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赫尔墨斯[22]

前面提到的托特神神庙和配套的埋藏有牺牲动物木乃伊的墓地位于尼罗河(Nile)西岸,具体位置是在开罗以南300公里(185英里)的阿曼尼亚(Alminya)省。这座神庙及邻近古城历史上不断地改名换姓,这本身就说明了埃及历史的漫长和复杂。时至今日,当地看似现代的外表背后。依然时时显露着过去的蛛丝马迹,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纸张上反复擦抹、书写一样。古城现在的名字叫“艾尔-阿什穆嫩”[23],这个名字是对稍早些的科普特[24]语名字“shmunein”的阿拉伯语翻译。“shmunein”的说法则源自更早的古埃及地名“khmunu”,它的意思是“八神之城”(City of the Eight)。古埃及早期宗教认为,今天的世界由8位神灵从混沌之中创造出来,古城的名字代表了当时的居民对这8位神灵的崇拜。后来,托特神越来越受到古城居民们的重视,象征他的鹮形象被不断赋予各种神圣含义。正是由于当地人对托特神的异常推崇,虽然整个埃及都崇拜托特神,可是献给这位神灵规模最大的神庙却出现在艾尔-阿什穆嫩。只可惜,这座宏伟的古代建筑现在几乎已经片瓦无存。

古埃及考古学领域通常习惯用某个地方古代的名字来指代这处古代遗迹,“艾尔-阿什穆嫩”现在更通行的名字其实是“荷莫波里斯”(Hermopolis),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赫尔墨斯之城”。当年,生活在地中海东部、说希腊语的居民纷纷来到埃及做生意。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埃及以后[25],这些异乡人逐渐在埃及定居,同时开始为自己宗教信仰中的神灵在古埃及神灵体系中寻找对应。这样一来,某些专属古埃及的神灵便根据与其对应古希腊神灵的相似性,获得了希腊式的名字。某些神灵无法在古希腊神话中找到对应,比如古埃及的主神阿赛特[26]和维斯尔[27],则直接被硬安上了今天仍被我们沿用的希腊式名字——伊西斯[28]和奥西里斯[29]。今天的人们或许知道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的信使神,为了提高送信的速度,他的身上还长了翅膀。人们不知道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赫尔墨斯还被认为是主管语言、书写和学习的神,他本人则以机智和狡诈著称于世。凭借这种相似性,将赫尔墨斯和托特神等同起来,只需要作些语言学和神学方面的变通,变通的结果就是“荷莫波里斯”(Hermopolis)。有时,“Hermopolis”的后面要加上“Magna”的字样,为了与埃及的同名城市相区别,“Magna”的后面还得再加上“The Great”2个字。这个埃及加希腊式的名字曾让那些早年间来到埃及的欧洲游客、学者和考古学家倍感新奇。

对古埃及宗教感兴趣的,不仅是那些曾在当地游历或定居的古希腊人。当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航线四通八达,埃及海岸、黎凡特[30]、土耳其、塞浦路斯(Cyprus),乃至意大利半岛[31]在很长历史时期里都曾被古希腊和来自今天黎巴嫩(Lebanon)地区的腓尼基[32]水手当作航行中的落脚点。最晚在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的时代,古罗马帝国内部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很多具有埃及色彩的异教团体。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这些异教团体主要崇拜女神伊西斯,她既是主神奥西里斯的妹妹,同时也是妻子。奥西里斯被他的哥哥赛特[33]谋杀后,伊西斯凭借法术保全了哥哥兼丈夫的生命力和性能力[34]。神话中的伊西斯被塑造为全能的母亲形象,哥哥兼丈夫奥西里斯复活后,与她生下一子荷鲁斯[35]。这个孩子被秘密抚养成人,长大后替父亲报了仇。

地中海沿岸崇拜女神伊西斯的异教团体同时还吸收了很多古埃及人与尼罗河泛滥有关的宗教理念8,比如对来自河流的圣水的重视,以及神圣动物崇拜等。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喷发掩埋的庞贝城(Pompeii)和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城内就都修建有供奉女神伊西斯的埃及异教神庙,赫库兰尼姆城内一面保存完好的墙上还绘制有在这样的神庙中祭祀女神伊西斯场景的壁画。壁画中的神庙规模不大,一连串台阶通向高高在上的大门。类似这样的规制和古埃及的传统神庙,比如荷莫波里斯的托特神神庙完全不同,却与公元1—2世纪分布在意大利和埃及的多处伊西斯神庙结构大同小异。赫库兰尼姆的壁画同时还体现出了明显的异域风情,神庙大门两旁画着鳄梨树和狮身人面像。原产自非洲,羽毛黑白相间的神圣鹮鸟站在位于台阶右侧的高台上歇脚。一位男祭司正在给焚烧祭品的火堆扇风,另一位男祭司手里则举着一片棕榈树叶,那就是当时的扇子。围拢在祭坛周围的信徒中,有很多人手持被称为“西斯铃”[36]的金属拨浪鼓,这是一种源自古埃及的乐器,人们认为它发出的“沙沙”声可以取悦诸神,古埃及人依据声音把它叫作“shesheshet”。挨着狮身人面像站着的男女祭司手里也拿着西斯铃,待在神庙门口台阶下面的男祭司手里则气势汹汹地挥舞着一片细长的羽毛,这种羽毛是古埃及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东西。

