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概貌

金雅教授美学传略

田瑞

一 美学的召唤

浙江台州,依山傍海,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素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称。同时,地据东海之滨、坐拥天台雁荡二山的台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又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镇,佛教天台宗的诞生地,下汤文化的发祥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300多位文人墨客,曾来此纵览河山,追慕先人,留下了15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台州带来了艺术和美感的精神陶染。

俗语言,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据说台州人的性格里有“四气”:海的大气、山的硬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务实创新的台州精神特征、灵动大气的台州文化品质、热情诗情的台州性情写照,在每一个台州人身上烙下了印记。

1965年春夏之交,金雅教授出生于台州黄岩。天台宗“止观并重”的佛理精神与唐诗之路的诗性传统,不仅氤氲在金雅教授骨子里的“四气”中,更深刻影响了她的人生之旅和美学之路。1991年12月,金雅教授在《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年第4期上,发表了其首篇美学研究专题论文《庄子美学本体观释论》,由此正式开启了她三十多年持续不懈的美学探索与开疆拓土。

金雅教授的美学研究和美学思想,始终坚持理论叩问实践、介入实践、引领实践的价值取向,她聚焦梁启超美学思想、中国现代美学家群体及思想思潮、中华美学(育)精神、人生论美学等领域,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探研和一系列开拓性的创构,率先提出了“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体系”、“人生论美学的民族精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以及“美情”、“情感力”、“不有之为”、“远功利而入世”、“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真善美张力贯通”、“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诗意共舞”等特色鲜明的美学概念和理论命题。金雅教授的美学之路,以人生论美学统领之。人生论美学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追求、理论表述和精神标识,是其美学版图上最为重要、最富涵摄性,也最具个人特点的理论创构。她对人生论美学的“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真善美相贯通”“物我有无出入相交融”之理论逻辑的话语建构,和“大美”“美情”“美境”等理论命题的学术探掘,显示出视野的前瞻、思想的锋芒、理论的水准和诗意的情怀,不仅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2000年,时年35岁已为人母的金雅教授,进入浙江大学,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骧先生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金雅教授聚焦于女性文学与小说美学的多篇评论文章陆续发表,体现出从哲学、社会、文化、心理、审美的多元角度考察文学审美的研究视野,以及人生情怀、思想激情、批判锋芒相交融的话语特点。其中刊发于《文艺报》的《女性命运的文学风标》一文,由《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1年,金雅教授首部学术专著《诗意共舞——迈向文学至境》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该著围绕文学的文本审美、形象审美、活动审美的诗意性,进行了探讨论述。值得注意的是,该著明确提出了文学审美的“情感力”命题,以及文学价值的“至境”观、文学活动的“共舞”观,初步体现出人生论美学的理论路向。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是金雅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选题。2001年,金雅教授发表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的《梁启超小说思想的建构与启迪》一文,由《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3年,金雅教授主持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作为该项目结项成果的专著《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于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著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结论:“梁启超美学思想以趣味、情感、力、移人为主要范畴,建构起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集中体现了不有之为的趣味美理想。”[1]《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是“人生论美学”这一理论术语在金雅教授学术论著中的首次公开亮相,该著的出版也正式开启了金雅教授在人生论美学研究道路上的开掘与创构。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出版,填补了中外学界之前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系统研究上长期的空白。该著对梁启超的趣味美论和人生论美学精神的发掘提炼,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文艺报》等多家重要报刊相继刊发书评,该著在2005年出版当年登上《新京报》学术畅销书排行榜,位列李泽厚《论语今读》之后。该著修订版于2012年作为龙头书纳入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6卷本,由商务印书馆再版。与2005年的初版相比,修订版主要新增了“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一章,该章通过梁启超与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另三位中国现代美学家精神意趣的比较,体现出金雅教授在中国现代美学精神认识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一包括对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六位美学大家思想研究在内的《研究丛书》的出版,标志着金雅教授的美学视野从以梁启超为标志的个案,拓展到中国现代美学家群体。该《丛书》与此前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6卷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相呼应,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重要代表成果。金雅教授和聂振斌研究员合作撰写的《丛书·序论》,明确提出了中华美学具有“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的人生论美学的重要精神传统”的理论命题。[2]至此,金雅教授的美学研究,开始逐步走向对中国现代美学资源的整体梳理和中国现代美学人生论精神的整体观照,这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界带来了新视野和新意趣。

2004年,完成博士学习的金雅教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先生。她从梁启超“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命题出发,对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资源进行了梳理辨析,提取了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的理论主脉,在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民族精神特质的同时,切入观照其在当下语境中的积极意义,推动了“人生艺术化”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当代实践考量。这一阶段,金雅教授对“人生艺术化”的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立项。2007年,金雅教授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顺利通过鉴定,受到钱中文、聂振斌、童庆炳、杜书瀛、党圣元等鉴定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鉴定委员会认为,金雅教授的报告阐明了“人生艺术化”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确立于30年代,丰富发展于40年代的发展脉络,这一概述颇具目力,富有新意;同时,该报告资料丰赡,语言流畅,将“人生审美化”提升为中国现代美学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一个派别,拓展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传统和内涵,富有理论开拓意义,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2013年,金雅教授在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充实修订的《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在序言中评价道:“金雅教授的新著《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是她继几年前出版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一书后的又一力作”;“这部著作富有创见,新意迭出”;“运用大量丰富资料,包括古今中外哲学和美学文献进行比较和辨析,可以说做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3]正是通过对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的深研,金雅教授提出了“远功利而入世”的中华人生审美精神,她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07年秋,博士后出站的金雅教授在杭州师范大学创立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三年后,锐意理论探索与实践开掘相结合的金雅教授,应邀加盟以丝绸工程和时尚文化学科为特色的浙江理工大学,担任校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带领一批师生开始了该校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开创和建设。次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学位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2010年后,跨入45周岁、人到中年的金雅教授,将研究重心进一步聚焦到人生论美学,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论建构、话语建设、精神凝练,兼及中华美学(育)精神和民族美论的研究,体现了敏锐前瞻的学术目光、攻坚克难的开拓勇气、深挚坚定的情怀立场。这一阶段,她由个案到整体,由资源到原理,由理论到实践,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了对人生论美学的专注研思和理论创构,发表了《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和实践向度》(2012)、《审美人格与当代生活》(2012)、《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2015)、《论美情》(2016)、《中国美学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2016)、《人生论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学派建设》(2017)、《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旨趣及其当代意义》(2018)、《大美:中华美育精神的意趣内涵和重要向度》(2020)等一批重要论文,出版了《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2017)、《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2017)、《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2019)、《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2020)、《说艺论美》(2021)等著作,主编出版了《蔡元培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育》(2014)、《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2015)、《中华人生论美学经典悦读书系》(2017)、《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2009, 2017)、《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文丛》(2012)、《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2018)等文集,合编《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文献汇编》(2017)等。这些富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成果和资料集成,大气磅礴,温雅滢澈,问题意识突出,民族立场鲜明,凝聚着深挚的人文关怀,清醒而理想,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鸿篇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眸1985年,时年20岁风华正茂的金雅教授,登上了高校讲台,自此与学术结缘。她数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勤思精研,探索开掘,呈现了一个真学者的思想睿识和志趣情怀。她宁怀静笃,孜孜不倦,板凳甘坐十年冷,在校园中阅读、思考、教学、写作,但她的目光从未离开火热的时代,她的心从未远离社会与众生。她信仰美的温度和力度,从三尺讲台走向公共图书馆,走入企业读书会,走上各种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的讲坛。她和学术团队、学界同人,多次在美丽的杭州,共同发起召开关于中华美学、美育、人生论美学等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和活动,吸引了诸多学界、文化界、新闻界和社会人士的参加。她用自己理性而灵动的文字,用自己饱满的情感,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向美、立美、弘美,一往情深地传播美的知识、思想、情怀、意趣,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心无旁骛传播美的力量。金雅教授的学术志行和美学成就,赢得了学界同人、社会大众、师友学生、报刊媒体的广泛共识、赞誉、关注。

