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云激荡
- 广州沧桑录(1911—1949)
- 冯沛祖
- 14371字
- 2022-11-10 14:41:14
一、声援五四·抵制日货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广州各大报刊纷纷报道。广东省会学生联合会、广东外交后援会等组织先后发出通电予以声援和支持。
5月11日,广州国民外交后援会联合各界民众,在东堤东园广场召开国民大会,参加者有10万之众。各界群众代表及一些国会议员先后登台演说,痛陈“国破家亡”危机。会后游行,要求释放被捕“五四”爱国学生,取消“二十一条”,严惩国贼。这是现代史上广州人民的第一次反帝示威。
5月29日上午11时,广州各校学生约3万人,自天字码头出发举行抵制日货大游行。冲击出售日货之先施公司(在长堤大马路,今华夏百货公司前身)等百货公司。粤督莫荣新派出军警弹压。
5月30日晚,爆发了轰动全城的抵制日货风潮,数万人分头拥向主要售卖日货的百货商店,强令停业。
6月,北京、天津、上海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的代表来到广州,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各校学生纷纷罢课。之后,各行业工人先后举行罢工,一部分商人罢市。
11月8日,广州各校学生于是日开追悼会及游行,追悼因奔走抵制日货积劳病故的广州学生黄复颜、范曾养、古太一、程万镒4人。游行队伍行至长堤先施公司门前时,广东警务处长兼广州警察厅长魏邦平派武装警察数十人到场弹压,学生死伤多人。学生领袖张殿邦等11人被逮捕。
11月11日,广州各校学生数千人,先后赴军政府督军、省长公署请愿,各校校长、职员代表亦赴省署请愿,要求立即释放学生。15日凌晨,张殿邦等11人被释放。
二、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
当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广州传播。香山南屏(今属珠海市)人杨匏安(1896—1931)从1919年5月到12月底,在《广东中华新报》上以《世界学说》为总题,先后发表了40多篇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10月,曾亲身经历过五四运动的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人从北京返回广州,在泰康路水母湾创办了《广东群报》,作为在广州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这期间,陈独秀从上海函请陈公博、谭平山等人在广州建立共产党组织。11月,他们组织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外围组织。
1920年12月25日,陈独秀从上海抵达广州,下榻大东酒店。不久即定居在泰康路回龙里九曲巷11号二楼,斋号为“看云楼”。
从1921年1月至9月,陈独秀在《广东群报》《新青年》《劳动与妇女》等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文章、演说词和通讯等,宣传新文化和马列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
陈独秀、李大钊等创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以及其他刊物,如《新潮》《政衡》等也大量传入广州。1920年9月,共产党的早期出版机关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和“康民尼斯特丛书”等数十种书刊。广州一些报刊如《唯民》《真共和报》《国民报》等都有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1920年夏秋之交,陈独秀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同年秋,俄国人米诺尔和别斯林到广东,建立俄国通讯社,出版了《劳动者》周刊,建立了共产党组织。1921年春,陈独秀在广州与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人重新组建“广东共产党”,成员共9人,陈独秀任书记,并将《广东群报》作为“广东共产党”的机关报。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公博作为“广东共产党”的代表,前往上海出席。至此,“广东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广东共产党组织创办《劳动妇女》杂忐,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1月中旬,陈独秀等人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名义,在高第街素波巷创办了“广东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俄语学校”等,进行广泛宣传与培养干部。3月,陈独秀与谭平山、谭植棠等人成立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地址在高第街素波巷19号。
1921年8月,在广州惠福西路玉华坊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创办“机器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发动了1922年五一劳动节大游行,并倡议、促进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2年3月,重建了一度解散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3月19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素波巷召开第一次团员全体讨论会。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东园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14日,在东园召开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上半年在广州发展团员400余人。
