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

第1章 为什么需要闲聊?
想结交新朋友吗?从这里开始

也许你认为闲聊是浪费时间,是难以避免的“灾祸”,但我认为闲聊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们这样定义闲聊——它是一种轻松、愉快、安全的语言交流形式,让人们有机会在发展深层关系前相互了解。对于刚刚相识的人,闲聊意味着自我介绍、交换个人信息和兴趣爱好,以及寻找共同话题。对于已经相识的人,闲聊的内容包括分享感受、观点、八卦、笑话和个人观察。

闲聊意味着不抱目的性,所以交谈内容的重要性远小于交谈本身(聊什么都行)。闲聊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情感作用,是一种通行、普遍、基础的社会连接方法。

闲聊是建立关系和友谊的语言。

你肯定很喜欢闲聊。(是的,一定是这样!)

你不相信吗?我们可以做一下测试:

在路上遇到邻居,你是否会停下来聊两句?

在汽车加油站,你是否会和工作人员“闲扯”?

去美容院的时候,你是否会八卦别人的“黑历史”?

你会不会和老朋友“扯皮”?

你会不会和同事“唠嗑”?

等车的时候,你会不会和别人一起“消磨时间”?

你会不会和哥们儿“聊天放松”一下?

难道你会讨厌上面所有的事吗?不会的。你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就是闲聊,是与他人和集体建立联系的社交关键。

人类天生喜欢区分“我们”和“他们”,并且更喜欢前者。对于“我们”这些自己人,交谈会让你感到轻松。和“我们的人”聊天更容易。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情况就没那么确定了。

你可以阅读一下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的《行为》(Behave),他在书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周密的论述。在书中,他讲述了“我们”与“他们”的概念是怎样深植于生物潜意识之中的。例如,人在1岁前已经能够对不同性别和种族进行区分。如果讲话的不是母亲的声音,孩子会有所察觉。当然,我们都熟悉下面这首歌:

你已经被教会了仇恨和恐惧

你已经被教了一年又一年,

它在你稚嫩的耳朵里来来回回,

你已经被细心地教育过

那些眼珠奇特的人,

那些肤色怪异的人,

你已经被细心地教育过。

——《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罗杰斯和海默斯坦

“稚嫩的耳朵”听起来格外可怕。对“我们”与“他们”进行区分的趋向,是人们难以克服的。萨波尔斯基在书中写到,我们区分“我们”与“他们”的用时不会超过1秒,这一瞬决定了我们会用哪种态度对待眼前的陌生人。我们讨论的其实是歧视的机制,不是吗?我所谓的“歧视”,是指我们能看出不同——但不同何时才会产生影响?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有时,我会给一个高中同学打电话,她一直都住在华盛顿东部的小镇里。自高中之后,我们的人生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一点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显露无遗。

我:艾莉,最近怎么样?

艾莉:一言难尽!反正还活着呢。你家草坪上有声援特朗普的牌子吗?(哈哈哈!)

我:没有,我知道你家插着呢。

艾莉:你住的街区有支持特朗普的标语吗?

我:没有没有,我没见到过。

艾莉:是啊,你们旧金山有好多……有好多那个……

我:艾莉,你是想说有色人种吗?

艾莉:对!

我:是,这里是这样的。

艾莉:……那你……你会和他们说话吗?

我:是的,艾莉,我会。

从用词、语气和语境中不难看出,艾莉明显看到了“我们”和“他们”的不同。

J. D.万斯(J. D. Vance)的《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我想从中摘录一段。身为乡下人的作者考上了耶鲁大学,有一次,他来到了家乡俄亥俄州米德尔敦的加油站:

在耶鲁的时候,我越是感到自己格格不入,越是会怀念家乡的亲人。最重要的是,我能敏锐地意识到这份成功带给我的内心冲突。学校开课后我第一次回家,路过了加油站……离我最近的油泵边上站着一个女人,她开始和我闲聊起来,我看到她穿着耶鲁的T恤。“你在耶鲁读书吗?”我问。“没有,”她回答,“我侄子在那里读书,你呢?”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太可笑了——她不过是侄子在耶鲁读书,我却仍然对自己常春藤盟校学生的身份扭扭捏捏……

我必须做出选择:我到底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还是米德尔敦一对乡下老夫妇的孙子?选择前者,我可以讲讲它的所在地纽黑文市有多美;选择后者,我们之间就会出现一道隐形的界线,而她在线的另一边。

如果你认为这种基于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偏见是有害无益的,那么也许你会对此感兴趣:有一种能弥合社会差异的机制,一种人人都能掌握的工具,那就是——闲聊。

闲聊站在与“他们”接触的最前沿。它会让“他们”感到安全,让“他们”觉得自己受欢迎。闲聊对你来说可能很有趣,但也有很多理由让你害怕,就像发现自己在一群人面前走钢丝一样,脚下没有防护网,还得向着尚未变成“我们”的人伸出友谊之手。分类是无可避免的,但可以在一瞬间发生变化。曾经是“他们”的人可以轻易变成“我们”中的一分子。我认为,这才是闲聊真正的作用。

人们社交沟通的目的是:将陌生人变为朋友。

正是你我对陌生人的友善转动了轮盘,将我们转入友谊的舒适区。谈话内容无关紧要,影响却很深远。一切关系都始于投机的闲聊。

闲聊的作用

闲聊有如下作用:

• 将人们聚拢在一起

• 增进理解与信任

• 建立或保持友谊

• 避免冲突

• 了解不同观点

你明白吗?有闲聊,才有之后的社交。

你怎么能说自己“很讨厌”这件事呢?我想你讨厌的只是一种极少发生的场景——用生硬的方式与陌生人展开交谈。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兜售商品或是问路,你并不会感到不适。这类交流目的明确,令人感到放松。如果有老朋友毫无目的与你闲聊,你也不会感到难受。

你讨厌的是面对彻彻底底的陌生人,既没有特别的主题,又要表现出友善,可能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这件事。你讨厌被焦虑的洪流淹没,讨厌自己像个傻瓜,讨厌自己变成虚伪的人,讨厌尴尬的场景。你的情绪管理中心正警铃大作:“小心!这儿有个‘他们’!”

