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庆典行业

庆典行业即与婚丧嫁娶、生子寿庆等仪式相关的行业。损公作品着重描写市井平民的生活,其中多有涉及清末民初老北京婚丧嫁娶与生子寿庆的风俗,记录了很多庆典行业用语。

(一)婚丧嫁娶

婚事之始,男方要先请媒人到其看中的姑娘家去提亲,媒人被称为“冰人”,如:“大哥要是有意,兄弟愿担冰人的责任。敝姊丈久仰大名,一定是欢迎认可。”(《花甲姻缘》)北京土话称说媒为“喝冬瓜汤”,冬瓜汤是当时谢媒的酒席。如:“孙四哈哈一笑,说:‘我喝碗冬瓜汤罢。’”(《花甲姻缘》)

婚礼时搭棚设筵款待来祝贺的亲友,称为“搭喜棚”。喜棚在办喜事之前一两天搭好,棚的形式、大小由主家办事的规模和住宅的格局决定。如:“谅之那里,也是高搭喜棚。旧日的亲友,还有个几十家,张筵款待,也很热闹。”(《花甲姻缘》)

专为传统婚嫁礼仪服务的行业称为“轿子铺”,以出赁婚嫁喜庆用品为主,并可雇轿夫、执事夫、响器(鼓手)。损公作品《忠孝全》中说“……还有义顺轿子铺,都是连号的买卖。东家掌柜的姓张,号叫朗轩,人很热心,是个爽快交朋友的人。”“义顺轿子铺”在清末是确实存在的,其老板张朗轩也确有其人。

丧仪涉及的行业有“搭棚”“杠房”“烧活”及“僧道”等。办丧事丧仪要准备“棺材鼓手家伙座儿”。如“棺材鼓手家伙座儿等等,全是东直门义茂杠房的,这个义茂杠房带卖棺材,还有义顺轿子铺,都是连号的买卖”(《忠孝全》)。因为北京人将厨房用的锅碗瓢盆,以及餐桌上使用的零星什物称为“家伙”或“家伙什儿”,将桌椅板凳称为“座儿”,而这些都是庆典礼仪所必须的物品,所以将出赁婚丧用品的行业,俗称为“家伙座儿铺”,也称“杠房”。“京师有所谓杠房者,即仪仗店,专办人家举殡之事者也。”(《清稗类钞》)从事殡葬业抬杠的人称为“抬杠的”,损公《小额》中说:“专会玩笑……玩上笑下贱极啦……气死抬杠的,不让车豁子。”“车豁子”,指车夫,北京俗语“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即言其恶。因为这些人常满口污言秽语,极其下流,故北京俗语说人可恶常用“气死抬杠的,不让车豁子”。

旧京的丧礼因死者的家境、地位不同,其仪式有所不同,用的“棺材鼓手家伙座儿”的规格也不同。小说《姑做婆》中,作者借狗爷之口讲述了其中区别:“办事跟办事不同,茵陈花板也是他,狗碰头(北京最次的棺材,俗名狗碰头)也是他;六十四人杠大换班也是他,八个人一提溜儿,两个人穿心杠也是他;搭起脊大棚也是他,搘个布帐子也是他;五个和尚,光头儿三也是他,十五众儿音乐焰口也是他。这里头分别大啦。”

丧仪中需要僧道主持的仪式有“接三”“放焰口”“头七”等。所谓“接三”是指人死三日,亡灵要被神接走,所以举行仪式,亲友吊唁、吹奏鼓乐、焚烧纸糊冥器等,家人送死者盘费及衣食住行所必需之物。徐珂《清稗类钞》记八旗丧礼:“既殓三日,喇嘛诵经,曰接三,以死后之第三日必回煞也,迎接魂魄也。”损公《曹二更》:“接三那天晌午,将摆上大鼓,有一个请大夫的,直着眼睛就往里走,外头就响鼓。”放焰口为旧京丧葬常用之仪,一般在接三(停灵的第三日)时进行。请僧道来主持,谓之“祈建吉祥道场”。此时僧众念诵《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并以斛食饽饽及净水供奉于面然鬼王像前。如损公《赵三黑》:“衣衾棺椁一概从厚,还给他放了一台焰口。这便是陈财主的厚道处。”“头七起经”即接三、放焰口之后,开始唪经三日,为一棚,或三棚,或五棚,僧道番尼无定,且有同时并举者,谓之“对台经”。《搜救孤》:“孩子太小,昨天夜里又直发烧。等到头七起经的时候儿,再让他跪吧。”

在“接三”之夜,将纸糊的车马杠箱(称为“烧活”),在相近开阔的地方焚烧,称为“送三”。送时,孝子及晚辈在灵前号啕痛哭,然后沿街呼叫,亲友举香提灯,分列随行。如《曹二更》:“富二先生没有多少本家,曹立泉居然也跟跪灵,一充这个子弟丧家,除去讣闻上没有印他,送三送殡,他比丁儿哭的都痛。”旧京有专门经营“烧活”的店铺。“烧活”包括车船桥马,乃至器物、花盆、尺头、桌子等类无所不有。如《忠孝全》:“七点半和尚进棚,吹打三通儿,外头拿烧活。”“五七”,即死后第五个七天。《民社北平指南》:“三七日,五七日,七七日,六十日,及满月日,均往祭。亦有在家烧纸者。而五七日必烧伞,六十日必烧船桥,富者且唪经,贫者亦放焰口。”如《搜救孤》:“转眼就是五七。北京的习惯。讲究五七烧伞,六十天烧船桥。”

(二)生育

中国文化讲究传宗接代,生子是人生中的大事。旧时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所以需要延请接生婆到产妇家中接生。当时的婴儿存活率远不及现在,人们为保住孩子存活,并一生有福,会举行一些特别的仪式。

旧京接生婆称为“老老/姥姥”,负责诊喜脉、接生和洗三各项服务。关于“诊脉”,在《儿女英雄传》中有:“还是你干女儿说:‘别是胎气罢?’这么著,他就给他找了个姥姥来,瞧了瞧,说是喜。”关于“接生”,《小额》中有:“大夫称老爷,收生婆称老老,称得起是一副绝对儿。”关于“洗三”,《老舍散文集》中说:“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

小孩出生后第三天所举行的洗澡仪式称为“洗三”。损公《铁王三》:“过了洗三,范三起哄要大办满月,铁王三也很高兴,于是备酒设筵。”《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云:“三日洗儿,谓之洗三。”主持仪式的“姥姥”用槐树条和艾枝煮好的水给小孩洗澡,边洗边唱吉祥语:“洗洗头,不用愁;洗洗蛋,做知县;洗洗腰,一代更比一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