二 初遇梁启超

金雅教授的美学之路,留下深刻烙印的第一步肇始于梁启超。

中国现代美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中国美学发展版图中熠熠生辉的重要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贯通中西、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从王国维等由域外引入美学,正式拉开中国现代美学的序幕开始,梁启超、蔡元培、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邓以蛰、吕澂等相继引进译介西方美学资源,传承光大民族美学的精神意趣,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命题,展现出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构的重要探索,体现了中国现代美学以美为镜直面社会、以美入心关怀人生的思想锋芒和深挚情怀。但长期以来,受制于种种因素,中国当代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一直较为滞后,理论探究零散浅显,少有重要成果面世,致使许多优秀的思想理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运用。早在21世纪初博士就读期间,金雅教授就将研究目光瞄准了中国现代美学这片思想理论富矿。在2005年金雅教授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出版之前,国内外还尚未有该领域的研究专著问世。《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是金雅教授的学术成名作,该著跳出了学界一直以来关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体系性、功利性、变异性等问题的论争,首次对梁启超趣味主义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建构和深入挖掘。金雅教授在该著中详细勾勒了梁启超美学思想发展演化的逻辑脉络。她一反学界流行的以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区分梁启超美学思想前后期发展、总结其内核旨趣的方法立场,认为“梁启超后期以‘趣味’(‘情感’)为中心的美学思想正是其前期以 ‘移人’(‘力’)为中心的文学思想的丰富、发展、深化与完善”,[4]梁启超对于美的问题的思考具有“变而非变”的演化特征,呈现出“不有之为”的人生论精神风貌。她首次提炼了梁启超美学思想“趣味”“情感”“力”“移人”的四大理论范畴,对其理论特征、理论内涵、逻辑关联、理论意义等进行了精辟论析。金雅教授认为,“趣味”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其美学本体论和价值论建构的重要内核,“趣味”美论最终走向“趣味”教育,回到“生活的艺术化”,回到人自身。“情感”是“趣味”达成的重要条件,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都离不开主体情感的激扬与迸发。 “力”强调了审美对象的艺术感染力与审美作用力,“熏”“浸”“刺”“提”之“四力”是美的重要作用机制。“移人”既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改造,也是主体自我的审美革新,由此和“力”“情感”“趣味”完成了逻辑的勾连,成为梁启超美学思想功能论和价值论的落脚点。该著也对梁启超的文艺思想与艺术美论的内涵、特点等进行了阐释总结。特别是旗帜鲜明地对“体系性”“功利性”“变异性”这三个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重要而存在普遍争议的问题,明确而令人信服地给予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解答。著作以扎实的资料、精到的分析、深刻的见地、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理论内涵、逻辑构架、学术价值、思想意义、民族特质等。该著附有《梁启超美学思想及相关研究主要论著简目》和《梁启超美学文化言论辑录》两个资料辑录,为梁启超美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华美学(育)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美学文化言论辑录》,分为“哲学文化总论”“美论”“艺术论”“美育论”四个部分,精选了梁启超相关各部分的重要观点言论,这种编排的思路和丰富翔实的资料,有力地烘托了梁氏美学不局限于小美小艺的人生论美学理路。该著正式出版之前,金雅教授已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浙江学刊》《文艺报》等发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论文十余篇,多篇为《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摘编,相关成果也多次荣膺各类科研奖项。金雅教授对梁启超美学研究的关键性开拓和推进,赢得学界同行的交口称赞。如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权威专家聂振斌研究员认为,该著“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欠缺”,[5]是“我所见到的最为系统而有理论深度的一部专著,在这一研究领域,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言”。[6]著名文艺理论家杜书瀛先生指出,该著“首次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作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逻辑梳理,也对梁氏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予以了深刻独到的挖掘”。[7]

2012年,金雅教授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修订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成为金雅教授主编的6卷本《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的龙头书,与《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多彩画卷,凸显出中国现代美学在整个中华美学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价值。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修订版中,金雅教授新增“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一章,以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为聚焦,同王国维的“境界”、朱光潜的“情趣”、宗白华的“情调”等范畴,进行了对比辨析。金雅教授认为,王国维以“境界说”与“悲剧说”体现了“无我”的审美旨趣,与梁启超以“趣味说”和“迸合说”所体现的“化我”的审美旨趣,同中有异,王国维从痛苦入,由悲伤出,最终陷入了人生悲郁之苦无法自拔。故此,王国维虽在理论上信奉美的救赎,但并未真正切入信仰的层面,所以最终连他自己都无法以美超拔。金雅教授更为欣赏的是梁启超式的“趣味”主义的张力美,是以“小我”生命之“迸合”来达成的美的生命大化之“春意”。她指出,与梁启超“趣味”美论的积极人生践履相比,朱光潜的“情趣”美论更关注“玩索”式的审美观照,更强调以艺术精神观审人生的省思态度,是一种有异于梁氏“动入”美的“静出”美;而宗白华的“情调”美论,极富诗意性,与梁启超的“趣味”美论都有着积极的人生意向,但梁启超更偏重于美善相济的诗意高度,宗白华更倾心于真美相连的诗意深度。《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修订版对该章内容的增加,不仅可以进一步“观照辨析梁启超在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传统孕生化衍中的独特意义”,也可进一步“从一个视角梳理考量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传统发展演化的历史图谱”,[8] 以更好地深掘辨析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精神特质及其与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的核心旨趣的关联。《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修订版的问世,标志着金雅教授的美学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中国现代美学家群体及其精神异同,为其对中华美学民族精神内核的深掘,积聚了更为丰富的典范资源。

