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因不同,而精彩 三下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今天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一样米吃出百样人。”树爷爷笑呵呵地说。

“的确如此,”元斌点点头,“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还真不少!”

“虽然不少,但无外乎这么几种,”树爷爷条分缕析,“如乐天派、幽默王子是性格方面的特点,热心肠、老黄牛是品质方面的特点,昆虫迷、飞毛腿是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

“哇,这么一梳理,条理清楚多了!”元斌竖起了大拇指。

树之根 审题选材

选择你身边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想想他身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哪些事情或者行为最能体现他的这个特点,然后写下来。
  写完后想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

这次习作是写身边的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还要给习作想一个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不用多想,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小书虫”表哥啦!


作文关键词 “小书虫”表哥

树之干 写作脑图

树之叶 佳作赏析

“小书虫”表哥

赵颢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每当听到关于读书的名言,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表哥,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

(读书名言导入,引出我的“小书虫”表哥。)

表哥看书可谓“争分夺秒”,上学前在看,做完作业看,睡觉前还在看……而且,他看书并没有固定的地点,教室座位、图书角、走廊、客厅都留下了他看书的身影。不管在哪里看书,他总是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完全不被别人干扰。

(表现一:列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表哥沉迷读书的样子。)

有一次,他来我家和我一起看书,他看得很入迷,可我却有点心不在焉。吃饭的时间一到,大家都去吃饭了,他却还在看书。他时而“哈哈”笑两声,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满脸疑惑……我很好奇,表哥究竟怎么啦?我悄悄走过去,他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西游记》。我喊了一声:“表哥吃饭了!”可他说:“再让我看一会儿吧!”任凭我怎么叫,他的目光始终不离开书。

(表现二:详细描述他到我家看书,沉迷其中的情形。“他时而‘哈哈’笑两声,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满脸疑惑……”充分体现了表哥阅读时的入迷。同时通过我和表哥的对比,进一步体现表哥“小书虫”的特点。)

还有一次,我正拿着一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开心地看着。这时,表哥来了,他笑眯眯地问:“你可以把书借我看看吗?”我正看到最精彩的片段,赶紧回答说:“不,我不借!”接着就继续看我的书了。可这时“小书虫”赖在我的身旁央求道:“借我看看嘛,就看一会儿!”在他的再三央求下,我只能很不情愿地把书递给了他,并狠狠瞪了他一眼。他如获至宝,蹦蹦跳跳地走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口中的“一会儿”居然变成了“大半天”。

(表现三:描写表哥央求着向我借书。他借到书后,“如获至宝,蹦蹦跳跳地走了”,说好的“一会儿”变成了“大半天”,诸多细节都充分体现了表哥对阅读的喜爱。)

我的表哥真是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呀!

(总结全文,呼应主题。)

树爷爷有话说

作者从平常表现、沉迷阅读、向“我”借书等方面,体现表哥爱阅读的特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到位,能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拓展阅读

◆王明右脚猛地一蹬地,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奔。他用力摆动着手臂,双腿迅速地前后交替着,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脸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离终点还有十米时,他使出了必杀技“飞毛腿”,像一道闪电,一下冲到了终点,夺得了冠军!

——刘畅《“飞毛腿”》

◆看!佳肴上桌了,我家的“口水弟”盯住鲈鱼、鸡爪,眼睛眨都不眨,嘴巴张得像是能塞个大鸭蛋。长长的口水立刻如庐山瀑布一般,倾泻而下,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口水落九天”。不好!口水要流到碗里了。眼疾手快的我立刻出手援助(帮他擦了一下),这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的降临。

——周宏轩《我家的“口水弟”》

◆我是个很喜欢吃包子的人,但每次只要塞一两个,再喝一碗汤,一餐就搞定了。可表弟呢,却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你看他,连塞了五六个肉包,还没吃饱。小姨怕他吃撑了,赶紧将剩下的包子收了起来。这可要了他的小命——吃不饱饭,是他人生最大的痛苦!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吃得正香,他一口又一口地咽着口水。

——《爱吃包子的表弟》

树之花 方法锦囊

1. 写好具体事例

要体现人物特点,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写事例。例如,教材中的文字提示:“看见‘热心肠’,我想起了同桌,我给你们讲一件事情……”写事例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全面描写,也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写“幽默王子”,肯定少不了写他说了什么话,让大家听了捧腹大笑;比如写“篮球健将”,则应该把主人公带球、传球、过人、投篮等动作写具体;比如写“小书迷”,则可以将主人公看书时“着迷”的样子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补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 写好日常表现

除了具体事例,写日常表现也是体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文字提示:“‘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顺着这个思路,还可以写他家书架上的很多书都是关于昆虫的;一看到关于昆虫的电视节目,他就两眼放光;和别人聊天时,他总是提起昆虫这个话题。写日常表现,可能无法写得像事例那么具体生动,但能像放电影一样,通过场面叠加的方式,让读者对人物特点有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