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之人

到了王寿这一代,王氏家族自山阴的达溪迁居至余姚,自此这一家族便成为余姚人。王寿的五世孙王纲,字性常,善于识人,文武双全,与诚意伯刘基(刘伯温)是好友,他曾对刘基说:“老夫乐山林,异时得志,勿以世缘累我。”但刘基深知他的才能,便向明太祖举荐他。洪武四年(1371年),王纲被召入京,此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但乌发皓齿犹若壮年。明太祖见状十分惊讶,问他对当时国情的看法时,不料王纲对治国之道颇有见地。由此王纲得到太祖赏识,被封为兵部郎中。

当时正值潮州地区农民起义,王纲被任命为广东参议,负责监督军粮。王纲对身边的人说:“吾将命尽于此事,以死之心赴之。”他给家人留下诀别信后,便携儿子王彦达乘一条快舟赶赴潮州。他对起义的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息了这场内乱。但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行至增城时,遭遇了海盗曹真并被捕。曹真劝王纲为海盗做参谋。明知会惹来杀身之祸,王纲还是劝导曹真,说道:“汝等何许人也?当今圣上下诏平定地方叛乱,汝等应为良民,共享太平。奈何却挑起动乱,岂不是自寻死路?”此话惹怒曹真,王纲被杀。

其子王彦达当时年仅十六岁,见父亲惨死,边哭边骂道:“你一并将我杀了吧。”但曹真觉得这二人是父忠子孝,都杀掉的话恐怕会引来不祥之事,于是释放了他。王彦达将父亲的尸骨用羊皮袋包裹好,带回了家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御史郭纯向朝廷上奏了王纲横死之事,朝廷下诏在增城为王纲建立庙宇。而王彦达原本可以因父亲之功获得官职,但是他痛心于父亲的惨死,自称秘湖鱼隐,终生不入仕途。这就是王阳明的五世祖王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