金雅教授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对梁氏美学的系统梳理、理论提炼、精神发掘,她所提出、阐发、总结的“趣味”“不有之为”“生活的艺术化”“大美”“人生论美学”等范畴、术语、命题、精神等,奠定了其美学研究的民族化立场和人生论美学的耕掘方向。金雅教授正是以梁氏美学为典范个案,以梁氏美学的范畴提炼与理论建构为经,以梁启超与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等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为纬,探掘了一条显具个人风格的人生论美学的研究理路。她对梁启超“生活的艺术化”命题的提取,成为其延展至中国现代美学“人生的艺术化”命题的重要契机。金雅教授明确表示,“梁启超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开启了融哲思与意趣为一体的趣味生活的实践方向,由此也奠定了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精神的核心旨趣”。[9] 稍后,她的“人生艺术化”研究既是她对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拓展推进,也是其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版图上的持续深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金雅教授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术语,她明确将梁氏美学的性质界定为“人生论美学”,强调这种“趣味”美论体系“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10]、“是一种人生大美学”[11]。概之,《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体现出极高的学术开拓性和显著的理论原创性,在金雅教授的美学学术图谱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基础和关键的突出意义。

三 重提人生艺术化

中国现代美学中的“人生艺术化”概念命题,在金雅教授之前,已有学者论及。但这些成果,多从单个人物研究入手,缺乏整体性的梳理和原理性的提炼,更缺乏深入其里的比较辨析。金雅教授通过对梁启超与其他中国现代美学大家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的思想脉络、内部流派、精神特质、当代意义,她深入辨析梳理各家各派的思想内涵和意趣异同,进行了整体的挖掘与富有创见的重构。2012年,金雅教授发表了《为什么重提“人生艺术化”》一文,提出了“人生艺术化”的当代重构命题,认为“人生艺术化”的当代重构,不仅“是对世俗物欲与功利主义的一种反动,也是对工具理性与机械理性的一种省思”,[12]“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课题与挑战,也是生命和人性追寻美之必然”。[13] 正是在对当代现实的观审和回应中,金雅教授对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潮的理论资源、发展脉络、核心精神、民族特质等,首次系统地予以了梳理总结,考辨了中西古今相关思潮的异同,对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潮的理论主脉及其当代意义,进行了辩证考论,提出了在当代语境中重构“人生艺术化”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2007年至2013年前后,金雅教授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相继发表了关于“人生艺术化”研究的系列论文近10篇。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金雅教授的专著《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专著出版后,多位著名学者撰文对该书的特点和价值,予以了肯定褒扬。如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认为,《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对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与精神的界定、发掘、辨析、提炼,是对中国现代美学思潮研究的重要推进”。[14] 著名美学家凌继尧先生认为,“从《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到《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不仅是金雅教授学术研究思路的一种延伸,而且表明她在学术造诣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5] 而从金雅教授个人的学术历程看,《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标示着她的研究重心从微观个案走向中观思潮,并开始向人生论美学的宏观基础原理研究推进。重提重构“人生艺术化”,也彰显了金雅教授所标举的美之意趣,那种深味一时一物又超拔翱翔千里的美情诗性。重提重构“人生艺术化”,既推进了理论命题本身的当代发展,挖掘了其积极意蕴,也推动了金雅教授人生论美学思考的丰富和深入。

金雅教授将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潮的理论主脉,概括为“以田汉、宗白华等开其端绪,梁启超奠定核心精神指向,朱光潜确立理论表述予以系统建构,丰子恺、宗白华等共同丰富发展的思想理论”。[16] 认为其既汲取了中国古典美学关怀人生、关注人格的人文传统,也吸纳了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柏格森的生命美学、尼采的“酒神”“日神”以及欧洲浪漫主义诗学等西方资源,[17] 是中西古今思想融会和合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特有产物。无论是梁启超不有之为的趣味人生,宗白华生生超旷的哲诗人生,还是朱光潜艺术化玩索的情趣人生,丰子恺童趣、同情兼备的真率人生,都是将审美与艺术贯通而直抵人生之深,以艺术精神照亮生活,以审美精神超拔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金雅教授的“人生艺术化”研究,正如她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既深入资源切实观照,又超越资源、超拔当下。她从来不是“照着说”,也不是卖弄、炫耀知识史识,而是从问题出发,从未来回望,以史为鉴,吸纳创化,为当下“接着说”,向未来“继续说”,体现出鲜明强烈的理论自觉性、开拓性、建设性。

在《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中,金雅教授将人类对艺术性(美)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生活中的艺术化追求,总结为三类。第一类是把艺术性主要理解为形式性因素。[18] 这种将美与形式等同的观点,在西方可追溯至古希腊,如视外在形式的规整统一为最完美的审美理想。19 世纪欧洲的唯美主义思潮,将其蔓延为对生活的形式美感和身体快感的感性追逐。唯美主义斩断审美与实用和道德的一切关系,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倡导美与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审美活动的感官快适,鼓吹以纯形式之美改造现实生活。这种唯美主义的做派,建立在将美与作为纯粹观照的形式绝对挂钩的理论立场上,可能导致极端关注装饰性与感官性的庸靡颓废之风,悬搁审美活动的情感性与精神性内涵。金雅教授指出:“崇尚形式和感官的这一类艺术化(性)生活实践,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水平提升与审美需求强化的一种现实,另一方面也吁求着我们对此保持一种警醒,持有一种合宜的分寸与尺度。”[19]

第二类是把艺术性主要理解为艺术创造、艺术表现的具体技巧与方法。[20] 这一类主要表现为对生活技巧、方法、社会关系的艺术化(性)追求,以美为生存技巧、人际关系的调和辅助。中国传统文化讲阴阳平衡、中庸合度,体现了对处世技巧的忖度。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坐忘逍遥,越任自然,既有传统文人士大夫对“艺术化”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抒发郁闷、逃避政治的“内在的精英主义意识和实际上被边缘化事实的一种调和方式”。[21] 以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彰显自己的闲情雅致,将生活中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品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选择事实上充斥着圆滑、中庸的消极色彩,也有“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享乐主义、躺平主义、个人主义的消极取向。金雅教授认为,这两类艺术化,都是对美与艺术精神的外在化、表面化、浅层化的理解,不是她所倡导的当代“人生艺术化”重构的方向。

第三类则把艺术性理解为艺术美的内在精神和整体品格。[22] 这是金雅教授提炼肯定的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的思潮主脉。这种艺术化的美感取向,是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涵养心灵与人格,追求“远功利而入世”的生命超拔。金雅教授指出,这类“人生艺术化”,是对“以艺术化人格和心灵为核心的整体生命境界和生活状态”的追寻,“是整个生命过程、生存状态和人格心灵的美化”。[23]

金雅教授所倡导的“人生艺术化”,并不摒弃感官的悦乐,而是以对“艺术 ‘双刃剑’”的反思批判,坚守了审美、艺术、人生的张力贯通。她用人生为艺术美立基,既引导审美主体沉入生活、体验生活,又呼吁警惕当下迷醉人生、疏离人生的奢靡、肤浅之艺术流风。她钟情感性与诗情和融的人生,呼吁感性与理性融通的人生,信仰脚踏实地而仰望星空的人生,倡扬拥抱生活而心怀高逸的人生。不弃实存而深耕理想,是金雅教授解读和重提的“人生艺术化”的民族精神。

金雅教授强调,重构人生艺术化,是“要求主体践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追求建构以无为精神来创构体味有为生活的审美化人生旨趣,其实质是崇尚超越小我纵身大化的审美人格情韵和生命过程的诗性自由升华”。[24] 可以说,金雅教授理论话语中的“人生艺术化”,不仅是她抓取的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其人生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与其建构的人生论美学的“大美”“美情”“美境”的理论逻辑和精神意趣是内在相契的。