人们很少会提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紧张对立的情绪,这是一种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认知/情绪斗争。你的情绪脑在高声呼喊:“是陌生人,危险!”而你的认知脑要按照社会期待行事,假装你和对方已经成了朋友。并且最终,你总是有被对方拒绝的可能!

我想这才是你讨厌的闲聊,这确实太令人痛苦了!

压力之下,我们需要某种机制、工具和态度来弥合这令人不适的社交鸿沟。闲聊中的幽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或者一只伸出的手。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后面的学习自然也不成问题。

闲聊是社交中关键的润滑剂,其价值与饮酒和笑声不相上下。

闲聊的形式多种多样。还记得引言中那个豆腐的比喻吗?它易于消化、随处可见、味道平淡,会从其他材料中汲取风味。它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示意:一方敲门,另一方开门。如果进门之前不敲门,很可能会冒犯对方(除非这正是你的目的)。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做出礼节性的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同时又以行动表达了友善。即便你觉得它老套迂腐,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言语礼节。

也许我们无法通过闲聊展现智慧,但我们能够展现教养。

电梯中的闲聊很有意思。新人上来后,也许她会不经意地与某个人发生目光接触,随后问候道:“早安。”对于这样的问候,对方会给予最简单的回应:“你好。”交谈结束,沉默伴随着电梯到达终点。

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如果双方能闲谈几句,即便是陌生人,一方进入电梯后也总会有话可讲。

有个好心情。

别着急。

祝你今天过得愉快。

“门”被轻轻敲开了,暂时还没有关上。如果在对方上电梯的时候没有问候“你好”,那么下电梯的时候也不会有“再见”。这是关于礼貌和礼节的典型例子,是聊天的第一个阶段。它会为未来的进一步交谈奠定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练习问候和打招呼。一句“你好”或“早安”就足矣。一个点头或一声轻哼,就能表示自己接收到了信号。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在楼道里与他人点头示意。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社交方式。

没错!我们在费尔蒙特碰到过是不是?请让我介绍我自己……

一段关系就这样开始了,也许未来它会对你很有用。

说到有用,最初人们有着强烈的交谈动机。我们不能说闲聊是毫无目的的,但毕竟这是一场探索性质的交流。作为例证,让我们到商业会议上看看大家是怎样交谈的吧。

在会场:

你好!我叫乔·贝利,很高兴遇到你!这些是化妆品。我带了一些产品小样来,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我的摊位看看,这样我也能更加了解你。

问候是交流的第一张面孔,也是为产品进行市场营销的社交武器。

现在,让我们来到酒吧:

嘿,宝贝儿!请你喝一杯好吗?我们认识一下!

这次乔的交谈对象是位女士。他的目的很清楚,不是为了推销化妆品。这也同样属于关系建立的早期阶段。如果你觉得这一阶段的社交很困难,相信我,互联网会给你各式各样的建议,它们通常来自为了搭讪成功而使出浑身解数的年轻男性。

以上两个例子都属于闲聊,只是意图有所不同。在交谈的初期,客套话的背后还有一些隐形的不确定因素——那是一些隐秘的衡量指标——导致了不适感和不确定性。

八卦的作用

妈妈:桑普,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桑普:如果说不出好听的话,就干脆别说。

桑普的爸爸也许还告诉过他:

伟人讨论思想。

凡人讨论事件。

小人说人长短。

很抱歉,桑普。无论是不是小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议论他人。这是有原因的——世界上有什么能比人更有意思呢?

根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埃姆勒(Nicholas Emler)的观察,人们日常80%的闲聊都在说人长短。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认为,人类对八卦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语言的演化。《好好说话:沟通的故事及技巧》(A Good Talk: The Story and Skill of Conversation)一书的作者丹尼尔·梅纳克(Daniel Menaker)认为,八卦教会了你哪些事是本文化中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八卦告诉我们:

邻居需要帮忙。

某人将要升迁,但现在还没有公开。

上次家访时,钢琴老师一身酒气。

大部分闲聊都与人们地位的变化相关。谁在向上爬?谁在向下坠?谁新买了一辆特斯拉?

好的。现在我们明白了,八卦是为社会规范服务的,但为什么它会那么诱人呢?

那是因为分享秘密带来了亲密感。它带给我们“亲近感”,如果没有这种分享,我们就无法触及、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想法及感受。

八卦的内容是我们无法通过个人观察获得的。在这种形式的闲聊中,过程远比聊天内容更重要。亲密性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分享的信息反而成了附属品。

当人们分享秘密的时候,是在试图与他人——“他们”——搭建起桥梁,这样一来“他们”就变成了“我们”。

八卦需要获得尊重和理解,它是一项基本需求,而且人人都喜欢。它是组建群体的手段。

如果你不会为谁说好话,就坐到我旁边来。

记得提醒我,我要把这句话放在枕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