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牧尘有些抑郁的时候,
讲台上的历史老师已经念到了下个章节:“在尘世仍是神代时期,这片大地上仍有多个不同的族系,泾渭分明,以及很多传说中的始祖与古帝王并存。
而原始社会的“天帝观”,则是拉开了传说向历史转化的序幕,也为后代五帝系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以太暤、炎帝、帝鸿氏、少暤和颛顼为核心的“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而“血缘关系”更是把祂们从传说时代的部族始祖和英雄完全转变成人间圣王,最终完成了世系的定型。
在距今上百万年以前,
当帝鸿氏的族系攻陷炎帝族系并且击败东方的东夷部族之后,以,占领了如今的帝京区域(那时还有建木巨物耸立),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部族,
彼时的神州形成了以中央帝鸿氏世系为首,东方的东夷部族和南方的有miao集团为核心的三大集团,
祂们之间的权力转移与交接是各大阵营力量角逐的结果,而非完全经过“血缘”关系直接承袭来完成的。
夏启所建立的帝统神朝,是前所未有的家天下制度,抑即是把“帝座”私有化,妄图永存万代。
然而,当时各部族的力量仍很强大,各有独立的势力范围,以夏王朝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还不足以慑服那些存在以万年为单位的古老部族。
随着姒文命的影响力消退,直至在帝启死后,“初生”的夏王朝即受到东夷部族的攻击,有穷氏首领后羿,在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上位驱逐了相,窃居帝座、政权,有了“后”这个夏代君主的衔号。
这即是后世史书中所谓的“后羿代夏”。
所以在复国后,不免有多次迁都现象。从而也说明了夏王朝政权的不稳定性。为了更好地统治各大势力,夏人开始思考如何确立其统治的合法性,于是“帝统”观念应运而生。
夏人倚仗先祖是“最后”的上层叙事者,代表着上帝的旨意,具有无上的生杀大权。作为统治天下众生的合理性,也为其代代相传的家天下找到了法理依据。
在私吞帝座后,夏王朝的君王都将“帝”字冠于自己名字之前,如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孔甲、帝皋、帝发、帝履癸(帝桀)等。
尽管夏人以天帝之子自居,并且世代相传“帝座”,有高于于level.6之上的位格加持,但因为姒文命在“上面”暂时的失势,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商人承袭夏人的天帝观,也以天帝之子自称。在商汤起兵灭夏时,为了使自己师出有名,打出了代天伐罪的旗号,《尚书·汤誓》载商汤语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以说明其之所以灭夏而代之,完全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因为夏桀的行为违反了天命,所以天帝便更换在人世间的代言人,而商汤即是给上帝选中的天帝之子。
商王朝的历代君主也效仿夏人,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帝”字,
如帝外丙、帝中壬、帝太甲、帝沃丁、帝太康、帝太戊、帝小甲、帝雍己、帝仲丁、帝外壬、帝祖乙、帝祖辛、帝沃甲、帝南庚、帝祖丁、帝盘庚、帝武丁、帝乙、帝辛等。从《尚书》记载来看,商人比夏人更注重强调自己的帝子身份。《尚书·盘庚》曰:“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
又曰:“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
夏商王朝的君主们将自己视为天帝之子是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统治万民、拥有下土的合法性,但久而久之商人也如前朝那样,恃“神”而骄,赴往沦亡的道路。
最后竟让西戎部族后来者居上,也即是西周,但也彻底完备了礼法制度。比如“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事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当代也承续了这样的制度,神州以帝京为中心,依次划分出五服,而李牧尘所在的津江市则在要服,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反抗军也借机在这发展势力。
这点在《诗经》中多有体现,如《生民》说后稷乃是姜嫄“履帝武敏”所生,无疑将周之始祖视为新的“帝子”;《维天之命》中说周王朝能取代商,是“维天之命”;
《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称颂文王得到上帝的恩宠,能够继承天命,使古老的周部族成为尘世的主宰。
但是,周人从前朝的衰亡历史中吸取教训,知道是否保得住统治阶级的地位,终究是看“上天”那几方始祖阵营想较量。
对了,“上天”是始祖们所在的居所。这点你们要牢记在心。
话归正题,
所以周人在夏商的“帝子观”基础上生成了“天命观”,认为帝王的轮换是看始祖们的意见,所谓的德行,也只是符合祂们的想法。
《诗经·周颂·敬之》曰:“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
更是申言上天无时不在,祂随时监视着人间的君王,所以每位国君都应当敬天命而为之。
尽管周人的“天命观”,是屈从于所有的始祖(类似公交车,谁都可以上),不如前两者“帝子观”的专一。
所以夏商君王自称“帝子”,
