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的一条唐人街上,有个著名的中国武馆,但并不只教拳脚,还有各种长柄冷兵器,戈矛枪戟偃月刀之类的。
馆主是个华人老头儿,姓杨,是长柄兵器界的泰斗和名师,据说在他门下调教出来的学生,个顶个的都是好手。也因为这个,有好事的徒子徒孙送了副名家写的对联挂在武馆的门前,上联写:进门者晋武者,平地成惊雷。下联写:点朽人点拙人,米粒亦华光。横批:镇世师表。
按理说这横批不大谦虚,然而挂在老杨头的武馆前面却并没人反对,反而只会觉得实至名归,毕竟事实如此,老杨头三十岁开创武馆,如今亲手教过的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绝没有一个辱没了武馆门前的这副对联。
但是老杨头儿最近却不自觉的会生出一种想要把对联摘下来的冲动,特别是当他看到正在武馆里挥舞铁戟的那个少年时,那是个棒小伙,梳着大背头,脸上棱角分明,剑眉星目,他裸着上身,露出一身精壮的肌肉,舞起戟来虎虎生风——除了路数全错了。
这少年是两周前坐飞机专程从中国南方某座城市来的,本来老杨头儿还挺高兴,毕竟现在愿意习武的年轻人就没有几个,更何况是远渡重洋来习武的国人。老杨头儿这些年很少收徒弟,武馆在女儿的打理下也逐渐转型成专习拳脚的了。有这么一个对武学抱有热情的年轻人来,老杨头儿很是高兴,甚至决定把对方收作关门弟子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身体素质倍棒的小伙儿居然是个百年难遇的练武白痴。按理说再笨再呆的学生经了老杨头儿的调教,不说成璞玉,也得算是块材料。门前那副下联说的正是这个事儿,但是偏偏这个小伙子百方难治,老杨头儿最后无奈,祭出勤能补拙这最后一个手段,但是看他哼哧哼哧的挥舞了半天,从上个星期的周一哼哧到这个星期的周六,愣是没半点舞戟的样子。非要打比方的话,就跟个骂街老婆婆挥舞擀面杖一样,都快给老杨头儿整的气极反笑了。
但这小子的拳脚功夫却是一点就透,无论是自家的家传拳脚还是散打之类,很快就能上手,而且学的有模有样,搞得女儿杨娜拉很是喜欢。可按理说无论武学怎么变化,拳脚也好刀枪也好,总是殊途同归的,各类武学之间都有其相通之处,只要能够上手哪怕一样,触类旁通,也不至于这么用戟啊?
每每想到这里,老杨头就更是郁闷了,忍不住要给自己倒上一杯陈酿来消愁一番。想到这里,他便起身去找自己的珍藏了。
————————————
常庚霆挥舞着铁戟,浑身汗如雨下。这玩意儿势大力沉,偏又走的灵动路子,无论是劈砍直刺都能够应付得来,怪不得当年吕布能一打三个,看来除了人厉害以外,武器也很关键,你让吕布拿个流星锤去一打三试试?
如此看来,中国的武器种类那么多,奇门外兵更是数不胜数,葛洪最后却选择一把长戟作为炼金武器,也就情有可原了。
两周前他坐航班到芝加哥来,刚落地就被一个热情的老头拉住,说先不急着习武,喝两杯再说。没想到老头儿就是老爹联系上的那个一代宗师,在当晚的接风宴上,老头喝醉以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国家还是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的,传统武学还有希望云云,自己这把老骨头可算还是有点用武之地。特别是在自己跟着他女儿杨娜拉打了一套拳法之后,旁边醉眼朦胧的老头大呼练武奇才,嚷嚷着要收自己做关门弟子。
然而在学上一周以后,老头就开始愁眉不展,学到第二周之后,老头简直是唉声叹气起来。
此刻常庚霆正挥舞着长戟,耍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想象中已经化身成混血种吕布,一杆长戟无人敢撄其锋,龙挡杀龙神挡杀神,当真是——这个时候常庚霆听见长长的叹气声,他停下自己今天的练习,转头就看见杨老头正在长长的叹气自酌,一声比一声长,然后抬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你也歇歇吧。”老杨头开口说话。他看起来有点伤心,“今天周六,给你提前放假。好好休息两天,周一再来上课。”
“没事师傅,我不累!”
这是假话,常庚霆确实已经很累了,但他不太愿意休息。老杨头的水平是业界泰斗,学费当然也是最顶尖的那一栏。
“去吧去吧。”老杨头摆摆手,“放假了,连着上两周课,该歇了。”
常庚霆看老杨头那个不由分说的劲头,一边倒酒一边喃喃,好像是个神功尽失的大侠,只好同他作揖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