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拓荒者
- 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 半滴火
- 3410字
- 2023-01-11 14:17:10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群亡命天涯的人所停驻的北港,自然条件十分的好,北回归线恰好穿过这一区域,光热充足,雨水丰沛,土壤极其肥沃,一条称为北港溪的小河从东北向西南注入到海洋,亚热带的气候对于来自海峡对岸的福建人来说,如同回到家乡般的亲切,在西港正西大约四十公里的海面上,就是荷兰人曾经占据的澎湖岛。
拓荒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水手们从船上卸下物品,有武器、食品及其一些生活用品。逃亡的仓猝使得一些建筑的必需品极其缺乏,但这并不影响水手们的热情。他们用大刀砍伐树木,在离海岸不远的高地上树起栅栏,他们不是修建居家的房屋,而且在修筑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营寨,火炮被布置在营寨的周围,他们必需要提防潜在敌人的入侵,这些潜在的敌人,包括岛上的土著人、游弋在海面上的海盗团伙,以及荷兰人。
对于这群外来者,岛上的土著居民有一种恐慌心理,在此之前,他们应该有听到从南方传来的消息,一伙红毛碧眼的荷兰人强盗式地占领了岛屿的南部地区,并开始修筑两座城堡:热兰遮城与赤嵌城。颜思齐与他的水手们很轻松地击退了土著人,因为土著人不仅武器窳劣,而且也缺乏战斗的训练。颜思齐马上派人与土著人的首领取得联系,强调自己与他们一样,乃是大明帝国的臣民,随着误会的冰消云释,颜思齐与土著首领划分清各自的地盘,互不侵扰,并且以船上的物品与土著人换取食品。
占据日本称王的梦想落空了,颜思齐这回真的象水浒英雄前辈一样落草为寇了,“成王败寇\"的古训似乎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但他的志向并没有因此而磨灭,他重新燃起潜伏于心中的火焰,将要在这块蛮荒之地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颜思齐将营寨建为\"井\"字型,居中是高台,可俯视四周,营寨的周围是待开垦的农田。但是这些曾经的海商、现落草为寇的武夫,谁愿意将手中的刀剑换作犁锄呢?为了拓荒,必须要招揽更多的人前来,颜思齐派杨天生秘密返回漳州、泉州一带,招募移民三千多人,用船运载到了台湾岛上。
大规模的开荒拓垦开始了,这是台湾历史一个新的开端,如果我们称之为\"颜思齐的时代”,也许并不过分。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之后,这批海商又开始中断了的海上贸易,不过更多时候,他们以劫掠为生,他们的船只纵横于台湾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从其他的商船中抢夺物品与金银财宝,并且利用这些财富,购置更多的大船与武器,招揽更多的流民加入到海盗的队伍中。
郑芝龙的海盗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在他离家数年后,父亲去世了,留在澳门的弟弟郑芝虎、郑芝豹在得知大哥落草于台湾后,也纷纷前来投靠,此外,他的堂哥郑芝莞也前来投奔。郑芝龙虽然离开了平户,但他仍然是海商巨头李旦的义子,他与李旦的船队来往仍然非常密切,这一层关系对于确定郑芝龙在二十八人集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这也为颜思齐集团继续从事海商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荷兰人占据了台湾的南部,与颜思齐的势力各霸一方。
颜思齐海上力量的崛起,对荷兰人来说,既是一个威胁,也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在这种情况下,颜思齐派郑芝龙到荷兰人的控制区,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翻译。
郑芝龙在日本时,便与荷兰人打过许多次交道,非常了解荷兰人底细,颜思齐集团与荷兰人共处一岛上却能相安无事,这其中应该有不少要归功于郑芝龙的外交才华。
但是郑芝龙并没有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呆很久,有一天他不辞而别返回到北港。
对于野心勃勃的郑芝龙,显然清楚地意识到远离基地,无异以将自己的权力拱手让予他人,虽然在二十八人集团中,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但无论是他的才华,还是他所掌握的资源,都要远远地超过颜思齐之外的其他二十六人。
与其当一名无所事事的翻译,不如带上几艘船到海面上寻找猎物,他宁可自己当一名海盗,也不愿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在这个海盗世界中,抢劫一艘商船,绝对比说一口流利的西洋话更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颜思齐经营台湾一年的时间,海商基地已经从海岸线向岛内延伸,从北港溪流域拓展到了牛朝溪、八掌溪流域,新开垦土地大大增加,同时新的居住点也不断地增多。船只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武装力量也变得强大。
