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研究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练兵

许泽成

1992年,市领导要求市计委研究世博会,计委主任华建敏同志把我找去。因为我当时担任市计委市政交通处副处长,负责市政交通城市建设,而此时浦东已启动开发开放,前期工程是计委系统在做。所以世博会的前期工作就让我牵头,搭了一个班子。

我们对世博会还比较陌生,首先需要了解这是什么项目。当时已经知道,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一些调研,我们就去寻找调研资料。当时不像现在可以上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外交途径去接触国际展览局。总体还是渠道有限,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世博会的各种规定、申请方法,还有专业世博会、综合世博会等类型;我们还了解了日本、德国怎么办世博会,搞得怎么样,等等。经过这段调研过程,我们的结论是:上海要搞综合类世博会。关于主题,结合上海形势、中国形势、国际形势,我们想从全球角度来考虑中国的对外开放,从这个角度来设计主题。关于国内参与方,一是中央各个部委;二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三是国家级的大公司;四是考虑最多的,即如何吸引散布在全世界的几千万华侨。这是基本设想,还要形成具体方案。

我们部门研究比较多的是大市政配套,所以结合工作,提出了浦东机场、地铁以及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扩建。研究得比较多的还有通讯,如今的通讯很方便,司空见惯,当时搞通讯是非常重要的事。举办世博会一定要解决信息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通讯网络,没有一个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世博会的安全、运营肯定有问题,我们对这个是很担心的。整个世博会预计五到六个月,大概有5 500万参观人次。这是参考了其他国家世博会的资料,调研了江苏、福建、江西、山东等地的情况而得出的结论。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我们认为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而国际化大都市是要有量化指标的,很多量化指标上海都没达到。全球性、国际性的机构有多少?国际会议有多少?美国纽约有联合国总部,我们比不上,但是菲律宾马尼拉都有国际水稻研究中心,而当时上海一个亚洲中心都还没有,更谈不上国际中心、世界中心。说起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全世界的机构都不在上海。我们能不能通过世博会,把国际大机构引进来?如果全球机构不过来,地区性机构总可以有吧。我们能不能通过世博会的举办扩大影响,让上海真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通过世博会,一是解决了基础设施条件;二是让世界相信,上海是一个非常优越、可以信赖而且非常方便的地方。

我们还提到了筹备机构,建议江泽民总书记担任组织委员会主任,请出朱镕基、黄菊、徐匡迪等担任直接负责人。

这就是整个基本方案的设想。

1993年2月,我们拿出了研究报告,先向计委主任华建敏同志作了汇报。他要求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以上领导每人一份。整个过程中,徐匡迪同志始终关心此事,陈至立副书记、龚学平副市长也给了很多帮助和支持。1993年形成的初稿,设想是举办1999年上海世博会。根据我们的调查,世博会筹备工作一般是八年。1993年提出来,如果市委通过,那么到1999年还有差不多七年,来得及。为什么是1999年呢?因为北京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当时就这样想的,浦东已经开放了,我们上海1999年搞世博会,2000年北京开奥运会,中国扬眉吐气了。时间上会不会撞车?这个方案也征求了国际上一些专家的意见,他们好像觉得也可以。

这个研究报告的背景,与浦东开发开放密切相关。浦东开发开放十大工程,是由市计委规划。杨高路、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自来水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涉及浦东建设,但当时很不到位。举办世博会,就是要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世博会要进得来出得去,要安全,这就需要现代化的控制系统,要有现代通讯系统。所以某种程度上,世博会研究对浦东开发开放是一个练兵。特别是南浦大桥,它的背景是世博会,所以我印象很深。徐市长就是想利用世博会把浦东中心区域带起来。

我们当时在报告里提到,上海要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如果人家不愿意住在上海,这是不行的。第一轮世博会研究,就是20世纪80年代时候,日本人对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很有启发。到了第二轮,1993年的时候,堺屋太一先生和其他研究团体也提到了帮助和建议。我们了解到,1985年日本举办了筑波世博会,筑波当地受益无穷。要是我们能把花木地区搞成一个像筑波那样的现代化园区,有很多国际机构就好了。

浦东开发开放时,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算来算去,那么多的人过不了江,从全市来说,火车也装不下多少人,所以花木那里最终世博会没搞成,后来搞了“销品茂”,就是第一八佰伴。回过头看,当时条件确实差得太远。

当年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有个青年组,对于上海城区的发展方向有好几派。其中,“东进派”就是开发浦东,当时就提出能否通过土地批租来解决越江建设,沿着浦江两岸来批土地。在这个基础上,汪道涵同志提出举办世博会,一下子把发展预期提得很高。所以世博会可行性研究,就像浦东开发开放的预演。这以后,人气逐步聚集,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工厂也建起来了。

许泽成,原上海市计委市政交通处副处长。全文根据2009年采访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