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做理会

这一次李逸几乎没有多做思考便道:“商部除了煦宁侯暂时没有第二人选了。

其余各部先暂时搭个架子就行了,等以后人才锻炼出来了,再充实。

反正都是过度。”

皇帝闻言微微皱眉,但随即也点了点头。

她也知道目前所谓的制度还只是草创。

她虽然是实实在在的天子,但班子却实实在在的有点草台班子。

想一下子就搞的那么正规化根本不可能。

强行搭出一套完整的上层建筑,根本就是碍事。

反正如今大多数政务都还是她和李逸商定之后,再召开一个核心成员会议就差不多了。

如今商讨这些制度设定,主要还是为了明确思路。

为将来创立制度做准备。

于是也不再提这个问题,而是又问道:“草原那边没有问题吗?”

李逸一笑,“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事,不过总体形式有利于我们的计划,另外陈瑜也是一个人才,有胆有识。

我相信他应该能够成事。”

接下来几天,商部成立和朝廷向民间转让多种技术,并且有意组建商队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商贾之间传播。

有些当日没有收到邀请,或者没赶上的商贾都羡慕不已,同时也大为心动。

而某些有心人也大受震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也不理解朝廷的这一波操作。

甚至怀疑这事到底是真是假。

不过很快他们的怀疑就被打破了。

就在李逸宴请商贾的第三天,就有一名名为伍富贵的商贾走进了商部,然后顺利的签订了转让合同。

因为他没有多少本钱,所以他选择了转让成本最低的蜂窝煤和煤炉这两样技术。

并且在商部官员的帮助下很快就成立了,制造蜂窝煤和煤炉的工坊。

因为他是第一个,商部对他格外照顾,特别为他在报纸上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巨大的版面专门介绍蜂窝煤和煤炉的使用方法和主意事项。

而且在民间也广受关注,等于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

甚至开张当日连逸王殿下都亲自道贺。

数重广告效应之下,第一批煤炉和蜂窝煤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

而且逸王殿下还亲自教他怎么销售,怎么和用户签订长期的订购合同,提供配套的送货上门服务。

一下子就受到京城各大食肆和点心铺的欢迎。

老百姓也觉得这真是好东西,比烧柴草干净方便,又比烧炭便宜,事实上一到冬天柴草紧缺的话,甚至比柴草也便宜。

无事(伍氏谐音)煤球铺的商品瞬间供不应求,商部又帮他在银行搞了一笔一年免息贷款。

伍掌柜用这笔钱,又赶紧投入,在京城又连开了数家煤球铺,生意一下子就覆盖了半个京城,真做大了。

这一下,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有第一就有第二,第二个就是伍掌柜的好友,孙茂亭。

他之所以晚了一步,是因为他的野心比较大,他想要肥皂和香皂的技术,所以花了几天时间筹款。

一看伍掌柜拔了头筹,占了大便宜,瞬间后悔了,明明自己才是最先得到逸王殿下内部消息的。

结果这一耽搁居然慢了一步。

这一耽搁差别就大了,免费广告没有了,逸王殿下亲自恭贺也没有了。

好在其他的待遇都还有。

而且肥皂和香皂市面上早就已经有了,只是之前价格高昂只有勋贵世族豪强才用得起,百姓根本无缘消受。

而他则在商部官员的提议下,将产品分为几个档次。

生意也瞬间大火。

有这两家带头,众人终于确定朝廷是认真的。

而且这个商部真和其他的衙门不同,不但不轻视他们这些商贾,还服务的如此方便周到。

不但转让技术,还赠送逸王殿下亲自撰写的经营窍诀。

还帮忙排除困难,如果需要甚至还帮着联系银行提供低息,甚至免息贷款。

众人这才知道,皇家银行不但可以兑换银币,甚至还可以提供贷款,存款。

所有的商贾都坐不住了,商部的门槛几乎在一日之内被踩的快塌了。

而新的大乾朝廷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信誉。

不过也不是没有不满者。

不少残留在京城的旧式读书人看到这一幕,都很不满,觉得商贾耐四民之末。

朝廷居然和这些商贾沆瀣一气,这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而他们满腹经纶,想要为官,朝廷居然不做理会,居然要他们去做小吏,还要去吏员学校读书,还要去宣教司,跑到那些泥腿子中间去宣教朝廷政策。

教授那些黔首识字。

这简直成何体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些黔首需要知道什么朝廷政策,他们只要知道下地耕作,然后老老实实交出劳动成果就可以了。

可偏偏朝廷就是不搞这一套。

在鼓动了那些商贾,把京城搅的“乌烟瘴气”之后,那些在吏员学校学习过的农会骨干,回到农村之后,居然又开始折腾那些黔首,搞什么深耕法,什么堆肥法。

又要推广什么新农具,还要搞什么统一售粮,最低保障价之类的。

还要组织百姓种植冬小麦。

哎,岂不闻,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胡乱折腾,哼哼,等着吧一定会出大乱子。

可惜的是,这乱子半天也不来,偶尔出一些混乱,他们脱好裤子准备看热闹了,结果人家居然随便就改变策略,然后就解决了。

哼,朝令夕改,乱国之道。

他们一边恶狠狠的诅咒,一边揉着饥饿的肚子,想着实在不行的话,是不是也去那些黔首学校,混个教书匠。

哎,堂堂一个经世济民之才沦落至此,天道不公啊!

与他们一样不满的,还有那些各方进京的使者。

他们进京之后,居然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召见。

朝廷就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进京了一样。

这其中最不满的大概就是那位宁南王的三王子一行人,其中最不满的自然就是那位王府长史姜万源。

这位三王子进京已经快半月了,居然一直没有得到召见,去逸王府也一样吃了闭门羹。

“没想到李逸这个异姓王与女帝居然慢待宗室至此,殿下,再等下去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