人厌恶失败,会规避可能失败的情况。如果被迫参与自认为不擅长的活动,他们就会以固定型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件事。公开演讲时磕巴了?这就是他们不适合站上演讲台的证据。下次再有人请他们演讲,他们就会拒绝。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深受证实偏差的影响。
第二类是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的人,这类人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习得新技能。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因此,这类人乐于改变他们的叙事,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获得必要技能,成为未来的领袖、创新者或专家的可能性。众所周知,只要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任何人都能习得新技能。所有人都应该提醒自己记住这一点,努力将自己培养为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是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心理学理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自认为对于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或职业发展路径的事件的掌控程度。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所发生的事件,我们就称他拥有内控点。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所发生的事件,我们就称他拥有外控点。在拥有外控点的人看来,无论发生什么,他们自身都是没有过错的,也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生意失败是因为经济环境不好,失去客户是因为客户不可理喻,著作被拒也不是著作本身的问题,所以无须修改。
拥有内控点的人恰恰与之相反,他们会承担责任,会寻找机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会说:“这是我的责任!”拥有内控点的人不相信运气,只相信天赋和努力,并声称“运气是自己创造的”。试想一下,这对那些在职场中频繁遭遇意外挫折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比如那些因经济衰退而失业的人。总有一些能力出众的人会遭遇裁员,当拥有内控点的人被裁,他们会将这种坏运气归因于自己,这会不断削弱他们的幸福感。
在《叙事改变人生》(Happy Ever After)一书中,保罗·多兰(Paul Dolan)强调了叙事的力量,并展现了我们的叙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造成切实伤害的,比如破坏我们的婚姻,阻碍我们追求幸福,让我们的收入停滞不前。多兰认为,我们沉溺于做别人期望我们做的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期望,形成了一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什么”的叙事,但该叙事未必能使我们快乐。事实上,无论这种叙事是否适合我们,它都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心理学理论都强调了关注个人叙事的重要性。你对不同生活领域的叙事可能有所不同,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不配”的叙事可能会让你陷入一段糟糕的关系。“我永远无法像那些人那样优秀”的叙事,则可能会让你无法下定决心学习马伽术(Krav Maga),转而沉迷于观看《绝命毒师》(Breaking Bad)。
有些叙事是极为有害的,但你往往意识不到,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你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虽然消极的叙事有害无益,但你随时可以做出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改变你的叙事
我是在生死攸关之际才决定将治疗自己的1型糖尿病作为优先事项,并开始注射胰岛素的,那时的我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主动改变做事的方式(过程),从而改变自己的叙事。吸烟者开始用电子烟(过程)代替香烟,从而戒掉香烟(目标)。社交媒体成瘾者一回家就把手机放在玄关柜上(过程),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家人(目标)。只有专注于过程,才能实现目标。渐渐地,你的叙事就会变成“我不吸烟”或“我会留出时间陪伴家人”。
即使你无法准确找出阻碍你迈向“进阶版自己”的叙事也没关系,只要能找到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你仍然能创造一个新的叙事。你每次参与这个过程,都会改变你的叙事。终有一天,你自己的故事中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人物。这个故事你会继续往下写,而人物一旦设定好,你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减少,因为你已经知道他在特定情况下会怎么做。虽然要改变不适合你的个人叙事可能并不容易,但为之努力是值得的。
请试着回忆一下你改变个人叙事的时刻。是什么过程促成了这一改变?如果你曾深陷感情困境,你是如何摆脱的?你是精心准备了一场约会,还是去做了情感咨询,抑或是找到了与爱人的共同爱好?如果你从不会下国际象棋变成个中高手,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去国际象棋俱乐部参加了每周一次的训练,还是进行了线上练习?如果你在成年后掌握了一门新语言,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报了学习班,还是利用应用程序自学的?这些都是催生新叙事的过程。如果你经常参与其中,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叙事变了。
下文给出了一些消极叙事的例子,以及可用于改变它们的过程。回顾你在表1-1中写下的叙事,找出阻碍你迈向“进阶版自己”的那个叙事,接着思考什么样的过程能帮助你摆脱这一消极叙事,并将该过程填入“改变”那一栏。参与这一过程能够催生什么样的新叙事呢?
在参与该过程时,你必须每周抽出一些时间(比如周日晚上)来回顾这一周的情况,并为下一周制订计划。
1.叙事:我每天都吃垃圾食品。
改变过程:有意识地在每周日晚上准备好接下来一周的午餐,并放在冰箱里。
新叙事:我是一个注重饮食健康的人,一日三餐都会尽可能保证食物的多样性,以保持营养的均衡。现在的我远比以前精力充沛,精神不振的情况也大大减少。
2.叙事:我做事没效率。例如上周,我每天都效率低下,待办事项清单总是让我不堪重负。
改变过程:只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处理电子邮件和上网。
新叙事:我的工作效率很高。每天上午我都会避免一切干扰,所以做事效率更高了,每天下午也能准时打卡下班了。
3.叙事:我不够好,周围的同事都做得比我好,他们完成任务的速度总是比我快。
改变过程:以自己为基准衡量自己的进步,不要把时间花在与他人比较上。每周都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
新叙事:我在不断进步,我为这样的自己感到骄傲。我的自尊心增强了,工作也更快乐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例子中的改变过程从不依赖于他人,这是选择过程的必要条件。反复参与这一过程可以催生新的叙事,并以此取代旧的消极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