1922年春,中共广东党组织进一步扩大,支部开会除在高第街素波巷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外,并经常在广卫路杨家祠杨章甫家中举行。
1922年6月,广东共产党党员数32人,仅次于上海。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委”“广东区委员会”,又称“粤区委”),旧址在文明路75—81号。广东区委之下设有广州、海陆丰、汕头等特支或地委。其中广州地委按行业系统成立了总支、支部。
1922年9月,广东劳动组合书记部设通讯社于广州惠福中路玉华坊中约20号之二的二楼,作为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
1923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迁来广州。6月10—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现为恤孤院路3号)一幢普通居民住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30余人,代表全国党员420人。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出席大会。大会正式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4年2月,中共中央局决定撤销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广州地委)。直属中央局领导。10月,中共中央又将广州地委改为广东区委员会(简称“粤区委”,因领导广东、广西,又称“两广区委”)。
在鼓动和领导各种运动的同时,共产党人发展工会,扩大组织。到1925年上半年,仅广州就建有30多个支部,有党员400余人。
1927年5月20日,中共广东区委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
三、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劳工大众已懂得团结起来争取权益。罢工浪潮此起彼伏。自1921年5月至1922年2月这九个月内,发生了近三十起罢工事件,涉及多个行业,人数多者近万人,少者二百余人,目的只有一个:加薪。有的当天就解决了问题,有的拖了好几个月。劳资双方协商解决,大部分罢工最后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下表是对当年各行业罢工及收效的记录。
广州各行业工人罢工一览表(1921年5月—1922年2月)
行业 罢工人数(人) 罢工日期 解决日期 结果加薪
搭棚业 2500 1921年5月22日 1921年6月13日 加二成
爆竹业 8501921年5月24日1922年2月10日 加一点五成
油漆牌匾业 520 1921年5月22日 1921年9月6日 加二点五成
机器业 3500 1921年5月26日 1921年6月8日 加三成
茯苓业 350 1921年6月29日 1921年10月10日 失败
茶叶业 2500 1921年7月12日 1921年12月17日 加二点五成
油业 3450 1921年8月7日 1921年11月26日 加三点五成
机织业 340 1921年8月10日 - 未解决
酒楼菜馆 8640 1921年8月12日 1921年8月25日 加五成
建筑业 9400 1921年8月16日 1921年8月25日 加四成
牛肉业 720 1921年8月19日 1921年9月5日 加三点五成
陶瓷业 340 1921年11月1日 1921年12月8日 失败
缝业 3300 1921年10月6日 1921年10月8日 加四成
华履 3300 1921年9月20日 - 未解决
革履 3200 1921年11月28日 1921年12月8日 加四成
洋服业 622 1921年11月11日 即日 加三成
车衣业 1630 1921年11月24日 即日 加五成
纸业 1400 1921年12月14日 - 未解决
打包 1500 1921年12月12日 - 未解决
锯木 1420 1921年12月9日 1921年12月18日 加五成
理发业 2430 1921年12月16日 即日 收入四六分
排印 3400 1921年12月13日 1921年12月25日 加四成
洗衣业 620 1922年1月2日 即日 加三成
酿酒业 1200 1922年1月7日 1922年2月11日 加二点五成
宰牛业 210 1922年1月12日 即日 加二成
白铁业 1520 1922年1月13日 1922年1月18日 加三成
木箱业 1320 1922年1月29日 即日 加四成
四、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标志孙中山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4月1日,孙中山恢复了国民党广东支部。
截至1924年1月12日,广州全市国民党员登记数为8218人,两个月新增党员4569人,新增党员多数为学生和工人,其中工人占60%。依据党章草案,全市共成立9个正式区党部,3个代理区党部,66个区分部,3个特别区分部。著名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如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周其鉴、周文雍等20人分别出任国民党广州市各区分部或区党部执行委员。
