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会说话:活用数据表达、说服与决策
- 沈君
- 587字
- 2022-12-20 19:12:55
2.1 收入增加了1万元为何还会沮丧
2002年,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这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居然授予了心理学家卡尼曼。请注意,“经济学奖”被授予了“心理学家”!这个卡尼曼有何神奇之处,竟获得了经济学界的青睐?
卡尼曼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局限,重视人的非理性行为,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卡尼曼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他找到各种各样的人进行询问,让他们从以下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
方案A.其他同事的年收入为6万元,你的年收入为7万元。
方案B.其他同事的年收入为9万元,你的年收入为8万元。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肯定会选择方案B,因为方案A的年收入是7万元,而方案B的年收入是8万元,整整多了1万元。
可卡尼曼的调查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选择了方案A。这就是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进行。一般人对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异。
在方案A中,自己的年收入是7万元,参照点是同事的6万元,自己比同事多1万元,所以可以接受。而在方案B中,自己的年收入是8万元,参照点是同事的9万元,自己比同事少1万元,所以不能接受。
明明选择方案B能多得到1万元,却因为参照依赖,我们大部分人都变得不再理性。那么,能不能利用参照依赖增强我们的数据说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