颜思齐没有放弃占据日本的雄心,在那个时代,他确实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他意外地英年早逝,那么他的成就远不止此。
“先驱者总是迈不过死亡的门槛”。
1625年的农历九月,颜思齐前往距离海岸约三四十公里处的猪罗山打猎,返回后得一场大病,他也没有迈过死亡的门槛。
这次死亡来得如此突然,给颜思齐本人留下无尽的遗憾,他在临终前对众位兄弟说:“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这句话同时证明颜思齐绝非等闲的海盗,而是一位拓荒时代的英雄,后来他被认为是\"开台圣祖”,即近代开拓台湾的第一人。
颜思齐的暴死,使得海内集团的权力斗争白热化。
陈衷纪是新首领的有力竞争者,他是当代密谋推翻日本的行动中最卖力的成员,同时也是颜思齐的同乡,这个身份使他与颜思齐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从日本逃亡出来后,也是他提出占据台湾的主张。
但是最后是郑芝龙被推上新首领的位置,在所有的结义兄弟中,郑芝龙的年龄最小,颜思齐死时,他也只有二十二岁,他最终胜出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记载离奇得象是天方夜谭,比如说有一种说法,以掷碗来决定首领人选,其他人掷到地上的碗都粉碎,只中郑芝龙掷出的不破;还有一种说法,以拜剑的方式来决定首领,轮到郑芝龙拜的时候,剑居然飞起来。也有的学者从郑芝龙有一位颜姓的妻子这一事实出发,推断这位颜氏可能是颜思齐的女儿,那么郑芝龙便是以女婿的身份来继承首领的位置。
但是更可能的情况,是郑芝龙此时的个人势力,已经是其他人所无法相比,因为他的义父海商巨头李旦先于颜思齐一个月去世,李旦的庞大的船队与资产便转移到郑芝龙的名下,这无疑使郑芝龙的势力徒然膨胀起来。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郑芝龙将李旦与颜思齐两支最大的海商力量合二为一,东亚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由此产生。颜思齐的时代已成过去,郑芝龙的时代到来了。
无论是李旦海商集团还是颜思齐海商集团,都被政府视为非法的武装,或者简洁地说,视为海盗。海商集团与政府的斗争由来已久,郑芝龙一跃成为海商巨头后,也成为政府军所剿杀的首要对象。
但是大明朝政府现在是陷入困境之中,内有魏忠贤残酷镇压东林党人,外有满族人在东北地区屡屡发动进攻,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要剿灭郑芝龙也只能心有余力不足了。
郑芝龙要向他的结义兄弟们证明自己的领袖才能。
他在1626年率领船队进攻位于福建南部的漳浦县,紧接着又攻打金门与中左所,然后挥师南下,进攻粤东,取得一连串的胜利。
海盗军队的战斗力令政府军大为吃惊,政府官员在给皇帝的一份报告中,以懊惱的心情写道:“其船器皆制自外番,艨艟高大坚致,入水不没,遇礁不破,器械犀利,铳炮一发,数十里当之立碎。”
海盗的装备居然比政府军的装备还要先进,但比起武器装备的先进,这群海盗更可怕的地方是收买人心。
海盗军队的成员大多来自福建,所以他们只跟政府军对抗,并不杀人放火,郑芝龙对手下喽啰们有几条军纪约束,不准掳掠妇女,不准屠杀百姓,不准放火烧房,不准破坏庄稼,只是遇到富人家便逼他捐钱捐粮。
对于沿海的百姓来说,他们对海盗并没有恶感,很多时候,他们的亲戚朋友中也不乏海盗,郑芝龙的军队每到一处,就竖起大旗,招收当地居民入伍,大批的贫困饥民纷涌入郑芝龙的队伍之中,海盗军根本不担心兵源的不足,还有不少人自愿到台湾岛上进行垦荒。
在与政府军对抗的同时,郑芝龙与荷兰人之间的商业活动并没有停止,荷兰人对郑芝龙有一种好感与信任,可以从一份荷兰人的文书中看到郑芝龙当时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这支有四百只船、七万人的首领名一官,他曾在台湾公司当过译员,后来当了海盗,一瞬间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中国官府对他束手无策,他长期与我们有良好的友谊,我们对他有莫大的信任。”
从1624年郑芝龙伙同颜思齐逃离日本时的十三艘船、数百人,到1626年时,船只数量已经达到一百二十艘,而在1627上半年,扩大到四百艘船与七万人,到了下半年,郑芝龙船只的数量就达到一千艘之多,这个增长速度真算是一个奇迹。
这些数据表明,年轻的郑芝龙确实拥有非凡的领导才能,这也使他在集团内部的领袖地位不可动摇。
郑芝龙的崛起,意味着政府一直以来外贸政策的巨大失败。
虽然政府部分开放海禁,但是过多的限制措施最终只能使海商通过非法经营的手段来对抗政府的保守,而这种非法经营势必又使得政府进行镇压与打击,反过来海商就武装起来对抗政府,对抗的结果就是海商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即便军事对峙也完全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