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这门艺术的核心存在悖论,至少就我的经历来讲:小说的媒介是语言,这门技艺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而我只有避开交流这一目的,才能写出满意的小说。

解释一下,作为作者,我用文字构建出作品,但文字在被读者的意识激活之前是没有意义的。故事是被作者和读者共同讲述的,在读者参与阐释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不完整的。

每个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都带着自身的阐释框架和对现实的预设,还有关于这个世界“是怎样”“应该怎样”的背景叙事。这些都需要通过经验来获得,通过每个人遭遇的、无可复制的现实这一独特经历来获得。故事情节的合理性由“争斗-伤疤”来判断;角色的深度由“现象-影子”来评估;而故事的真实性则由每个人内心的恐惧和希望来衡量。

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份案情诉讼摘要完全不同,后者试图说服并引导读者走上一条悬浮在不合理深渊之上的狭窄道路。相反,一个好的故事则更像一栋空荡荡的房子,一座开放的花园,一片海边的废弃沙滩。读者带着他们沉重的行囊和珍视的财产,带着怀疑的种子和理解的剪子,带着人性的地图和支撑信仰的篮子前来。接着读者栖居在故事之中,探索它的角落和缝隙,按照自身的品味重新布置家居,按照他们内心生活的草图漆刷墙壁,将这个故事变成他们的家。

作为一名作者,我发现想要建造一所能让每位想象中的未来居民都满意的房子是一件限制重重、让人无力的事。更好的办法是建造一所让我在其中感到宾至如归、平静怡然的房子,让我在现实和语言的艺术之间得到慰藉。

然而,经验表明,正是在我最不希望达成“沟通”的时候,成果才是最容易被阐释的;正是在我最少考虑读者是否感到舒适的时候,他们才最有可能把这个故事当作自己的家。只有纯粹专注于主观性,我才有机会实现主体间性。

愿你在这里找到一个故事,让它成为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