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户岁月

平户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口,在这里除了中国商人之外,还有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生长于福建的郑芝龙很早便听说过倭寇在中国行凶作恶的事,在他印象中,日本人是好勇斗狠,但是在平户,日本人对中国商人是极其欢迎的,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日本的地理特点,因而必须进口大量的商品,特别是矿产品,德川幕府对中国商人不仅尊重,而且给予很多优惠的待遇。除了路上常有揣着两把刀的武士趾高气昂目空一切外,平户的氛围是相当详和与安宁。

与日本当局相比,中国政府在对日贸易上采取严格禁止的措施,铜铁等矿产更是在禁运范围之内,这使得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法贸易。郑芝龙敏锐地察觉平户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他经过谨慎的考虑之后,决心留在平户,开始自己的事业。他有一腔创业的激情,但是他人地两生,无所倚靠,只有在澳门打工一年存下来不多的积蓄。他靠这些钱开了一家小鞋店,有时没有生意可做的时候,就去给人缝补衣服,挣点小钱糊口,也许他在这个期间认识了颜思齐,一个对他的事业有着最重要影响的人物。

郑芝龙的语言天赋又一次得到印证,他很快地掌握了第二门外语:日语,这是在平户生存的必要条件。不过郑芝龙只是将语言当作一种必要的工具,并不曾想过成为一名语言学专家或翻译家,他的志向随着他见识的增加而越发的高远。

平户是冒险家聚集的乐园,在这里,东方的儒教的道德言辞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商人之间尔虞我乍,为了利益甚至互相劫掠对方的船只与货物,不过这种劫掠的行为并不是无限制的,中国海商仍然受到某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文化并非来自官方的思想,而是来自民间的江湖道义的观念,义气是维系着中国商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义气,华人商团就会陷入到一盘散沙的境地。

义气是对朋友的忠诚,为了朋友不惜两胁插刀,这也是行走江湖的行为准则。郑芝龙努力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他结识了一些日本的武士,以及中国海商中的武术家,并且刻苦地学习日本的刀法与中国的武术,他还认识了一位为平户贵族锻造刀剑的泉州冶剑师翁昱皇。对于从小便崇尚武力的郑芝龙来说,平户是一个梦幻的般的城市,这里生机勃勃,充满激情与冒险,他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在这样的氛围中悄悄地滋长。海商巨头李旦的非凡经历与冒险传奇,刺激着他的心灵,只要视冒险重于生命,那么金山银海不再是想象之物,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在平户,荷兰人的势力压过葡萄牙人、英国人与西班牙人,郑芝龙不止是一个武夫,他敏锐地发现,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对减少贸易纠纷有着莫大的作用。人类的天性原本如此,语言的不同会使人容易产生戒备的心理,基督教中的巴比伦塔或通天塔的故事已经很好诠释了这种心理,相反的是,如是是操持同一语言,哪怕是不同民族者,也会或多或少增进一种安全的信任。郑芝龙发现人性中的这一弱点,所以他马上投入到荷兰语的学习中,很快他就可以与荷兰人直接交谈,这也是他掌握的第三门外语。

在学习外语的热情远不如现代的十七世纪,兼通三国语言的郑芝龙在那个时代可算是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并不是为了将翻译作为一种职业,虽然有时他也为海商提供帮助,他真正的想法,是有朝一日可以跨入大海商的行列。这样一个拥有语言天赋、经商才干而且武艺高强的人,怎么能不引起海商巨头李旦的注意呢?

李旦被中国方面视为非法的海商,所以他的船队主要贸易对象是暹罗、柬埔寨、交趾等相对安全的东南亚国家,西洋人已经介入到这些国家的贸易之中,特别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所以李旦需要郑芝龙这样既懂这两国语言,又有天主教背景的人,这无疑使得贸易纠纷与冲突大大减少。

李旦将几艘船交给郑芝龙,郑芝龙凭借他与西洋人无障碍的言语交流优势、泉州人特有的精明,以及他个人胆略与勇气,不负所望,为李旦挣得了大量的白花花的银子。李旦的船队不仅仅是一支商业船队,也是一支海上武装,他们劫掠与西班牙人贸易的商船,因为李旦对西班牙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同时他的贸易伙伴荷兰人与不断与西班牙人发生武装冲突。劫掠商船是郑芝龙军事生涯的起点,他很快在战斗中体现出好勇斗狠与坚忍不拔的一面,他在军事上的才华也是通过实战而无师自通。

不论是在商业贸易上还是海上的战斗中,郑芝龙的表现足以令李旦刮目相看,同时也对他越发的信任与倚重。最后李旦宣布了一条令海商集团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的消息:他将收郑芝龙为义子。郑芝龙以自己的才干迅速在海商集团中崛起,成为李旦集团中的核心人物,此时的他才二十岁左右。

郑芝龙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使他赢得一个女人的青睐,这个女人是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名叫田川松。翁昱皇的籍贯是泉州人,他擅长铸刀剑,与郑芝龙住在同一条街,郑芝龙对刀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两人的友谊迅速建立起来。经常负责接待客人的田川松也因此认识了郑芝龙,她被翁昱皇收养的事实,可以隐约透露出早年生活的不幸,这使她比一般的女人更加坚强。多种史料均证明郑芝龙英俊潇洒,加之年轻有为使他赢得女人的芳心并不奇怪,而日本女性所特有的柔情与体贴,足以令这个漂泊海外的浪子有一种温馨的陶醉。1623年,二十岁的郑芝龙与十七岁的田川松结为夫妻,离家三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家。