四 创构人生论美学

人生论美学的倡构,是金雅教授美学之路上又一浓墨重彩之笔,也是提摄其整个美学思想脉络之关键。

著名美学家聂振斌先生在《人生论美学释义》中指出:“‘人生论美学’ 是金雅教授近年提出的,她在近年出版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和《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两本专著里有系统而深入的论述。笔者认为,‘人生论美学’ 的提出,是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创新之点,也是与中国古代美学密切相联的传承之点,对于探讨中国美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很有意义,值得重视和讨论。”[25]

金雅教授认为,人生论美学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自20世纪上半叶开启现代精神孕萌,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方东美等。金雅教授主要以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话语资源为依托,开掘自己的当代人生论美学话语建设、理论建构、精神淬炼。她在2005年出版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明确提出梁启超美学思想是一个“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的观点。[26] 2010年后,她接连发表了《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和实践向度》(2010)、《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2015)、《人生论美学与中国学派》(2017)、《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2017)、《朱光潜对中华人生论美学精神的传承创化及其当代意义》(2018)等系列论文,从历史和原理两个维度,提出了人生论美学的概念,挖掘人生论美学的民族资源,建构人生论美学的当代话语。其中发表于2016 年的《论美情》,是金雅教授人生论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论文之一,该文聚焦其人生论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美情”,予以纵向源流梳理和基础学理建构。2020年,金雅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历时6年多,完成出版专著《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该著首次从人生论美学角度对中国现代相关典范资源予以整合、挖掘、梳理、阐释、总结,着重提炼、探研了以趣味、境界、情趣、哲诗、真率、生生等为重要标识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思想的民族化范畴命题,聚焦其在20世纪上半叶传承、化合中西古今的风范意趣,探掘其对中华美学民族精神的传承创化及其当代意义。该著各章的尾节,例选了中国现代诸家美典,以生动明晰的文字予以了精要鉴析,呈示了各家理论与思想、学术与人生相融相洽的人生论美典风貌。金雅教授还带领团队先后编选出版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经典悦读书系》(2018)、《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文献汇编》(2017)等人生论美学的基础文献。

何谓人生论美学?金雅教授在《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和实践向度》一文中谈道:“所谓人生论美学。我个人的见解就是将审美与人生相统一,以美的情韵与精神来体味创化人生的境界。也就是在具体的生命活动与人生实践之中,追求、实现、享受生命与人生之美化。因此,人生论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建构,它必然也是一种价值上的信仰和实践中的践履。它要解决的不仅是审美的学理问题,也是人生的状态与意义问题,追求的是生命的诗化和向美攀升。”[27] 在《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一文中,她明确提出了“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的大审美观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基础”、“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核心”、“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指向”等基本理论主张,构架了其人生论美学以“大美观”“美情观”“美境观”为内核,以实践立基,以人生弘旨,由美学达致美育的人生论美学的基本思想逻辑。[28] 她认为,人生审美精神是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的突出标识之一,也是中华哲学和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仲呈祥先生认为,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一文,“读后颇感其分量之重、意义之深。她以大美观、美情观、美境观三维立体构架,深入总结阐发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的学理特质和精神传统,对于过去简单 ‘援西入中’ 和 ‘援古入今’ 的中国美学建设思路予以了反思,既不回避民族美学话语和民族审美精神建构所面临的某些令人担忧的现状,也逻辑地揭示了人生论美学的中华精神传统的深厚根基及其发掘推进对于人类美学发展的独特意义”。[29] 在《论美情》中,金雅教授进一步聚焦其人生论美学理论架构的核心——“美情”的概念命题,并展开讨论深掘。“美情”的概念不是金雅教授第一个使用,但她是第一个明确、系统、深入地展开对“美情”的历史溯源和理论建设的。她不仅首先从美学基本原理的层面,明确提出和使用“美情”的概念,还提出和确立了“粹情”“常情”两个与“美情”对照的理论概念,使“美情”的命题得以学理化、深化。她认为:“‘美情’ 特指在审美实践中产生的,不同于人的日常生活情感的,贯通真善、涵融物我、创化有无的富有创造性的诗性情感。‘美情’ 中的‘美’ 字既是形容词,也是动词,是过程、状态、结果的统一。‘美情’既是不同于 ‘常情’ 的美的情感,也是对 ‘常情’ 的诗性建构与审美创化。‘美情’ 的概念突出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情感的新质。‘美情’的价值不在于它在生活中是否发生过,或有无可能发生,而在于它观照、体验、反思、批判、超拔 ‘常情’ 的诗性向度,在于它不同于‘常情’ 的诗性品质。‘美情’ 揭示了审美情感的诗性特质,强调了审美主体对情感的加工、改造、提升、完善、表达、处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30] 该文还指出,西方经典理论美学是建立在“情”的绝对独立的“粹情”观之上,主要偏于审美的一维,更多呈现为静态的观审的美学,突出表现为认识论的美学和心理学的美学。文章提出,真善美贯通、创美审美统一是中华美学的核心精神,当代美学应该大力推进实践的、行动的人文的美学,这是人生论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美学应有的现实使命和人类使命。论文对美情的挚、慧、大、趣等美质特征,也做了具体而有重点的探讨。在《人生论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学派建设》一文中,金雅教授指出,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思潮,受到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广泛影响,如认识论美学、实践论美学、生命美学、身体美学等,而意象美学、人生论美学等较多体现出民族文化和民族哲学的渊源。而其中值得注意的复杂状貌是,中国当代美学各派与人生论美学呈现出诸多交集。如当代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蒋孔阳先生,本人并未提及人生论美学的概念,但其弟子郑元者、张玉能等均将蒋氏美学思想概括为一种“人生论美学”,认为这是蒋氏实践美学在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31] 新时期审美反映论的重要代表王元骧先生,在21 世纪初体现出自觉的人生论美学的话语探研,其弟子李茂叶、苏宏斌等也陆续发文研讨了王元骧美学思想的人生论转向。[32]

2020年10月,由金雅教授领衔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为首部公开出版的人生论美学的理论著作,是金雅教授及其团队在人生论美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引论》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方东美等六位中国现代美学家为典型个案,进行由点而面的理论探究。有学者认为:“《引论》以 ‘人生论美学’为中心,集中提炼出这些美学家关于人生论美学的思想,显见是意在以 ‘讲史’ 来 ‘立论’。”[33] 它“有力充实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的思想宝库,提升了人生论美学民族精神的自觉发掘和理论建构”。[34] 可以说,《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为我们铺陈了一部恢宏壮丽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思想的脉络谱系图和话语精神图。