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市文明路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钟楼礼堂(今文明路215号)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海内外代表总数为196人,实际出席165人,其中有23名共产党员,如李大钊、毛泽东、张国焘等。陈独秀也是大会代表,但没有出席。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提任大会主席。其他会务组织如宣言审查、党务审查、党章审查、出版及宣传问题案审查等委员会,都有共产党员出任“委员”。
国民党一大的目的有二:“一改组本党,一建设国家。”通过了同意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国民党章程》。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一般认为是近代大革命的起点。
五、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国共合作的建立,使广州成了全国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当年广州地区工潮、学潮、农运不断;群众大会,示威游行,此起彼伏。而在1924年大革命时代来临之前,这似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在民国以前是没有的,故可称为民国时代的产物。最早的一次集会,是民国元年(1912)5月4日,广州报界19家共60余人在东园开会欢迎孙中山发表《民生主义之实施》的演说;以后陆续有来。而自民国七年(1918)五一集会,至民国十六年(1927)12月广州暴动,将近十年的岁月,广州城几可谓一片“热土”,每年都有集会、游行,届时会场里、马路上旗帜飘扬,口号声响彻云霄。如1923年5月,共产党人发动青年学生组织“五九废约运动大会”和5000多人的集会游行。以后又成立“反基督教大同盟”和“反帝国主义大同盟”。轰轰烈烈,风云激荡。
1921年,共产党正式诞生,其最成功的活动是“发动群众”,鼓动、组织和领导城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城郊农民运动,同时发展组织;当然,当年也有很多社会活动是自发的。也有很多活动是国民党政府公开领导的,或两党共同组织领导的。如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广州附近各县开展农民运动,并派遣农运特派员(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前往指导。
当年有好几个地点是经常举行群众集会的地方:一是东园(今沿江东路北侧东园路、东园横路和东园后街一带),二是广东大学操场(文明路旧贡院地),三是东校场(今省体育场),四是西瓜园(今人民中路广州日报社一带)。这几处地方都是大片空地,适于举行人数众多的集会。会后往往就举行示威游行。
作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州创建了黄埔军校,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发生了不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一)商团事件
广州商团(亦称广东商团)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原系广州商人及金融资本家为了防备盗匪抢劫,保护自己生命财产的一个自卫组织。后为英国人所支持,组建商团军。
成立初期,广州发生变乱,商团总是严守中立。
1922年8月,广州商团在丰宁路(今人民中路)西瓜园建立商团总部。
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后,出任商团团长的是香港汇丰银行驻沙面华人经理,已入了英国籍的大买办陈廉伯,当时有英国势力暗中鼓动他运动商团,反对政府,承诺帮助他组织商人政府。陈廉伯遂与广东政府公开对抗,组成了一支拥有6000人的武装,司令部设在广州西瓜园。
1924年5月27日,陈廉伯主持召开“商团乡团会议”,宣布要在8月13日成立“全省商团联防总部”,以他为团长,李颂韶、邓介石为副团长,并定于8月14日“推翻大元帅府,取而代之”。
广州政府对商团的阴谋早有觉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
1924年7月,陈廉伯为武装商团向英国南利洋行购买大批枪械,于8月初利用挪威哈佛轮私运大批军火进了广州。广州政府获悉后,命长洲要塞司令蒋介石派舰赴沙角截缉,扣留哈佛轮的军火,存储于黄埔军校,并下令通缉陈廉伯。
陈廉伯携眷逃往香港,同时煽动商团1000余人向孙中山请愿,要求发还枪械,并以总罢市相威胁。
8月20日,商团总机关迁往佛山,由佛山大地主、商团副团长陈恭受主持。
8月22日,罢市由佛山开始,迅速蔓延到广州和全省数十个市镇。
8月23日,商团向孙中山提出三项要求:1.无条件发还全部枪械;2.准许商团成立联防总部;3.取消陈廉伯的通缉令。
8月24日,广州各界团体2万余人在第一公园举行“声讨陈廉伯私运军械,鼓动商团以图罢市,以危害市民安全,扰乱地方治安大会”。
8月25日,商团总部由佛山迁回广州,广州商人实行总罢市,且在各大商号挂出英法国旗;商团军也配合散发大量宣传品,并通电各县商团,驱逐县长,宣布“独立”。
8月28日,英国集中炮舰9艘于白鹅潭,对广州政府进行武力恫吓。
廖仲恺一面令驻粤各军缉拿陈廉伯、陈恭受归案查办,一面电告各地商会,劝其复业,不要附逆作乱。广州的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学生军、工人代表会、农民协会、妇女团体反对商团罢市,纷纷到孙中山大元帅府游行请愿,要求下令讨伐。
随后,政府实行妥协。9月20日,取消了对二陈的通缉令,并于10月初发还被扣押的部分枪械。
商团得到枪械后,悍然发动叛乱,在长堤西濠口一带戒严。