而周王则自称为“天子”,二者实则都是出于维护其家天下合法性的需要。这种人与上帝的血缘关系的确立,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
李牧尘边研发术式的技巧,边尽力消化这些知识,只觉得很累,
重生后的不久,他还想着要如何当英雄,化身纯爷们,灭杀各种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还会附带沧桑,例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种气势,死战不退那种不屈意志,最后力竭而死,或与敌人同归的悲壮。
再不济也是“观千载如犹旦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要么顿悟,从此无欲无求,思考人生意义,追寻道之所在。
可是眼下呢,
虽说身怀双术式,衍生出物伤,法伤,真伤,免伤,破甲,位移,无法选中,护盾,加速,减速的技能,可谓是非常全面。
但依旧给压的抬不起头,他发育的明明已经很快了,可为什么还会这样……说到底还是level太低,
修改事象的术式,本质上还是高维干涉力,而level的提升,也是在往更高层次跃迁,直至最后可以无所不能。
………
历史老师口吐白沫道:“说到上帝,这又不得不提及雅卫,祂生于戎狄荒服之外,不在五帝系统之内,却登临上层叙事者之位,乃至于从众多始祖手上,夺走上帝的称谓,
在希伯来《圣经》中,上帝的名字以四个辅音字母YHWH(或YHVH)来表示,读音为“雅卫”,含义为“我是”(I Am或I Will Be)
后来在经卷中把祂的名字写作“JHWH”,只记辅音,不记元音。读经或祈祷时,把“JHWH”读作“阿特乃”(’adhonay,意为“我主”)
雅卫可以说是侵略性很强的神,祂最初并不是万王之王,而是司雨之神,但在孜孜以求的“吞吃”下,
比如唯一神Elohim的名词,这个字和Ha-Shem(The name)和Adonai(my lord)是被视为同义的。“借”自於迦南最高神伊勒/El(Elyon;God Most High)的复数形态。还有“伯特利的伊勒”的传统名衔……慢慢的成长了起来。
雅卫从各方面来看,都与传统的神祇不同。这从得名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既不许人称其名,又不许立像,更不须物品供奉,甚至于无须类似教徒举行的祭礼,
至少在Moses之前是不可能有这位神的。
而“游牧的人”最开始是伊勒的信徒,伊勒曾向他们应许迦南的主权。可是因为此时的原始天神开始衰落,选民们跟着陷入逆境。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促成了Moses人为改造了伊勒,变化为现如今的雅卫,对于祂来讲,当时他仅有的立足于世的理由与资本即是,带领“游牧的人”走出枷锁之地,
Moses的神没有名字,没有形象,甚至都不能说是“存在”。正是因此,他必须借用伊勒之名,
所以,要反复强调,雅卫是“亚伯拉罕的神,雅各的神”,是大伙们从始至终崇拜的“伊罗兴”,宛如是个寄生虫,从中汲取力量。
雅卫的“历史”始于Moses,而在此之前当地人所崇拜的神是伊勒,后面还与巴力展开了漫长的竞争……
在那段悠久的岁月里,祂饥饿到无论什么都“吃”,因为在当时那种残忍的环境下,不变强即会死!给永远的抹去,
与神、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直至渡过原始积累时期,统合了迦南地区其他的神,
到最后更是掠夺去了“上帝”的名称、象征,成为「创始成终的主宰」,实在是太励志了!”
众人面面相觑,但又不好不给面子,只得纷纷鼓掌。
………
时光如梭,又到了理科的环节,讲师理所当然的是姚际恒,
李牧尘竟没觉得意外,这所学校是只有这两个老师吗?
姚际恒:“之前讲了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其实这门课很简单,只是把你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化,与人事、政治、社会的变化结合起来,两者有某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归纳、推理。
共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个方面……
现在算命都用软件,比如量子化学算命用Gaussian或者VASP。分子算命用分子动力学或者蒙特卡洛方法。宏观算命可以用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力学。
大家先学甲骨文的刻辞,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基本不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流程如下:先是给诸神祭拜并询问问题,然后祂们的回答会延伸在烫纹上,最后你再解读。
如果与事实有出入,那也是你的原因,误读了旨意。
至于进阶后代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所有并不都是由神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
这是周文王在伏牺八卦上的改进,相传涉及到尘世的底层运转,源代码……咳咳,扯的有些太远了,大家先动起手来吧,
拉瓦锡有句名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我们的推理受到实验的检验,除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的⾃然道路去寻求真理之外,别⽆他途。”
我现在给你们发放甲骨,不能只停在理论方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