金雅教授于人生论美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赢得了学界同人的广泛称誉。江西师范大学陶水平教授认为,“王元骧与金雅等人的人生论美学是中西两大美学研究系统的融合”,“使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可与西方平等对话”,“搭建起中西方美学思想交流的平台”。[35] 鲁迅美术学院张伟教授认为,金雅教授“从中国现代美学切入,提炼出了中华美学的人生论精神,并对其作出了深入的阐发和理论建构”。[36] 中央文史馆员仲呈祥先生更是用“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成果累累,已成气候”这十六字,概括褒扬金雅教授及其团队在人生论美学领域的重要开掘和贡献。他认为:“‘人生论美学’ 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昭示了中华传统美学实现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的一条正确路径”,“为创建中国现当代美学美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创建中国美学学派,开通了一条充满希望和生气的大道”。[37]

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以人生立基,以“大美”“美情”“美境”为核心范畴,将理论思辨和实践践行相统一,反对粹美、唯美的自我闭环,也不以伦理或道德来置换美的尺度。她主张美向人生的鲜活敞开,倡扬创美审美的张力贯通,追求知情意行和融的大美生命境界与诗性生命创化。

“人生论美学”一词,非金雅教授第一个使用。在金雅教授之前,有皮朝纲、郑元者等,在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蒋孔阳美学思想时,先后提出“中国古典美学乃是一种人生论美学”,[38] 和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是“人生论美学”的观点,[39] 但他们讨论的重心,主要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体验论问题和当代美学的实践论问题,同时均未在“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建设上持续系统深入。金雅教授第一个明确区别于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思潮倚重西学的哲学根基,确立了“人生论美学”的民族文化精神立场,并在中华美学的学理话语和美学精神的探索上,系统使用了这个概念,持续地展开了立体多维的资源掘发和话语建构。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研掘和创构,以系列卓有开拓和创见的学术成果,探索了一条具有民族韵味、时代特色、现实关怀的美学理路,为人生论美学当代民族话语的建构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开疆拓土。

人生论美学植根人生沃土,追求美情高趣至境的生命创化。由此,它必然走向审美教育,使美学和美育相贯通。2017年,金雅教授和郑玉明博士合作的《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出版。该著以“大美育观”为依托,确立了人生论美育的价值视野,首次对儿童美育的理论建构、思想资源、实践方法等展开系统研究。该著紧抓美育与儿童的生理、认知、道德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尝试建构以自然美育、艺术美育、生命美育等为立体架构,以情感美化、趣味提升、创造激发、个性涵育、人性和谐等为重要内涵,以全面、和谐、自由的生命发展为核心目标,以生动、愉悦、幸福的生命体验为核心价值的当代儿童美育理论新体系。该著也反思了当下种种以技能训练和艺术考级为目标的实用儿童美育观,反思探研了当代家庭儿童美育、学校儿童美育、社会儿童美育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方法,提出了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的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指标和人文指标、实践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关系问题。《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是金雅教授在其人生论美学研究道路上,对儿童美育问题的新思考。著名文艺理论家杜书瀛先生认为该著“将作者一贯主张的人生论美学和人生论美育具体化在儿童美育之中,开阔了人生论美学和人生论美育的理论视野,也丰富深化了人生论美学和人生论美育的具体探研”。[40] 也有学者认为本书“首次立体构建了人生论儿童美育的理论体系”,“突出强调了以人生论美学思想为根基的儿童美育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41]“在儿童美育领域,至今缺少一部系统化、真正有学理高度和现实针对性的专著,由金雅、郑玉明合著的《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填补了这一空白”。[42]

人生论美育的提出和倡导,为当代美育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向度和实践方向,进一步夯实了人生论美学的实践导范性与现实践履性,使人生论美学的生命旨趣、实践指向、人文情怀得到了更加丰富、深入的建设和弘扬。

金雅教授在人生论美学领域所呈现的自信和笃定,不仅来自其长期对相关资源的孜孜发掘和深入考量,也来自其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学术眼光、深挚的人文情怀,来自她无畏纯粹的开拓勇气,来自她的挚性诗情。人生论美学的情韵意趣,是金雅教授学术个性与精神气质的最好写照。

五 叩问中华审美心灵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学”是由西入中的“舶来品”。20 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美学,深受西方美学的影响,以致有学者发出了“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慨叹。金雅教授的美学视野,几乎从一开始就投向了中国人自己的美学话语和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这从她的第一篇专题美学论文《庄子美学本体观释论》始,就已初露端倪。[43] 该文以庄子美学为个案,讨论了庄子美学的“大美”境界观与“真人”审美理想观等,呈现出以民族美学资源和民族审美心灵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理路。

金雅教授指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是要推进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理论自觉。”[44] 她强调,要自觉开展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理论话语建设。2016年,金雅教授在《人民日报》刊文《中国美学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她表示,推动中国美学理论自觉的首要工作,是构建自己的美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确立中华美学的基本范畴、建构中华美学的命题学说、形成中华美学的方法思维,进而弘扬民族美学精神,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必经之路。在着眼于中华美学理论话语建构的同时,金雅教授也对中华美学的民族精神和心灵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提炼。她提出,中华美学精神和审美心灵,“主张形神兼备,不唯形式至上”,“重视情理交融,崇尚蕴藉隽永”,“标举生生之美,弘扬诗性品格”;[45] 崇尚审美艺术人生有机统一的“大美观”、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物我有无出入之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价值观等。[46]

金雅教授特别强调,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突出的人生论传统,“有别于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是中国美学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之一”。[47] 她认为,与西方美学精神突出的理论旨趣相比,中华人生论美学精神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鲜明而强烈的实践旨趣”,[48]“崇扬知情意行合一、创美审美兼济”,[49] 将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人生践履相交融,追求审美与人生的张力贯通,关注审美心灵的孕化创构,彰显出鲜明的人文意趣、美情意趣、诗性意趣。

“大美”,是金雅教授对中华审美心灵的聚焦之一。她在庄子美学、梁启超美学、人生艺术化等专题研究中,都重点论及了中华美学(育)的大美意趣。 “大美”的命题,也是其人生论美学思想中与“美情”“美境”并举的三大基本命题。同时,这三个命题,在金雅的美学话语体系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仲呈祥先生将其称为“三维立体构架”。2020年,金雅教授发表了《大美:中华美育精神的意趣内涵和重要向度》一文,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灵传统和精神气质,进行了学理探讨和实践考量。她认为,“大美”是中华美育的关键词之一,这与“和谐”的意趣并不矛盾。“大美”是“对天地物我、小我大我之关系的诗性超拔及其阳刚健进的大无畏、大涵融、大自由之美”,[50] 凸显了中华美育精神的道德向度、崇高向度、自由向度,是中华审美心灵的突出标识。

2017年,金雅教授个人文集《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华美学精神的个人美学文选。该著以“中华美学精神”为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收录了自21世纪以来的34篇重要文章,集中展现了其在深掘、提炼、阐发中华美学精神传统和中华审美心灵特质上的理论成果,其中诸多论点颇有创见。金雅教授认为,中华美学精神以人生论传统为内核,拥有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理论视野,追求蕴真、涵善、立美为主色调的美情意趣,崇尚现实践履与诗性超越的张力统一,弘扬“美情”与“大美”的心灵升华和生命创化,流溢着既热烈执着又高远旷逸的情怀韵致。

