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朕心甚慰
- 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
- 竹油拌饭
- 3021字
- 2023-04-07 08:02:04
虽然不知道孙传庭此刻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朱由检隐隐感觉到这是一种好现象,心中略感期待。
少顷之后,孙传庭长呼一口气,似乎运功完毕。
“陛下,臣冒昧了!”
孙传庭拱拱手先行请罪。
“无妨,朕说过了,孙卿尽管畅所欲言,无须任何顾忌。”
朱由检再次鼓励道,生怕对方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之下难以说真话。
感受到皇帝的鼓励之意,孙传庭心中大定。
“陛下,眼下大明江山内外交困,依臣观之确有亡国之危啊!内忧更甚于外患!”
孙传庭语气坚定的说道。
孙传庭说完这句话后便停下了,等待着皇帝的反应。
虽说之前的一切早已在心里过了一遍,念头坚定,但是眼下真正的说出心中真实所想后,又难免心中惴惴。
听到孙传庭的这句话,朱由检神情一振!
“孙卿果然不负朕所望!”
朱由检内心松了一口气。
虽然根据历史记载,孙传庭在明末撑起了剿匪重任,为大明延续了几年国运。
能力自然不俗的。
但是朱由检最担心的还是害怕此人也是个思想僵化的糊涂人,难以与自己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眼下孙传庭能够说出这样一句话,足以证明对方不是那种顽固分子。
“孙卿继续,朕盼听孙卿高见!”
朱由检正襟危坐,神态恳切的说道。
皇帝的这幅反应,让心中惴惴的孙传庭彻底的安定下来。
皇帝没有因此而表现出勃然大怒,也没有生出任何的厌恶以及不悦。
而是对自己的话表现的颇为认同,言辞恳切。
说明在皇帝心中确实是有与自己相同的认识。
“陛下,辽东建奴兴起,一度将我大明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夺取了我大明大片的领土以及子民。”
“眼下我大明军队已不敢与建奴野战,只能龟缩防守。”
“暂时还能将建奴抵挡在关外,但是每年确需要在辽东花费大量的钱粮,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消灭建奴的希望。”
“这对于疲敝不堪的大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长此以往,关内必然生变。”
“到时候大明就会陷入内外夹击,大明必然会迅速衰弱,直至灭亡。”
孙传庭先说了外患,以及外患会造成的内部联动效应。
对于孙传庭的观点,朱由检深感认同的点点头,没有发表补充意见。
对于孙传庭的这番见识,对于建奴会给内部造成的连锁反应的看法,很独到。
现在大明内部的文武大臣们极少有人能够看清楚这一点。
更多的是抱着大明地大物博,区区建奴几十万人口,不至于让大明有亡国之危。
见此,孙传庭大受鼓舞。
继续道;“臣是军户出身,大明的卫所兵制已经彻底糜烂不堪用了。”
“卫所将官世袭,发展到现在,各个卫所的土地大半部分已经被卫所将官们侵占。”
“而卫所军户们因为没有了土地,已经逃亡大半,留下的也只能充当将官们的佃户。”
“卫所中这些吃不饱又没希望的军户们毫无战力可言。”
“而至于九边军镇,朝廷由于收不上税收,几乎无法按时发放军饷,即使是供给九边的军粮,也是被层层克扣。”
“基层士卒同样过的很苦,甚至也沦为边镇将官们的奴隶。”
“这样的军队同样没有多少战力可言,真正具备一些战力的都是各个将官通过贪墨克扣的资源养起来的家丁私兵。”
“这些家丁私兵都是各个将官自己的财产和实力,都有各自的盘算,很难为大明为陛下所用。”
接着,孙传庭讲了军制。
大明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没有,一旦遇到内部叛乱和外敌入侵,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军队也是大明的根基,显然这块根基也处于崩溃的边缘。
对于孙传庭在军制上的问题看法,朱由检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边镇军队的糜烂,主要一个原因是因为供给不足。”
“而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朝廷没有足够的税收。”
“朝廷没有足够的税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平民手中大量的土地被权贵们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夺取,然而这些权贵又不交税,导致朝廷的税收日益减少。”
“很多失去了生计的百姓要么只能耕种非常贫瘠的土地,要么沦为流民,要么落草为寇。”
“长期以往,这部分人会越来越多,为了活命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造成叛乱。”
“朝廷为了剿灭叛乱又会加重负担,会有更多的不堪重负的百姓会揭竿而起。”
“叛乱也会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和大明的根基。”
“倘若是再遭遇天灾,那么叛乱规模会迅速壮大,不可收拾。”
“到时候,大明江山将会在多重绞杀之下迅速败亡!”