1924年10月10日,广州30多个团体6000多人在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庆祝“双十”节大会。周恩来发表演说,谴责商团叛乱。下午群众游行到太平路与西濠口之间时,遭商团军袭击,死伤二三十人。史称“双十惨案”。
惨案发生当晚,广州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孙中山任会长,廖仲恺、许崇智、汪精卫、蒋介石、谭平山、陈友仁任委员,作为平定叛乱的最高指挥机关。
10月11日,商团军进一步封锁市区,迫令商店一律罢市,同时散发攻击政府的传单,张贴“打倒孙政府”“驱逐孙文”“请孙文下野”等标语,十余艘外国军舰停泊在珠江上,声言如政府当局向市区商团开火,即进行武装干涉。
10月13日,参加北伐的全部警卫军和部分湘军、粤军,星夜兼程回到广州。翌日,孙中山发布平定商团手令,任命蒋介石为总指挥,廖仲恺、谭平山为正副监察,负责平乱,限令在24小时内务必解除商团武装,“以免后患”。
当时,广州商团军有1.5万人,驻扎西城一带,据楼坚守。
蒋介石指挥政府军和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黄埔军校学生队,共2万余人。以粤军许崇智部进占丰宁路,李福林部进入太平南路至西堤一带,警卫军进入大德路,滇军集结西堤,湘军、黄埔军校学生队进入城北,分路攻击商团军。
10月15日凌晨,政府军发起总攻。
警卫军进攻二围、西瓜园,并先派便衣潜入西关为内应。许崇智部和黄埔军校学生队向西关攻击前进,中午进抵西关,占领广州商团公所。李福林部攻太平门、普济桥、回栏桥。滇军攻长堤、黄沙。湘军攻西村。商团军无法抵御,于13时停止抵抗。
商团军西关大本营崩溃。其他各处商团军纷纷缴械投降,陈廉伯、陈恭受逃亡香港。商团军被粉碎。
商团事件反映了当时广州日益复杂的政治形势。
(二)省港罢工·沙基惨案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
消息很快传到广州。1925年6月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六个团体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援助沪案示威大会,有万余人参加。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森(李启汉)主持,罗亦农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演说。会后示威游行。
6月上旬,中共广东区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名义,派邓中夏、杨殷、杨匏安为代表赴香港联系和发动香港工人罢工,成立了“全港工团联合会”作为香港工人罢工的统一指挥机关。冯菊坡、刘尔崧、周文雍等负责组织发动广州工人罢工。
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
首先发动的是苏兆征等领导的香港海员、电车、印刷等行业的工人,其他行业群起响应,仅15天内罢工人数即达25万。
6月21日,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也宣布罢工。广州市英、日、美洋行及私人住宅雇佣的中国工人纷纷加入罢工行列,纷纷离港回到广州,与广州的罢工斗争合流。罢工浪潮激荡着整个广州社会。
1925年6月23日,省港罢工工人和广州的工农商学兵各界共10万人集会东校场,大会提出收回租界、海关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等要求。
下午二时半,举行大游行。按工农商学兵次序列队,军界按粤军、警卫军、湘军讲武学校、黄埔军校入伍生、党军一、二团各连之次序上街游行示威。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等口号,航空局飞机也升空散发传单。
游行队伍沿惠爱路(现中山路)、财政厅前转入永汉路(现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到长堤直趋沙基(现六二三路)。
14时40分,当游行队伍的前队经过沙面西桥附近转入内街,后队(黄埔军校学生)行至沙基西桥口的时候,沙面英国军警突然向游行队伍施放排枪,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葡等国军舰也发炮轰击。由于事起仓促,路狭人稠,游行群众死伤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当场中弹死亡52人,重伤170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其中军校学生士兵死23人,伤53人。酿成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又称“六二三惨案”。
广东省长公署于当日照会英、法、葡三国领事,提出严重抗议,要求严惩肇事者,撤退外国兵舰,收回沙面租界,赔偿伤亡华人等。并照会各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广东各界纷纷集会,援助罢工。
6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召开香港工人代表大会,通过“经济封锁法”“援助省港罢工工人办法”,决定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以加强对罢工的组织领导。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4日,广州市政府成立。国民政府支持罢工,并在经济方面给予支援。
1925年7月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在东园(今东堤挹翠路与东园路交界处)成立,为罢工最高领导机关。罢工工人清除东园的野草瓦砾,盖起了一座座葵篷竹寮。同时组织工人武装纠察队,协同广大工人群众严密封锁沙面、香港,禁止粮食外流,扣押走私物资,厉行抵制英货。