创构中华审美心灵,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更多的美学学者和社会大众参与其中,做好中华美学精神的传道者、赏悦者、践行者。也需要更多的美学学术,放下身段,面向生活,走向大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美的意趣精神传递给每一个鲜活生存着的人。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51]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52] 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中国审美风范,已经写进《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53]

正如金雅教授在《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后记》中所说:“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整体氛围,已日渐浓厚。中华美学的民族资源、民族话语、民族精神的发掘弘扬,仍任重道远。”[54] 金雅教授作为重要的先行者,为我们徐徐展开的民族审美心灵和民族美学精神的精彩画卷,需要更多的后继者精研赏会、泼墨挥毫。

六 走在美学前沿

2017年6月,经金雅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发起,由中华美学学会、浙江理工大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浙江省一流学科“艺术学理论”(浙江理工大学)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协办的“‘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 全国高层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内众多顶尖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文艺理论家与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的近百位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围绕推进人生论美学与当代人生实践、生活实践、美育实践、艺术实践等的深入融合,展开学术讨论与对话交流。作为继金雅教授及其团队于2014年在杭州发起举办的“‘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全国高层论坛”的进一步推进,论坛沿袭了前次会议建设人生论美学的民族话语、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话题,并将对人生论美学的研讨引向当代实践,使民族美学资源的发掘和美学基础理论的建设呈现出生气活力。论坛同期举办了金雅教授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6卷本)新版的发布仪式。论坛的成功召开,成为当代中国人生论美学建设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著名美学家朱立元先生在致本次论坛的贺信中说:“当代美学无论怎么进行创新建构,最终都应该落实到人生实践中去,都应该与人生论美学相连通、相链接。”[55]著名文艺美学家杜书瀛先生的贺信也表示:“传统美学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生美学,或曰人生的审美化——从实践层说,即是人生与审美的融汇、统一;而人生美学的理论表现就是人生论美学。”[56] 这些观点都鲜明地指向了这样一个事实——审美与人生的深度交融与现实践履,不仅是人生论美学的内在理论要求,也是任何一种美学理论走向成熟与落地繁荣的必经之路。金雅教授一再强调,美学理论必须要走向实践、走向生活、走向人自身,而她的美学思想理论,正关切于此,立足于此。在理论深研之外,金雅教授始终关切美学思考与生活实践、艺术实践、美育实践、文化实践等的交融及引领,积极带领团队发起组织各种美学学术活动,开展参与各类美育、艺术、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师生走出校门,传播美文美论,身体力行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她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主张。

金雅教授谈道,人生论美学的话语建设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成果丰硕、20世纪下半叶略显泥滞、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逐步回暖并渐受学界关注的起伏历程。[57] 作为当代人生论美学的主要倡导者,金雅教授在推进21世纪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当代创构与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她几乎参与和见证了21世纪以来人生论美学建设的所有重要事件,是重要的参与者、发起者、组织者、思想贡献者、理论建构者、精神开掘者。2010年第4期的《学术月刊》,率先推出了国内学术期刊首个关于“人生论美学”的专题研讨,以“人生论美学初探”为题,收录了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的《美:让人快乐、幸福》、上海师范大学王建疆教授的《建立在审美形态学基础上的人生美学》以及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3篇论文,并专门加了编者按。其中谈道:以人生论视角审思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而“在当代意义上重新探讨人生论美学的价值、形态和意义,对发扬中国现代美学的优良传统,建设符合我们时代所需的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58] 这组文章是中国当代人生论美学建设中,具有奠基性和引领性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开启。此后,在金雅教授的倡议组织下,多家刊物相继推出了人生论美学的研究专题。2011 年第1 期的《社会科学辑刊》,在“美学与人生”专题下,刊登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聂振斌研究员的《艺术与人生的现代美学阐释》、浙江工业大学郑玉明副教授的《人生苦难与审美拯救》、浙江工商大学朱鹏飞教授的《美学伦理化与“人生论美学”的两个路向》和金雅教授的《梁启超趣味人生思想与人生美学精神》在内的4篇文章。该组专题的名称虽未直接使用“人生论美学”的概念,但这些文章所论的核心问题,显然都属于人生论美学的范畴。2017年9月,《学术界》杂志开设了“人生论美学研究专题”,刊发了朱鹏飞的《王国维“大文学”观的人生论美学意义及当代启示》、郑玉明与刘广新的《朱光潜“情趣说”的人生论美学内涵及其当代美育实践启示》、李梅与金雅的《丰子恺的“真率”人生论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实践》等3篇文章。专题编者表示,“人生论美学是中国当代学者提出的一个民族化的美学学理概念”,[59] 人生论美学“明显有别于以科学论和认识论为主要方法立场的西方经典美学的核心主张,对于当代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审美与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60] 此外,《社会科学战线》杂志聚焦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建设,持续予以鼎力支持。该刊于2015年第2期、2017年第10期、2018年第4期,先后三次推出“人生论美学”专栏,相继刊发了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人生论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学派建设》《朱光潜对中华人生论美学精神的传承创化及其当代意义》等重要文章,还刊载了马建辉的《人生论美学与审美教育》、陈望衡的《趣味与人生:人生论美学的一种维度》、聂振斌的《人生理想与美感——艺术教育》等文。2016年,《社会科学战线》第12 期刊发金雅教授的《论美情》,该文和金雅教授的《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两文,均为《新华文摘》全文转摘。

金雅教授对人生论美学的聚焦关注和思考建构,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发掘和理论研究,均使她走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沿。2008年4月,由金雅教授发起,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 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这是国内学界首次举办的以梁启超美学和文艺思想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学者围绕梁启超美学与文论思想的整体脉络、重要范畴、比较研究、系统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学评论》《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相继刊登了本次会议的综述文章。作为21世纪以来致力于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金雅教授在大会发言中,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理论特征与核心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概括总结。她明确指出,梁启超美学思想是“以 ‘趣味主义’ 和 ‘生活的艺术化’ 为核心的富有特色的人生论美学思想”,[61] 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的理论走向。2009年,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学术成果。2010年,由金雅教授发起,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承办,中华美学学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社科联、浙江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 全国高层论坛暨《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首发式”在浙江杭州召开。论坛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特点、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金雅教授在大会发言中,将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特征概括为突出的人生精神、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认为中国现代美学所具有的突出的人生论美学精神在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坛召开期间,举行了由金雅教授主编、汝信先生和聂振斌先生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本)的首发仪式,受到了国内美学界、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梁启超先生的小儿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时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先生亲赴杭州参加论坛,汝信先生向梁思礼先生赠送了全套《文丛》。2012年11月,由金雅教授发起,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商务印书馆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 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金雅教授及其团队组织的这场学术研讨会,系国内学界首次聚焦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对蔡元培与梁启超的美育、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文化价值、人生精神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在金雅教授、聂振斌研究员主编的《蔡元培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育:“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序言中,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谈道:“现在研究蔡元培和梁启超的美育思想不仅具有美学史的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他们的一些真知灼见,是我们今天大力开展美育时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珍贵的思想遗产。”[62] 会上同期举办了金雅教授主编、汝信先生和聂振斌先生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六卷本)首发式。《丛书》是与之前出版的《文丛》相呼应的对六位中国现代美学大家的研究专著系列。两套书系集结了国内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顶尖专家,从资料整理与思想研究两个方面,作出了系统、深入的梳理、开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套书系都以人生论美学精神为核心理念,立场鲜明,观点聚焦,体现了思想的前瞻性和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当代中国美学界对中国现代美学和中华美学精神传统的发掘研究。2014年11月,由金雅教授发起,中华美学学会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全国高层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系国内首次专注于人生论美学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光明日报》刊发了论坛报道,指出论坛的核心议题为“明确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概念,提出和进行基本学理建构”;“发掘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的人生论思想学说,梳理人生论美学的现代民族资源”;“整理中国和西方的人生论美学思想资源,发掘其对当下人生论美学建构的启示”。[63]2015年10月,金雅、聂振斌共同主编的《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全国高层论坛论文选集》出版,成为“迄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以 ‘人生论美学’ 命名的专题文集”。[64]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论坛盛况。论坛吸引了一批富有实力和朝气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使中国当代人生论美学研究进一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气活力。