但是不久后,郑芝龙卷入到中国与荷兰人的冲突之中。

由于葡萄牙人据守澳门,荷兰人在东亚贸易的控制权上完全居于下风,为了占领澳门这一远东贸易中心,荷兰人多次挑起与葡萄牙人的战争,但是每次荷兰人都以失利告终。不甘心失败的荷兰人在1622年再度挑战澳门的葡萄牙人,又遭到失败后,荷兰人决心要开辟一个新的贸易点,他们选择了福建与台湾之间的澎湖岛,并且武装占领该岛。

荷兰人的侵略行径激怒了中国政府。1623年,中国主战派官员南居益出任福建巡抚,开始筹划武力收复澎湖岛。荷兰人在澎湖的军事力量约有十二艘船与一千名士兵,荷兰人希望得到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华人海商巨头李旦的援助。虽然李旦在中国官员眼中是个非法走私分子,但是福建巡抚南居益还是积极与他联系,希望将李旦争取到自己这一方。

李旦选择了中立,这对南居益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1623年年底,南居益武力收复澎湖岛的计划开始实施,中国舰队与荷兰舰队在台湾海峡展开海上厮杀,中国军队焚毁击沉了一艘荷兰舰船,击毙八人,俘虏五十二人,其中包括荷兰将领高文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荷兰人溺水而亡,大批物资随船沉入深不可测的海底。

1624年初,南居益再次发动进攻,登陆澎湖岛北部的吉贝屿、镇海屿,并在镇海屿修筑城堡,以作为南下出击澎湖岛的军事基地。这次中、荷的军事冲突严重地影响海上贸易的正常运行,郑芝龙受李旦之命,以翻译的身份抵达澎湖岛,虽然李旦并不给荷兰人提供武装支援,但他与荷兰人仍要保持海上贸易的合作。郑芝龙的任务很可能是对台海战局进行军事评估,有时他也率船队袭击掠夺贸易竞争对手的船只,特别是与西班牙贸易往来的船只,荷兰人与李旦同样仇视西班牙人。

五月,南居益加强了进攻的力量,准备先攻打荷兰人的船队,再攻打澎湖岛上的堡垒,进而困死荷兰人。郑芝龙可能就是在五月前后撤离了澎湖岛,返回到平户,他可能已经判断荷兰人必败无疑。到了七月,中国军队已是必胜之局,荷兰人选择了投降,拆除了岛上的军事设施,退出澎湖,后来转移到了台湾岛的南部。

郑芝龙在李旦的海商集团中崛起,这是他事业的开端,但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并非是李旦,而是平户的另一位华人英雄颜思齐。

颜思齐的老家是漳州海澄,是当时中国惟一开放港月港的所在地。在明代中期,漳州人入海为盗的数量很庞大,因此这里民风剽悍,不乏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颜思齐也是习武出身,后来被官宦人家所辱,一怒之下打死官宦家的仆人,闹出人命,闯了大祸。幸好这里是中国最繁忙的海港,每天都有船驶向大洋,颜思齐躲在船仓之中,经过辗转到了日本的平户,避开了仇家与官府的追杀。

到日本后,颜思齐最初以裁缝为业,后来也投入海上贸易的暴利行业之中,经过数年的积累,他也成为平户有名的富翁。颜思齐与李旦是平户华人海商中最著名的两个,但两人的志趣并不尽相同,李旦是纯粹的商人,而颜思齐则象是传说中的梁山泊英雄一样,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几乎也是以英雄人物的行动规范来要求自己,仗义疏财、性情豪爽,这使他在平户华人世界中赢得了尊重,无论是商人还是海盗,都对他敬佩有嘉,甚至他也赢得了日本当地政府的重视,被任命为甲螺。

但这点成就对颜思齐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他雄心勃勃,想建立一块中国人的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的暴利虽然十分诱人,但是日本始终是中国政府明文规定的出口禁运国,在中国政府眼中,这帮暗地里与日本人贸易往来的华人海商就是一群海盗,一群走私分子。即便华人海商腰包里的银子鼓起来了,也改变不了非法海上贸易的现实。

颜思齐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中国政府之所以禁止与日本通商,是因为日本长期以来留给中国人恶劣的印象,明代中期中国沿海的倭寇之乱就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虽然这些所谓的倭寇有时只是中国的海盗;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发动朝鲜战争,中国军队入朝对日作战;这些历史都告诫着中国政府,日本人是靠不住的。颜思齐是那个大航海时代所涌现出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物,他的想法是:如果日本的政府是由一群中国人来控制,那会怎么样呢?由中国人来领导日本人,那又会怎么样?

一个美好的蓝图出现在颜思齐的脑海中,由华人领导的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威胁将不复存在,中国政府将会修改、调整政策,日本作为中国禁止对外贸易国家的历史将被终结。到了那个时候,在日本的华人海商们,将摘去\"非法”、“海寇\"等可耻的帽子,不用在海洋上面对中国的官方兵船而躲躲闪闪,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将会成倍地增长,财富与利润将源源不断。对颜思齐来说,财富永远只是居第二位,他本质上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人生信念是\"建立功业,扬中国名声”,面对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东亚及东南亚的扩张,中国政府却仍然关起大门,对侨居在日本、东南亚一带的华人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政府的保守,使得海外华人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重振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