罢工委员会以苏兆征、何耀全、林伟民、李启汉等13人为执行委员,苏兆征为委员长,聘请廖仲恺、汪精卫、邓中夏、黄平、杨匏安为顾问。下设干事局、财政委员会、纠察队、保管拍卖处、会审处、工人医院、宣传学校、文书部、招待部、庶务部、宣传部、交际部、交通部、游艺部等。中共广东区委在罢工委员会中设党团组织,由邓中夏任党团书记。
在东园大门挂着“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本部”两条长匾。
7月15日,选举产生了800余名代表组成的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省港罢工最高议事决策机构。
罢工委员会组织了2000多人(最多时达5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严厉抵制外货。使香港交通运输中断,食品供应断绝。随后又改变为单纯对英封锁,规定“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
罢工期间,1925年7月21日,省港罢工工人筑路委员会决定筹建中山公路。该路自东山至黄埔,全长24公里,由罢工工人修筑。
1926年10月10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在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增加25%的关税附加税以安置罢工工人的条件下,发表关于停止封锁香港的布告,历时16个月之久的省港大罢工至此结束。过了不足一个月,11月6日,省港罢工委员会会址——东园被人纵火焚毁。仅存一座门楼和红楼前的一棵大树。省港罢工工人及社会各界纷纷谴责这一罪行。事后,罢工委员会发动罢工工人重建了罢工会址。
(三)建立国民政府
平定刘、杨叛乱,广州政权得到巩固。
1925年6月7—9日,滇军3次渡江企图袭击河南革命政府所在地,均被政府兵舰击退。6月10日,大元帅府任命魏邦平为渡河攻城军总指挥,由河南向珠江北岸广州市区进攻。
1925年6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第11号训令,提出整顿军队和统一财政、民政,并决定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随后颁布国民政府组织法和省、市政府组织法,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委员制,即对各种重大问题“采用合议制”,“由委员会议执行之”。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建立。定都广州市,广州又称穗京。以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廖仲恺、徐谦、许崇智、伍朝枢、孙科等16人为国民政府委员,由汪精卫、许崇智、谭延闿、胡汉民、林森担任常务委员,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为外交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孙科为交通部长,许崇智为军事部长,聘任鲍罗廷(1923年奉派到广州,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及苏联驻广州政府全权代表)为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当天,在广州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成立典礼,有10万人参加。国民政府委员宣誓就职。誓词是:“余等诚警宣誓,恪守总理遗训,服从党义,奉行国家法令,尽忠本职。决不营私舞弊,授受贿赂。谨守誓言,决不违背。”
国民政府还发表了《成立宣言》和《告世界各国人民书》。《成立宣言》指出:国民政府之唯一职责,即履行先大元帅之遗嘱,致力实现中国的独立、平等、自由,当前国民革命之任务即着手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召集国民会议。
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和决议,促进了工农运动发展。
7月3日,广东省长公署改组为省政府,推举许崇智为主席。
7月4日,改组广州市市政府,成立市政委员会为本市立法机关,以伍朝枢为市政委员长,执行市长职权。同时,广州市市政厅也未撤销,依然是市长办公机关。原各局分出,与市政厅一同由市政府统辖。
按市政府组织法规定,市政委员会成员,由现在职业团体、农会、工会、商会、教育会、自由职业团体等六种团体中各委任3人担任,并采用选举制产生。
7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广州成立,设在广州河南士敏土厂,为最高军事机关。以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为委员,汪精卫任主席(后为蒋介石)。下设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参谋团、政治训练部及团务委员会等机构。
8月26日,军事委员会为统一军政,议决编组国民革命军,取消原有地方军的名称。军事委员会共编组五个军,由蒋介石、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分任第一、二、三、四、五军军长。第二次东征至北伐前夕,又增编了六、七、八三个军,由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军长。各军编组后,仿效苏联红军的建制,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和从事政治工作,苏联专家受聘担任顾问。
国民政府成立后,大力整顿民政以统一政令。
1925年7月22日和8月1日,先后成立了惩吏院和监察院,积极肃清奸商,惩办贪官污吏,以整顿内部。
另外,国民政府在清匪保民、废除苛捐杂税、禁绝烟赌、整顿交通、扶植地方自治、发展工商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两广统一
