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我国现行指标评价体系

至2020年,我国正在实行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技术标准详见表2-1,分别从发电、输变电、供电等各个层次对可靠性指标的统计、评估、管理及数据接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在配电网可靠性方面,最重要的两个标准为DL/T 836—2016《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和DL/T 1563—2016《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导则》。DL/T 836—2016是在DL/T 836—2012的基础上,将可靠性评价延伸至了低压用户,同时在统计指标的名称和设置方面进行了修订。

表2-1 电力可靠性管理技术标准一览表

2.1.1.1 用户统计单位

DL/T 836—2016中明确给出了用户统计单位的定义,以及不同电压等级用户统计单位的说明。

1)用户统计单位(statistic unit of customer):在供电可靠性评价中对用户统计的最小计量单位。

2)低压用户统计单位(statistic unit of low voltage customer):一个接受供电企业计量收费的低压用电单位,作为一个低压用户统计单位。

3)中压用户统计单位(statistic unit of medium voltage customer):一个接受供电企业计量收费的中压用电单位,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在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工作普及之前,以10(6、20)kV供电系统中的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用户统计单位,即一台公用配电变压器作为一个中压用户统计单位。

4)高压用户统计单位(statistic unit of high voltage customer):一个用电单位的每一个受电降压变电站,作为一个高压用户统计单位。

2.1.1.2 主要评价指标

目前,DL/T 836—2016中给出的主要评价指标参见表2-2。

表2-2 供电可靠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具体说明如下[13]

1)系统平均停电时间: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SAIDI-1(单位:h/户)。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SAIDI-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SAIDI-3;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SAIDI-4。DL/T 836—2016中定义短时停电为停电持续时间小于3min的停电。

2)平均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ASAI-1(单位:%)。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ASAI-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SAI-3;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ASAI-4。

3)系统平均停电频率: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SAIFI-1(单位:次/户)。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SAIFI-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SAIFI-3;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SAIFI-4。

4)系统平均短时停电频率: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短时停电次数,记作MAIFI(单位:次/户)。

5)平均系统等效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因系统对用户停电的影响折(等效)成全系统(全部用户)停电的等效小时数,记作ASIDI(单位:h)。

6)平均系统等效停电频率:在统计期间内,因系统对用户停电的影响折(等效)成全系统(全部用户)停电的等效次数,记作ASIFI(单位:次)。

上述这些指标既适用于仅统计中压用户的场合,也适用于计及低压用户的场合,区别仅在于对用户统计单位的定义有所不同。

2.1.1.3 参考评价指标

除了主要指标外,DL/T 836—2016还规定了部分可靠性的参考指标(见表2-3)。

表2-3 供电可靠性的参考评价指标

(续)

(续)

具体说明如下:

1)系统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记作SAIDI-S(单位:h/户)。

2)系统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记作SAIDI-F(单位:h/户)。

3)系统平均预安排停电频率: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SAIFI-S(单位:次/户)。

4)系统平均故障停电频率:供电系统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记作SAIFI-F(单位:次/户)。

5)系统平均短时预安排停电频率: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短时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MAIFI-S(单位:次/户)。

6)系统平均短时故障停电频率: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短时故障停电次数,记作MAIFI-F(单位:次/户)。

7)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MID-S(单位:h/次)。

8)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MID-F(单位:h/次)。

9)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单位:户/次)。

10)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S(单位:户/次)。

11)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F(单位:户/次)。

12)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S(单位:kW·h/户)。

13)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T-S(单位:kW·h/次)。

14)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的电量,记作AENT-F(单位:kW·h/次)。

15)停电用户平均停电频率: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CAIFI-1(单位:次/户)。

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CAIFI-4。

16)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记作CAIDI-1(单位:h/户)。

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CAIDI-4。

17)停电用户平均每次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的平均每次停电时间,记作CTAIDI-1(单位:h/户)。

若不计短时停电时,则记作CTAIDI-4。

18)设施停运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100台(或100km)因停运而引起的停电次数,记作FEOI[单位:次/(100台·年)(或100km·年)]。

注意:统计百台(100km·年)=统计期间设施的百台(100km)数×。设施停运包括故障停运和预安排停运。

19)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次因停运而引起对用户停电的持续时间,记作MDEOI(单位:h/次)。

20)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供电系统每100km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LFI[单位:次/(100km·年)]。

21)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km架空线路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OLFI[单位:次/(100km·年)]。

22)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km电缆线线路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CFI[单位:次/(100km·年)]。

23)配电变压器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变压器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TFI[单位:次/(100台·年)]。

24)出线断路器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出线断路器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CBFI[单位:次/(100台·年)]。

25)其他开关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其他开关故障停电次数,记作FOSFI[单位:次/(100台·年)]。

26)外部影响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因供电企业管辖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平均停电时间与系统平均停电时间之比,记作IRE-1(单位:%)。

27)长时间停电用户比率:在统计期间内,累计持续停电时间大于n小时的用户所占的比例,记作CELID-t(单位:%)。

28)单次长时间停电用户比率:在统计期间内,单次持续停电时间大于n小时的用户所占的比例,记作CELID-s(单位:%)。

29)多次停电用户比率:在统计期间内,所有供电用户中经历停电大于n次的用户所占的比例,记作CEMSMIn(单位:%)。

30)多次持续停电用户比率:在统计期间内,所有供电用户中经历持续停电大于n次的用户所占的比例,记作CEMIn(单位:%)。

上述这些指标中,涉及到以用户为统计对象的指标,则既适用于仅统计中压用户的场合,也适用于计及低压用户的情况,区别仅在于对用户统计单位的定义不同。而涉及到以设施为统计对象的指标,则需要按中压和低压分别统计(或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