重要的人物总要压轴出场,画面正中站在神庙门口的男祭司手里捧着一个造型奇特的瓶子。这个瓶子是洗礼专用的,瓶口处预留了水嘴,方便往外倒水。值得注意的是,男祭司捧瓶子时特意把身上穿的袍子扯出来一块垫在手上,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皮肤不直接同盛圣水的容器发生接触。就像很多宗教一样,古埃及宗教非常重视圣洁、纯净,无论是在这种宗教的故乡,还是受它传播影响的异域。古埃及祭司举行祭祀仪式时,讲究穿新的亚麻布衣服,不但要严格斋戒,禁止性行为,还必须把身上的体毛刮干净。这也正是赫库兰尼姆壁画中男祭司全部留光头的原因所在。画面中的这些男祭司的使命是继承前辈若干代祭司流传下来,已经延续千百年的宗教手稿、祭祀流程和信仰理念,女性祭司则被赋予其他使命,或者干脆被禁止参与此类仪式。就像那些前辈祭司们一样,这些有幸被神选中的男人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当成秘密保守,只向那些同样有幸被神选中,同时愿意发誓保守秘密的预备祭司传授这些知识。

托特神以及他在古希腊神话中对应的赫尔墨斯是最受尊敬的主管书写和智慧的神,被认为掌握着关于宇宙和人性的最高等级秘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将知识当成秘密保守并非意味着这些知识真的是关于某些千古之谜的答案,也并非意味着古埃及人真的像今天的人们认为的那样掌握着某些不可告人的巫术。事实上,保密这种行为本身便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掌握秘密,同时也意味着拥有特权,意味着掌握秘密的人可以进入某些特定的区域,可以拥有某些特别的人脉关系,可以获得特殊的物资供应。相应地,不掌握秘密的人则被排除在拥有特权的小圈子以外,这其中的道理与现在的私人会所和俱乐部别无二致。保密这种行为本身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完全保密,那就不会有人知道你掌握着某种秘密,你当然也就不会拥有相应的社会影响力,可是很多时候,保守秘密的目的其实反倒是希望别人知道你掌握着某种秘密,保密因此成为了一种强调行为,而非掩饰。

图4 公元1世纪意大利赫库兰尼姆城壁画

在古埃及宗教希腊化、罗马化的过程中,保密越来越受重视,几乎成为了这种宗教的标志性特征。从属于这种宗教的祭司需要掌握某种特殊文字和符号(古希腊人称之为“神圣文字”)才能读写宗教文献,古罗马时代及近古代[37]大大小小的异教团体也大多采取地下的、秘密的活动方式,基督教后来也或多或少从中获得了借鉴。“Hermes”(赫尔墨斯)这个神灵的名字后来衍生出了“hermetic”这个词,它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密封的”,也就是保密或向社会其他成员隔绝。正是借助“hermes”这个含义丰富的词语(Trismegistus意为“三呼万岁”,是对古埃及语“wer、wer、wer”的翻译),古埃及的托特神才得以摇身一变,进入了欧洲人的文化空间。古埃及的托特神被认为是若干古希腊哲学手稿的作者,只不过他在希腊的名字是“赫尔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这些手稿被认为大致完成于公元1—3世纪之间9,创作时参考了某些古埃及文献作为蓝本。到了使用拉丁语的古罗马时代,这些手稿被整体性地命名为《赫尔墨斯文集》[38],后来逐渐失传,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被重新发现。与此同时,以希腊语版本为源头的科普特语、叙利亚语[39]以及阿拉伯语版本的《赫尔墨斯文集》,却先后在中东地区薪尽火传。借助将基督教欧洲与伊斯兰教,将中东和北非连接起来的大海,传说中的“赫尔墨斯·特利斯墨吉斯忒斯”坚守了自己的神圣职责,让那些古代知识流传下来,为今天的我们所用。