相较于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国内学界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在资源整理和理论研讨上,一直都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与中国现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成果不相匹配。金雅教授力主对中国现代美学资源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以发掘发现中国现代美学在中国美学演进历程中承上启下、汇融中西、开拓创化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贯通中华美学发展演化的精神文脉,这也成为其当代人生论美学创构的重要思想根基。2009年,金雅教授牵头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是国内较早针对中国现代美学代表性名家名作的大型文献整理,更首次将丰子恺纳入了中国现代重要美学家的行列,对其在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客观呈现。《丛书》体现了人生论美学的观念立场,上编主要为各家的人生美学文献,下编则为各家的艺术美学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书瀛研究员认为《丛书》“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学术工程”,展现出了“编选者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高明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这是他们学术实力的一次展示”。[65] 中南民族大学彭修银教授认为《丛书》“紧紧抓住了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与人生相统一的主脉”,“为一直以来冷寂的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增添了鲜活的气息”。[66]《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本)一经出版,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美学学者关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2017年6月,《丛书》新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同年即第2 次印刷,登上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成为国内学界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成果在世界舞台的一次亮相。2012年,《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本)的“姊妹篇”《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六卷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套丛书集中了中国现代美学相关领域研究的顶尖学者,对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集中研究,概括梳理了各家思想形成历程,总结研讨了各家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重点论析提炼了各家融会中西古今的思想特质和对中华美学民族精神的现代创化。华中师范大学张永健教授认为《丛书》“对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的发掘和民族学派的梳理,高瞻远瞩,意义深远”。[67]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研究员认为《丛书》“在总结中华民族美学的代表成果、发掘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传统、梳理中华民族美学的血脉学派上作出了切实的开掘”。[68] 2017 年,金雅教授与刘广新副教授合作编选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文献汇编》出版,这是国内外首次出版的人生论美学的专题文献资料集。这些文献不仅是深入理解人生论美学的重要资料,亦是陶冶情操与美化心灵的人文读物,兼备学术性、科普性与审美性。2018年,金雅教授领衔主编的《中华人生论美学经典悦读书系》(四卷本)出版,含《朱光潜情趣人生论美学文萃》《丰子恺真率人生论美学文萃》《宗白华哲诗人生论美学文萃》《梁启超趣味人生论美学文萃》,《书系》精选四家关涉人生论美学意趣的重要篇目,并在每篇文章之后附有“精彩一句”和选家“品鉴”,体现出学术引领和美学普及的兼融理念,既体现出选家的学术眼光与美学趣味,更彰显出美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底蕴。

金雅教授及其团队立基人生论美学立场,对中国现代美学资源的整理研究,颇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眼光魄力,这些重要文献的发现和研究成果的诞生,为推进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做出了卓绝的学术贡献,也是中华美学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显示了独到的学术眼光、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底。学界同人认为,金雅教授“是继聂振斌先生之后,对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学者之一”。[69]

金雅教授躬身力行,积极普及美学,宣讲美学,传播美育。她除了专业性理论论著,也应《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浙江日报》等约稿,发表了几十篇美学短文。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明晰质朴,结合和针对现实问题,以大众读者为主要受众,体现出推动美学走向现实、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的用意用心。2019年3月,金雅教授应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的邀请,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6号作了题为“梁启超、朱光潜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专题讲座。“美学散步文化沙龙”是北大在社会美育领域的重要平台,不仅面向北大师生,也向校外公众开放。讲座中,金雅教授与校园内外的听众互动,答疑解惑,使讲座成为一堂面向社会的美育公开课。2019年8月,金雅教授应浙江图书馆“中华传统美学欣赏系列”讲座的邀请,在浙江图书馆文澜厅演讲“梁启超朱光潜与中华美学的 ‘趣’精神”,讲座气氛热烈,听众年龄分布广,行业背景多样,金雅教授与热情参与的广大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向浙江图书馆和讲座听众赠送了个人及团队著作数十册。金雅教授还先后走入大学、中学校园开设讲座,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分享美文美论。她组织指导学生演绎的中华美学经典诵读,受到了向往美、热爱美的社会大众的欢迎,成为美育社会普及与大众传播的积极尝试和重要桥梁。

七 思辨与信仰的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强调了教师的学术造诣和人格境界,这也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生动写照。从1985年登上三尺讲台始,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和学问之旅中,金雅教授始终以此为座右铭,叩问学术真谛,春风化雨育人,呈现了思辨与信仰统一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

通览金雅教授的美学成果,您会惊叹她对中国现代美学、中华美学精神、人生论美学等专注持续、卓有建树的开疆拓土,也会感佩于她在学术研究上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纯粹的精神,更可能惊叹于人生论美学这样一个既宏大深邃又贴切人生现实的美学命题,其当代扛鼎者中有这样一位个子娇小、温婉明润的江南女子。在学术研究中,自圆其说或非最难,但能自圆其说又有真正建树,广获同行和社会认可,实非人人可达。金雅教授的美学历程,之所以广受关注赞许,除其成果所达致的学理价值与实践价值外,也同金雅教授求真务实、以理论照亮人生的学术取向密不可分,和其贯穿始终的思辨与信仰统一的学术精神与人生行止密不可分。金雅教授曾经说,要“深入地了解梁启超这个人”,“唯有其自己界定的趣味主义才能予以最恰当的诠释与展现”。[70] 而对于金雅教授,如果不了解她的人生论美学,不了解她对“大美”“美情”“美境”的创构,不了解她对“诗意共舞”和“诗性超拔”的诠释,不了解她所界定的“不有之为”和“远功利而入世”的意趣精神,也是不可能把捉她的思想精髓和理论个性的。可以说,美的理想也正是金雅教授的人生理想。唯此,她心无旁骛,亦无坚可难。

金雅教授的美学开掘和丰硕成果,几令每一个接触到、了解到的人慨叹!

