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钊的本色是个艺术家,他幼承家教学习书法,留心翰墨,临池不辍,他对历史上的碑帖名作知之、好之、乐之,而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公认。

1990年,他考入广西师大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但他不能忘情于艺术研究与实践,于是决定深造。2006年,他到南京师大投考我的博士生,当年他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拟被录取,但他的科研成果分数却被工作人员统计错了,我叫他赶紧去找有关部门进行更正,甚至上诉。 但培钊很淡定,说这样会给那位统计人员带来不好影响,明年再考吧。当时给我的印象,他是很宽厚的人,也是很自信的人。果然,2007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

入学以后,要确定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方向,他对艺术有兴趣而且实践多年,又一直从事出版工作,便确定了民国时期美术期刊研究的题目。培钊读过我很多的书,读博期间又常与我共同讨论,对研究方法完全掌握。他在宁、沪、杭等地查阅资料,过程十分艰苦,收获也十分丰富。南京是六朝古都,特别是作为民国时期的首都,文化底蕴雄厚,资料充足,无可比拟。南京师大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清代名臣李瑞清在这里首创美术系,民国时吕凤子、徐悲鸿、吕斯百皆在这里主持美术教学,当时美术界的傅抱石、陈之佛、吴作人等一代大家都曾汇聚此地。培钊在此攻读,得天独厚。民国时期的美术期刊现存数百种,他对于这些美术期刊的馆藏情况一一摸清,设法查阅、抄写、拍照、复印,收集的图片资料多达数万张,他对这些期刊的文章和图录逐篇逐帧分析整理,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同时,他又对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加以研究,对美术期刊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期、定位,对美术期刊与艺术教育发展、西方艺术引进、传统艺术传承三个方面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坚实的基础、丰富的见闻和充足的资料,加上他的专心态度,撰写了《民国时期的美术期刊与美术发展》论文,答辩时获得了教授评委的一致好评。

这篇论文出版前,培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因为当时我是他的导师,他一定让我写个序。我后来调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授和博导,前时又在国外大学任教四年,回国后到了广西这块风光美丽的地方来疗养,培钊正好找到我,师生重聚,十分高兴。重新看到他修改的论文,他在南京师大随园攻读博士的景象,历历在目,于是援笔记之,不知可为序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陈传席

202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