1925年10月1日,国民政府东征军各部相继开拔,进行第二次东征。14日,东征军攻克军事重镇惠州,歼灭陈炯明军主力。11月中旬,陈炯明军被全歼。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
东征开始之际,1925年10月初,国民政府南征军发动了南讨邓本殷之役。1926年2月,退缩海南的邓本殷残部被肃清。广东全境统一。
广东全境统一后,1925年11月间,国民政府将广东94个县划为东江、南路、广州、两江、北江、海南等六个行政区,每区设行政委员一人,为该区最高行政长官。其中东江、南路、广州、西江区行政委员为周恩来、甘乃光、宋子文、古应芬,领导该地区的民政工作。
在统一民政的同时,国民政府还对财政进行了治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统一国民财政收支,规定各地方财政收入集中于政府财政部;建立国家预算制度,统一税收政策;建立中央银行,改革币制。以上措施的施行,使政府财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广东全省军事、行政、财政的统一,促进了政权的巩固,为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
1926年3月,两广统一会议决定广西政府、军队、财政均接受国民政府的命令和指挥监督。6月,广西省政府正式成立,黄绍竑出任省府主席。至此广西受辖于国民政府,两广统一。
(五)北伐·迁都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北伐,统一中国,是其遗愿。孙生前曾两次亲自督师北伐,均无结果。
1926年5月,广东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颁布出师北伐令。
5月1日,周恩来代表中共广东区委在司后街(今越华路)叶家祠(叶挺家中)召开叶挺独立团连级以上共产党员干部会议,对即将出师的独立团作北伐前政治动员。
6月2日,叶挺独立团进抵湖南安仁县,击退正向安仁推进的直系军队,并乘胜占领攸县。同时,广西李宗仁的第七军第八旅也由桂入湘,到达衡阳一带,协助唐生智的第八军击退直系军队的进攻,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
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同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立总司令部;后任命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总参谋次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加伦为军事顾问。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军长,总兵力约10万人。
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发布北伐动员令。
7月4日,国民党中央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宣言称:“中国人民之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这次北伐的任务和目的是:“剿灭卖国军阀之势力”“实现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省港罢工工人、黄埔军校师生、北伐各军、粤军各部及广东各界群众约共30万人参加典礼。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委员何香凝、林祖涵、吴稚晖、张静江、甘乃光、邓颖超、杨匏安、彭泽民、许苏魂、陈公博、谭延闿、孙科、宋子文、邓泽如、陈友仁、古应芬、陈树人等出席了大会。
会场搭起大礼台,台上的横额用鲜花缀成“我武维扬”四个大字。礼台的正中悬挂着孙中山遗像、遗嘱以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誓师词。
誓师典礼由张治中担任司礼官,李济深担任检阅总指挥。
军旗招展,刀光耀日,典礼庄严肃穆,士气昂扬。当时的上海《民国日报》形容典礼是“秩序整齐,礼容甚盛,为民国以来绝无仅有之盛典”。
大会开始,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谭延闿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分别向蒋介石授印、授旗,蒋介石宣誓就职。然后,国民革命军举行宣誓:“仅以至诚实行三民主义,服从长官命令,捍卫国家,爱护人民,克尽军人天职。”
会后,国民革命军正式从广州出师北伐。
十万大军从广东出师,兵分三路,一路向湖南、湖北,一路向南昌、九江,一路向福建、浙江进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和从直系军阀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
1926年8月22日,广州各界群众30余万人聚集东校场,举行预祝北伐成功大会。全市商户悬灯结彩庆祝。
10月,北伐军攻占湘、鄂,进军江西。全国革命重心由广东转移到长江流域。
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广州召开,决定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机关从广州北迁武汉。
12月13日,已到达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党政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标志着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1927年1月1日,临时党政联席会议开始办公,并发布命令,以武汉为国都。此后进入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今越华路广东省民政厅地为广东省政府所在地。