她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是该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系统研究专著,提出了梁启超的“趣味美”论思想体系。她的《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是该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流派式梳理研究专著,提出了“中国式人生艺术化精神”的理论命题。她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是该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研究专著,从当代视野提炼总结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的现代典范资源和核心命题精神,并在理论著作中探索了美典例鉴的阐释模态。她的《美育与当代儿童发展》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立足人生论美育立场,系统研讨当代儿童发展的美育专著。她的《中华美学:民族精神和人生情怀》,以中华美学的话语建设、学理创新、精神淬炼为主旨,宏观微观结合,既有开掘,又有深研,突出聚焦了中华美学的人生论品格。她的《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主题集中,聚焦长期熟悉精研的领域,集中探研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演进、人生论品格及其实践意趣,屡有开新之论。她的《说艺论美》,聚焦“今天的美育,育什么”的现实话题,以“大美”“成人”为美育的核心目标,体现了一个美学学者的理论睿识和美育倡导者的信仰情怀。

她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是该领域第一套大型文献集成,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命题。她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六卷)是与《文丛》相呼应的该领域第一套大型研究专著丛书,进一步总结明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她主编的《中华人生论美学经典悦读书系》(四卷)以经典理论原著和专业学者的理论鉴析相结合,探索经典美学文献和普通人文读物贯通的编选传播形态。她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蔡元培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育》《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等会议文集,所涉论题无不是相关领域的前沿论题和开掘之作。她还合编了《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文献汇编》,也是该领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

金雅教授的研究和整理,具有显著的史论特征。但她讲“史”,显为立“论”。她对学术资源的挖掘梳理,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而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与自觉的理论导向,汲取营养、接着说、继续说、说自己的话。这种由史带论的学术路径,避免了空泛自话。其论著材料丰富、理论稳健、观点明晰、说理洞彻、文风稳健而富有活力,展现了高超的理论能力与宏远的学术视野。特别是金雅教授每有新的研究论题,总是以文献资源的挖掘梳理先行,这种铺路者的辛勤专注,需要敬畏学术的情怀和信仰。

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金雅教授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两耳不闻窗外事。她的美学思考,深深地关切于现实,关切于人及其生活,关切于人的生命和生存。实践是她美学探究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理论最终的归宿。她的美学理路不是纯粹思辨的体系建构,而是实践—理论—实践,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实践思考问题,从中西古今汲取资源,特别是从位于中国美学古今中西交会点上的中国现代美学代表资源中汲取、反思、辨析、总结,再回到实践,创化新论。这是一个理论创构的否定之否定,也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融会的新掘,她走出了美学“纯书斋式”“纯思辨”“纯学理逻辑”的方法论,也走出了陷溺个体感性、放大感官享乐、推崇无意识直觉、悬搁主体能动等偏至观念,关注物与我、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人与宇宙、创造与欣赏、有与无、出与入、情与知意、美与真善等多元要素的动态张力,坚持美学(育)理论的现实关注、人文关怀、理想信仰的统一,强调美学理论的实践攀升和审美信仰的人生践履之统一。这种理论思辨和审美信仰的实践统一,显然不同于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追逐,也不同于传统文人寄情山水隐逸避世的中庸逍遥。这种人生论的美学立场和价值信仰,是吁求美的理想精神的落地,是对个体生命的诗性超拔的高扬。若从美的精神来论,无疑是阳刚健进的,崇高大美的。

金雅教授反复强调,美学的研究需要一种精神情致、生命境界、审美人格的基底。超然绝对的遗世独立,庸俗媚俗的狂欢享乐,都有悖于金雅教授淬炼的“不有之为”和“远功利而入世”的诗性美趣。这种浸润深刻于金雅教授生命骨血和灵魂深处的精神志趣,正是其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所指和实践所向。金雅教授广涉美之知识,推崇美的智慧,她细致阐发美的诗性和张力,崇扬美的温度和超拔。“超拔”是“超越”,也是“攀升”,是扎根实存而心怀星空,是物我有无出入的诗性交融,是个体小我在美的创造和赏悦中,无我、化我而成就真我、大我。美是温暖的,是有情味、有力量的。美的涵成,是真善美的贯通,亦是蕴真涵善而立美。

金雅教授的美学实践观,张扬了美学的“第二种实践”力量,凝聚了人生论美学的诗性智慧。她在美的理论思辨中,独立思考、探究真理、心存信仰、建构话语、自信自觉。她始终将美学的人文关怀、社会关切、信仰精神,置于重要的位置。她主持的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挂有这样一副楹联——“求真向善涵情立美,勤谨弘博团结创新”。她在工作、教学、团队建设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她的活力、真纯、无畏、大气,她的坚忍、坚守、坚持,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也使她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组织,能够屡屡攻坚克难,赢得了学界和社会无数人的倾力支持。梁启超先生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先生不仅亲赴杭州参加活动,还先后几次给金雅教授组织的会议发来贺信。在2008年4月7日给“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的贺信中,梁思礼院士写道:“我对美学没有做过研究,不过很感兴趣。一个高尚人格的培养就是要 ‘求真、求善、求美’”;“在我的身上存在着父亲梁启超的爱国主义和趣味主义的基因。我也认为没有审美、求美的沙漠生活、石缝中的生活要来何用”;“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中包含着 ‘情感、生命活力、创造自由’三个要素。而我们航天人正是以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我们不认输、不怕苦的生命活力,发挥着团队协同战斗的创造精神,用尖端科技铸就了保卫祖国、为国争光的 ‘大美’”。在2012年11月9日给“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首发式的贺信中,梁思礼院士又写道:“党的十八大号召加强文化建设。美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于2020年将达到小康社会,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应具有现代化的精神文明。现代化的中国需要由大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组成。他们应该是以追求 ‘真、善、美’为己任者。‘美’的反义词是 ‘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带来众多深层的问题。利己主义、金钱至上,在部分人群中泛滥,道德缺失,贪腐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德育、美育是当务之急。在实践过程中,美育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12月,时年91周岁的梁思礼院士专门给金雅教授题写了“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八字,勉励金雅教授把中华美学和美育研究持续做下去,推动当前文化建设和育人实践的发展。

金雅教授的美学探索,始于“求真”,根于“向善”,通于“涵情”,终于“立美”,饱蕴着温度、暖意、挚性、深情。2021 年3 月,金雅教授的最新著作《说艺论美》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该著中,金雅教授用“艺”“美”两字,概括了她三十多年来以人生论美学为聚焦的美学研究历程。她说:“说艺论美,其中一个核心和关键的问题还是美育的问题,是以艺涵人、以美化人的问题,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美学的悠久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华审美和中华文化所追求的美、艺、人相统一的富有民族标识的价值向度和实践品格。”[71] 可以说,人生论美学,是金雅教授思想不辍、笔耕不息的学术沃土,也是她数十年如一日躬身践履的人生信仰。如果说美国学者加纳罗的理想是——“艺术:让人成为人”,[72] 那么金雅教授的理想就是——美:让人成为更好的人!美之真谛,让人跳脱一时一地、一事一物、小我小情之所扰所困,以无我、化我之真我、大我,抵达大美至美。而这,或许就是金雅教授的美学思想和理论话语,在学术开掘之外,对于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