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别的事,你也知道,前些日子,家里闹出好大的事来,大老爷正不自在呢,说哥儿在学里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竟淘气成这样。如今又来上学了,学里若是再管不好,就趁早让贤了!”
贾瑞一听这话,岂有不哆嗦的,他们一家子的营生就靠这族学了,若是被撤换了,再到哪里去找这好事去,,忙矮了身去求。
“一是好好的教导哥儿们,不再弄那些不争气的勾当,二是大老爷说了,哥儿学业要紧,每日里须在学里补出五日的功课来,方可回去。”
贾瑞忙道,“该当,该当!”
郑好时一走,贾瑞转身便走到了贾琮的跟前,见他在习字,轻咳两声,贾琮抬眼一看,是他,也不搭理,自顾自地写。
“呵,好小子,谁给了你胆子,连瑞大爷也不理了,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金荣在一旁添油加醋道。
贾瑞摆摆手,让金荣一边儿去,道,“琮哥儿,才郑好时来了,带了你父亲的话来,叫我们每日让你补出十日的功课来,才许你回家,说你要是再做出从前那些勾当,就要我们打断你的腿!”
“这就打断了吧!”
金荣在一旁嘻嘻哈哈地笑道,别的小学生们纷纷侧目,有事不关己的,有看热闹不怕台高的,也有如金荣一般起哄的。
贾琮依然没有搭理,贾瑞这个人,原本就是个短命的。
贾代儒乃是与贾琮的祖父贾代善一辈儿的,书中说他是“当今之老儒”,实则,是个连举都不曾中过的,一生落魄,若非族里照顾,让他当了这学塾里的掌塾,他到哪里谋一碗饭吃?
原本“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作束脩之用,可贾代儒和贾瑞祖孙二人着实贪心,一个看人下菜收费,另一个则每以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
而贾瑞最是贪图便宜又好色,宁国府庆贾敬寿排家宴,贾瑞一见凤姐而思淫,最后送了性命。
一个短命鬼,活在红楼世界里的笑话罢了。
“琮哥儿,你可听明白了?”贾瑞伸手就要扯贾琮正在写的字,他抬起眼,凉薄地看了一眼贾瑞,“瑞大哥,夫子教到哪里了?这几日可上了新课?你说让我补出十天的课来,我且问你,他们一日做多少功课?我应当做多少功课?你不说个分明,我如何补?”
贾瑞一时答不上来,恼羞成怒,猛地一拍桌子,“叫你补十天的课来,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他自以为贾琮得了贾家的厌弃,没人给他撑腰,故而对贾琮便很是硬,全然没有从前对贾环等几个贾家直系子弟的款待。
金荣见此,在一旁道,“哎呦,几天不见,贾琮,你反了天了?”
贾琮一把抓起了砚台,一抡胳膊,猛地甩过去,砰地一声,正好砸在了金荣的嘴上,两颗门牙掉了下来,满嘴都是血。
学塾里猛地一静,紧接着就是金荣哀嚎声。
“哎呀,不好了,出人命了!”
一些胆子小的瑟瑟发抖,抱起了书包就往外跑去,活像贾琮是那洪水猛兽。
贾瑞也是后退了好几步,正要呵斥,见贾琮一副闲淡的样子,两手撑在桌面上,便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好啊,动起手来了!”金荣怒了。
他捂着嘴,抄起了桌上的砚台也要朝贾琮砸过来,贾琮直接抄起了身下的凳子,朝他的胳膊当头砸下,砚台掉地上,金荣的一条胳膊咔嚓一声裂响,他疼得跳了起来。
贾瑞此时也顾不上怕了,忙上前扶住了金荣,“你,你在这里补功课,回头我们找大老爷论理去!”
“论什么理?”贾琮笑着说道,“论瑞大哥如何勒索小学生们请吃喝?论太爷把这学塾当做了自己的私产,成日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拘是谁,只要出得起一年二十四两银子的束脩,便什么人都收进来?论大家伙儿在这里学一些‘沈腰潘鬓消磨’?”
窗外,学生们哄然大笑!
贾琮收拾了一下东西,打算离开,这时候,郑好时又来了,贾瑞见此,忙扶着金荣迎上去,还没来得及说话,郑好时一把推开了金荣,直奔贾琮而来。
“快,快,三爷,赶紧收拾东西回去,东山苑派人来了,说是要亲见三爷一面!”
贾琮索性坐下来了,纹丝不动。
“哎呦,我的好三爷啊,这都什么当口了,您就开开恩,赶紧的,跟我回去吧!”
“瑞大爷说了,说是大老爷的话,我今日不补出十日的功课来,不能出这门!”
“这……这瑞大爷是糊涂了吧,谁什么时候说了这样的话呢?三爷还年幼,身子骨又弱,这大冷的天,应是身体为上!”郑好时作揖,“三爷,咱们走吧,人家好歹是为了三爷跑一趟,非要见三爷一面,失礼了可不好!”
贾瑞一时懵了,这话不是才说的?
贾琮心头一动,可面上却道,“也不急于这一时,你回去问问,大老爷究竟有没有说过这话?若是说过,我必然是要听老爷的话,否则便是不孝。”
郑好时急得团团转,可这时候,他又不能拿贾琮怎么办,少不得回去跑一趟。
东山苑来人时候给贾琮送邀帖,总管侯达早就听说了自家大哥收了个弟子,就是贾琮,便和道爷说了,自己亲自跑一趟。
屋里坐着喝了一盏茶的功夫,郑好时进来了,满头大汗跪在地上,嗫嚅半天,不敢说出来。
贾赦有心巴结侯达,想着难不成来一个人都要给贾琮撑腰不成,贾琮这逆子不过是做了两首诗,入了那些爱诗词的人的眼,而眼下这位,一看就是武将,便笑道,“犬子有几分才气,蒙外头人的抬举,很是不把人放在眼里,他不知是大人来,又左性了些。”
“三爷说,他今日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说是若要他不补,须老爷说了算。”
贾赦一个头两个大,气得要炸了,又不好发怒,听得侯达点头赞许,“听外头有人说这孩子不孝顺,依我看,着实是个孝顺的,果然是国公之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