六、清党·决裂
国民政府北迁,广东省的党政军权力逐步为李济深所控制。
1927年1月2日,广东机器工会出面纠集200多人,袭击了粤汉、广三两个铁路工会,打死10人,伤10余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清党”。当天,李济深和古应芬从上海回到广州,着手广州的“清党”运动。
4月15日凌晨2时,广州戒严司令钱大钧宣布全市戒严。马路街道布满步哨侦缉,交通断绝,枪声四起。佩戴白色蓝字臂章标记的军警分三路进攻粤汉铁路总工会、广三铁路总工会和广九铁路总工会,搜捕共产党人和工农领袖,解除了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武装,包围搜查了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工代会、铁路工会、海员工会、广州洋务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中山大学等机关、团体和学校200多处。史称“四一五”政变。
在这次政变中,一种记载是,5000余人被捕,其中2100多人被杀。另一种记载是,2100多人被捕,先后被秘密枪杀的有100多人;另有黄埔军校师生400余人被捕,其中约200名共产党人被秘密杀害。著名共产党人邓培、萧楚女、熊雄、李启汉、刘尔崧、何耀全、张瑞成、毕磊等死难。
当时广九、广三、粤汉铁路工人,在农民军配合下,进行了抵抗,终被镇压。
4月23日和6月19日的政治性罢工和游行示威亦均遭镇压。
国共两党彻底决裂。
余波未了。
1927年6月底,军队包围太平南路嘉南堂省港罢工工人公共食堂,拘捕工人200多名。11月3日,省港罢工工人在中央公园前举行反对政府封闭罢工工人组织的示威游行,被军警用枪械冲散,多人被捕。11月7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及工人代表在西瓜园召开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群众大会,到会1000余人,提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11月23日,省港罢工委员会所属香港金属业总工会在中央公园召开群众大会。突然被军队包围,当场被捕25人。大会停开。
一方发动进攻,一方奋起反击,并试图建立政权。再过了不足二十日,广州暴动。
七、张黄事变·广州暴动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8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组织广州暴动委员会。
1927年9月下旬,粤籍将军张发奎率军从江西返回广州。
10月10日,李济深部同张发奎部冲突,李济深在河南实行戒严。
汪精卫于10月29日来到广州,企图借广东实力,恢复其“正统”领袖的地位,重新控制国民党中央。
11月17日凌晨,张发奎部下黄琪翔率第四军会同李福林、薛岳等粤系将领发动政变(或称兵变),宣布解除李济深在粤一切职务,包围了广东省军事委员会主席黄绍竑等桂系将领住宅,勒令驻广州的桂军缴械。黄绍竑事前闻讯出逃,桂系在粤部队急忙向广西撤退。张发奎自任广州军事委员会主席,任命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兼任广州卫戍司令,由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新编第二师第三团、炮兵团以及李福林的第五军一部担负广州警备任务。张发奎、黄琪翔由此取得了广州的统治权。这一事件,史称“张黄事变”。
桂军很快重整旗鼓。陈铭枢和黄绍竑各率军旅从东西两面夹击广州。张发奎派黄琪翔主力西去阻击黄绍竑军,而将广州防务交给自己的参谋长叶剑英负责。叶兼任教导团团长,而该团实际上是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
11月26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曼等议决,趁此粤桂军阀混战与粤军主力离穗之机,立即发动武装暴动,夺取广州政权,并正式成立了广州起义总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太雷任委员长,叶挺(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叶剑英任正、副总指挥,徐光英任参谋长。
1927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批复广东省委同意广州暴动计划。
12月7日,中共广东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越华路一家剧院内召开工农兵代表会,确定12日晚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叶剑英领导的第四军教导团和由叶剑英推荐的共产党员梁秉枢为团长的警卫团,另有周文雍任总指挥的工人赤卫队3000多人,还有黄埔特务营和宪兵一连等,再加上近郊农民武装,约五六千人。
汪精卫得到消息,即派其妻陈璧君从上海赶来广州,要张发奎迅速解决教导团,并令黄琪翔从西江前线速回广州。12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宣布戒严,四出搜捕,形势十分危急。省委决定提前起义。
12月11日凌晨2时,张太雷、叶挺、徐光英、周文雍、恽代英等来到北较场四标营教导团驻地,举行起义誓师大会。
3时30分左右,教导团发射3颗信号弹,全市3000余名革命军和工人武装系红领带,高举红旗,按原定部署,向市区各指定目标发起攻击。
教导团分三路出击,一路直奔沙河,一路进攻东校场、广九车站和公安局,一路进攻省长公署和观音山(越秀山)。同时,市内各地工人赤卫队亦手执红旗,分路举事。第四军警卫团宣布起义。