孙传庭心情沉重的道出他对内忧的看法。
说出了许多人都看得到,但是确装作不知的大明眼下最根本的问题。
孙传庭能够大胆的将这些揭露在皇帝眼前,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孙传庭说完之后便陷入了沉默之中,心情也很沉重。
能看到问题算不上什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而孙传庭很明白,单靠他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有一点办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即使是有皇帝的支持,也难以有所作为。
皇帝能够支持他什么?皇帝还有什么?
军头、藩王、勋贵、士大夫等这些既得利益者联合起来的力量远远超过皇帝能够掌握的力量。
要解决大明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些既得利益者身上割肉。
但是显然,目前皇帝没有这份实力。
在游戏规则内,皇帝可以杀几个贪官,抄没一些土地钱财。
但是这些收获对于解决大明当下的问题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解决问题的方向很明确,只是在这个方向上寸步难行,而且极有可能遭遇覆灭之危。
若是坚持下去,连皇帝自身都不能幸免于难。
所以,即使皇帝有这个心,又能如何?
前宋王安石变法是什么下场?
万历时期张居正改革又是什么结果?
不是皇帝不想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整个江山都会有倾覆之危。
所以,走了一段路也只能无奈选择放弃,选择了苟延残喘。
原本开始时还意志昂扬,勃勃生机的孙传庭,说完后,又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御书房中再次陷入了沉寂。
虽然朱由检对于孙传庭的回答很是赞同,但是确没有向孙传庭一般情绪低落。
因为这些问题朱由检早就有充分的认知。
而且也在之前做了一些准备。
其他皇帝的担忧,在朱由检这里不存在的。
不是说这些危险在朱由检这里就不存在了,而是更加的凶险,让朱由检已经别无选择没有退路。
反正做与不做都是前途灰暗,还不如放开一切,搏一把。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朱由检在此刻之所以选择沉默,还是想再考验一下孙传庭是否有改革的决心。
是否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是否有心真正的为了华夏民族存亡而牺牲的精神。
只有这样,朱由检才能安心的向他托付重任,才能放心的将自己准备的资源交给他,不被辜负。
朱由检即使胸中有万般对策,也需要可靠的人去具体执行。
不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这个考验是必要的。
朱由检的沉默,让孙传庭的情绪越发的低沉。
“看来皇帝也没有这个决心和勇气啊!”
孙传庭心中默默的叹息一声。
皇帝要选择可靠的人为自己做事。
臣子也要选择可靠的皇帝作为自己的后盾。
“陛下心中犹豫,也是因为处境艰难,一旦有什么意外,陛下也是满盘皆输。”
“若是不做任何努力,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是不可能出现外族再次入主中原的情况啊。”
“到时候就不是亡国了,而是亡族啊!”
“华夏子民很可能会再次被异族奴役,神州陆沉陷入黑暗时代。”
“身为陛下臣子,身为华夏子民,难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为未来争取一线生机么?”
“选择沉默,选择回乡吟诗作赋就是高雅了吗?真的甘心么?就这么认命了么?”
“不,孙传庭你不是这样的人,你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不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眼下大明江山已经岌岌可危,华夏沦陷近在咫尺。”
“难得当今陛下是个少有的明白人,也有意向进行改革,这是最后的机会。”
“此时不奋起,更待何时!”
孙传庭在沉默中不断的拷问自己的内心。
渐渐地,消沉的意志再次复苏,比之前还要强盛。
迷惘的眼神逐渐坚定,双目中的光芒越来越强盛。
“陛下,臣请改革,臣愿为陛下前锋,即使粉身碎骨也无畏无惧!”
孙传庭终于做出了抉择,下定了决心。
龙椅上紧张期待着的朱由检也大松了一口气。
“吾道不孤,孙卿大才,朕心甚慰!”
朱由检缓缓吐气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