霎时间,枪声四起。经过数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了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市区。张发奎、黄琪翔、陈公博、朱晖日等逃往南岸李福林处。
周文雍带领的赤卫队和敢死队,从龙藏街太邱书院出发,分两路进攻市公安局:一路由四牌楼(现解放中路)向北,经惠爱路(现中山五路),进到维新路北口;一路由四牌楼向南,经惠福路,进到维新路南口,对市公安局形成钳形攻势。
此时,埋伏在第一公园(现人民公园)的敢死队,经惠爱路向市公安局连续发起冲击。
守军以铁甲车和机关枪阻击,并得到驻维新路的保安队的支援,起义军进攻受阻。在战斗紧急关头,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第一连赶到维新路,投入战斗,以密集火力压住敌人,炸毁铁甲车。起义军乘势逼近守军。20多名敢死队员搭人梯,爬上围墙,向市公安局院内投掷手榴弹,趁守军混乱之际,跳进院内,从侧后攻击守军。预先打入保安队做内应的士兵,此时也突然向市公安局门口射击,守军被迫后撤。起义军趁势砸开公安局铁栅门,冲进院内。
公安局长朱晖日越墙逃跑,保安大队长李作日被击毙,顽抗的守兵被消灭,其余的缴械投降,关押在公安局牢房的8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被解救。驻维新路的保安队也全部缴械投降。
12月11日上午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又称广州公社)和临时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宣告成立,以苏兆征为主席(因苏时在上海,由张太雷代理),其他成员有:内务兼外交委员黄平,肃反委员杨殷,土地委员彭湃,劳动委员张太雷,秘书长恽代英,叶挺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
苏维埃政府发表了宣言和告民众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反革命国民党和各式军阀,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监督生产,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归农民耕种,联合苏联,打倒帝国主义”。
广州工人代表会在学宫街渭滨书院恢复办公。中共广东区委员会设在明星戏院(今新星戏院)。赤卫队总部设在原广东省政府。
国民党军立即停止内争,联合对付起义军。
12月11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张发奎、黄琪翔、朱晖日等逃至河南李福林住地。
张发奎、黄琪翔紧急调回防堵桂军的黄琪翔部,集中五万余兵力,从江门、韶关、石龙三面进逼广州。英国商船公开运载张、黄和李福林部队渡河到市区镇压。
12日上午8时,各军同时发动攻击。起义军据守长堤江畔,堆沙包为垒进行抵抗,激战至10时,渐不能支,被迫撤退。
12月12日中午1时,在丰宁路(现人民中路)西瓜园空地召开群众大会。张太雷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发出宣言,公布政纲。
12日下午,从韶关南下之国民党军由大北门攻占观音山(越秀山)起义军部分阵地,并分兵直扑广州市区。张太雷闻讯乘车赶赴大北门,途经惠爱路(现中山五路)与大北直街(今解放路)相交处时,突遭机器工会体育队伏击,死难,年仅29岁。广州暴动失去指挥重心。
12日黄昏,叶挺、聂荣臻登上永汉北路财政厅天台,观察全市战况。鉴于当时敌军已包围广州,建议乘包围圈尚未合拢之机,将起义军撤出广州,转向农村。当日夜,由徐光英在起义指挥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叶挺等军事指挥员没有参加),经讨论决定起义军立即撤退。教导团大部和警卫团、赤卫队各一部,向沙河方向撤退。
12月13日,张发奎、薛岳会同李福林及英、美、德、日军舰向起义武装大举反扑,从河南分兵四路向市区进攻。
13日上午,国民党军约4000人,分六路向尚未撤离的起义军围攻:第一路第五军600余人由金花庙横渡珠江,进攻西濠口;第二路第五军一部和第二十六师第七十八团由石围塘火车站渡江,攻占黄沙;第三路教导第一师第一、二团由士敏土厂渡江,进攻东堤;第四路新编第三师黄慕松团由猎德进攻东堤;第五路第二十五师沿广九铁路进攻沙河;第六路教导第四团由西村进攻观音山。
国民党军炮舰发炮助战。
第四军教导团女子队班长游曦带领全班在珠江北岸天字码头附近血战,除一人送信离开外,全部战死。
13日下午3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失守,起义部队撤出广州。
经过三天激战,暴动至此失败。
张发奎率部进驻广州,任命李福林部第十五师师长李俊任广州卫戍司令。
大屠杀随后开始。在14—19日内,5700多人被杀。东方通讯社香港分社12月19日报道:“路上到处皆有惨杀之尸体,大有血流成河之势。”加上土匪、地痞乘机肆虐,城中秩序一片混乱。据统计,广州被焚铺户900多间,被劫商铺1000余家。
1954年,在当年大批死难者之地红花岗兴建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陵旭日”曾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广州暴动失败后数天,12月下旬,张发奎便在反对派的攻击下通电下野,张部也在李济深、黄绍竑部队东西对进的威逼下,撤出广州,开赴东江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1月初,李济深回广州复职,任命邓世增为广州卫戍司令。
1929年3月下旬,李济深遭蒋介石软禁,南京政府任命陈济棠为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负责广东的整编并指挥广东境内各军。“南天王”自此崛起,“治粤八年,确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